《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

電影《逃離德黑蘭》是本·阿弗萊克執導的傳記劇情片,由本·阿弗萊克,約翰·古德曼領銜主演。影片講述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伊朗人民團團包圍,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長達444天。期間,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門德茲策劃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伊朗。《逃離德黑蘭》是一部莊重大氣且精雕細琢,並具有黑色幽默現實主義的政治驚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稱完美。

基本信息

電影簡介

《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達到頂峰,激進分子猛攻美國在德黑蘭的駐伊大使館,並抓走了52名人質。與此同時,6名美國人趁亂逃脫並躲到了加拿大駐伊大使館中,不過以當時的局勢,他們被找到甚至被處死都只是時間問題。為了營救這六名被困者,CIA任命一名精通偽裝技巧的特工Tony Mendez( 本·阿弗萊克 飾)負責人質營救事件。隨後他設計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計畫,把自己偽裝成一名電影製片人,被困的6名人質則謊稱是與門德茲一起的劇組工作人員,而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名字就叫“Argo”。 《逃離德黑蘭》獲金球獎最佳導演和最佳戲劇類影片大獎,並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劇情介紹

《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軍攻進了美國在伊朗德黑蘭的大使館,將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劫為人質。有超過50名人員被關押,但有6人逃脫,並躲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Ken Taylor( 維克多·加博  Victor Garber 飾)的家裡。CIA高層Jack O'Donnell( 布萊恩·科蘭斯頓  Bryan Cranston 飾)找到專家Tony Mendez(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飾),讓他協助將那六個人帶回美國。經過討論後,CIA決定採取Tony的辦法,以拍攝電影的名義,Tony到伊朗將那六個人帶回。Tony聯繫了他在好萊塢的朋友,化妝師John Chambers( 約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飾),並聯繫了電影製片人Lester( 艾倫·阿金  Alan Arkin 飾)。Tony在許多劇本中選中了《ARGO》,一部和《星球大戰》極為類似的電影。於是他作為製片人帶著劇本和各種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個人,開始了艱苦的逃離德黑蘭之路......

演職人員

演員表

本·阿弗萊克與約翰·古德曼
本·阿弗萊克與約翰·古德曼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約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艾倫·阿金  Alan Arkin 
布萊恩·科蘭斯頓  Bryan Cranston  
麥可·帕克斯  Michael Parks

職員表

導演:本·阿弗萊克
編劇:Chris Terrio;Joshuah Bearman

角色介紹

Tony Mendez (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飾)
中情局特工,當年是一個傳奇人物,他選擇了“製作”一部好萊塢電影為自己打掩護。Jack Donnell (布萊恩·科蘭斯頓飾)
中情局高層領導
Lester Siegel( 艾倫·阿金飾)
好萊塢電影製片人
John Chambers(約翰·古德曼飾)
好萊塢著名化妝師

歷史

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
1950年, 伊朗選舉了非宗教主義的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 總理,摩薩台也在當選後將屬於英國與美國的石油全部國有化。1953年,美國與英國因無法忍受摩薩台霸占石油而共同密謀一場政變將摩薩台罷免,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重掌國政。巴列維復權後揮金如土,自己享用著從法國空運的美食,甚至利用殘酷的內部警察(SAVAK)維持勢力,而伊朗人民卻只能受凍挨餓。後來,巴列維開始將伊朗西方化,也正式激怒一群什葉教徒的人士。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被伊朗人民推翻,而此時被巴列維親手流放在外15年的神職人員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返回伊朗重新統治。巴列維在下台的幾個月後被診斷出癌症後赴美國治療,而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也接受了他。霍梅尼的宗教學生得知巴列維逃離的訊息後極度不滿,而唆使部分伊朗民眾對美國大使館進行抗議示威,要求美國立刻將巴列維引渡,打算親自審判及執行死刑,伊朗人質危機爆發。

背後故事

片名由來

本片是本·阿弗萊克導演的第三部電影。
影片的英文名、同時也是影片中那部佯裝要拍攝影片的標題:Argo。這個詞來自於希臘神話,其本意是指“阿爾戈號”。阿爾戈號是一條船的名字,由伊阿宋等希臘英雄在雅典娜幫助下建成。眾英雄乘此船取得金羊毛。此後該船作為進獻雅典娜的祭品被焚毀。
影片中那部偽造的電影劇本,其原名叫做《 光明王》(Lord of Light),是一部沒有拍攝的影片的劇本,改編自羅傑·澤拉茲尼(Roger Zelazny)的小說。

拍攝過程

好萊塢新生代導演本·阿弗萊克的新片《逃離德黑蘭》(Argo)選角又有新進展。在《絕命毒師》中有出彩表演的布萊恩·科蘭斯頓正商談飾演主角。
外媒剛剛公布,兩位實力派戲骨艾倫·阿金與約翰·古德曼加盟影片飾演重要角色。隨後眾多演員在戲中角色陸續曝光。導演本·阿弗萊克將領銜出演特工托尼·門德茲,布萊恩·科蘭斯頓飾演一位來自波士頓的CIA代理人,曾經擔任艾森豪總統(1953-1961)的保鏢。老戲骨艾倫·阿金(作品包括《城市島嶼》、《皮帕·李的私生活》)將飾演一位好萊塢製片人,同時也是O.S.S. 老兵。約翰·古德曼飾演好萊塢化妝師 John Chambers,後者曾因《 人猿星球》拿過奧斯卡獎。考慮到本·阿弗萊克之前《城中大盜》的票房口碑雙贏,以及《逃離德黑蘭》的實力派演員陣容,讓觀眾對影片充滿期待。

導演故事

查爾斯·約瑟夫·克拉克 查爾斯·約瑟夫·克拉克
本·阿弗萊克這次執導的中東題材的影片,算是讓他重新回到了“老本行”之中,因為這個演技時好時壞、導演一直很出彩的電影人,在大學裡的專業,就是中東問題。阿弗萊克說:“我在大學裡學的就是這個,而且也一直很關注這方面的事情。當我知道了CIA組織、策劃的Argo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拍這部電影。這是我的領域,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事情。我在念書的時候,還寫過幾頁關於伊斯蘭革命的論文。只是,我從來沒有從那個專業畢業罷了。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拍攝戰爭電影的人未必會打過仗。我只是想把這其中的故事講出來而已。隨後,我們就展開了旅行、走訪和研究。對當時的事情進行考證和調查,並且決定那些東西可以留在電影裡,那些東西是需要被剔除的。因為,除了當時的事實外,我還要考慮這部電影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很多人覺得,導演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實在阿弗萊克看來,導演遠比人們認為的簡單。小本哥說:“導演是一行說起來難,做起來容易的工作。我們會依賴一個好劇本,然後找到合適的演員,讓他們貢獻出合適的表演就可以了。你越是仰仗信賴你的演員,他們就會貢獻更好的表演給你。約翰·福特曾經說,導演工作的90%就是選擇並指導演員。這所言非虛。我在拍攝的時候,就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我讓約翰·古德曼和艾倫·阿金在這部影片中挑大樑,就是希望他們能用自己的氣質賦予影片不一樣的特質。而且,整部電影的風格是混搭的,我想在片中展示出一些真實、一些幽默還有一些黑色。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挑戰。要知道,這么一部電影,裡面融合了CIA、好萊塢工業以及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種種元素,就會顯得非常好玩和有趣。在這種情況下,我能100%依賴我的演員了,因為這一切想法,都要通過他們才能表現出來。我真的非常幸運,因為我得到了一個傑出的劇本,而且還在華納公司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個出色的演員陣容,這都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基石。”

影片評價

媒體綜評86分,《 紐約郵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紐約每日新聞》、《夏洛特觀察報》、《芝加哥太陽報》、《亞利桑那共和報》、《坦帕灣時報》、《紐約觀察者》、《娛樂周刊》、《Boxoffice》雜誌等媒體都出具滿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影片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代表性評價:“一部莊重大氣且精雕細琢,並具有黑色幽默現實主義的政治驚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稱完美”,“極端緊湊的結構混搭以近乎任性的幽默,還有貫穿始終的懸疑概念”,“發生在伊朗的緊張局勢和華府的策略爭鬥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無可批駁的精彩主線”。
香港
明報的石琪給予兩星半(最高五星),他說:“賓艾弗列亦好在沒有誇張炮製驚險火爆或怪雞笑料,而注重實感,保持低調。片中還有鬼馬雙老:阿倫雅堅演荷李活過氣製片,尊古曼演化裝師,加上中情局與白宮的窘態,增添了妙處。”
頭條日報的祁佳仕說:“緊張劇情令人捏幾把冷汗,幽默台詞莊諧並重,這樣一張一弛控制了故事節奏,再配合優秀的劇本和演員,還有美工展現出七八十年代的風貌,令電影很是好看。”
頭條日報的葉念琛說:“電影沒驚天動地的救援場面,但過程依然緊張驚險得讓人手心冒汗。”
東方日報的范孤奴說:“除了將拯救過程拍得緊張刺激外,賓艾佛力還刻意加入《星際大戰》及《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等科幻片元素,而影片在開場時以漫畫的形式來交代伊朗當時的政局,簡直是一絕!”
台灣
台灣導演李崗則認為:“無論高度、深度跟企圖心,逃離德黑蘭都不是一個很特別的電影,正是標準的美國英雄主義。”

票房

美國首周末收穫2012萬美元,名列第二位。次周末收穫1662萬美元繼續占據亞軍。第三周末以1236萬的成績奪冠。最終北美累計1.36億,其他國際地區獲得9630萬,全球票房為2.323億美圓。
台北首周末收穫565萬台幣名列第一位,次周末收穫556萬蟬聯冠軍。

獲獎記錄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  最佳影片獎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獎 最佳剪輯獎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獎 最佳改編劇本
2013年第85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電影導演
2013年第24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最佳影片製片
2013年第19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群戲表演
2012年第46屆堪薩斯城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改編劇本
2013年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最佳導演
2013年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最佳影片
2013年1月10日榮獲第85屆奧斯卡獎 最佳影片提名
2013年1月10日榮獲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2013年2月10日第66屆BAFTA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
2013年2月10日第66屆BAFTA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

引起爭議

《逃離德黑蘭》獲得了 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本該值得高興,可是在伊朗國內卻引發了激烈的批評,一些伊朗民眾認為這部片子醜化了伊朗。
《逃離德黑蘭》根據1979年的伊朗人質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美國中情局特工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美國大使館備戰的情況下,成功將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德黑蘭的故事,電影製作方宣稱,內容並非虛構。
伊朗方面則認為,電影醜化了伊朗國家和人民,伊朗國家廣播電視公司稱,電影中伊朗人表現得極度脆弱、不理性,而中情局特工則顯得大義凜然,這是給中情局做廣告,充斥著歷史錯誤和扭曲。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表示,由歐巴馬夫人通過視頻連線宣布獲獎的形式,本身就暴露出頒獎禮的政治動機。
伊朗媒體稱,將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頒給《逃離德黑蘭》是出於政治動機。邁赫爾通訊社和法爾斯通訊社說,當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在白宮遠程參加頒獎儀式時,就戲劇性地暴露了這個獎項政治的一面。這兩家通訊社很奇怪為什麼這樣的事情在以前的奧斯卡頒獎中從未出現過,而“只在頒獎給反伊朗影片時發生了”。
據澳大利亞聯合通訊社報導,紐西蘭總理和紐西蘭第一黨領袖紛紛就此表示不滿。影片中,美國外交官向英國大使和紐西蘭大使求助未果,後來被加拿大大使救走。但事實上,時任紐西蘭駐伊朗大使的克里斯·畢比以及使館二秘理察·塞維亞在美國外交官的逃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為他們提供藏身之所。影片中極力讚揚的時任加拿大駐伊朗大使泰勒也坦誠,他得到了紐西蘭人的“極大幫助”。
加前總理評電影《逃離德黑蘭》 稱不如真實事件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前總理克拉克(Joe Clark)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逃離德黑蘭(Argo)》發表評論稱,真實事件比該電影劇本“更好”。
逃離德黑蘭》是根據1979年在伊朗發生的人質事件改編而成。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伊朗人民包圍,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長達444天。
期間,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門德茲策劃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伊朗。
據報導,1979年,加拿大時任總理正是克拉克。他在12日參加多倫多國家電影節時講話,並對《逃離德黑蘭》發表評論。
報導指出,《逃離德黑蘭》受到了部分加拿大人的批評,包括前大使肯·泰勒(Ken Taylor)。他批評稱,該電影讓加拿大看上去像是美國中情局英雄的陪襯。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說不清的歷史
伊朗人質危機是在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大使館被占領,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一場危機事件。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認為,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競選連任失敗。1980年伊朗駐倫敦大使館人質事件與本次事件同時發生。
在領事館被占領的時候,有六名美國人成功逃脫,並在一棟公寓中躲藏了起來。後來這六個當時最大年齡為50歲左右的美國人在加拿大大使肯·泰勒的幫助下,得到了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館的庇護。隨後,加拿大政府幫助他們獲得了假的加拿大護照,因此他們得以在1980年1月20日安全離開加拿大使館,而沒有暴漏他們的美國公民的身份。而在同一天,加拿大就關閉了駐伊朗使館。在這次“逃離德黑蘭”的營救行動中,CIA為這六個美國人提供了護照並實施了整個營救活動。而策劃營救活動的,則是一個叫做托尼·門德斯的美國特工。托尼·門德斯當年是一個傳奇人物,極其擅長製造檔案、身份、捏造背景以實施逃離行動。在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中,他則選擇了“製作”一部好萊塢電影為自己打掩護。德黑蘭。
被詳細制定的逃脫電影叫做《阿爾戈號》(Argo),而且門德斯還在好萊塢著名化妝師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的幫助下偽造了一個位於好萊塢的叫做Studio Six的製片公司。而且,為了讓假戲看起來更為真切,CIA提前把Studio Six的各種信息放在好萊塢出版,並且還讓六名人質中的一人帶上了Studio Six的檔案。影片還有劇本,劇本中設定了一些槍戰的情節,當時門德斯考慮這么做的原因是,他們可以以此為藉口向德黑蘭的大使館派入一隻武裝力量,以便在必要的時刻奪回大使館。
幾周之後,美國人在伊朗人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齣好戲。這六個持有加拿大護照的,在好萊塢工作的電影人大搖大擺地從領事館走出,從德黑蘭的機場起飛,並在瑞士境內降落。同一天,加拿大就關閉了駐伊朗使館,而大使肯·泰勒也立即返回了加拿大。1980年代,Argo的故事一直不為人知曉。因為考慮到剩餘人質的安危,CIA和加拿大政府,也對整件事情的過程諱莫如深。直到1997年,CIA才完全公開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人們能在CIA的網站上看到門德斯親自撰寫的整個營救過程的詳細報告--不過,伊朗方面並不認為CIA說了實話……
有關結局
在電影《 逃離德黑蘭》的結尾部分,6名偽裝成電影攝製組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成員在經過了3次護照檢查、機票風波、亡命追車之後,終於逃離伊朗。但根據1999年發表在美國中情局內部刊物《情報研究》上的內幕披露,6名美國人逃離德黑蘭的真實過程並沒有這么富於戲劇性。在伊朗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海關人員很輕易地就在他們的護照和出境簽證上蓋了章,然後他們就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SR 363號航班,逃離了伊朗。
電影中,儘管最終6名美國人質成功逃離伊朗,但整個營救行動並非一帆風順。比如:加拿大發現,中情局的一個偽造伊朗簽證日期弄錯了;中情局和加拿大政府間的關係有時變得比較緊張。最後的一個錯誤發生在最終逃離的那一天凌晨,門德茲凌晨3點被電話吵醒,他本來調好凌晨2點15分的鬧鐘,但鬧鐘沒響,他睡過了。
當伊朗海關人員在偽造的出境簽證和護照上蓋章後,美國使館人員和門德茲登上了飛機,飛機因機械問題而延遲了一小會起飛。直到飛機飛出伊朗領空時,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行動異常成功,根據中情局的表述:“直到成功逃離伊朗、第六工作室關閉數周后,門德茲還收到了26個電影劇本,其中一個竟然來自著名導演史匹柏。”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Smoke House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GK Films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2012) (USA) (theatrical)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2012) (Canad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荷蘭] (2012) (Netherlands)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新加坡] (2012) (Singapore)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日本] (2012) (Japan)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Method Studios[美國]
Christov Effects and Design Inc.[美國]
Pixel Playground Inc.[美國]
Shade VFX(visual effects)
其他公司
Allan Padelford Camera Cars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Escalade w/Edge Crane)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cranes/camera dollies
Clairmont Camera Inc.[ 美國]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Hollywood, CA)
Direct Tools & Fastenersexpendables
Red Rhino Trailershair and make-up trailers
Reel Securityproduction security
Scenechronizeproduc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Vantage Film GmbH[德國] HAWK anamorphic lenses provided by
AZ Celtic Filmsproduction services Turkey
Motion Picture Merchandise (MPM)crew gift -Turkey
EFilm[美國] digital intermediate
Illumination Dynamics[美國] lighting
Movie Moverscast trailers/office trailer
上映日期
美國 USA2012年8月31日......(Telluride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2012年9月7日......(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芬蘭 Finland2012年9月29日......(Helsin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2012年10月12日
加拿大 Canada2012年10月12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2012年10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2012年10月18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2012年10月19日
塞爾維亞共和國 Serbia2012年10月22日......(Belgrade)
紐西蘭 New Zealand2012年10月25日 

穿幫鏡頭

逃離德黑蘭 逃離德黑蘭
1.托尼在上飛機前給他妻子打 電話無果,遂在小紙條上寫下留言。但是在前後幾個分鏡頭中,字條上字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有人說這是導演故意做的蒙太奇手法,但是從字面上看內容並未發生改變。)
2.在最後階段,飛機起飛的時候那架波音747的襟翼角度為0(沒有放下襟翼)。而通常情況下,載重的747起飛時襟翼角度應該在10度,對於起飛距離有限或者載荷很大時,可能會使用到20度。
3.負載的747起飛速度(相對空氣)大約在250-300km/h, 空機都要200以上。滿載甚至會達到320以上。以這個速度,叛軍的警車根本就追不上,更別談在跑道盡頭停下來目送747了。另外以747滿油滑行時的噪音,那幾個人不掛也暈,車也不會如此完好。
4.伊朗官方無權扣留美國人,但是卻有權逮捕偷渡者。如果民兵真的在最後時刻發現計謀,只要給軍方,或者警察一個電話,那架飛機就會被調回,飛機再怎么快也不可能一起飛就離開伊朗領空吧。
5.Tony接受任務後飛往德黑蘭前,取下結婚戒指,露出的勞力士手錶表扣是00年之後的新款表扣,不是七八十年代的表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