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啟

曹伯啟

曹伯啟(1255—1333)元文學家。字士開。碭山(今屬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薦除冀州教授,累遷集賢侍讀學士,進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訪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曆初,起任淮東廉訪使,拜陝酉諸道行台御史中丞,辭疾不起。贈河南行省左丞,諡文貞。性莊肅,奉身清約。歐陽玄稱其詩“思致敏用,襟韻朗夷,臨文抒志,造次天成”(《元詩選·曹伯啟小傳》引)。著有《曹文貞公詩集》(一名《漢泉漫稿》)十卷。生平事跡見《曹文貞公詩集》附錄曹鑒《溢文貞公神道碑銘》、《元史》卷一七六。

基本信息

史籍記載

曹伯啟,字士開,濟寧碭山人。弱冠,從東平李謙游,篤於問學。至元中,歷仕為蘭溪主簿,尉獲盜三十,械徇諸市,伯啟以無左驗,未之信;俄得真盜,尉以是黜。累遷常州路推官,豪民黃甲,恃財殺人,賂佃客誣伏,伯啟讞得其情,遂坐甲殺人罪。遷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訪使王俁交薦,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關陝自許衡倡道學,教多士,伯啟請建祠立學,以表其績,朝議是之。涇陽民誣其尹不法,伯啟核實,抵民罪。四川廉訪僉事闊闊木以苛刻聞,伯啟糾黜之。

延祐元年,升內台都事,遷刑部侍郎。丞相鐵木迭兒專政,一日,召刑曹官屬問曰:“西僧訟某之罪,何為久弗治?”眾莫敢對,伯啟從容言曰:“犯在赦前。”丞相雖甚怒,莫之奪也。宛平尹盜官錢,鐵木迭兒欲並誅守者,伯啟執不可,杖遣之。八番帥擅殺,起邊釁,朝廷已用帥代之矣,命伯啟往詰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啟恐兵往則彼驚,將致亂,乃遣令史楊鵬單騎往喻新帥,備得其情,止奏坐前帥擅興罪,邊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魯丁,撲運嶺北糧,歲數萬石,肆為欺罔,累贓巨萬,朝廷遣使督征,前後受賂,皆反為之游言,最後伯啟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負官錢,雖死必征。與其納賂於人,曷若償之於官。第條汝父所賂之數,官為征之。”諸受賂者皆懼,而潛歸賂於其子,為鈔五百餘萬緡,民之逋負而無可理者,即列上與免之。出為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延祐五年,遷司農丞,奉旨至江浙議鹽法,罷檢校官,置六倉於浙東、西,設運鹽官,輸運有期,出納有次,船戶、倉吏盜賣漏失者有罰。歸報,著為令。尋拜南台治書侍御史,因言:“揚清激濁,屬在台憲,諸被枉赴訴者,實則直之,妄則加論可也。今論冤一切不問,豈風紀定製乎?”俄去位。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訪使,時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觀音保等以歲飢請緩之,近臣激怒上聽,遂誅言者。伯啟曰:“主上聰明睿斷,是不可以不諍。”乃劾台臣緘默,使昭代有殺諫臣之名,帝為之悚聽。俄拜集賢學士、御史台侍御史。有詔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啟言:“五刑者,刑異五等,今黥杖徒役於千里之外,百無一生還者,是一人身備五刑,非五刑各底於人也。法當改易。”丞相是之,會伯啟除浙西廉訪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歸,優遊鄉社,碭人賢之,表所居為曹公里。伯啟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台,所獎借名士尤多;為侍讀學士,考試國子,首取呂思誠、姚紱。雲南僉事范震言宰臣欺上罔下,不報,范飲恨死,伯啟具其事,書於太史。真州知州呂世英以剛直獲罪,伯啟白其枉,進擢風憲。其好彰善率類此。天曆中,起伯啟為淮東廉訪使、陝西諸道行御史台中丞,使驛敦遣,伯啟喟然曰:“吾年且八十,尚忘知止之戒乎!”終不起,一時被命者,因相繼去位,天下之士高之。至順三年,長子震亨卒於毗陵,伯啟往拊之;明年二月,卒於毗陵,年七十九。有詩文十卷,號《漢泉漫稿》,《續集》三卷,行世。子六人,孫十人,皆顯仕。

部分譯文

曹伯啟,字士開,是濟寧碭山人。二十歲時,跟從東平的李謙遊歷,專心求學。至元中,任蘭溪主簿,縣尉捕獲盜賊三十人,戴上刑具遊街,伯啟因無證人。沒有相信;不久抓獲了真正的盜賊,縣尉因此被免了職。連續升遷為常州路推官,土豪黃甲,倚仗自己有錢殺了人,卻買通佃戶讓他去頂罪服刑。伯啟審得實情,於是定黃甲殺人罪。升遷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訪使王俁一齊舉薦,提拔做西台御史。關陝地區自從許衡倡導道學後,出了很多人才,伯啟奏請立祠堂,設立學校,來表彰許衡的功績,朝廷認為這個提議很對。涇陽有人誣告縣尹不守法,伯啟查實後,判了這個人誣告罪。四川廉訪僉事闊闊木,以苛征百姓聞名,伯啟免了他的官。
延祐元年,升遷內台都事、刑部侍郎。宛平縣尹偷盜官府的錢,丞相鐵木迭兒要同時誅殺守衛的人,伯啟執意不同意,後改為杖刑後放逐。八番帥擅自殺人,引起邊境事端,朝廷已經派人代替了他,又命伯啟前去追查此事。駐紮沅州,路不通,伯啟恐怕帶兵前往就會讓那些人受驚,將會導致暴亂,於是先派遣令史楊鵬單人匹馬去告訴新帥,並詳備地了解到有關情況,只奏請懲辦前帥擅殺之罪,邊境百姓得以安寧。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魯丁,用鞭子強迫嶺北的百姓運糧,每年達幾萬石。他肆意欺上蒙下,累計貪贓數以萬計。朝廷派使臣去監督徵收,先後受他的賄賂,都反而替他說假話。最後派伯啟去處理,此人已經過世,伯啟開導他的後代子弟說“欠官府的錢,雖然人死了也一定要徵收。與其用錢向別人賄賂,不如償還給官府。只要列出你父親行賄的數目,官府替你徵收。”那些受賄賂的人都很害怕。把錢偷偷送還給他的兒子,僅錢鈔就有五百餘萬緡。伯啟後出任真定路總管。在任期間,崇尚刑法寬容,治理簡明,百姓過得非常安穩。
英宗即位後,召他任山北廉訪使,當時詔令建西山廟宇很急,御史觀音保等因是荒年請求緩建,激怒了皇上,於是殺了諫阻的人。伯啟說“皇上英明果斷,這樣就不能不諍諫”。於是就彈劾台臣緘口,使政治清明時代有殺諫臣的名聲,帝聽後不禁有些驚恐。不久授集賢學士、御史台侍御史,詔令他參加修訂《大元通制》,伯啟說“所謂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於千里之外,百人中無一人能活著回來,這是一個人身受五種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分別給哪一個人。這法應當修改調整。”丞相認為這個意見很對,正好伯啟調任浙西廉訪使,這個建議未能實行。
泰定初,伯啟告老還鄉,在鄉里悠閒地生活,碭山的人因他賢德,稱他的住處為“曹公里”。至順四年二月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