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才

曹世才

曹世才,男,原名曹暉。1920年5月3日(農曆庚申年三月十五日)出生。北京市人,京劇丑角演員。代表劇目:《鎖麟囊》、《女起解》、《梅妃》等。

基本信息

主要親屬

父曹瑞石,為京劇演職員,

兄曹世嘉,為京劇老生演員;

1949年曹世才與張淑貞女士結婚,婚後生二男二女,均未入伶界。

藝術簡歷

幼年向二伯父曹二庚學戲數十齣,14虛歲即入富連成科班,僅學了4年,18歲出科。在富社主要跟蕭長華、郭春山、蕭連芳等先生學戲。《花子拾金》、《回營打圍》、《醉吏》、《借靴》等崑曲是郭春山先生給說的;文丑的戲為主,兼學婆子、彩旦,還要學會幾種方言和走矮子功。同時丑角還要兼演“旗”(方形帥旗手)、“纛”(三角形旗手)、“傘”(龍傘夫)、“報”(報子)等零碎活。演丑角的講究念白響堂,面部表情豐富,喜怒哀樂變化快,還要有五官挪位本領,而且嗓子好是最主要的,俗話說一響遮百醜。曹世才先生學戲不少,也是受嗓子條件的制約,經常擔任二醜的角色。剛出科就在富連成的金聲社演出,後來才搭別的班演出,像李世芳、毛世來、趙倚霞、王玉蓉、荀慧生、童芷苓、徐東明、李宗義、趙燕俠、吳素秋等名家的班,世才都應邀助演過。有不少戲都是看別人演出,捋葉子學會的。解放以前丑角搭班都要自備靴包、彩褲、包頭,以及丑角專用的髯口等。北京解放前夕,戲園子不演戲,二路角色改行的不少,世嘉改行賣報,世才與朱金琴在宣外大街擺攤賣驢肉維持生活。

1951年曹世才加入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工作團二團,1956年前後一度調入一團與葉盛蘭、杜近芳合演《柳蔭記》(媒婆)、《奇雙會》(胡老爺)等。多年來中國京劇院排演了不少好戲,曹世才均有出色的表演,如《三打祝家莊》(祝小三、老五)、《高亮趕水》(龍母化身)、《打麵缸》(王師爺)、《三盜九龍杯》(王伯燕)、《江漢漁歌》(董師爺)、《女起解》(崇公道)、《梅妃》(高力士)、《文姬歸漢》(李成)、《陳三兩》(魏朋)等,他都能根據劇情要求,把人物演活,做到千人千面。尤其婆子戲是曹世才的強項,如《朱痕記》(宋氏)、《鳳還巢》(雪娥)、《六月雪》(禁婆)、《變羊記》(賈媽)、《送親演禮》(陳氏),演來得心應手,備受歡迎。晚年常陪李世濟演《鎖麟囊》之胡婆,無論從外形、人物內心活動,還是念白都有特色,起到為主角烘托氣氛的作用,如易他人,則臨場效果銳減。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曹世才還與著名鬚生李盛藻排演了崑曲《十五貫》,曹飾婁阿鼠一角,是在崑曲名家王傳凇指導下排演的。該劇錄音帶於1989年由北京音像公司正式出版。在演出缺少大醜的情況下,世才也能替補演出《審頭刺湯》的湯勤、《群英會》蔣乾、《法門寺》賈桂、《四進士》萬氏、《十三妹》賽西施等角色。

20世紀80年代以後,曹世才曾隨團多次赴港、台地區演出,均獲殊榮。他雖未正式收徒,但經常有同行晚輩登門求教,他都能以誠相待,熱心傳授。

活動年表

1981年8月27日,農曆辛酉年七月廿八日,19時:北京舉辦紀念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四場

文化部在北京舉行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演出,演於人民劇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王幼童飾前趙雲,孫岳飾劉備,馮志孝飾喬玄,曹世才飾喬福,李金泉飾國太,蕭英翔飾孫權,郭韻和飾賈化,楊榮環飾孫尚香,李萬春飾後趙雲,葉少蘭飾周瑜,王琴生飾魯肅,袁世海飾張飛,吳富友飾諸葛亮)

走近京劇丑角演員

丑角是京劇的主要行當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稱小花臉或三花瞼,武丑又稱開口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