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丸

更衣丸用於由腸胃燥熱、腸液匱乏或肝旺火亢、熱傷津液而致的大便燥結不通。現代多用於直腸性便秘、結腸性便秘、習慣性便秘等。

基本信息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一

異名:硃砂蘆薈丸(《醫略六書》卷十八)。
組成:硃砂(研飛如面)15克 蘆薈<研細)21克 >
用法:滴好酒少許和丸。每服3.6克,好酒吞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須天晴時修合為妙。
功用:瀉火,通便,安神。
主治:肝火上炎,腸熱便秘,目赤易怒,頭暈心煩,睡眠不安。
方論:方中蘆薈苦寒,瀉下通便,兼清肝火,硃砂甘寒生津,寧心安神。因蘆薈氣味穢惡,故用好酒少許以辟穢和胃。合用而有瀉火,通便、安神之功。古人入廁必更衣,故名"更衣丸"。

《成方便讀》卷一

處方:真上好蘆薈2兩,麥冬1兩(搗羅),硃砂1兩(為衣)。
製法:上為丸,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燥火有餘,津枯便閉之證。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論述:蘆薈,木之脂也,味苦性寒,陽明、厥陰藥也,專能泄熱降火,潤燥通腸,而以麥冬之寒滑多脂者助之,其便有不立通者乎?用硃砂為衣者,鎮其浮游之火,而復其離內之陰耳。

《廣筆記》卷一

名見《古今名醫方論》卷四
別名:硃砂蘆薈丸
處方:硃砂(研如飛面)5錢,真蘆薈(研細)7錢。
製法:滴好酒少許為丸。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硃砂蘆薈丸(《證治匯補》卷一)。
各家論述:《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曰:胃為後天之本,不及固病,太過亦病。然太過復有陽盛、陰虛之別焉。兩陽合明而胃家實,仲景制三承氣下之;水火不交而津液亡,前賢又制更衣丸以潤之。古人入廁必更衣,故為此丸立名。用藥之義,以重墜下達而奏功。硃砂色赤屬火,體重象金,味甘歸土,性寒類水,為丹祖汞母,能輸坎以填離,生水以濟火,是腎家之心藥也;配以蘆薈,黑色通腎,苦味入心,滋潤之質可轉濡胃燥,大寒之性能下開胃關,此陰中之陰,洵為腎家主劑矣。合以為丸,有水火既濟之理,水土合和之義,兩者相須,得效甚宏,奏功甚捷,真匪夷所思者。

瀉下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