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師及晉冀魯豫軍區的革命烈士,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修建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共和國首座宏大革命紀念建築,這個詞條通過對陵園的布局,烈士的相關事跡和遊人去往途中的交通提示來多方位講解陵園。

基本信息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師及晉冀魯豫軍區的革命烈士,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修建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共和國首座宏大革命紀念建築。是我國籌建較早、規模較大和環境較美的全國著名革命烈士紀念地。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概況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紀念塔
陵園北院以園林建築為主。獨具民族特色的雄偉建築群,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大門兩側鐫刻著朱德總懷念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大門兩側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的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入門巍然聳立著高24米的烈士紀念塔,塔頂光芒四射的紅五星,象徵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塔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東、北、西三面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題詞。紀念塔正北是人民英雄紀念墓,為紀念所有犧牲於晉冀魯豫邊區的革命烈士而建,墓內陳列著317名團職以上烈士英名錄。紀念墓前面東西兩側有“八路軍”和“民兵”兩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東側是左權將軍墓,有周恩來總理的親題墓碑。墓對面是左權將軍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左權將軍的遺像和遺物。院東北部為烈士紀念堂,陳列著部分革命先烈的遺像、遺物。西北部是劉伯承題名的陳列館和“四八”烈士閣。南院以陵墓為主。前面有紀念亭、紀念碑,後面墓內安葬著團職以上幹部和著名戰鬥英雄200餘名。北院以園為主,民族形式的雄偉建築群,分布於蒼松翠柏之中,大門橫額鑲嵌著朱德題寫“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八門迎面而立的是高達24米的列士紀念塔,正成刻著毛澤東的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東北西三部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題詞。塔的最高處是包金刻作的五角星,象徵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塔北是人民英雄紀念墓,內有317名團級以上幹部的英名錄,與墓體相連的石碑上刻有劉伯承,陳毅徐向前,鄧小平等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墓東是高大雄偉的左權將軍墓,對面是肅穆莊嚴的左權將軍紀念館。墓前的牌坊橫額為謝覺哉題詞“人民共仰"墓前的牌坊下的漢白玉墓碑,是周恩來親手題寫出的“左權將軍之墓”,墓旁有朱德寫的輓詞和彭德懷寫的墓誌。左權將軍大墓兩側有附墓說座,分別安葬楊裕民何去高捷成張衡寧張光華先烈。墓旁各碑記載了烈士的生年經歷。左權將軍墓對面是肅穆莊嚴的左權將軍紀念館。南院以陵為主,有紀念亭紀念碑,及烈士墓,墓內晏葬著團級以上的幹部和邊區著名殺敵英雄戰壯舉英雄約200名,南北兩院的主要建築和墓葬都有飧刻的中央領導題詞。烈士陵園建築雄偉,松柏長青,莊嚴妙肅穆,典雅壯觀,為古城增添了無限光彩。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內。這座陵園是為紀念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一二九師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園始建於1946年3月,落成於1950年10月,是我國建設較早,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解放戰爭時期,朱德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董必武楊秀峰等“往來邯鄲道,數度謁陵園”;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江澤民李鵬萬里聶榮臻鄧穎超薄一波等曾先後來園參謁,親筆題詞,並對陵園的建設作了重要指示。1986年10月,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分南北兩院,總占地面積320畝。北陵園主門門楣橫額上鑲嵌有朱德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園內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四·八烈士閣、烈士紀念堂、左權將軍墓、左權將軍紀念館等紀念建築。陵園南院為“晉冀魯豫軍區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這裡安葬著八路軍前方總部、一二九師及晉冀魯豫軍區團級以上幹部和邊區的著名殺敵英雄、戰鬥英雄近200名。

布局

烈士紀念堂陳列內容為“晉冀魯豫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陳列內容分七個單元。第一單元:星火燎原,發動工農武裝革命。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革命火焰很快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燃燒,張兆豐王子青等許多傑出的共產黨人和進步知識分子,在白色恐怖中積極創建和發展黨組織,領導工農革命運動,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第二單元:抗戰爆發,誓與華北共存亡。抗日戰爭的炮聲震動全國,也震撼了每一位愛國志士的心,八路軍一二九師出師華北,挺進太行,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隨之走上抗日的戰場,誓與華北人民同生死、共存亡。第三單元:敵後堅持,太行壓頂不彎腰。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軍,抗日軍民頑強作戰,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等一大批我黨軍政領導人壯烈殉國,表現出誓與民族之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第四單元:反攻作戰,英發雄姿一代豪。在我抗日軍民的反攻作戰中,湧現出許多傳奇式的戰鬥英雄,太行山殺敵英雄趙亨德率領偵察隊襲擊敵軍需列車,活捉日軍中將鈴木川三郎,成為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第五單元:血沃中原,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向晉冀魯豫根據地發動進攻,劉鄧大軍誘敵深入,取得巨大勝利,並產生了王克勤這樣聞名全軍的戰鬥英雄,掀起了以“三大互助”為核心的“王克勤運動”,有力地推動了部隊建設。第六單元:自由花開,創建燦爛新中國。劉鄧大軍參加渡江作戰、進軍西南和解放西藏的戰略任務,烈士們以熱的汗和紅的血,澆灌出祖國獨立自由之花,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第七單元:人民共仰,繼承先烈革命志。為紀念烈士,昭示後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在邯鄲建立,千萬謁陵者前來緬懷和歌頌烈士們的千秋功業。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堂內陳列有200多位烈士的遺像、遺物和生平簡歷。陳列館有“晉冀魯豫邊區革命鬥爭陳列”。晉冀魯豫邊區無論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前方總部進駐太行山區,使這一地區成為華北游擊戰爭的心臟和神經中樞;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粉碎國民党進攻的主要戰場和全國大反攻的主要戰略基地之一。晉冀魯豫邊區革命鬥爭陳列分四個單元,以大量的歷史文物、文獻和圖片資料及景廂、模型等展品,全面介紹了晉冀魯豫邊區從1937年夏秋之際開始創建,到1948年8月與晉察冀邊區合併之間11年的光輝歷史。四·八烈士閣是為紀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黑茶山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等13人而修建的。閣上陳列有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五位烈士的遺像,閣內書寫著他們的生平簡歷和毛澤東同志撰寫的祭文。

左權紀念館

左權將軍紀念館的陳列分為四部分。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紀念館
第一部分:青少年時代。左權,1905年3月15日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平橋鄉黃茅嶺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10月考入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並經陳賡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10月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畢業後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館內陳列有左權上國小時用過的文具盒和在黃埔軍校時的照片。第二部分:工農紅軍時期。1930年6月回國後,先後擔任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教育長、新十二軍軍長、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參謀處長,寧都起義任紅十五軍政委、軍長,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參謀長、代軍團長。指揮過渡赤水河大渡河、奪瀘定橋、攻臘子口等戰鬥。1935年11月20日,左權和聶榮臻政委率紅一軍團參加了著名的直羅鎮戰鬥,斃敵一九師師長牛元峰,館內陳列有繳獲牛元峰的德造左輪三號手槍,左權一直佩戴到犧牲。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左權
第三部分: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左權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同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在太行山指揮華北抗戰,參與領導了“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主持召開了八路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後勤工作會議,編寫了數十萬字的軍事著作,並與劉伯承合作翻譯了《蘇聯工農紅軍的步兵戰鬥條例》一書。1942年5月25日,在指揮反掃蕩戰鬥中壯烈犧牲。館內陳列有左權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珍貴照片、他的辦公室舊址內景復原和左權殉國處十字嶺突圍戰鬥示意模型。第四部分:左權將軍精神不死。左權犧牲後,延安各界和華北抗日軍民在各地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周恩來、朱德等同志撰文賦詩,沉痛悼念。1943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並在涉縣石門村建墓築塔。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將左權靈柩移至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館內還陳列有毛澤東、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人參謁左權墓的照片。

烈士事跡

晉冀魯豫邊區從1937年冬開始創建,到1948年8月與晉察冀邊區合併,有著11年光輝戰鬥的歷史。在那艱苦的歲月里,晉冀魯豫邊區的黨政軍民譜寫了一曲曲浴血奮戰、前仆後繼的人生壯歌。在這裡安息著民族抗日英雄范築先將軍。范築先將軍1882年出生於山東省館陶縣(現劃歸河北省)南彥寺村。曾任國民黨第三路軍少將參議,魯西督察專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很快占領德州臨清高唐一線。在共產黨的大力協助下,范築先很快扭轉了魯西北的混亂局面,先後收復了高唐、夏津等縣。范築先召開了軍政幹部會議,以范築先的名義向全國發出了通電。電文中說:“裂目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游擊健兒及武裝民眾與倭寇相周鏇,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辭!”范築先和中國共產黨人一起,在魯西北勇敢地樹起了抗戰的旗幟,對全國震動很大。全國各大報都發表了范築先“誓死留魯西北抗戰,堅決不退黃河南”的抗日通電,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范築先先後改編民眾起義武裝和收編民團武裝成為抗日部隊,組成了35個支隊,3路民軍,號稱10萬鐵軍(實際6萬人),保衛和收復了魯西北的大片國土,中國共產黨和范築先合作建立的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范築先還派出大批地方幹部到延安黨校、抗大、陝北公學等學校學習,並親自把自己的長子范樹中、長女范曄清、三女范樹琬送去延安。范樹民烈士是范築先將軍的次子,任抗日挺進大隊隊長。1938年8月,范築先率部東進殺敵,挺進大隊為先鋒,首先攻下了齊河,繼戰濟南。當部隊行至齊河坡時與敵人相遇,范樹民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19歲。范築先將軍在答謝各地發來的慰問電時說:“此次幼子樹民挺進隊長,隨軍東征,在齊河坡趙莊與敵激戰,為國捐軀,系屬軍人光榮,乃承各方函電慰問,彌深感激,馬革裹屍,男兒應具素質,既獲疆場殉國,死而何憾!”1938年10月,日寇攻陷武漢之後,於11月又調集兵力進逼聊城,妄圖蕩平魯西北抗日根據地。范築先和共產黨人張郁光姚第鴻及守城健兒700人英勇不屈,壯烈殉國。

交通提示

地址:自駕車由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西行至中華大街向南,至陵園路西行500米即到。
(圖)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交通:市內乘2、9、11、13、23、28路公共汽車在陵園門口下車即到。

邯鄲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