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鎮

明祖陵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章即位後,追尊其高祖為官皇帝,曾祖為仁皇帝,祖父為裕皇帝,父為淳皇帝。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泅州城北楊家墩修建祖陵,葬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洪武二十年建享殿、配殿、石像生。改楊家墩為明祖陵。解放前,石刻大多倒埋在土內。1980年開始整修,已將石刻挖出復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明祖陵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 盱眙縣,前身為仁集鄉。1989年1月,原管鎮鄉劃建為管鎮鄉和仁集鄉。仁集鄉,因鄉政府駐地為“仁和集”而定名。2001年2月撤鄉建鎮時,因境內明祖陵而將鎮名定為明祖陵鎮。該鎮位於縣城西北,相距10公里。鎮域三面環水,北臨洪澤湖,南傍陡湖,東至溜子河,西南相連興隆鄉,西接管鎮鎮寧宿徐高速公路貫穿境內,水陸交通便捷。境內明祖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該鎮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全鎮轄居委會(仁集);村委會(伏湖、明祖陵、項魏、渡口、沿淮、仁和、費莊、沙巷、龔莊),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人。

著名景點—明祖陵

明祖陵俗稱明代第一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祖陵平面為長方形,前有神道石刻、欞星門以及金水河的3座石橋,後有神廚、宰牲亭、享殿、配等。現陵前尚保存的神道石刻有人牽馬1對、麒麟2對、獅子6對、華表1對、文官7對、武士1對、馬1對,其他還有石柱礎30餘個。解放前,石刻大多倒埋在土內。

經濟發展

該鎮以水面和灘涂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有“江蘇省高效稻田養殖示範片”兩個,為淮安市水產養殖示範鎮;野鴨養殖形成規模,為淮安市特色農業項目。2005年,明祖陵鎮國內生產總值1.67億元,財政收入27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
隨著龍蝦經濟的不斷升溫,明祖陵鎮黨委、政府主動策應市場需求,充分利用鎮域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龍蝦產業,走出了一條富民強鎮的發展路子。該鎮對環洪澤湖周邊的灘涂、水面,特別是低洼、低產、低效的“三低”田進行綜合開發,改造成高效龍蝦養殖池。使原來雜草叢生、水草繁密的水網灘涂變成了龍蝦的最優良天然棲息地和生態觀光園。到2008年底,全鎮開發龍蝦養殖面積3萬畝,其中連片面積5000畝的生態龍蝦養殖基地1個,連片面積2000畝的基地2個,連片面積1000畝的3個。在此基礎之上,鎮黨委、政府一方面加強產業鏈相關環節的知識培訓,另一方面給予從業人員儘可能的政策幫扶。全鎮從事養殖、捕撈人員達2000多;從事運輸、銷售人員200多、車輛30部;在縣內及周邊地區從事龍蝦燒制的從業人員300人、店面50個。同時,龍蝦產業鏈的拓展也帶動了包裝、深加工、附加值產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下轄村列表

明祖陵鎮下屬村莊:
伏湖村明祖陵村項魏村渡口村
沿淮村仁和村費莊村沙巷村
龔莊村


明祖陵鎮景點:

明祖陵:
1.景區開放時間 :07:30—17:30
2.取票地點:售票處
3.特殊人群預訂標準:
A.免費政策:1.2米以下免票,傷殘軍人持本人有效證件免票
B.優惠政策:身高1.2米—1.4米購兒童票30元;現役軍人持有效證件30元;60歲以上的老人憑有效證件30元;學生憑學生證3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