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系統進化與綜合管理實驗室

昆蟲系統進化與綜合管理實驗室,由原昆蟲系統與進化生物學實驗室、昆蟲資源研究所、森林昆蟲實驗室以及森林保護學科有關實驗室組建而成,2008年被批准為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作為重點建設的科研平台之一。

基本信息

【實驗室全稱】:昆蟲系統進化與綜合管理實驗室(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依託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級別地位】: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008年)
【學術帶頭人】:魏美才教授、朱道弘教授、聶海燕教授和劉高強副教授、周國英教授

實驗室介紹

科研成果

實驗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其它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13項。發表論文356篇,其中SCI收錄30餘篇,國家一級期刊130多篇,國家發明專利7項,有2項成果被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已培養了博士後2名,博士生13人,碩士生62人。

學科建設

在學科建設方面,以此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依託,已成功為我校申報獲批1個博士點(森林保護學)、2個碩士點(動物學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並申報獲批森林保護學湖南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和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並支持了林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林學生物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申報和建設工作。

科研團隊

實驗室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具博士學位者11人。其中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和湖南省青年科技獎,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1人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

硬體建設

實驗室投入1000萬元經費建設,建有1個葉蜂標本館、2個人工氣候養蟲室、1個普通昆蟲標本室、1個昆蟲資源與生物技術實驗室、1個分子系統學實驗室、1個昆蟲生理學實驗室、1個微生物學實驗室、1個無菌室;以及1個昆蟲資源研究所、2個昆蟲系統研究室、1個生物地理研究室、1個學術會議室等。具有研究級體視顯微鏡、螢光倒置顯微鏡、野外專業相機、梯度PCR儀、全自動凝膠圖像分析系統等研究設備。

研究方向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有四個:昆蟲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昆蟲行為與進化生態學;害蟲資源化利用及資源化管理;微生物農藥和植物病蟲害管理。

方向一

昆蟲系統學和生物地理學
學術帶頭人為魏美才教授。本方向是實驗室的特色優勢方向,主要開展廣腰亞目形態系統學和分子系統學及其起源與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共發現和正式報導91個動物新屬、1022個新種、30箇中國新記錄屬、182箇中國新記錄種,提出了一個新的膜翅目分類系統,建立或重新調整了59個科級單元、81個新組合、13個屬級新異名、34個種級新異名。
本方向建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葉蜂標本館(國際昆蟲和蜘蛛標本館編號:SCSC,建立於1995年),主要收藏膜翅目廣腰亞目各科昆蟲。截至2010年初,標本館葉蜂收藏量超過130000號,定名葉蜂超過3500種、其中正模標本1230號,副模標本5120號。這些標本的採集地覆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亞非洲亞洲等各大動物地理區域,在葉蜂標本總量上僅次於國際上著名的史密森研究院廣腰亞目部和大英博物館廣腰亞目部,但定名葉蜂種類數與大英博物館廣腰亞目部和史密森研究院廣腰亞目部相若,葉蜂正模標本和副模標本收藏量則已經超過史密森研究院和大英博物館,並遠遠超過德國昆蟲研究所等國際知名機構的葉蜂標本收藏。我校葉蜂標本館已成為世界膜翅目廣腰亞目昆蟲系統學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在國際上具有很大的學術影響。

方向二

昆蟲行為與進化生態學
學術帶頭人為朱道弘教授。本方向現階段主要研究飛蝗、亞熱帶蜚蠊目昆蟲變型:黑化誘導神經肽[His7-corazonin]的控制機理;季節適應的多樣性及生活史策略的進化;東亞地區飛蝗種群的演變規律、大發生機理及其控制對策;共生細菌Wolbachia對癭蜂科昆蟲的感染、對宿主“生殖操作”及其機理的研究;麗斗蟋雄性短翅化的適應意義及翅多型現象Roff假說的驗證等。已於國內外重要學術性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參與編寫專著1部(日文,日本東海大學出版社),出版譯著1部。

方向三

害蟲綜合防治及資源化管理
學術帶頭人為聶海燕教授和劉高強副教授。本方向一是主要進行植物源生物農藥及害蟲的綜合治理研究;二是以昆蟲資源,特別是重大害蟲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綜合開發及資源化管理技術。在植物源殺蟲劑和害蟲的綜合治理方面,實驗室多年來相繼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研究工作,在白蟻、馬尾松毛蟲、菜青蟲、蚜蟲等重要害蟲的綜合治理,以及利用芫花、蒼耳等植物活性物質和昆蟲性激素防治害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害蟲資源化利用及資源化管理方面,實驗室提出了“害蟲資源化管理”的新理論、新策略,對松毛蟲資源的多維多途徑開發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並深入研究了重大林業害蟲松毛蟲的綜合開發利用與治理相關的理論和套用技術。承擔了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國家948課題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研究成果“重大害蟲馬尾松毛蟲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於2010年被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方向四

微生物殺蟲劑和植物病害管理
學術帶頭人為周國英教授。本方向主要開展微生物農藥、植物病害的無公害化防治研究。
本方向致力於林業病蟲害的管理研究。在學術帶頭人周國英教授的帶領下,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重點針對國家重要產業林(如油茶林)的無公害化防治進行研究。通過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等,開發出了多種生防菌劑。利用內生拮抗細菌和放線菌防治油茶炭疽病、軟腐病、葉枯病、根腐病以及油桐枯萎病等植物病害效果明顯;利用蘇雲金桿菌、白僵菌和綠僵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治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松毛蟲、舞毒蛾和雲杉芽捲葉蛾等害蟲都獲得成功,申請了多個國家發明專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