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鎮

新興鎮

新興鎮位於甘肅省甘谷縣城以北,距縣城2.5公里,鎮域面積129.4平方公里,東西長27.7公里。鎮域內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經濟文化相對比較發達,素有甘谷“旱碼頭”之稱。全鎮共轄1個社區,46個行政村,266個村民小組。該鎮已成為甘谷縣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視窗。

基本信息

新興鎮新興鎮
新興鎮位於甘肅省甘谷縣城以北,距縣城2.5公里,鎮域面積129.4平方公里,東西長27.7公里。鎮域內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經濟文化相對比較發達,素有甘谷“旱碼頭”之稱。全鎮共轄1個社區,46個行政村,266個村民小組,23570戶10963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201人。總耕地面積81618畝,其中川水地28363畝,山旱地53255畝,人均耕地0.82畝。此外還有安徽省渦陽縣新興鎮、海南省屯昌縣新興鎮、四川省雙流縣新興鎮。

經濟綜述

鎮黨委、鎮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民眾,按照縣委提出的“強農、重工、活商、興教”發展戰略和“川區種蔬菜、淺山抓果椒、高山種洋芋、家家搞養殖、戶戶有勞務”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把基礎做實、把產業做大、把環境做優”的工作重點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川帶山、山川互動、重點突破、整體推動”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充分結合鎮情,努力加快城鎮化和產業化進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01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54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88萬元,2007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3元。如今,新興鎮已成為甘谷縣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視窗。

農業生產

新興鎮新興鎮
農業支柱產業初步形成,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隨著新興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和花卉生產示範區的建立,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格局逐步形成。北部乾旱山區以黨參板藍根等中藥材和糧食作物種植為主;川道區以花卉種植、大蔥蒜苗辣椒等名優蔬菜和林果業為主;種植面積達23000多畝;姚莊村姚天基精心培育的月季花在1999昆明世博會上獲1金6銀7銅共14枚獎牌,其種植基地被國家林業部確定為“全國月季花示範基地”;謝家村謝錫文美國引進的開心果種植成功,填補了中國的空白,現已推廣種植800多畝;規模養殖戶達1050戶,畜禽飼養量達到15萬頭(只),成了全縣肉、蛋和鮮奶的供應基地;新興鎮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業,每年組織、培訓、輸轉農村剩餘勞動力1.2萬人次。新興鎮逐步形成了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和勞務輸出三大支柱產業,開心果、花卉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全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2762.1畝,荒山造林11150畝;鄉村道路建設實現了“村村通”,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新興綜合市場、朱圉農貿市場、雒家蔬菜市場、渭陽農貿市場等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城鎮建設

加強小城鎮建設,促進二、三產業再上新台階。新興鎮是省上確定的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發展抓項目”,爭取資金4300萬元,擴建了甘谷貨場、火車站候車室,新建了東西兩座立交橋。投資1500萬元,拓寬改造了道北路和新城北路,新建了冀城大道和北甘公路。投資1700萬元,對新興路和火車站站前廣場,實施了拆遷改造建設,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以企業、商貿、運輸、服務為主體的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境內磚瓦廠、採石廠、木材加工廠、農副產品加工廠和餐飲、文娛、住宿等個體私營企業不斷增加,截止2007年底達到880餘家,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約1.2萬餘人。蔡家寺景點經過整修,年接納遊客1500餘人(次)。

社會事業

新興鎮新興鎮
堅持勤政為民,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基層黨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農村醫療和計畫生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鎮域內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2所,教職工1177人,在校學生25069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98.9%;有中心衛生院1所、分院2所,村衛生所182所,醫療衛生人員247人。轄區內通電通公路,電話入戶率66.2%,電視入戶率88.1%,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2007年建成水利提灌12處;新建優質果園4500畝;建成通村水泥路9條29.6公里,沙礫路6條8.8公里;完成渭水峪至頡家6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開農路42.8公里,建成配套48.7公里,同時新啟動了永安盤石等4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了天定交通公路征地和渭河堤防建設征地工作;新發展塑膠大棚2000畝4000座;建成了西王家盧家崖灣等5村的安全供水項目。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新農村建設

注重規劃,新農村建設進展良好。鎮上積極制定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提出基本思路、建設方法和建設步驟,確定雒家村盧家崖灣村劉家村3村委示範村,移家村、史家坪等6村委推進村,邀請蘭大設計院對雒家、盧家崖灣兩村進行了高標準的村鎮建設規劃,全鎮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完成了一大批道路、渠道、提灌等項目建設,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為農業穩定增產、農民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積極組織實施,發揮了極大的示範帶動作用。

安徽省渦陽縣新興鎮

新興鎮新興鎮
新興鎮位於渦陽縣城北20公里處,東臨丹城馬店集鎮,西至耿皇、牌坊鎮,南瀕龍山、張老家鄉,北界河南李寨、馬橋鎮。新興鎮政府坐落在新興集,新興集又稱“奶靈廟”,後演化為“龍奶廟”,“龍廟”。據《渦陽縣誌》載:公元前511年,楚靈王昏庸被廢,隻身逃此,遇舊臣申亥,申亥為報楚王不殺其父之恩,竭誠相待,又令二女侍寢,然靈王當夜自縊,申亥處死二女陪喪靈王,民憐二女,建“奶靈廟”。解放戰爭時期為雪渦縣,轄雪楓區駐地,解放後在此設雪楓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雪楓公社,1963年改為新興區,1969年撤區建立新興人民公社,1979年劃社建區,成立新興區,1992年二月撤區並鄉成立新興鎮。

新興鎮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487萬畝。新興鎮原為新興區,轄新興、大李、大曹、重興、吳橋五個鄉,1992年2月撤區並鄉後,重興併到丹城鎮,吳橋併到張老家鄉。轄一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168個村民組,108個自然莊。有新興、大曹、王集、石冢、寶冢五個集貿市場。新興鎮2000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為51814人,其中男27143人,占總人口數的52.38%,女性24671人,占總人口數的47.62%,2004年總人口55379人,其中男29331人,農業人口53610人。

新興鎮處淮北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土質98%的黑土系,位置優越,渦新河似一條綠色飄帶,直通渦水,五道溝、嶺孜溝,曹武溝、三八溝青龍溝縱橫交錯,支流延伸各個村莊。交通便利,省道渦永公路穿街而過,是直達寧波武漢鄭州的交通樞紐,縣道團結路、曹武路橫跨東西,村村道路硬化據勘探,境內蘊藏大量的煤,劉店礦地下煤遍及新興鎮六個村,其他有待開採。

海南省屯昌縣新興鎮

新興鎮新興鎮
新興鎮地處屯昌縣北部,海榆中線貫穿南北,號稱屯昌的“北大門”,距離縣城19公里,土地總面積123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委、1個居委會、自然村120個,經濟社184個,總人口25421人,耕地面積3.84萬畝,其中水旱田20943畝,坡園地26815畝;林地6.6萬畝,其中橡膠30000畝,檳榔4304畝,糖蔗9800畝,冬季瓜菜12931畝,常年瓜菜2500畝,漿紙林10000畝,淡水養殖4284畝。是我縣農業對外經濟的重要視窗之一,也是全省百鎮建設項目之一,還是屯昌縣“一城四鎮”的重點鎮。

水庫有6個,較大的水庫是加樂潭和香車水庫,蓄水量分別為1170萬立平米和140萬立平米,水渠總長約154公里,支渠94公里,灌溉面積約7500畝。現有大小田沖約300個,其中500畝以上的有5個,200畝以上的有35個,最大的田沖是新北的北京沖和南歧的田肚沖分別是1000畝。2、已建成的文明生態村14個,分別是南尊、馬祿、西排坪、南豐、新園村、吳宅園、曾嶺仔村、新興園坡村、土克一村、下屯科甲嶺村;吳嶺仔村春花山村、雙頂村、乾昌坡村;已成立了南豐、新園、吳宅園、曾嶺仔、山柚園、南尊、馬祿等7個養豬專業合作社。

四川雙流縣新興鎮

新興鎮新興鎮
四川雙流縣新興鎮地處成都東郊,距離市區中心僅10公里。與錦江區的三聖鄉琉璃鄉鄉鄰僅一河之隔,24米寬新興東接成都的快速通道(新興—三聖)已經全面貫通。成都市外環路、成仁路、龍華路和成龍路都環繞我鎮,鎮內各村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面八達的交通網路。水、電、氣、路、通訊(含小靈通)、光纜等基礎設施齊備。寬頻上網任你漫遊於網上世界。
新興鎮轄15個行政村,兩個集鎮,新興鎮人口3萬餘人。幅員38.08平方公里。是成都市近郊農副產品生產銷售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全鎮建成了一個一萬多畝的優質天府批把生產基地;內有三個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市場,形成了全鎮農副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從而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年人均收入達3386元。全鎮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建設明顯加快。特色種養殖業初具規模、綠色高效農業生產格局已經形成、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加。

浙江松陽縣新興鎮

新興鎮於2012年12月28日掛牌成立,該鎮地處松陽西北邊境,距縣城14.4公里,距龍麗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轄區總面積140.61平方公里。近年來,新興鎮按照“生態立鎮、產業強鎮、開放興鎮”發展戰略,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鎮、省級五好鄉鎮黨委、省級教育強鄉、省級體育強鄉、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市級小康示範鎮多項榮譽。
2012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4332億元,其中,工業值4.32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農業產值1.2578億元,同比增長5%,實現人均收入9366元,同比增長11%。新興鎮是浙南茶葉第一鎮,全鎮現有茶葉加工企業234家,年加工茶葉總產值上億元,通過QS認證企業4家,省級示範茶廠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投資400多萬元的全縣最大的村級特扶項目——上安茶青市場建設項目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http://www.sd.xinhuanet.com/wq/2008-05/19/content_13304547.htm
http://www.dss.gov.cn/rsah/ahxz/town/mxqz/gyxxxz/index.html
http://www.xzqh.org/quhua/62gs/0523gg.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