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城

丹城

丹城位於浙江省海濱城市象山,是象山的縣城,分為丹東街道和丹西街道。丹東街道地處象山中心城區中部,歷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金融中心。丹西街道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下設30個村和5個社區,6萬人口。轄區內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醫院、學校,交通運輸便捷,沿海南線丹石一級公路貫穿全境,已融入寧波市一小時經濟區。

基本信息

美麗的傳說

關於丹城名稱的由來有一個傳說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有的人當了皇帝,還想長生不老呢?秦始皇就是這樣的人,這可忙壞了“拍馬屁者”,山東人叫徐福的更是心痒痒的,騙秦始皇說,他在海上遇到一位大仙,大仙把他帶到東南方的篷萊山。山上有一座非常好看的宮殿,他急忙跪在大仙腳下,請問大仙,秦始皇怎樣才能得到長生不老的的仙藥。大仙說:“只要能送來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就能得到。”
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馬上下旨全國,徵收三千童男童女,三百技藝最好的工匠與各種種子,農具等,一起讓徐福帶到蓬萊山,去取回長生不老之藥。
徐福只好硬了頭皮,從山東下船出海。只是他知道世界上哪有此藥?現在只得聽天由命了。讓船在大海里漂。也不知道漂了幾天幾夜,忽然看見海中有一高山,山上長滿了又高又大的樹,確實是個難得的地方。他就對船上的人說:“這就是蓬萊山”。
徐福把大家帶到山上,造了一座道觀,又在山下挖了口水井,打算在這裡長期隱居下來。不料第二年,秦始皇南遊,徐福嚇死了,他知道萬一讓皇上發現他在這裡隱居,定要被滿門抄殺了。徐福連夜帶童男童女,工匠下船逃跑。據說,後來漂到現在的日本,才定居了下來。蓬萊山留下了徐福建造的道觀與水井。
後來,有個叫陶弘景的道士滿世界雲遊,求仙煉丹。發現蓬萊山與山上的道觀,山下的水井。他就住了下來。取了水井泉水,到蓬萊山煉丹。還把自己的 像,畫在觀內牆壁上。
到了唐朝,象山縣建立了,縣城就在蓬萊山下的彭姥村。以後,有人在蓬萊山上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蓬萊觀與水井的由來。人們根據碑文的記載,把蓬萊山改稱丹山,造了煉丹亭,重建了蓬萊觀,塑了陶弘景的像,把陶弘景煉丹的水井,取名為“丹井”,蓬萊山下的縣城稱為“丹城”,一直沿用到今天。

丹東街道

基本情況

現有陸域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97畝,山林面積38400畝,灘涂面積3000餘畝。街道下轄7個社區、27個村,總戶數24003戶,其中居民16348戶、農業戶7655戶;常住總人口7.56萬,其中居民3.96萬、農民2.1萬、外來人口約1.5萬。

經濟發展

街道成立以來,街道經濟持續發展,各項事業順利開展。2005年,全街道實現社會總產值30.58億元,居民人均收入17200元,農民人均收入7585元。先後被評為省民政工作先進街道,市綠化造林園林式街道,市“雙擁”模範街道,市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連續三年評為縣工業先進街道。

主要工業產業

丹東街道工業基礎較好,現有各類工業企業450多家,主要有輸變電、機電、針織、模具、氣動件等產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0家。企業科技含量高,現有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天安集團,省高新技術企業同家模具有限公司等。針織行業種類齊全,織造、成衣、漂染、印花、繡花配套成龍。2005年全街道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3.07億元,實現自營出口額5701萬美元。

主要農業產業

丹東街道農業產業化特色鮮明,初具規模。寧波南方養殖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特種野豬、天鵝繁殖、加工基地,寧波仙子谷酒業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的楊梅酒生產企業。擁有遠近聞名的梅溪果蔗、優質橘苗、浙東大白鵝、淡水育苗四大產業化基地。丹東街道梅溪果蔗種植歷史悠久,年種植面積4000餘畝,為丹東街道主要經濟作物;姚家山優質橘苗品種齊銷路廣,現是寧波市最大的柑橘育苗專業村。

丹西街道

基本概況

街道依託縣工業示範園區,積極實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強縣”發展戰略,注重招商引資,最佳化服務環境,夯實發展基礎,工業經濟得到了持續發展。現有工業企業523餘家。年銷售500萬元以上企業68家,其中上億企業3家。行業門類齊全,有機械電子、針織服裝、塑膠化工、建築材料、水產及農產品加工等。企業科技含量高,擁有多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省市科技中小型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及香港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狀況

轄區內有專業特色街3條,專業市場4個,服務網點1100個,營業面積達4.2萬平方米。超市、連鎖等新的經營業態發展迅速,總代理、總經銷、特約經營等新穎銷售方式快速崛起。象山縣農副產品批發、建築裝潢、家私等綜合性大型市場已開始建設。農業產業化特色鮮明,千畝種草養畜基地、千畝果蔗基地、千畝大棚蔬菜基地、千畝大棚西瓜基地已經形成,擁有灘涂養殖基地、淡水育苗基地和特種野生動物飼養基地,現有縣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

政府的目標

今年以來,丹西街道黨委、辦事處以建設“效能型、學習型”政府為目標,積極改進政府運行機制,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水平和提升行政效能,採取機關幹部“3、4、5、6”聯村工作制,推行社區幹部錯時工作制,開展“溫馨工程”,實行村幹部“關懷工程”,創建象山社區服務中心,成立便民服務站,建立了跨進紀農民培訓基地,從而樹立起執政為民的新形象。

發展目標

勤勞開拓的丹西人民將緊緊圍繞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科技創新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丹西建設成為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市主城區

文化古蹟

丹西街道依山傍海,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人文薈萃,遠有著名政治家楊王休、俞述祖、俞士吉,近有農民畫家高妙蘭、蘆鳴治;西壇庵、等慈禪、丹山石刻、蓬萊石屋、丹山井等文物和遺址保存完好。
丹東寺、瑞龍寺千年古剎,塔山遺址沉澱六千年文化寶庫,革命烈士紀念館砥礪教育後人,均已列入省、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灣水庫深藏山澗,清澈如鏡,優美如畫;東谷湖區古塔高聳,青山倒影,水色空朦,風光旖旎。人民廣場、體育館氣勢壯觀、設施齊全,已成為全縣文化、體育、休閒活動中心。融山、海、灘、島、歷史、文化於一體的松蘭山景區,現是4A級旅遊度假區,為遠近聞名的休閒、娛樂、度假、訓練、會議等綜合性海濱旅遊勝地。
丹東街道交通便捷、人居舒適,文化氛圍濃厚,社區建設重投入強服務,形成新的特色。文峰、丹峰小區住戶密集,環境幽雅;塔山花園、陽明花園、東河花園、丹東花園、龍澤名園,一幢幢新型別致的居民小樓,一片片綠意蔥蘢的草坪、芳香馥郁的花壇,展示了文明社區、綠色社區的誘人魅力。象山中學、文峰學校、教育園區樓群聳立,設施完備,現有在校學生1.5萬,是全縣最大的教育文化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