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屬於國家教育部系統唯一的從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本實驗室的前身-清華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於1987年被評為重點學科;1988年列為世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1991年開始建設“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

基本簡介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屬於國家教育部系統唯一的從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本實驗室的前身-清華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於1987年被評為重點學科;1988年列為世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1991年開始建設“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
實驗室依託在清華大學,位於逸夫技術科學館二段內。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潘偉教授,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龍土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有包括五位院士在內的16位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專家和教授。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8人,其中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1人,正高職稱15人、副高職稱16人,其它實驗人員7人。並且其中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長江學者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2人,跨世紀人才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獲得者3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1人,清華大學百名引進人才2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人。
實驗室以高溫結構陶瓷、信息功能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能源環境材和生物陶瓷等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屬於套用基礎研究類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瞄準陶瓷新材料領域的科學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進行集中研究。實驗室在鐵電壓電陶瓷材料、結構陶瓷材料的增強增韌機理、陶瓷膠態成型技術、陶瓷基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2003年到2007年間,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基礎類二等獎1項;中國電子協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中國矽酸鹽學會第五屆青年科技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4項;國際獎項4項。
實驗室在進行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的同時,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產業化工作。在新型陶瓷的製備技術,信息功能陶瓷元器件等領域成功進行了套用轉化,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利用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成果建立了陶瓷膠態(注射)成型中試基地,研製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藝裝備,開發了造紙機全陶瓷脫水元件、高功率金紅石陶瓷電容器、超大功率新型複合陶瓷臭氧發生器薄壁管、高性能陶瓷系列微珠等產品。在河北邯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陶瓷膠態注射成型成果轉化和規模化生產基地,占地166畝,現已建成近萬平米的生產車間和年產5000噸陶瓷微珠生產線,預計實現年產值2億元,利稅5000~6000萬元。在功能陶瓷領域進展顯著,所研製的高性能鐵電壓電陶瓷材料,其成果已在廣東風華公司和深圳宇陽公司等片式元件產業化基地實現了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經濟與社會效益。高性能低燒多層陶瓷壓電變壓器及背光電源已在西安康鴻公司實現產業化,這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成果在國家有關部委及國家863計畫的支持下,在西安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片式壓電陶瓷變壓器和多層壓電陶瓷驅動器的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對推動西部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實驗室還設精細陶瓷分室(在清華大學核研院),由鄧長生教授兼分室主任。該室兩次被評為一級實驗室,也是北京高技術實驗室。在開展生物陶瓷、納米陶瓷、超細粉體、精細陶瓷及無損評價上取得出了明顯成果,其中獲得部級一、二、三等獎九項。建成了三個中試中心,包括超細粉體、精細陶瓷部件及生物陶瓷製品研究中心。還與美國企業建立了生物功能材料中心。
實驗室建設過程中,世界銀行貸款120萬美元,國內配套資金120萬人民幣。實驗室建成後,科研經費呈現逐年持續快速增長,1997年465萬元,2000年達到876萬元,2002年達到2152萬元,從1997年到2002年間累計獲得科研經費達到6362萬元。2003到2007年五年時間,累計科研經費超過8900萬元,人均約234萬元。實驗室目前主要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部委重大、重點項目,以及國際合作和橫向項目等。2003到2007年五年時間,實驗室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40餘項,其中“九七三”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一項,二級子課題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餘項,國家“八六三”計畫38項,國家支撐計畫1項,教育部及其他部委項目20餘項。另外還有國際合作、省市合作及橫向協作等項目80餘項。2003到2007年五年時間,累計發表SCI收錄論文827篇(標註實驗室),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的有416篇,最高影響因子9.107(Advanced Materials)。另外,五年來獲批專利117項,年均超過20項。
實驗室現有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各種功能齊全、水平先進的工藝裝備和實驗儀器57台(套),總價值3880萬餘元。如多功能高溫燒結爐、氣壓燒結爐、高溫綜合熱分析儀、頻譜和介溫譜自動測試系統、電滯回線測試裝置,高溫力學測試機、高溫顯微鏡和顆粒分布自動分析儀等。另外依託單位-材料系中心實驗室擁有數十台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各種近代儀器。
實驗室現有在讀研究生125餘人,其中博士生78人。2003年至2007年博士生畢業78人,碩士生畢業125人,每年本科畢業生約30人。實驗室是全國陶瓷專業培養研究生規模最大的單位,已初步形成本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根據“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開展了較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國際上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瑞士、德國和韓國等國的一些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有經常性的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項目,在國內與許多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密切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實驗室每年有10餘項開放課題,接收國內外客座研究人員來室開展研究工作。

行政人員

職 務

姓 名

職 責

辦公室電話

E-mail

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龍土

學術與學科發展方向

62772849

[email protected]

實驗室主任

潘偉

全面負責

62772858

[email protected]

常務副主任

岳振星

日常行政事務

62784579

[email protected]

副主任

周濟

外事接待、學術交流

62772975

[email protected]

副主任

林紅

科研與合作、開放課題管理

62772672

[email protected]

副主任

謝志鵬

安全責任

62794603

[email protected]

副主任

鄧長生

負責200號陶瓷分室

89796111

[email protected]

主任助理

褚詳誠

教學與研究生培養

62786189

[email protected]

主任助理

胡曉清

設備資產管理及安全責任

62782254

[email protected]

實驗室秘書

張一玲

日常事務及文秘檔案等

62772556

[email protected]

學術委員會秘書

褚詳誠

學委會成員日常聯繫

62786189

[email protected]

黨支部書記

齊龍浩

黨務及思想工作

62772508

[email protected]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龍土(院士)

清華大學材料系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張立同(院士)

西北工業大學

南策文(教授)

清華大學材料系

學術委員會委員

朱靜(院士)

清華大學材料系

江東亮(院士)

中科院上矽所

沈德忠(院士)

清華大學化學系

吳以成(院士)

中科院物化所

歐陽世翕(教授)

中國建材科學研究院

周玉(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李曉光(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

李建保(教授)

海南大學

徐堅(教授)

中科院化學所

周少雄(教授)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

周延春(教授)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潘偉(教授)

清華大學材料系

學術委員會秘書

褚祥誠(副教授)

清華大學材料系

研究領域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集中研究先進陶瓷新材料及其製備工藝和套用技術,屬於套用基礎研究類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建設以及國防軍工產業的重大需求,瞄準高性能陶瓷新材料領域的科學發展前沿,結合國家重點科研任務,開展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為國家培養先進陶瓷材料領域的優秀人才。研究方向為以下五個主要方面: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複合功能材料及設計理論;新能源和環境材料;生物陶瓷。

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

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強韌化機理
陶瓷膠態成型技術
新型陶瓷燒結工藝
陶瓷力學性能與可靠性
高溫熱障陶瓷及塗層材料
超硬材料製備與套用技術
高溫及可加工陶瓷材料

鐵電與壓電功能陶瓷材料
新型片式電子元件材料與工藝
功能陶瓷微結構與性能關係
微波介質陶瓷
電子陶瓷基片
功能陶瓷基光子材料
納米功能材料

複合功能材料及設計理論

新能源和環境材料

非均質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聯
複合功能陶瓷中界面效應的物理機制及新材料
多鐵性複合陶瓷材料及多場耦合效應
新型複合固態電解質
複合功能材料設計與微器件加工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
鋰離子電池材料
熱電材料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感測器及敏感材料
微晶二元膠凝材料及綠色製備技術

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物理化學及生物相容性
生物陶瓷材料製備技術-
納米生物醫用材料

研究成果

項目名稱獲獎人員批准類別及日期
高性能片式電感用低溫燒結軟磁鐵氧體材料系 周濟等6人 清華同方 張力等2人 山東魯穎電子袁繼烈等3人教育部科技進步 一等獎 2004.02 (部委獎)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黃勇 楊金龍 謝志鵬等12人教育部科技進步 一等獎2004.02 (部委獎)
陶瓷刀具產業化技術、裝備與套用研究材料系苗赫濯齊龍浩等5人紫光方大 仇啟源等5人 上海大眾汽車 張書橋1人教育部科技進步基礎類二等獎 2004.02 (部委獎)
特徵陶瓷材料的研究 (國家專項)司文捷(排名第五)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06.12 (部級獎)
新一代片式感性元件材料的套用基礎研究周濟 岳振星 王曉慧 李龍土 白洋 齊西偉 李勃 鮑健張洪國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4.12 (協會獎)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設計、製備與力學性能汪長安中國矽酸鹽學會第五屆青年科技獎 2003.12.30 (協會獎)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黃勇 楊金龍 謝志鵬 馬利國 馬天 周龍捷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05.01 (國家級獎)
非均質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聯:理論及實踐南策文等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05.11.20(國家級獎)
高性能低溫燒結軟磁鐵氧體材料周濟 王曉慧 岳振星 李龍土 馬振偉 桂治輪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05.11.20(國家級獎)
幾種無機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套用研究南京理工大學 王曉慧(排名第五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5.11.20(國家級獎)
高耐磨性複合金屬陶瓷刀具材料(專利號:00107762.7)苗赫濯 齊龍浩 曾照強 胡曉清 司文捷中國專利優秀獎 2003.12 (國家級)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黃勇 楊金龍 謝志鵬 馬利國 馬天 周龍捷等發明與新產品國際博覽會金獎 德國 NURNBERG 2004.10 (國際獎)
日本陶瓷學會東海支部AYCeCT傑出青年陶瓷工作者獎林紅AYCeCT傑出青年陶瓷工作者獎 2006年10月28日
日本陶瓷學會東海支部AYCeCT傑出青年陶瓷工作者獎李敬鋒AYCeCT傑出青年陶瓷工作者獎 2006年10月28日
日本陶瓷學會中日科學技術交流獎勵獎林紅中日科學技術交流獎勵獎 2007年5月30日
非均質材料顯微結構-性能關係預測理論研究南策文(01)金伏生(02)北京市科學技術 一等獎 2002.12 (省市獎)
復相陶瓷材料設計理論黃勇 潘偉 汪長安 等9人北京市科學技術 二等獎 2004.03 (省市獎)
高耐磨性複合碳化鈦鈦金屬陶瓷刀具材料系苗赫濯齊龍浩等5人紫光方大 仇啟源等4人北京市科學技術 二等獎 2004.03 (省市獎)
火焰噴塗用系列氧化物陶瓷棒的製造及套用汪長安 黃勇 衷待群等9人北京市科學技術 二等獎 2005.12.30(省市獎)

開放課題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開放基金使用與管理辦法
1.實行年度基金,課題期限一般為1~1.5年,資助金額一次核定。
2.實驗室課題基金的開支包括以下方面:
(1) 使用本實驗室儀器設備應交納的運行費、折舊費;使用本實驗室儀器設備應交納的運行費、折舊費;
(2) 學術活動費,包括在與課題有關的國內學術會議、科學考察、調研、評審及鑑定費用;
(3) 向學校所屬單位交納水電費、管理費;
(4) 客座研究人員或聘用人員在本實驗室工作期間的生活津貼、住宿費和交通費;
(5) 與課題直接有關的科研費用如材料費、小型儀器設備購置費和協作費用等。
3.基金使用辦法:
(1) 基金使用時必須持基金使用表;
(2) 使用本重點實驗室儀器的費用支出,須由實驗室儀器管理人員在基金使用表上填寫並簽字;
(3) 其它費用支出須由實驗室主任簽字;
(4) 所有經費支出須到實驗室秘書吳音老師處登記入帳;
(5) 課題經費的10%原則上留作提交"工作評價及成果管理辦法"中所要求的資料後方可支出。其中,包括學術論文正式發表的版面費(提交註明受本重點實驗室資助字樣的學術論文)。
4.課題完成後要及時結算

工作評價及成果管理辦法
1. 凡實驗室基金資助的課題,每年必須提交研究計畫執行情況報告,根據課題工作性質和進展情況,提交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階段小結。
2. 課題結束或中止,必須向實驗室提交如下資料歸檔:
(1) 研究工作總結或中止報告;
(2) 學術論文(註明受本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的論文)或研究報告;
(3) 課題研究工作中的有關原始技術資料;
(4) 基金使用表。
3. 實驗室主任必須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及執行情況,發現無正當理由而未能按原計畫或方案完成時,有權暫時中止、調整或取消基金資助。
4. 基金項目完成後由本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對成果進行評議,成果一般由本實驗室和作者所在單位共享。發表論文必須註明受本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並將複製本送本實驗室。
對於自帶資金者,申報成果應註明在本實驗室完成。
5. 對無正當理由而未能完成課題任務或沒有向實驗室提交相關資料的課題負責人,原則上不再受理其開放基金的申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