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斯起義是一場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發動的反對奴隸主的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

簡介

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斯起義是一場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發動的反對奴隸主的起義,斯巴達克斯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人,羅馬侵入北希臘時,他被俘虜,並被賣為角鬥士奴隸,送到卡普亞城一所角鬥士學校參訓。他鼓動同伴們奪取武裝,逃到維蘇威火山上發動起義。起義隊伍由七十餘名角鬥士很快發展為十餘萬人,並多次戰勝羅馬軍隊。前72年,斯巴達克斯率軍沿亞得利亞海岸穿過整個義大利,在摩提那會戰中擊潰了卡西烏斯總督的軍隊,然後又揮師南下。羅馬元老院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命令克拉蘇統率大軍前往鎮壓。當年秋,起義軍在布魯提亞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被迫於前71年春試圖突襲義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臘。羅馬軍隊四面圍剿,終於在阿普里亞決戰中將起義鎮壓下去,斯巴達克斯戰死,餘部在義大利許多地區堅持戰鬥達十年之久。

起義原因

公元前73年的一個深夜。羅馬中部卡普亞城的角鬥士的鐵窗內突然發出可怕的慘叫,在靜寂的夜晚裡顯得格外悽慘。3名衛兵急忙趕了過去,隔著鐵窗厲聲問道:“乾什麼?找死啊!還不老實睡覺!”
一名角鬥士伸了腦袋說:“打死人了。高盧人打死了我們的夥伴。他被我們制服了,你們看該怎么處理他?你們不管我們就勒死他。”
衛兵拿著油燈一照,果然是死了一個人,另一個人正被幾個人反扭著手。士兵說:“把他交給我們吧。把死人也抬出來。”邊說邊開了門。說時遲,那時快,角鬥士們迅速擊倒他們,撥出他們身上的短劍,衝出牢門。沉重的鐵門被一扇扇打開,角鬥士們揮舞著鐐銬向屋外衝出。“向維蘇威跑啊!”只見一聲高昂的呼喊聲劃破夜空,角鬥士們蜂擁著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
這次角鬥士起義的領袖是斯巴達克。他本是希臘東北的色雷斯人,生得英俊健美,勇毅過人,在一次反羅馬的戰鬥中被俘,淪為奴隸。因他聰明,富有教養,體格健壯,他的主人把他送進角鬥士學校,想把他訓練成一名出色的角鬥士。在角鬥士學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鬥士們的精神領袖。他利用一切機會勸說角鬥士們為自由而死,而不應成為羅馬貴族取樂的犧牲品。他組織了200多個角鬥士準備暴動的時候,不慎泄密,於是他決定提前行動,結果有78人衝出虎口。

起義歷程簡述

布魯提翁戰役(公元前72年
斯巴達克斯起義由盛轉衰的重要戰役。前72年秋,起義軍在義大利布魯提翁半島集結,計畫乘基利基海盜船渡過墨西拿海峽前往西西里。但海盜不守信用,沒有提供船隻,斯巴達克斯自造木筏渡海的計畫也未能實現。這時,克拉蘇恢復了古老的“十一抽殺律”,並在起義軍身後、陸地最狹窄處挖掘了一道兩端通海的大壕溝,切斷其撤回義大利的退路。經過激戰,斯巴達克斯突破了攔阻,但在突擊中,軍隊損失了近三分之二。
阿普里亞戰役(公元前71年
斯巴達克斯起義最終失敗的戰役。前71年,斯巴達克斯欲通過布林底西港前往希臘,羅馬元老院分別從西班牙和色雷斯將龐培與路庫魯斯的軍隊調來增援克拉蘇。為了阻止羅馬軍隊會合,斯巴達克斯快速將部隊開向北方,直接攻擊克拉蘇。在阿普里亞省南部的激戰中,起義軍以少敵多,遭到慘敗,包括斯巴達克斯在內的六萬名起義者戰死,約五千人逃往北義大利,被龐培消滅,六千名俘虜被釘死在從羅馬城到加普亞一路的十字架上。斯巴達克斯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失敗原因

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是:羅馬奴隸社會還不具備廢除奴隸制的先決條件,奴隸本身也沒有提出這一任務。奴隸只求自身解放。奴隸以及參加起義的羅馬社會各階層分子的社會成分和民族成分不純,對起義失敗亦有影響。

意義

起義軍沒有一個聯合廣大被剝削民眾的總綱領。然而,斯巴達克起義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起義的本身,它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加劇了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危機,加速了羅馬政權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過渡。斯巴達克在起義中表現了英勇的鬥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人民民眾爭取社會解放鬥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蹟。

評價

馬克思稱他是“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列寧也說“斯巴達克是大約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隸起義中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在評價斯巴達克起義時列寧指出:“在許多年間,完全建立在奴隸制上的仿佛萬能的羅馬帝國,經常受到在斯巴達克領導下武裝起來、集合起來並組成一支大軍的奴隸的大規模起義的震撼和打擊”。就當時來說,極大地動搖了羅馬奴隸制基礎。奴隸主被迫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並開始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和對奴隸的態度。他們儘量收買不同種族的奴隸,避免把同族的奴隸集中使用,提防他們聯合在一起。奴隸主開始把土地分成小塊,交給奴隸耕種,奴隸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奴隸就在這樣的方式下開始演化為“隸農”,而釋放奴隸的數目也漸漸增多。上述情況到公元1世紀後就更為普遍。斯巴達克軍隊士氣高昂,作戰勇敢。其軍事學術特點是:力求外線進攻作戰,組織步騎兵協同,採取攻勢,力求奪取和掌握作戰主動權,在戰壓內巧妙運用部隊機動,行軍隱蔽迅速,伏擊出其不意,善於各個擊破。斯巴達克起義軍組織體制堅強,故能長期成功地抗擊羅馬精銳軍隊。

背景資料

在古羅馬,到處都有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莊園,奴隸被稱之為“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主為了取樂,建造巨大的角斗場,強迫奴隸成對角斗,並讓角鬥士手握利劍、匕首,相互拼殺。一場角斗戲下來,場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隸屍體。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迫使奴隸一再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爆發了。雖然最後歷時兩年的鬥爭失敗了,但是這一次奴隸起義帶給了奴隸主深深的震撼!

相關人物介紹

斯巴達克斯(Spartacus,約前120年—約公元前70年)是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的色雷斯人,羅馬侵入北希臘時,他被俘虜,並被賣為角鬥士奴隸,送到卡普亞城一所角鬥士學校參訓。他和他的同伴克雷斯和奧梅尼奧斯在角鬥士學校的廚房發起暴動,逃到維蘇威火山上發動起義。起義隊伍由七十餘名角鬥士很快發展為十餘萬人,並多次戰勝羅馬軍隊。前72年,斯巴達克斯率軍沿亞得裏海岸穿過整個義大利,在摩提那會戰中擊潰了卡西烏斯總督的軍隊,然後又揮師南下。羅馬元老院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命令克拉蘇統率大軍前往鎮壓;當年秋,起義軍在布魯提亞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被迫於前71年春試圖突襲義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臘。羅馬軍隊四面圍剿,終於在阿普里亞決戰中將起義鎮壓下去,斯巴達克斯戰死,餘部在義大利許多地區堅持戰鬥達十年之久。
革命導師馬克思稱斯巴達克斯是“偉大的統帥,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列寧也讚譽他為“最大一次奴隸起義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