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又譯斯瓦爾巴特、斯瓦爾巴群島)是挪威的屬地,位於北冰洋上,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由西斯匹次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埃季島、巴倫支島等組成。以西斯匹次卑爾根島為最大,約占總面積的一半,首府朗伊爾城在該島的西岸。是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區之一,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居民約3000人。

相關情況

【名稱】 斯瓦爾巴群島(The Svalbard archipelago)。主權屬於挪威王國。
【面積】 61020平方公里。
【人口】 2515人(2001年5月)。其中包括1552名挪威人,955名俄羅斯烏克蘭人,8名波蘭人。人口密度0.04人/平方公里。
【首府】 朗伊爾城(Longyearbyen),位於斯匹次卑爾根島。人口約1100人。

【簡況】 位於北冰洋,南距挪威北海岸657公里,由9個主島和眾多小島組成。近60%的區域被冰川覆蓋。年平均氣溫最高7℃,最低-22℃;年均降水量約200毫米。

12世紀由北歐海盜首先發現,17世紀成為重要的捕鯨中心,20世紀初發現煤炭資源。幾個世紀以來,英國、荷蘭、丹

(圖)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麥和挪威等國對其提出主權要求。1920年2月9日,14個國家簽署條約,承認挪威對該島擁有主權。根據斯瓦爾巴條約,通行權和經濟開發權為國際社會共享,但嚴禁將該島用於戰爭目的或修建軍事設施。1925年,斯瓦爾巴群島正式併入挪威。現在,除波蘭建有一小型長期研究站外,只有挪威和俄羅斯、烏克蘭在島上有居民定居。

【政治】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總督既是最高行政長官,也是最高司法長官。總督由挪政府任命,向挪法務部極地事務司負責。任期三年,可延長兩年。現任總督莫爾滕·呂德(Morten Ruud,1998年任命)。挪極地研究所負責提供政策諮詢服務。另設一名礦務專員負責管理當地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現任專員約翰內斯·維克(Johannes Vik,1980年任命)。

【經濟】 經濟活動十分有限,主要經營採煤業。

【財政金融】 通用挪威克朗。1998年財政預算為8650萬克朗,其中6180萬克朗由挪政府直接撥款。一部分收入來自出售捕魚許可證。
【資源】 煤炭資源蘊藏豐富,挪威和俄羅斯各經營有兩個煤礦。2000年共產煤105萬噸,其中挪方占63.2萬噸。其它礦藏包括鐵、磷酸鹽、亞硫酸鹽、石棉、硬石膏和石灰石等。

【交通】 對外交通主要通過空運和海運。朗伊爾城建有機場和深水海港,每周五次航班直飛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海運僅限6、7、8三個月。此外還有俄羅斯修建的直升機站、移動雷達站等少量航空設施。2000年航空客運量7.77萬人次。
2000年底,機動車總數2483輛;其中小汽車651輛,客車46輛,貨車281輛,機車1257輛。

【旅遊】 1994年有212個團組共940人訪問了該島,其中旅遊團169個,科學考察團34個。

【人民生活】 島上娛樂、交通、金融和教育設施很少。僅有一所醫院。有4所初級學校,1999/2000年度共有在校生146名。

簡介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是歐洲北冰洋上屬挪威領土的群島。地處北緯74°~81°、東經10°~35°,南北介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北極之間。由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包括西斯匹次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埃季島、巴倫支島、查爾斯王子地島等)及其東面的白島、卡爾王地和南面的熊島以及附近許多小島組成。總面積6.2萬平方千米,居民3914人(1981)。西斯匹次卑爾根島最大,面積3.9萬平方千米,首府朗伊爾城在該島西岸。群島多山地,最高點為西斯匹次卑爾根島的牛頓峰,海拔1717米。沿岸多峽灣。氣候寒冷,冬有極夜,夏有極晝,各100多天。大部分土地被冰層覆蓋,永凍層廣布。沿海多海象北極熊馴鹿北極狐海豹鯨魚等珍貴動物。礦藏有煤、磷灰石、鐵、天然氣和石油等。

12世紀年由挪威人最早發現。但直到1596年,才被荷蘭航海家威列姆·拜倫茨(Willem Barentsz)命名為“斯瓦爾巴”,意為“寒冷的海岸”。1925年,《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將整個群島的主權劃給挪威。根據條約規定,所有簽字國的公民在斯瓦爾巴擁有平等的經商權;同時該群島維持軍備廢除的狀態,責成挪威保護島上居民安全及獨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

多山地,最高點海拔1,712米。沿岸多峽灣。地處北極圈內,氣候寒冷。冬夏各有100多天的極夜、極晝,國內60%的領土被冰川覆蓋。沿海盛產海象、海豹、北極狐、鯨等。斯瓦爾巴65%的地區都被作為自然公園保護,以維護其獨特的動植物資源(雖然群島上只有6~7%的土地上有植物覆蓋)。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整個地區包括將近5000頭北極熊,超過了居民的數量。

歷史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意為“寒冷海岸”。據《冰島編年史》載,發現於1194年;但在荷蘭探險家威列姆·拜倫茨(Willem Barents)與海姆斯凱爾克(Jacob van Heemskerck)於1596年6月再次發現之前,未為人知。早在1611年,荷、英的捕鯨船即曾來此,其後法國、漢撒同盟、丹麥與挪威的捕鯨船亦相繼來到,他們為爭奪捕鯨權發生糾紛。最後在海岸畫分勢力範圍,以此結束彼此的衝突。俄國人在1715年前後到來。

1800年捕鯨業衰退後,該群島主要從事煤礦開採。但到20世紀初,美、英、挪威、瑞典、荷蘭及俄國的公司與個人才開始勘測煤藏量並要求取得礦產所有權。1920年2月9日簽訂的條約決定該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礦權則為簽約國平等享有,礦權之爭乃告解決。但現在只有俄羅斯和挪威仍在該群島採煤及輸出。除採礦外,其他經濟活動只有捕撈業。

大部分地層屬於古代早期(可能是前寒武紀),直至近代(全新世)。地層褶皺和斷層使群島地形多山,近60%的地表為冰河及雪原覆蓋。斯匹茨卑爾根島和東北地島的西部和北部海岸線上有深入陸地的海灣。東北地島東海岸由陸冰前沿形成。許多冰河延伸到海,但斯匹茨卑爾根島上有些大塊的無冰谷地。別處還有當年海面較高時生成的廣大海岸平原。斯匹茨卑爾根島上的牛頓峰(Newton Peak)是測得的最高點,海拔1717公尺。

自然資源

斯匹茨卑爾根島周圍是淺海,加以浮冰塊堆積,使大部分海岸無法通航,只有5或6月到10月或11月船隻可出入。

但從北大西洋過來的暖流調節了氣候,使西海岸有一航道在多數月份中可以通航。當地為極地氣候,氣溫為夏季的15℃,到冬季的-40℃,植被主要是地衣和苔蘚類,僅有的樹木是小極地柳和矮樺木。動物有各種鷗鳥、磯鷸、雪地頰白鳥、棉鳧、松雞、河湖中的紅鮭魚,還有北極熊、馴鹿、藍或白色的北極狐。此外,1929年從格陵蘭引進了麝香牛。海豹、海象、鯨及陸上的獵獸都受到法律保護。

(圖)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許多極地探險隊都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為科學研究基地。1773年英國人菲普斯(C. J. Phipps)船長首次進行極地探險,19世紀,挪威人、瑞典人和德國人接踵而來,20世紀上半葉,人們來此繪製地圖、作極地飛行和地質調查。奧斯陸的挪威極地研究所繼續了早期所作的探險工作。該地無原住民,群島的人口隨季節而變,通常約有3,000人。行政中心是朗伊爾城(Longyearbyen)。夏季旅遊者乘船從阿德泛峽灣(Advent Fjord)的霍泰爾尼斯特(Hotellneset)登入。1975年此地建成一機場。1977年挪威宣布經濟海域為200浬後,挪威與前蘇聯為斯瓦爾巴周圍的海域問題爭執不休。

條約

各國外交家們在北極地區的一個傑作是斯瓦爾巴條約,也叫做關於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條約。這是迄今為止在北極地區唯一的具有足夠國際色彩的政府間條約,1925年時就有51個簽約國家。儘管簽約國的數量與現在的南極條約體系差不多,但是斯瓦爾巴條約涉及的土地範圍卻僅僅限於斯瓦爾巴群島(又稱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是遠不能與南極大陸及南極條約相比較的。

1920年由挪威、美國、英國、愛爾蘭丹麥、法國、義大利、日本、荷蘭、英國海外殖民地和瑞典在巴黎簽署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即《斯瓦爾巴條約》),規定挪威對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連同熊島等“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但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以及科學考察等活動。該條約於1925年8月14日生效,同年挪威把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與熊島等島嶼合稱斯瓦爾巴群島。1925年7月1日中國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協約國。

保護

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首府朗伊爾城的機場,一眼就看到一幅醒目的“遊客須知”,告訴每一位來到群島的人:在這裡不準亂丟垃圾,不準捕殺或驚動鳥獸,不準遷植樹木,不準採花,不準破壞文物等一道道禁令。

(圖)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由於所處的位置特殊,斯瓦爾巴群島成了北極地區一個很特別的地方。群島和周圍海域是最容易通向高緯度地區的中轉站,這使得斯島無論作為一個北極科考基地還是旅遊點都充滿吸引力。

斯瓦爾巴群島動植物種群過去比較豐富,地上行走的有北極熊、北極狐和馴鹿,海里遊動的有格陵蘭鯨魚、海豹和各種魚蝦。荷蘭探險家威廉·巴倫支在1596年踏上群島,他在附近水域發現了大量的格陵蘭鯨群,從那以後便開始了三百年的歐洲國家對這塊無主之地的鯨資源的掠奪史。在這裡的一副創作於1791年的銅版畫,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場面:海上,飄弋著數十艘漁船,捕鯨者手持魚叉向噴著巨大水柱的鯨魚狠狠扎去;岸上,獵手舉著來復槍向北極熊和海豹射擊。

由於過度狩獵,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上的動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有的瀕於滅絕。根據1920年簽定的《斯瓦爾巴條約》,確定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屬於挪威,並明確規定:“挪威應自由地維護、採取或頒布適當的措施,以便確保保護並於必要時重新恢復該地域及其領水內的動植物”。從此,群島上的環境逐步得到了有效保護。

現在,挪威已經在島上建立了3個國家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3個植物保護區和15個鳥禁獵區,全島接近60%的面積受到保護。即使在非保護區,狩獵也要限定季節和限於個別動物。由於自然保護措施得力,群島上的動物群繁殖很快,在朗伊爾城經常可以看到三三兩兩溫順的馴鹿悠閒地覓食。中國科考隊在各國北極科考站聚集的新奧勒松地區考察期間,兩隻北極狐一直在隊員住地附近自由自在地活動。

(圖)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北極熊是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標誌,它屬於完全被保護的動物。根據挪威有關法律,如果遇到這種兇猛的動物,要儘量躲避開,只有在自衛的情況下才允許開槍。一次,一隻北極熊造訪朗伊爾城,當地有關部門出動了直升飛機將其轟走挪威當局對地表的保護也非常重視。在朗伊爾賓,機動車輛必須按照規定的行車路線行駛,在新奧勒松,就連行人走路都不能離開道路,以免踐踏植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遼闊的荒島上,卻禁止隨地亂扔垃圾。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很強。中國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曾來這裡進行科學考察,看到野地里的乾枯的北極雪絨花很好看,就想採回留作紀念,但同行的挪威科學家提醒他不能這樣做,說在這裡即使植物已經枯死,也受到保護,應讓其保持原狀。

斯島上已經發現了164種植物,4種哺乳動物及160多種鳥。這裡的自然界是原始而美麗的,但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斯瓦爾巴群島的“旅遊指南”上有一段話說得好:“記住,你只是一個客人,請不要在北極地區亂丟垃圾!”

相關詞條

白鯨 旅鼠 銀蓮花 格陵蘭海 海牛 白海 北極狐 巴倫支海 露脊鯨 挪威海 西伯利亞 科拉半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