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沙

文懷沙

文懷沙,齋名燕堂,號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著名國學大師、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中醫學家、吟詠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1910年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現為燕堂詩社社長、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等。文懷沙20世紀40年代就在文化界有一定名望。

基本信息

背景資料

文懷沙文懷沙

1910年1月,文懷沙出生在北京西城外一戶平民家庭。文家家境貧寒,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文懷沙的母親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在文懷沙的記憶中,幼年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和陰暗。

由於母親終年臥病,文懷沙從小憂鬱寡歡,感到童年像一個陰森的夢,從9歲起就有了失眠的毛病。但他聰慧過人,12歲便能背誦《離騷》

文懷沙文懷沙

青年時代受業章門,私淑太炎先生。

18歲便受聘擔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後又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任教,擔任教授、客座教授、顧問等,桃李滿天下。

治學以研究楚辭稱世,創立寶學、東方美聲學,對經史百家、歷代詩詞歌賦、佛學、醫學、紅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等也廣有涉獵。

擔任世界漢詩協會終身會長、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

生平年表

文懷沙文懷沙

一九一〇年一歲

1月15日生於北京,名奫,字懷沙,祖籍湖南

一九一九年九歲

隨母親寓杭州西湖秋社,師從徐自華(字懺慧)女士,啟蒙作《詠紙鳶》。

一九二八年十八歲

受聘擔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後任上海劇專教授。

一九三八年二十八歲

秋,於重慶作《聽雨》詩。柳亞子評曰:詩出王摩詰而勝之。

一九四一年三十一歲

絕句《隔岸》、《離緒》。

一九四三年三十三歲

國畫《屈子行吟圖》,郭沫若題詩讚曰:"荷蕖發幽香,光爭日月皎"。

一九四四年三十四歲

十二月參加由郭沫若領銜的文化界對時局問題發表宣言的大簽名運動,在皖南被捕。

一九四五年三十五歲

被友人營救出獄。

文懷沙文懷沙著述

三月十五日,柳亞子作詩《贈文懷沙》:抱石懷沙事可傷,千秋余意尚旁皇。希文憂樂關天下,莫但哀時作國殤

一九四六年三十六歲

創作完成《魯迅舊詩新詮》

一九四七年三十七歲

重慶文光書店十一月出版印行《魯迅舊詩新詮》,署名司空無忌。這是魯迅研究學術史第一部魯迅舊詩詮釋,在魯迅詩歌研究史上是開山之作。

一九五〇年四十歲

開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歷時四年。

十二月創作完成《屈原今繹》。

一九五一年四十一歲

主編新中國成立第一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五月在《人民文學》發表《屈原今繹》。

十二月作《屈原今繹》序、後記。

一九五二年四十二歲

完成《屈原今繹》。

四月作《屈原今繹》序、八月作後記。

八月棠棣出版社出版《屈原今繹》。

十二月棠棣出版社出版《屈原今繹》。

一九五三年四十三歲

五月在《文藝月報》發表《屈原今繹》。

六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屈原集》。

八月在《中國青年》發表《祖國的詩人之父——屈原》。

十二月作《屈原今繹》後記。

一九五四年四十四歲

二月為吳湖帆《佞宋詞痕》題詞。

四月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發行《屈原今繹》,沈尹默題《減字木蘭花》一首。

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發行《屈原九歌今繹》。

文懷沙文懷沙著述

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發行《屈原今繹》。

六月為何心《研究》作序。

十二月作《脂硯齋輯評》前言。

一九五五年四十五歲

作《無題》詩四首,聶紺弩、胡風、馮雪峰錢鍾書、李釋戡等對四詩評價甚高。

一九五六年四十六歲

十一月古典文學出版社《屈原今繹》新一版發行。

十二月古典文學出版社《屈原今繹》、《屈原今繹》新一版發行;為《蔣兆和畫集》作前言。

題蔣兆和畫少陵像:“老助悲吟菊米春,長安棋局幾番新。可憐一卷傷心史,曾是江頭歌麗人。”

一九五七年四十七歲

題吳湖帆嚴子陵釣魚圖

《無題》詩四首寄陳企霞,因丁玲、陳企霞被打成"反黨集團"而成為反黨證據。

一九五八年四十八歲

五月二十五日,在十三陵水庫參加義務勞動。

同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到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題詞,與文懷沙先生合影。

一九五九年四十九歲

十月,毛澤東接見沈尹默,贊文懷沙先生的楚辭今繹是“騷辭開新面”。

歐陽予倩《唐代舞蹈》(初稿)撰寫大綱。

一九六二年五十二歲

《文史》第一輯發表《屈原新繹》。

一九六八年五十八歲

被誣為“反革命”入獄。

一九七三年六十三歲

生日作《癸丑臘八日,余覽揆之辰,獄中次魯迅韻》

作七絕《放風拾得楓葉,喜占一絕》

文懷沙文懷沙

七律《有司贊余表現良好,左遷糞隸有作》《聞余婦戌陝西長安縣,晨興大霧,擁彗卻步口占律句》《系獄五載矣,臭蟲如蟻群,夜夜川流不息人皆不甚其擾,余則在吟喔中度一切苦厄。》

一九七四年六十四歲

藏鋒詩:《供奉李公銜女士命招撫,詩以報之。》

一九七五年六十五歲

作七律《那識》。

一九七八年六十八歲

胡耀邦同志的親自過問下,文懷沙先生出獄。

一九八二年七十二歲

十一月,應南通之請,為狼山廣教寺撰寫《南通州廣教寺法乳堂碑》碑文

十二月,編輯《江豐近年遺作》並作後記。

一九八四年七十四歲

四月,為《卓然書畫展覽》作前言。

一九八六年七十六歲

六月,周谷城訪文懷沙,贈詩曰:“相與無町畦,相與為孩兒”。

一九八七年七十七歲

二月,集聯贈胡耀邦同志。

十月,為郭沫若題《行吟圖》作跋。

十二月,為《九成宮杯龍年書法大賽》題詩。

作《大康贊》

一九八八年七十八歲

二月,作家竣青據一九八六年《上海每周廣播電視報》事件撰寫《沙翁復活記》。

八月,胡耀邦贈詩《致文懷沙先生》

一九八九年七十九歲

十二月,為《文集書藝》題詞。

一九九〇年八十歲

二月,為《卓然畫展》作前言。

六月,為王宏甲《無極之路》作序。

八月,為《任步武書》作序。

創建"寶學"被陝西省寶雞市授予"榮譽市民"。

文懷沙文懷沙漫畫

扶風法門寺大殿聯:“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門,無門,無無門,入無無門。”

受聘擔任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

受聘擔任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一九九一年八十一歲

三月,為《電視劇聊齋紀念集》作序。

五月,為蘇叔陽劇本《飛蛾》作序,題為"超宿命的跟蹤"。

八月,為《竣青散文選》作序,題為"人品與文品"。

一九九二年八十二歲

二月,作《寶學懸解》。

四月,為《范曾精品畫集》題詞。

六月,為《炎帝與姜炎文化》作序;為《禪林意趣詩》作序。

七月,為《今日寶雞教育》作序。

九月,出版《毛澤東詩詞吟賞》並序。

一九九三年八十三歲

二月,作《談當代詩人“小小謝”的詩》。

八月,為《將軍詩書畫大展》題詞。

九月,為《任步武書》作序。

一九九四年八十四歲

五月,為馮驥才《金蓮傳》作序;為《林家雄畫集》作序。

八月,作《我眼中的劉海粟翁》。

十月,出席《胡問遂書法藝術回顧展》並講話。

一九九五年八十五歲

空林子《失衡的天象》作跋。

七月,為《當代紀實名家精品文庫》作序,題為"不單單要'直面現實'"

一九九六年八十六歲

為《曹雪芹祠廟》題詞。

九月,為周克玉《京淮夢痕》作序;為《文化人風采》作序。

十二月,作卓然《獅虎畫集》前言。

一九九七年八十七歲

四月為《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作跋。

文懷沙文懷沙

四月為《林寒碧、徐蘊華、林北麗詩文集》作序;為《百首愛情經典歌曲集》作序。

五月,為劉宇一巨幅油畫《良辰》題詞。

六月為《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作前言。

六月文懷沙著《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蘇叔陽李行健艾若徐剛作跋。

一九九八年八十八歲

二月,為《西溪二集》作序。

三月,應邀赴美國耶魯大學

四月,為《賈冕畫集》作序。

五月,為《百首中外合唱歌曲集》作序。題為“詩言志歌永言”;為《任步武書法作品集》作序。

十月,為《人生智慧寶典》作序。

十一月,為中國詩書畫院等三院聯合巡展作前言。

十二月,應邀出訪法國

一九九九年八十九歲

五月,為劉宇一作序《大風起兮雲飛揚》。

八月,為《十二生肖百刻圖》作序。

九月,為《龍川集勝》題簽。

十二月,作《偈聯引》;為《毛澤東像章集》題詞。

二〇〇年九十歲

一月,為張愛萍將軍書詩一首。

四月,為《關廣富繪畫集》作序。

七月,為《古典詩詞名篇吟誦》作序。

十月,作《千古絕唱唐詩宋詞書畫典藏集小引》

十一月,為《龐中華書法藝術20周年大展精品集》作序,並題詞;為《李鐵華棉筆書法集錦》作序。

二〇〇一年九十一歲

文懷沙文懷沙

二月,中國文聯出版社發行《文懷沙序跋集》。

十二月,序《月照法師手書佛經墨跡四種》。

二〇〇二年九十二歲

天目山題《靈山法乳》

八月《家庭》雜誌發表徐剛的文章《學富五車的文懷沙》

二〇〇三年九十三歲

三月,在人民大會堂“天目重輝--月照上人書畫暨藏品義賣展”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七月,“文懷沙、月照書畫聯展”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

八月,應邀訪問日本,會晤日本前首相羽田孜。

九月,《文懷沙藝術網》開通,主要介紹文懷沙先生的書法和詩詞。

十二月,作《擊空明兮溯流光——老小友:畫家程熙印象》

二〇〇四年九十四歲

六月,《燕堂老人文懷沙》(www.wenhuaisha.com)網站開通。

2005年《隋唐文明》出版,50卷,每本100萬字,共5000萬字。

2007年主編出版《四部文明》。

學術貢獻

一、楚辭研究

文懷沙文懷沙著述

古典文學專家瞿蛻園老先生評價云:文懷沙與郭沫若游國恩三人,在楚辭研究領域中三足鼎立,超過了兩千年的研究成績。

文懷沙先生青年時代曾受教於章太炎,是舉世皆知的古典文學大家。先生治學,對於經史百家、漢魏六朝文學、歷代詩詞歌賦,甚至佛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無所不窺,而《楚辭》為其專長。對文學史稍有研究的人,均知文懷沙早有“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活屈原”之稱。

1953年,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才華橫溢的文懷沙用一個月就寫出了《屈原集》,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隨後,他的《九歌今譯》、《九章今譯》、《離騷今譯》、《招魂今譯》以及《寶學概論》、《楚辭今讀》如湧泉般源源不絕,奠定了文懷沙在楚辭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張愛萍曾賦詩《聆聽文懷沙教授講〈離騷〉有感》,稱讚他“一曲吟催千古淚,文懷八斗嘆騷才。韻高自有真情在,恍若雲中屈子來。”

文懷沙文懷沙

二、主編《四部文明》叫板《四庫全書》

2005年9月,由文懷沙主編的一百卷本《隋唐文明》出版。該書首發式上,96歲、白須長飄的文懷沙吟詩銘志,“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隋唐文明》全書共一百卷,近六千萬字,收錄了古籍原典646種、6644卷,其中首次披露國內外收藏的隋唐文獻珍善本古籍。文懷沙說:“《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的親自指揮下,以紀曉嵐為首的一幫奴才們,對中國古籍進行的一次全面的清剿,今天我們就是要以最廣大的人民性去還歷史本來的面目。”他和編委會希望此書是“為中國文明史聚原典,為子孫後代存信史”。

2007年,包括《隋唐文明》在內的《四部文明》歷時20年編纂完成,是對我國先秦隋唐兩千餘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是展現中華文明前半期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

三、《中國古典文學講座》

20世紀50年代,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達四年之久,主編了新中國成立第一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是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楚辭泰斗、思想家、教育家。其詩文書法皆為世所重,有“當代屈原”之稱,在學林享有盛譽。

生平軼事

一、“活”屈原

文懷沙

著名雕塑家蔡漢文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時,苦苦尋求模特兒而不得,直至見到文懷沙,方喜出望外。於是根據文懷沙的形象,創作了雕塑作品《屈原》。當然,人們把文懷沙當成“活屈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風流倜儻的外表,更主要的依據還是來自他豐厚的學識和高潔的品格。他為人秉性正真,純真質樸,言出行隨,表里清澈,坦率得像孩子,郭沫若以“荷蕖發幽香”的詩句贈與他;沈尹默先生在贈他的《減字花木蘭》中稱他“爭比靈均,文采昭然歷劫新”,直接把他比做屈原。

文懷沙仰慕屈原的風範,一生以屈原為榜樣,研究屈原,更學習屈原的精神。他在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曾兩次入獄,“文革”中江青授意某人對文懷沙勸降,並明確表示:只要他寫了悔改書,不僅個人可以獲得自由,連插隊的孩子也能回到北京,並能安排個好工作。但文懷沙不但不屈服,反而寫詩痛罵了江青,因此被判處“死緩”,幸虧“四人幫”垮台,才死裡逃生。

二、關懷後學

文懷沙先生對年輕的後學關愛備至的一些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傳為佳話。1979年,一位青年地質工作者前來拜訪剛剛落實了政策的文懷沙,遞上了自己的手稿:“文化局出版局、文字改革委員會都去過,到頭來還是被拒絕、退稿。所以不揣冒昧地前來拜訪,想請您為我審一審稿子,看看是不是真的沒希望了。”文懷沙看過以後,

文懷沙文懷沙(中)與龐中華(左)

青年人說:“明天,我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第二天,青年人跟隨著文懷沙拜望了正在病中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豐。文懷沙熱情地向自己的老朋友介紹這位才認識了一天的年輕人,江豐抱病寫了一篇序,把手稿推薦給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7月,這本名為《談談學寫鋼筆字》的字帖出版了,首印20萬冊一搶而空。這位被文懷沙讚許的青年作者一舉成名,後來成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的主席———他,就是龐中華。

三、寬以待人
1986年秋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一位編輯在庫房中清理舊節目時,突然發現了文懷沙在上世紀50年代講解《詩經》的錄音磁帶,他如獲至寶般將這盤珍貴的錄音編成節目。但在介紹作者時,他卻犯了傳媒人的一個大忌,他在周圍的同仁口中聽說文懷沙在“文革”中早已作古,便貿然在文懷沙名字前面加上了“已故”兩字。節目播出後,立即引起國內外的震動,正當這位編輯陷於極度惶恐而無以自拔之際,一封來自北京、寫著“文緘”的書信寄到了他的手中。在信封中裝有兩封信,一封是安慰編輯本人的,另一封是寫給電台領導的。在給電台領導的信中,老人不僅將此事看成是一種“慎終追遠”式的溫暖,向這位編輯和電台表示了感謝,還“千祈勿以一眚掩其德……”為這位編輯求情開脫。

四、“年輕”的秘密

文懷沙文懷沙

年近百歲的文懷沙是一個快樂的租房族,北京東三環外永安賓館的兩間客房就是他的家———一間起居用、一間做“文化(諧音‘懷’)沙龍”,在這裡他已生活20餘年。文懷沙雖已屆高齡,卻從不言老,因為自覺不老。文懷沙有個理論:人活到70歲就應按公制算。按照這一理論,他得意地宣稱,自己目前準確的年齡尚不滿50公歲。其實,他的精神和心態或許比50歲上下的人還年輕。常人70來歲手臉皮膚下就會出現的“壽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

他的秘訣是:老年人要以平和心境來幫助自己調整血液循環。“見到快樂的事,或者意外驚恐,心臟的搏動就變了,整個生理程式都會受影響。所以,懂得養生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文懷沙說:“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總覺得現在不如過去,我覺得所有的老年人,不要把老年這兩個字當成自己的包袱,而應該想明天,明天我計畫做什麼,這個是其味無窮的。”

年輕時,文懷沙就酷愛體育鍛鍊,年逾八旬時還愛以腳踏車代步,如今,老人還堅持散步

五、“最大的書”與“最短的文”
晚年,文懷沙做了自己最滿意的兩件事:編了一套最大的書,寫了一篇最短的文。最大的即他花費了50多年編纂的《四部文明》(《商周文明》、《秦漢文明》、《魏晉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其中,《隋唐文明》已在2005年出版)。他認為,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對漢文的古籍進行了許多的刪節,一些重要的典籍也沒有收錄在內,而這套《四部文明》正可對之進行補充和修正。

“最短的文”是他最得意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全文正文僅3個字,就是“正清和”,註解30字,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

六、

文懷沙文懷沙“正、清、和”

晚年哲學

文懷沙說他晚年的哲學就是“正、清、和”3個字。他認為,“正、清、和”三字代表儒、道、釋三家精髓。如果能使我們的生命更多一些正氣、清氣、和氣,世界就會更美好。

七、祭奠同胞

國學名家文懷沙受河南中原國學講壇之邀,2008年5月19日在鄭州作了一次別具一格的演講。在這個祭奠汶川“5.12地震”死難同胞舉國同悲的日子裡,他深情地吟詠了兩首屈原的詩,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亡者的哀思。講壇一度成為倡議募捐的活動現場,文懷沙也捐獻了一分愛心。

當日在為地震遇難者默哀過後,文懷沙一襲黑色西裝出現在中原國學講壇上,表情凝重。他在開場白中對聽眾表示:“中國不是哭哭啼啼的國家。現在需要我們做的就是化悲痛為力量。”他深情地吟詠了兩首屈原的詩作《招魂》和《九歌•國殤》,用這種方式寄託了自己對亡者的哀思,同時鼓勵災區民眾不屈不撓,重建美好家園

主要著作

文懷沙文懷沙

《魯迅舊詩新詮》1947年出版,是魯迅研究學術史上第一部魯迅舊詩詮釋,在魯迅詩歌研究史上是開山之作。

《屈原集》、《屈原離騷今繹》、《屈原今繹》1952年出版,是新中國出版的第一套楚辭研究專著

《中華根與本》、《毛澤東詩詞吟賞》,是填補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空白。

《文懷沙序跋集》

2000年推出的“正清和”三字真言,被學界譽為最短的經典之作。

2005年9月出版發行的《隋唐文明》,收錄各種善本、孤本古籍六百二十六種共一百卷,是迄今為止首次對隋唐三百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展現隋唐文明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為收藏、傳世、學術研究之巨構。

2007年,包括《隋唐文明》在內的《四部文明》歷時20年編纂完成,是對中國先秦至隋唐兩千餘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是展現中華文明前半期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

獲獎經歷

2016年1月6日,獲頒“2015中華文化人物”

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授予文懷沙“傑出文化貢獻獎”

人物印象

文懷沙文懷沙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界,有這么一位特別的老人。很難用一句話來描述他在學界的身份。有人說,他是楚辭專家,因為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與郭沫若等人一起進行屈原詩歌的研究,並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說他是紅學專家,因為他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紅樓夢》,出版了許多有份量的文章。另外他還是中醫專家,早年曾在北京中醫學院任教授。他還是書法家,他的字型獨樹一幟,每個字可以賣到萬元以上。最有趣的是,這個人在文壇還以風流倜儻,浪漫多情而聞名。

他,銀髯飄拂,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行動矯健,思維敏捷,幽默詼諧,談笑風生,爽朗、謙遜之中又略帶狂放不羈。他,學貫中西,精通古今,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引經據典,從文學談到人生、到社會、到美好、到醜惡……涉足領域之廣、造詣之深,後學難望其項背。他的案頭放著他喜愛讀的《中國青年報》 ,說到激動處會夾雜著豐富的肢體語言,他,就是98歲的國學大師文懷沙。

“我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你可別小看這一粒小小的沙子,沙灘就是離不開小沙。沙灘離開了沙子,就不復有沙灘;而沙子組成的沙灘足以懷抱海洋啊。”這是文懷沙對自己名字的解釋。

文懷沙,是一本厚重的書,也許稱不上完美,但堪稱精彩。他的人生,亦詩亦畫。走近他,就宛若走近一座學術上的高峰;閱讀老人的歷史,就仿佛在瞻讀一本厚重的春秋

社會影響和學術地位

文懷沙20世紀40年代就在文化界有一定名望,關於文懷沙的學術水平卻始終存在一定爭議。現摘錄正反兩面評論如下:

反面評論

葛劍雄(復旦大學教授):“文懷沙先生是否“國學大師”,其實根本不成問題,因為國學界或學術界從來沒有將文氏當成什麼“大師”,連同人也沒有被承認過。”

錢理群(北京大學教授):“恕我孤陋寡聞,我在北大圖書館沒見過這本書(即文懷沙所著的《魯迅舊詩新詮》)……前幾代魯迅研究專家中好像沒有這個人的名字吧?”

郭建勛(湖南大學教授):“文懷沙沒有什麼學術論文,所以在研究領域可以說沒什麼地位。”

桑兵(中山大學教授):“在民國以來的學術脈絡里,根本沒有文懷沙的一席之地。”

徐晉如(中山大學博士):“文懷沙的‘正清和’是胡說八道。”

陳四益(作家,曾任新華社《瞭望》周刊副總編輯):“他在楚辭界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他沒有寫過什麼學術性、研究性、考據性的東西,他就是把楚辭翻譯成現代漢語。他那個翻譯得也不是很好。媒體把他稱做什麼“楚辭第一人”,其實是當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分配任務,他分配到《屈原集》,那個就搞砸了。他沒有什麼學術著作可以拿出來,他的那個《四部文明》也不算什麼學術著作。”

黃靈庚(中國屈原學會的副會長、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文懷沙每到一處講“國學”,總是那么幾句套話,沒有新的東西,學術界的學者都會知道他有多少水平。”

正面評論

錢鍾書(著名學者):“文子振奇越世。”

胡耀邦:“騷體開新面,久仰先生名。”

張賢亮(著名作家):“文懷沙是不是國學大師,我不好說,但他的學問至少比我大得多。”

許嘉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懷沙的國學大師稱號不是自己封的,但如果要說沒多少作品就不能叫大師我不這么認為,那要看學問有多大……文老是我的老師,他永遠是我的老師。”

范曾(南開大學教授):“少時廁身門牆,匆匆四十餘載。范生何幸,有斯師。文老何幸,有斯徒。”

王學仲(著名書法家):“遍觀當今書家,余獨愛燕叟(文懷沙)之古樸拙重。”

謝雲(著名書畫家):“文老為學界耆宿,書法以古隸見長……文老諳熟詩詞格律之韻,亦通音律,或低沉幽咽、或婉轉高昂,陽剛陰柔,其吟誦聲韻之妙,入之三昧。”

趙缺(新國風倡導人):“他的這一系列舉措(指復興漢服與編纂《四部文明》),讓我不得不奉之為漢文化復興運動的精神領袖!”

錢明鏘(著名詩人、辭賦家):“文懷沙,神人也。神人者,神奇非凡之人也。這主要是說他的姿容、行止、技藝等均非常人所能及的意思。”

古樸(學者):“這位姓文,而且一生舞文、創造了無數文壇傳奇、執詩辭書法文史牛耳的百歲文豪,無愧文氏,而作為以懷沙為名行走世間者,卻眼中不容一粒'沙',以'正清和'三字短文,打通儒釋道三家者,演繹了東方哲學的真諦。[2]”

文懷沙與古樸

“國學大師”“楚辭泰斗”?

“國學大師”、“新中國屈原學開創者”、“楚辭泰斗”是近來媒體封給文懷沙的頭銜,但李輝在文中質疑,“尋遍圖書館和網上舊書店,難見一本他的學術專著,故只好放棄研究他的學問的念頭。”文懷沙最主要的學術成就似乎是1950年代整理出版的《屈原集》以及隨後陸續出版的《九歌今釋》等。

早年一起和文懷沙共事的舒蕪先生去年早就撰文指出,“包括《屈原集》整理者文先生在內的顧、汪、張、文、李、舒、黃幾位整理者,都不是作為專家被聘請來,而是作為本社編輯人員被交派下編輯任務。從時間順序來說,他們每一個都可以說是新中國整理某書的第一人,但這個‘第一’完全不包含價值意義,不是開闢者、創始者、奠基者的意思。”他還說,“這幾本書陸續出版,除四部長篇小說外,其實都只是薄薄一本,注釋完全是簡單通俗式的,那時講究普及,談不上什麼學術性。”文懷沙後注《屈原集》,但受到過其他專家的批評,“文先生一出手就這樣砸了鍋,隨即調離人民文學出版社。”舒蕪說。

而他的另一部著作《九歌今釋》當年就受到各方批評。據李輝介紹,李一氓說文懷沙的譯文“非常不連貫,僅是有一句譯一句,前後句無照應,甚至一句中的兮字上下脫節。有些地方譯者更是沒有深刻地了解原文”。而黎汝清對文懷沙的《今譯》批評:“還必須指出的是,有的文法也欠通……”

相關文章

人間旅客文懷沙,106歲的可愛老頭

鳳凰江蘇
姓名:文懷沙
出生日期:1910年1月15日
畢業院校:章太炎學院
主要經歷:曾在北大、清華等大學任教,現任中國詩書畫研究院、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等
興趣愛好:經史百家、詩詞歌賦、金石書畫、佛學、中醫、紅學、音樂、戲劇等
日常飲食:隨意不挑
生活習慣:早上8點起床,晚上12點多睡覺,下午按時午睡
長壽之道:每天都要吃兩片藥:早晨剛起床吃一片“滿足”藥,晚上睡覺前吃一片“感恩”藥
一支拐杖,兩輪破車,“三千銀絲”,五次婚姻,七個大字:“述而不作文懷沙”。
只要見過百歲老人文懷沙或者其照片,大概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銀髯飄拂,浪漫飄逸,茶色眼鏡下面藏著一雙銳利深邃的眼睛,喜歡著一身黑色的道袍,與蕭然銀須相得益彰,愈發襯出一種瀟灑傲然之風範。這就是被譽為國學大師、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中醫學家、吟詠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等多種頭銜的文懷沙。拋開這些光環,只聽他一開口講話,就必然發現,他不過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喜歡說笑話,嘻嘻哈哈愛調侃,總是能逗得聽眾笑得前仰後合。然而笑過之後,就像頭上突然敲醒一記警鐘,不知是哪一句幽默機智的話語就這樣深入人心,戳到了人生痛點。
振奇越世,恍若屈子
文懷沙先生祖籍湖南,1910年生於北京,青年時代曾受教於章太炎。抗日戰爭爆發後,文先生奔走在皖南、桂林、重慶等地,時有詩歌、散文、雜文、譯文發表,在文學天地里嶄露頭角。他所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經史百家、漢魏六朝文學、歷代詩詞歌賦、佛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無所不窺,而《楚辭》為其專長。1953年,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組成“屈原研究小組”,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出版發行。才華橫溢的文懷沙用一個月就寫出了《屈原集》,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隨後,他的《九歌今譯》、《九章今譯》、《離騷今譯》、《招魂今譯》以及《寶學概論》、《楚辭今讀》如湧泉般源源不絕,奠定了他在楚辭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一位老將軍曾賦詩稱讚文先生“一曲吟催千古淚,文懷八斗嘆騷才。韻高自有真情在,恍若雲中屈子來。”“現代的活屈原”之名由此而來。
文先生在學術領域另一重大貢獻是主編了“十五”國家重點圖書——《隋唐文明》《秦漢文明》《商周文明》《魏晉南北朝文明》暨200卷《四部文明》(1.4億字)。其中,一百卷本《隋唐文明》有“唐全史”之稱,共100卷,近6000萬字,收錄了古籍原典646種,是迄今為止首次對隋唐300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的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的大規模纂述,成為展現隋唐文明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者。
風騷才子,重情重義
文人大多是情感豐富的感性之人,文先生更勝一籌,他用兩句詩來描述過自己:“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文老一生經歷過5次婚姻,每一次他都當作“初戀”,付出全部的真心。他身邊珍藏的一個日記本里記述了他對每位夫人曾付出過的真愛,他離異的妻子和其丈夫都依舊是他摯誠的朋友。
文先生現在的夫人徐嘉秀與他相伴30多載,每年三月初三,兩個人都會過一個獨特的齋戒日。整整一天,文先生面壁禁食,不外出、不娛樂,這個自定的祭日他已經堅持了近70年,是為了一個曾在這天為他殉情的女孩,因家庭反對她和文先生的戀情,這個女孩選擇了自殺,文先生痛及深處,決定以此種方法來紀念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徐夫人年年三月三陪伴在側,侍茶弄水,夫妻之間的包容與尊重溢於言表。相濡以沫,舉案齊眉,這位夫人也極具幽默氣質,曾戲稱“我們家是文豪與文盲的組合”。文老卻說,我的日籍夫人雖已失“昭君之貌”,卻有“昭君之怨”,“我們是愛國主義的結合”。
在愛情里,文先生最看重的莫過於責任二字。他在“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後面又加上兩句,“若為責任故,自由都不要!”文先生雖然喜歡過很多女人,但是從未同時喜歡過兩個女子。他曾說,“男人,最重要的是責任;女人,最重要的是善良”,“年輕的時候喜歡過的一個美女,現在年紀大了,孩子們也不管她,我就每個月給她6000塊錢的生活費……”,“既然我喜歡過她,就有責任幫助她,這樣做,我的心靈也能獲得一種愉悅。”文老重情重義,對於責任與幸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言行最終凝結成他晚年所提倡的哲學“正清和”大智慧之中。
知正清和,行誠淨善
“正清和”三個字是文老晚年所著《文子三十三字箴言》中的正文部分,註解一共三十字,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
文老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上由儒、道、釋三部分組成,①孔子儒學的核心便是一個“正”字,首先要正心,心放正了,才能慎獨,用自己的良心來監督自己,不損人利己,無羞無愧;學問之道,目的是求其放心,是理得然後心安。如果人人都能正心,那么“天地有正氣”。②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清氣”,清與濁相對,清淨、清潔,清靜無為,始終銘記不要掉到個人名利場上,保持超凡脫俗。③釋迦摩尼的佛教講究萬事以“和”為貴,和諧、和善,和是一種修養的高度,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善有善報。“正清和”這三氣正是中國人的精氣神,不管為人為學,內心都要有一片真誠的土地。
知行合一,文老正是這樣在實踐著自己的哲學智慧,他性格里有一股看得開的灑脫勁兒,一種包容乃大的寬容與承受性,或許這就是文老年輕的秘訣。
有一次上海廣播電台的播音員在播放文老吟詠的詩詞之前,開篇向聽眾這般介紹:“這是已故著名詩詞專家、吟詠大師文懷沙先生的遺作。”節目播出後,文懷沙收到大量作家朋友和國內外親友發過來的輓聯、唁電和唁函。文老接到在上海的哥哥的電話,看到那些唁電,竟然快樂得幾天幾夜不能安眠,聽說播音員要受處分時,他趕忙寫信過去寬慰,真誠地感謝他們讓他活著就聽到了身後的讚譽,還說這種“死”的感覺太幸福太美好了。文老的瀟灑豁達真不是一般人可比。
年逾百歲的文老從不言老,因為自覺不老,他表現出的精神和心態或許比50歲上下的人還年輕。他說,“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總覺得現在不如過去,我覺得所有的老年人,不要把老年這兩個字當成自己的包袱,而應該想明天,明天我計畫做什麼,這個是其味無窮的。”“煩躁,憤怒,憂傷都是催人老的。人生下來就要死掉,總有一天會死,就把生命的過程讓它過得更正一點,更清一點,更和一點,把這個生命更自在一點,舒展開來。那么你走的時候就像參加宴會回家一樣,吃飽了很舒服地回去。”“我隨時問自己,活著乾什麼,在人生道路上,你是願意多種一點花,在你走了以後讓人家聞到花香,還是願意沿途不講衛生,去排泄一些髒東西,讓人家踩著你的糞前進?”他甚至留下了這樣的遺囑:“死後把我的骨灰順著抽水馬桶衝下去。”在這些略顯俗氣的“污言穢語”之下,總是讓人感受到文老那顆不老的童心和瀟灑的人生哲學。

書畫欣賞

(圖)文懷沙(圖)文懷沙(圖)文懷沙(圖)文懷沙

(圖)文懷沙(圖)文懷沙(圖)文懷沙(圖)文懷沙

(圖)文懷沙 (圖)文懷沙

(圖)文懷沙 (圖)文懷沙

走近國學大師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根基和文化文脈,正是有了國學大師的潛心鑽研和薪火傳承,才有“國學”的生生不息。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些令人景仰的國學大師,感受他們為人治學的謙遜嚴謹,國學素養的博大精深。
俞樾| 楊守敬| 王先謙| 沈曾植| 廖平| 黃侃| 吳梅| 羅振玉| 沈兼士 | 傅斯年| 余嘉錫| 柳詒徵| 呂思勉| 湯用彤 | 陳夢家| 蒙文通| 陳垣| 吳宓 | 徐復觀 | 夏承燾 | 任中敏| 文懷沙| 南懷瑾| 徐復 | 饒宗頤| 鍾敬文| 周一良| 白壽彝| 程千帆 | 金克木| 陳貽焮 | 林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