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光文懷沙

脫光文懷沙

由“文懷沙事件”第二波的情況來看,“脫光文懷沙”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的,而通過此事去反思我們時代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氣場,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 網友“百眼巨人”憤怒地說:“病榻上的何路,尚不知道網上對他的同情遠不如對他的批評和指責。 ”很顯然,文懷沙穿著一件“消費主義”織造的“皇帝新裝”,他的“成功”與詩人的“失敗”都揭示了我們時代的“消費主義”精神症候。

這一周,“躲貓貓”事件繼續吸引眼球。八名網友參與調查雲南“躲貓貓”事件,結果很平淡,網民開始倒戈。對此,天涯網友“張軍昱”幽默地寫道:“漁民會很敬畏大海的力量,好多臨海的地區還有祭海的習俗,但要是從這大海當中抽出來八滴水放到岸上,就沒有人再尿你,因為這個時候你就是八滴水,和從天上掉的、地下滲的小水珠沒什麼分別。所以網民也只是在網上的時候才會凝聚出一種監督力量,因為網路的相對自由,這種力量的效應有時候就很直接,甚至還會表現出一種超程式性和起鬨性。”

如果說,“躲貓貓”初步展示了網路輿論“起鬨”、“自high”、“盲動”的特點,那么,“獸首事件”更將這種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新浪網友“散粉思考者”分析得極為到位:“也許是因為希特勒在德國掀起的民族主義熱潮帶來了世界大戰的災難,西方國家對民族主義非常敏感。這次拍賣訴訟,如果是想通過高調訴訟,讓媒體的力量把這個圓明園獸首搞成一個燙手山芋,使人不敢去買,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也許會適得其反。從另一個方面說,他們的做法是個活廣告,使得此物升值,更不利我們通過拍賣讓國寶回到祖國。”

當然,網路輿論也並不是沒有理性可言,但這必須有三個條件:1、情緒冷卻下來;2、意見領袖發言;3、平面媒體跟進。以“文懷沙事件‘為例,從18日李輝發表質疑文章到20日文懷沙作出了首次回應,這段時間裡,網友把平日裡對”大師“的話語霸權道德高壓的怨恨,以及對偽君子的厭惡,通過一句”脫光文懷沙“的口號徹底發泄了出來,於是,各大論壇的帖子大多是佐證文懷沙的虛偽、無恥以及欺世盜名。到了24日,學者陳明遠在部落格里貼出《談起文懷沙,說幾句實在話》一文,他回憶卞之琳、林北麗的說法,輔以其他史料,得出結論:文懷沙生於1910年,較為可信。陳明遠對文氏年齡的證明堂堂正正、有理有據,基本上澄清了問題。25日晚,一篇名為《太炎先生關門弟子證實:文懷沙是”章門“學生,李輝假設不成立》在網上流傳。26日,各大媒體刊登了這條訊息,由此,網路形勢發生逆轉,不少網友開始靜下心來思考這件事情。

nullwww.knew-new.com

由“文懷沙事件”第二波的情況來看,“脫光文懷沙”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的,而通過此事去反思我們時代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氣場,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最近,北京詩人何路病倒出租屋也引起了不少議論。網友“百眼巨人”憤怒地說:“病榻上的何路,尚不知道網上對他的同情遠不如對他的批評和指責。這種潮水般湧來的批評和指責,讓我看到社會的公正已經越來越變得稀缺,社會的價值觀變得越來越投機。你指望在一個喪失公正的機會的社會,讓一個詩人像投機者一樣去生活,就像指望滿嘴譏諷的郭德綱登上春晚的舞台一樣,沒門!”很顯然,文懷沙穿著一件“消費主義”織造的“皇帝新裝”,他的“成功”與詩人的“失敗”都揭示了我們時代的“消費主義”精神症候。如果“消費主義”真是一場洪水,那我們會是這場洪水過後河床里留下的石頭嗎?

其他的看點還有:網路興起“蜜糖體”,網友戲曰:學會“蜜糖體”,滅絕師太也不會成“剩女”了!宋祖德認為小瀋陽走紅是因為相聲小品的藝人們不爭氣,老百姓對老套的語言類節目審美疲勞達到極致,“就算一隻蒼蠅從舞台飛過,也能讓想打瞌睡的觀眾們稍微提起一點精神”。網上現“最牛公開信”,勸大學生情侶莫開房,網友調侃:對大學生的關心別總盯著下半身!(比目魚)

李輝質疑文懷沙 北外香水女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