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師

擁抱師

擁抱師,是2014年前後在美國出現的一種新職業,就是通常在親人和朋友之間才會有的擁抱行為可以用來賺錢。對於它,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支持者說它給人溫暖,反對的則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賣淫,還有人說它將愛“貨幣化”。據美國“the Penny Hoarder”網站報導,職業“擁抱師”已成為非常有“錢途”的職業,想要獲得這種“柏拉圖式”(純精神上的)服務,客戶須每小時支付60美元(約合人民幣389元)。

服務方式

薩曼莎·赫斯薩曼莎·赫斯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女子薩曼莎·赫斯(SamanthaHess)就是一位“擁抱師”。她2015年30歲,曾是健身教練,2013年開了一家名為“擁抱我”的店鋪,雇了3名女性“擁抱師”(此外,她還在培訓一名男性“擁抱師”),向客戶提供持續時長在15分鐘至5個小時不等的擁抱服務,每分鐘收費1美元。

赫斯根據健身訓練研究出很多擁抱方式,比如“雙人腳踏車”——兩人並排側臥,客戶在身後將大腿壓在她的身上;又如“來媽媽這裡”——客戶靠著她的大腿仰臥,她則輕撫對方的頭髮。赫斯最拿手的是“蓋毯子”——客戶平躺,她像毯子一樣伏在客戶身上,頭枕在客戶肩膀上。為了營造氣氛,她會邊抱邊播放英國樂手菲爾·柯林斯(PhilCollins)的歌。

赫斯歸納出的擁抱姿勢有65種之多,並寫了一本關於擁抱的書。此外,她還教授夫妻之間如何擁抱。

客戶可以選擇赫斯店裡4個主題房間(所有房間都配備了攝像頭)中的任何一個享受擁抱服務,也可要求上門服務。提供服務前,赫斯會和客戶在公共場所喝咖啡,以觀察對方是否“不懷好意”。確定提供服務後,她會要求客戶在律師擬定的“約法三章”檔案上籤字,客戶必須保持乾淨、有禮貌,而且整個過程都穿著衣服。提供服務的地點可在電影院、公園或客戶家中。為安全起見,每次出發前,赫斯都會告知身邊人自己的去向,還攜帶防身工具。

收費標準

雖然只是剛剛出現,還遠未形成氣候,但像赫斯這種“擁抱師”仍能從孤單寂寞的客戶身上賺得不亦樂乎。赫斯的擁抱商店開業僅一個星期,就接待了上千名客戶。新澤西“擁抱伴侶”組織的創始人埃文·卡普(EvanCarp)透露,他的組織有125名“擁抱師”,每月進賬1.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4萬元)。

據美國《石板》雜誌報導,赫斯並非“擁抱師”的鼻祖。她從事這一行業其實是受了紐約州女子賈姬·塞繆爾(JackieSamuel)的啟發。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稱,2015年32歲的塞繆爾是紐約州羅徹斯特市的房地產經紀人,也是單身媽媽。為了撫養孩子,她在2012年便用與陌生人擁抱的方式賺外快,而且生意不錯,平均每天可收入260美元(約合人民幣1685元)。

顧客類型

擁抱師擁抱師
在“擁抱店”開業之初,赫斯還以為客戶會是一些因失去老伴兒而感到孤獨的鰥夫,但在接待了具有不同背景的客戶之後,她改變了這一看法。赫斯的客戶在25歲到80歲之間,有男有女。他們中有些人會向赫斯敞開心扉,講述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有好幾次,赫斯晚上回到家大哭一場,因為她“實在承受不了白天從客戶那裡聽來的糟糕的事情”。如今每天工作時,她都會準備好幾件T恤衫,以備被客戶的眼淚打濕後更換。她還給自己定下了每天工作最多不超過5個小時的規定。收工後她就到男朋友那裡,補償“白天向客戶付出的情感”。

有時,擁抱服務超出了其固有的範疇。赫斯和另外一名“擁抱師”表示,她們希望擁抱有朝一日能成為一種治療手段——人們已見識了身體接觸的好處。在科研中,它被認為可使人情緒放鬆,促進有助於減輕壓力及緩解疼痛的催產素分泌,並且降低血壓

赫斯表示,談論擁抱的治療效果並非為了行銷。她的客戶中,有人遭受過肉體虐待,有人長期受“創傷後應激障礙”困擾;有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有人是腦癱漸凍人症患者;有人肢體不健全或遭毀容,有人正在同失眠、毒癮或無家可歸狀態作鬥爭;還有人罹患癌症,或為離婚而焦頭爛額。此外,一些客戶身在異鄉工作,或從事與外界不怎么接觸的夜班工作。赫斯甚至接待過帶小孩的年輕媽媽,這些客戶厭倦了全職媽媽這個角色,希望赫斯提供的服務能讓她們有全新的感覺。

“擁抱伴侶”組織的“擁抱師”貝基·羅德里格斯(BeckyRodrigues)表示,很少有女性客戶消費擁抱服務,原因在於,她們認為“用錢買來的擁抱不算數”。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社交,也就更容易獲得來自朋友的擁抱,從而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外界態度

也有人不理解、鄙視或干擾赫斯的工作。她說,自己經常收到充滿恨意的郵件甚至死亡威脅,平均每周要收到大約30封這樣的郵件。寫郵件的人多為狂熱的宗教人士,他們對赫斯提供的“婚姻之外的身體接觸”非常不滿,還有人說她借擁抱之名,行賣淫之實。

對於潑向自己的“污水”,赫斯感到很委屈。她說提供服務前,她會向客戶講明這是一樁交易,並要求預付款。如果覺察客戶有了“多餘的想法”,她就不再向其提供服務。如果有客戶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出現生理反應,赫斯就會馬上改變姿勢。“既然長期以來,半裸著身體為陌生人有償按摩被社會大眾接受,那么,穿得整整齊齊地擁抱怎么就不行呢?”赫斯反問道。

出現原因

薩曼莎·赫斯薩曼莎·赫斯
擁抱服務實質是有償的情感陪伴,這種構想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現了。美國女作家伊迪絲·華頓(EdithWharton)在其1905年發表的小說《歡樂之家》里,塑造了一個靠富有朋友施捨過活的女子形象。她陪著朋友旅行,以此換取免費度假、衣服和飾品

儘管“歷史久遠”,有償擁抱和租借朋友仍被視作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大西洋月刊》記者奧爾加·奧克斯曼(OlgaOksman)在調查中發現,每個他採訪過的陪伴服務從業者都強調,高科技的數碼產品只解決了信息溝通問題,但無法提供肢體接觸,也無法取代真實的友誼。

薩曼莎·赫斯則在發表於印度初創企業媒體“YourStory”上的文章中寫道:“在這個技術泛濫的時代,我們越來越少出門,交際往往缺乏人情味。當我看到你的時候,我感覺不到你,不能給你一個擁抱,這是十分痛苦的……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想要向前發展,就需要回歸這種關係。”

隨著生活及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擁有多種聯繫方式的現代人與外界的接觸卻越來越少,心靈上感到孤獨的人越來越多。有兩項調查顯示,大約40%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很孤獨。退回到20世紀80年代,只有20%的成年人會有這種感覺。了解了這些,人們也許就不會為有償陪伴行業的興起吃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