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

基本字義:1.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之”。2. 擾亂,阻止:~亂,阻~。3. 彎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節從人),百折不~。4. 搔,輕輕抓:~癢。《說文》撓亂百度。――《國語·吳語》。韋昭注:“撓,擾也。”撓亂國家,幾危社稷。――《漢書·王莽傳上》。顏師古注:“撓,擾也。”民以法難犯上,而上以法撓慈仁。――《韓非子·八經》匈奴之眾易撓亂也。――《漢書·晁錯傳》撓以軍法。――宋·蘇軾《教戰守》。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漢字:撓
漢語拼音:náo
注音:ㄋㄠˊ
漢字筆劃:9
書寫筆順:橫、豎、橫、橫、折、、橫、撇、折
偏旁部首:扌。部首筆劃:3。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輸入:ratq(86版),rat(98版)。
鄭碼:DHGR,倉頡:QJPU,
U:6320,GBK:C4D3,
筆順編號:121153135,Unicode:CJK統一漢字U+6320,四角號碼:55012,

字形結構

字首尾分解:扌堯
漢字部件分解:扌戈兀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折撇橫撇折

基本字義

1.攪,攪動:“使水濁者,魚~之”。
2.擾亂,阻止:~亂。阻~。
3.彎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節從人)。百折不~。
4.搔,輕輕抓:~癢。

詳細釋義

〈動〉
(1)(形聲。從手,堯聲。本義:擾亂)
(2)同本義[disturb]撓,擾也。――《說文》撓亂百度。――《國語·吳語》。韋昭注:“撓,擾也。”撓亂國家,幾危社稷。――《漢書·王莽傳上》。顏師古注:“撓,擾也。”民以法難犯上,而上以法撓慈仁。――《韓非子·八經》匈奴之眾易撓亂也。――《漢書·晁錯傳》撓以軍法。――宋·蘇軾《教戰守》
(3)又如:撓亂(攪亂;擾亂);撓滑(惑亂,擾亂);撓正(擾亂正氣);撓動(擾亂騷動)
(4)攪,攪動[stir]撓,攪也。――《聲類》手撓顧指。――《莊子·天地》。釋文:“動也。”撓亂百度。――《國語·吳語》以指撓沸。――《荀子·議兵》使水濁者,魚撓之。――《淮南子·說林》
(5)又如:撓酒(攪和酒漿);撓混(攪渾);撓盪(攪擾激盪);撓擾(攪拌);撓攪(攪拌)
(6)阻撓[hinder]
於是眾人竭力撓之。――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如:撓抑(阻撓抑止);撓抗(阻撓抗拒);撓阻(阻撓);撓沮(阻撓);撓格(阻撓,抗拒)
(8)惱亂,煩擾[bevexed]。如:撓擾(煩擾;騷擾)
(9)搔;抓[scratch]。如:彼此輪流給對方撓癢;撓腮撧耳(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10)屈服[flinch;yield]抑撓志以從君。――《國語·晉語》。注:“屈也。”
秦王色撓。――《戰國策·魏策》
堅毅不撓。――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
(11)又如:撓志(撓屈志節);百折不撓;不屈不撓;撓折(屈服);撓弱(懦弱無能);撓沮(屈從退縮);撓屈(屈服);撓挫(屈服);撓節(屈節;屈從他人);撓辭(屈服的言詞);撓法(枉法);撓情(曲徇私情)
(12)彎曲[bend]棟撓。――《周易》其弓菑,則撓之。――《考工記·輪人》注
(13)如:撓折(彎曲折裂)
詞性變化
〈形〉
(1)弱[weak]弓不試則勁撓誣。――王符《潛夫論》
(2)又如:撓弱(怯弱膽小);撓壞(敗壞)

常用詞組

撓敗náobài
(1)[bedefeated;berouted]潰敗
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左傳·成公二年》
(2)∫滄鰲澳穎薄?
故將以民為體,而民以將為心,心誠則支體親刃,心疑則支體撓北。——《淮南子·兵略
引證解釋
1.挫敗,戰敗。《梁書·南海王大臨傳》:“彪若成功,不資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不可往也。”《太平廣記》卷一六六引唐牛肅《紀聞·吳保全》:“深入賊庭,果逢撓敗,李公戰沒,吾為囚俘。”《清史稿·德宗紀二》:“丁巳,以吳大澄師徒撓敗,切責之。”
2.擾亂敗壞。唐白居易《論行營狀》:“豈唯虛費資糧,兼恐撓敗軍陣。”《舊唐書·裴度傳》:“逆豎構亂,震驚山東,奸臣作朋,撓敗國政。”
撓鉤náogōu
[long-handledhook]一種工具,長柄,頂端裝一大鐵鉤。
引證解釋
一種長柄頂端安有鐵鉤的用具。《水滸傳》第八八回:“李逵殺的性起,只顧砍入他陣里去,被他撓鉤搭住,活捉去了。”《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收拾撓鉤、水桶來救火時,那裡有什麼火!”柳青《銅牆鐵壁》第六章:“她們又沒拿撓鉤來,必須上樹。”
撓裂náoliè
[flex-crack]通過反覆彎曲使(如橡膠)表面展現裂紋。
撓曲náoqū
[bend]彎曲
引證解釋
屈曲。《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撓頭náotóu
一、[scratchone’shead]以手搔頭。
二、[knotty]喻事情不好辦,讓人費難。
引證解釋
1.搔弄頭髮。《水滸傳》第三九回:“宋江聽罷,撓頭不知癢處,只叫得苦。”
2.方言。不梳頭。明沉榜《宛署雜記·民風二》:“不梳頭曰撓頭。”
3.攪亂頭腦,頭昏。老舍《四世同堂》二十:“換棺材不換,和怎樣抬埋,馬上都得打主意!嘿!我一輩子淨幫人家的忙,就沒遇見過這么撓頭的事!”

漢英互譯

撓:flinch;scratch;yield,tickle。

English

scratch;disturb,bother;submit,tickle

方言集匯

粵語

:naau4naau5

潮州話

:nau1

網路用語

撓牆:就是抓狂……

古典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撓
《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 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注》乃卯反。或作摎。 又《說文》一曰捄也。又《集韻》《韻會》《正韻》 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又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注》讀平聲。或作 。 又《集韻》《韻會》《正韻》 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眾枉。 又《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 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眾易撓亂也。《注》火高反,其字從手。 又《集韻》《韻會》《正韻》 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又《集韻》《韻會》 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又《集韻》馨麼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從手從木,古互通。與鐃從金,音同義異。
考證:〔《前漢·劉向傳》守正不撓。〕 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為句,不撓眾枉為句。謹據改為不撓眾枉。

說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撓
擾也。從手堯聲。一曰捄也。奴巧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也。此與女部嬈字音義皆同。從手堯聲。奴巧切。二部。一曰捄也。捄篆下曰:一曰𢺕也。是撓, ,捄三字義同。

拼音是nao的漢字

拼音是nao的漢字共有37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