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

撇所屬中國漢語漢字,拼音為piě,形聲,從手,敝聲。本義拋棄,棄置不顧。

基本信息

英文翻譯

撇cast aside neglect

書法套用

田字格“撇”田字格“撇”
撇:撇是左下勢的筆畫。“八法”中稱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既表明筆畫形態呈弧形狀,又道出運筆由粗而細、由快析慢的運動過程。在追求這種筆意時,不可輕拂而出,避免出現“虛尖”和“散毫”的毛病。要力求做到中鋒行筆,力送末梢,提筆頓收,方能寫出銳進飄逸、灑脫豪健的長撇。相對而言,短撇要運筆急速,迅猛勁利,不可瘦弱無力。
①起筆力同橫、豎一樣,須先逆鋒輕落,後頓筆按下;
②提筆轉鋒,運筆奮力掠下,中鋒自然曲進,忌挺直;
③逐漸提筆,筆力不減,頓筆蓄意,忌飛提。

字形字義

撇1.piē
(一)、丟開,拋棄。
(二)、由液體表面舀起。
(1)(形聲。從手,從敝,敝亦聲。“敝”意為“向下彎曲或歪斜”。“手”與“敝”聯合起來表示“把手自上而下作軌跡為漢字筆畫‘丿’的揮動”。本義:把手自上而下作軌跡為漢字筆畫“丿”的揮動(例如手持瓦片,朝池塘水面自上而下傾斜揮動甩出之後,瓦片可以在水面滑行很遠)。)
我弟兄兩個,便去鎮上撇呵賣藥,教使槍棒。——《水滸傳
又如:撇骨池(寺院中專供拋撒骨灰的池塘);
撇脫些(方言。行動乾淨利索,不留痕跡);
撇閃(丟開);
撇賴(丟開);
撇弔(丟開);
撇卻(拋棄;丟開);
(2)從液面上輕輕地舀,以去掉泡沫或浮渣。如:撇油;撇沫兒
(3)同“瞥”。眼光掠過;匆匆一看
檀郎轉眼偷相撇。——明·湯顯祖紫釵記
(4) 碰觸;擊 [strike]
時有一書生,又能低頭以所葛巾角撇棋也。——《世說新語·巧藝》劉注引《博物志》
又如:撇波(擊波破浪)
(5) 拂拭,掠過 歷倒景而絕飛梁兮,浮蠛蠓而撇天。——《文選·揚雄·甘泉賦》
2.piě
(1)平著扔出去 [cast;throw]。如:撇手榴彈
(2)裝;擺出 [put on]。
如:撇虛裝假);撇假(裝假);撇欠撇嵌。弄虛作假,虛情假意);撇京腔;撇呵(表演;賣藝);撇清(裝清白);撇末(裝扮角色,演戲)
(3)用嘴表示鄙夷、不以為然或激動的一種表情 [curl]。如:撇酥兒(方言。咧嘴笑)
(4)漢字筆畫,向左斜下(寫法是“丿”)
方言
四川方言:表示很糟糕,失敗。如:這次考得太撇嘍。

圍棋術語

撇,古代術語,多指實戰中的一、二路扳。如圖中黑1“撇”,阻止白子過渡。現已不用。

拼音是pie的漢字

拼音是pie的漢字共有7個,如下:

|||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