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報表

成本報表

成本報表(cost statement) 成本報表是用以反映企業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構成及其升降變動情況,以考核各項費用與生產成本計畫執行結果的會計報表,是會計報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本報表資金耗費和產品成本及其升降變動情況,用以考核成本計畫執行結果。產品成本作為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情況的綜合性指標,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分類

成本報表成本報表

1、編制時間

成本報表根據管理上的要求一般可按月、按季、按年編報。但對內部管理的特殊需要,也可以按日、按旬、按周,甚至按工作班來編報,目的在於滿足日常、臨時、特殊任務的需要,使成本報表資料及時服務於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2、對外成本報表

對外成本報表是指企業向外部單位,如上級主管部門和聯營主管單位等報送的成本報表。在市場經濟中,成本報表一般被認為是企業內部管理用的報表,為了保守秘密,按慣例不對外公開發表,但在中國國營企業和國有聯營企業中,為了管理的需要,或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需要分管和託管這些企業的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為了監督和控制成本費用,了解目標成本完成的情況,進行行業的分析對比,並為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提供依據以及投資者等需要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效益,都要求企業提供成本資料。實際上也還是一種擴大範圍的內部報表。

3、對內成本報表

成本報表成本報表

對內報表是指為了企業本單位內部經營管理需要而編制的各種報表。這種報表,其內容、種類、格式、編制方法和程式、編制時間和報送對象,均由企業根據自己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需要來確定。成本報表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的編制目的,主要在於讓企業領導者和職工了解日常成本費用計畫預算執行的情況,以便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來控制費用的發生,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同時為企業領導者和投資者提供經營的成本費用信息,以便進行決策和採取有效措施不斷降低成本費用。 4、反映費用情況的報表

反映費用情況的報表有製造費用明細表、營業費用明細表、管理費用明細表等。通過它們可以了解到企業在一定期間內費用支出總額及其構成,並可以了解費用支出合理性以及支出變動的趨勢,這有利於企業和主管部門正確制定費用預算,控制費用支出,考核費用支出指標合理性,明確有關部門和人員的經濟責任,防止隨意擴大費用開支範圍。

5、反映成本情況的報表

反映成本情況的報表有產品生產成本表或產品生產成本及銷售成本表、主要產品生產成本表、責任成本表、質量成本表等。這類報表側重於揭示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產品所花費的成本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通過分析比較,找出差距,明確薄弱環節,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內部潛力提供有效的資料。

特點

成本報表成本報表

成本報表從實質上看,它是企業內部成本管理的報表。企業內部成本報表主要特點有: 1.編報的目的主要服務於內部;

過去在計畫經濟下的成本報表和新體制下的成本報表編報服務對象和目的是有差別。在計畫經濟模式下,成本報表與其他財務報表一樣都是向外向上編報,為上級服務為主。在市場經濟模式下,成本報表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滿足企業管理者、成本責任者對成本信息的需求,有利於觀察、分析、考核成本的動態,有利於控制計畫成本目標的實現,也有利於預測工作。

2.內部成本報表的內容靈活;

對外報表的內容,由國家統一規定,強調完整性。內部成本報表主要是圍繞著成本管理需要反映的內容,沒有明確規定一個統一的內容和範圍,不強調成本報告內容的完整性,往往從管理出發對某一問題或某一側面進行重點反映,揭示差異,找出原因,分清責任。因此,內部成本報表的成本指標可以是多樣化,以適應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管理目的對成本信息的需求,使內部成本報表真正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3.內部成本報表格式與內容相適應;

對外報表的格式與內容一樣,都由國家統一規定,企業不能隨意改動。而內部成本報表的格式是隨著反映的具體內容,可以自己設計,允許不同內容可以有不同格式,同一內容在不同時期也可有不同格式,總之,只要有利於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可以擬訂不同報表格式進行反映和服務。

成本報表成本報表

4.內部成本報表編報不定時; 對外報表一般都是定期的編制和報送,並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報送。而內部成本報表主要是為企業內部成本管理服務,所以,內部成本報表可以根據內部管理的需要適時地、不定期地進行編制,使成本報表及時地反映和反饋成本信息,揭示存在的問題,促使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採取措施,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效率,控制費用的發生,達到節約的目的。

5.內部成本報表按生產經營組織體系上報。

對外報表一般是按時間編報的,主要是報送財政、銀行和主管部門。而內部成本報表是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組織體系逐級上報,或者是為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權責範圍內進行傳遞,使有關部門和成本責任者及時掌握成本計畫目標執行的情況,揭示差異,查找原因和責任,評價內部環節和人員的業績。

分析

成本報表分析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幾種:

整體分析

成本報表整體分析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將反映企業報告期成本的信息(特別指成本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種成本狀況的信息進行全面、綜合對比,研究企業經營業績或成本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垂直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成本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體的比重或結構,反映報表中的項目與總體的關係及其變動情況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或幾個時期的分析資料,運用指數或完成率的計算,確定分析期各有關項目的變動情況和趨勢的一種成本分析方法。

指標分析

指標分析法主要包括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

比較分析法適用於同質指標的數量對比。採用這種分析方法,應注意相比指標的可比性。可比的共同基礎包括經濟內容、計算方法、計算期和影響指標形成的客觀條件等方面。若指標不可比,應先按可比的口徑進行調整,然後再進行對比。該方法有以下幾種對比形式:

(1)以成本的實際指標與計畫或定額指標對比,分析成本計畫或定額的完成情況。

(2)以本期實際成本指標與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歷史最好水平)的實際成本指標對比,觀察企業成本指標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

(3)以本企業實際成本指標(或某項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指標對比,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找出差距,推動企業改進經營管理。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指標之間的比率,來考察企業經濟活動相對效益的一種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構成比率分析法和動態比率分析法。

相關指標比率是將兩個性質不同但又相關的指標進行對比求出的比率。如產值成本率、成本利潤率等。

構成比率是某項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如各成本項目占總成本的比率等。

動態比率是將不同時期的同類指標進行對比求出的比率,據以分析增減速度和變動趨勢。如定基比率和環比比率。

定基比率=分析期指標數額/固定期指標數額

環比比率=分析期指標數額/前一期指標數額

經濟術語導航

21世紀的今天,各種專業術語層出不窮!你了解多少呢?讓我們走進術語天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