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報表折算

外幣報表折算

外幣報表折算是指為了特定目的將以某一貨幣表示的財務報表換用為另一種貨幣表述。一般來講,外幣報表折算只是改變表述的貨幣單位,並不改變報表項目之間的關係。

基本信息

作用

需要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的事項主要有:

1、編制跨國公司的合併會計報表的需要

外幣報表折算外幣報表折算
由於編制合併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母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的需要,因而合併報表通常應以母公司報表所用貨幣來表述。

2、母(總公司)公司為了考核、評價國外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 ;也需要將國外子公司用外幣表述的報錶轉換為按母公司(總公司)所用貨幣表述的報表。

3、在國外資本市場有證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必須按上市地區的貨幣對外報告。或有義務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報告財務信息。

如果外幣報表折算的目的是為了編制合併報表,則應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在折算之前,應當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使子公司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與母公司的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保持一致。

兩者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母公司本身會計報表決算日和會計期間,對子公司會計報表進行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或者要求國外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要求編報相同會計期間的會計報表 。

第二,母公司應當儘可能統一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使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保持一致。

當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不一致時,母公司應當按照本身規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對子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根據調整後的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依據重要性原則,如果國外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與母公司的要求差異不大,母公司也可直接根據該會計報表進行折算。

面臨問題

外幣報表折算問題作為財務會計的三大難題之一,其困難源於匯率的變動。如果匯率固定不變,則外幣報表的折算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由於匯率經常變動,外幣報表的折算面臨以下兩個問題:

1.折算匯率的選擇。

外幣報表各個項目的折算,可供選擇的匯率有三種:

(1)現行匯率

(2)歷史匯率;

(3)平均匯率。

外幣報表折算首先要明確選擇何種匯率進行折算。在實務中,進行報表折算時,並非對所有報表項目的折算均採用上述某種折算匯率,而往往是對不同的報表項目運用不同匯率折算。

2、折算損益(折算差額)的處理。

從理論上有四種觀點:

(1)折算損益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2)折算損益全部遞延;

(3)折算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折算利得作遞延項目處理;

(4)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額;

具體情況在下面分別進行論述:

(1)折算損益全部計人當期損益

主張採用這種方法的人認為,利潤可以定義為淨資產的增加,因此,在進行外幣報表折算時,如果某項資產或負債現在的折算價值不同於原先的折算價值,則其差額自然應計入當年的利潤表。

(2)折算損益全部遞延

也就是將折算損益按照人為的標準在若干個會計期間分攤。

(3)折算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折算利得遞延

這是一種介於前兩種方法之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主要是基於穩健性的考慮。

(4)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額

也就是將折算損益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稱為“折算調整額”。

折算方法

現行匯率法

外幣報表折算外幣報表折算
現行匯率法是一種以現行匯率為主要折算匯率的外幣報表折算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內容是:

1.資產負債表上各資產與負債項目均按編表日現行匯率進行折算。

2.淨資產項目中除留存利潤或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均按發生時的當日匯率折算。

3.折算差額作為所有者權益的調整額成為資產負債表上的留存利潤或未分配利潤項目的平衡數,可倒擠確定。在留存利潤或未分配利潤後單獨列示。

折算差額

=折算後的資產總額﹣折算後的負債總額

﹣(折算後的除未分配利潤之外的資本總額﹢折算後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4*)

4.折算後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項目直接從折算後損益表上的未分配利潤轉入。

5.利潤表上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按現行匯率折算,或者按編表期內的平均匯率折算。

特例是,股利按照實際發放時的匯率進行折算。

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

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是將資產與負債項目區分為流動性項目與非流動性項目兩大類,將流動性項目按現行匯率折算,非流動性項目按歷史匯率折算的一種外幣報表折算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內容是:

1.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各項目按編表日現行匯率折算。

2.其他資產負債表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之外,均按歷史匯率折算。

3.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屬於平衡數,不必按特定匯率折算,可倒擠確定或從折算損益錶轉入。

具體確定方法見第5條。

4.利潤表上的折舊費用、攤銷費用項目,按有關資產取得時的歷史匯率折算;其他項目,按編表期的平均匯率折算。

5.折算損失作為當期損益,以“折算損益”項目列入折算後損益表稅前收益項目之前,其金額由折算損益表其他項目金額擠算求得。此時,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項目由資產負債表其他項目折算後金額倒擠得出,並轉入作為折算後損益表(期末)未分配利潤金額;

折算利得作為遞延項目,以“折算差額”項目列入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項目之後。此時,折算後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項目以及折算差額的確定方法同現行匯率法。

(見現行匯率法第3和4條)。

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

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是將資產與負債項目分為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將貨幣性項目按現行匯率折算,非貨幣性項目按歷史匯率折算的一種外幣報表折算方法。這種方法和流動與非流動法的區別在於對存貨項目、投資項目的處理上有差異。

這種方法的基本內容是:

1.資產負債表上的貨幣性項目,包括貨幣性資產與貨幣性負債(如現金、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長期負債等),都按現行匯率折算。

2.資產負債表上的非貨幣性資產與負債項目(如存貨、固定資產、短期和長期投資等),都按其取得時的歷史匯率折算。

3.淨資產項目中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均按歷史匯率折算。

4.未分配利潤項目屬於平衡數,由資產負債表其他項目折算後金額倒擠得到,並轉入作為折算後損益表(期末)未分配利潤金額。

5.折算損益”作為當期損益項目列入折算損益表的稅前利潤項目前。其金額由折算損益表其他項目金額擠算求得。

6.利潤表上的折舊費用與攤銷費用項目,同流動與非流動法一樣,按有關資產取得時的歷史匯率折算。

7.由於存貨按歷史匯率,因而銷售成本實際上也是按發生時的歷史匯率折算的,在實際折算時,銷售成本一般按倒擠法確定:

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本期購貨-期末存貨

其中期初存貨按上年末匯率折算,本期購貨按本期平均匯率折算,期末存貨按期末現行匯率或取得時的平均匯率折算

8.利潤表上的其他項目均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或編表期的平均匯率折算。

時態法

時態法又稱為時間度量法是一種以資產、負債項目的計量屬性作為選擇折算匯率依據的一種外幣報表折算方法。

這種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外幣的折算實際上是將外幣報表按一種新的貨幣單位重新表述的一個過程,其改變的只是被計量項目的計量單位,而不是計量屬性。因此,各個外幣報表項目應按其計量日期的實際匯率折算,這樣才能保證不改變各外幣報表項目的計量基礎。

時態法和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相比較,絕大部分內容相同,不同之處表現如下:

1.資產負債表上按歷史成本計價的各項非貨幣性資產(如按成本計價的存貨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按取得這些資產時的歷史匯率折算。

2.資產負債表上按現行市價計價的非貨幣性資產項目(如按市價計價的存貨、投資等),按編表日的現行匯率折算。

通過上述四種方法的介紹可以看出,從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到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再到時間度量法是外幣報表折算理論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結果。而現行匯率法相對於上述三種折算方法具有其獨特性,雖然其主要選擇單一匯率進行外幣報表折算缺乏足夠理論支持,但其突出優點在於保持了報表折算前後大多數財務指標的一致性。

我們一般也稱現行匯率法為單一匯率法,其他三種方法為多種匯率法。

國際慣例

2000年有個外幣報表折算方法選擇的分布統計數據如下,

現行匯率法:美、英、德、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3個國家地區;

流動與非流動項目法:紐西蘭、南非等7個國家地區;

貨幣與非貨幣項目法:芬蘭、韓國、紐西蘭等10個國家地區;

時態法:美、英、加拿大、阿根廷等13個國家地區。

從此可以看出,現行匯率法和時態法在國際通行選擇上處於主導地位。

通行的國際慣例是:對境外經營進行了分類——“屬於報告企業經營有機組成部分的國外經營”和“國外實體”兩類。在此基礎上選擇折算方法。即“屬於報告企業經營有機組成部分的國外經營”選擇時態法進行折算;“國外實體”選擇現行匯率法進行折算。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原為國際會計準則IAS)規定:

屬於報告企業經營有機組成部分的國外經營所從事的業務,如同報告企業經營業務的擴展。例如,這種國外經營可能只限於銷售從報告企業進口的商品,並將收入匯回給報告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報告貨幣和國外經營所在國的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幾乎立即影響報告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匯率變動影響的是國外經營所持有的貨幣性項目,而不是報告企業對國外經營的投資淨額。

相反,國外實體在積累現金和其他貨幣性項目、發生費用、創造收益,甚至安排借款時,主要都使用當地貨幣。它也可能進行外幣交易,包括以報告貨幣進行的交易。如果報告貨幣與當地貨幣之間的匯率發生變動,無論對國外實體還是對報告企業的經營所形成的現在或將來的現金流量,幾乎都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匯率的變動只影響報告企業對國外實體中的投資淨額,卻不會影響國外實體所持有的貨幣性或非貨幣性項目。

美國、英國等國家地區也與IFRS的規定近似。

我國新會計制度改革以來,一直選取了單一方法的策略,這次外幣折算準則的首次頒布和實施也延續了這一特點。

我國實務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四章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規定: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折算舉例

例:我國企業擁有一家境外子公司,為了編制合併會計報表,需要將該子公司外幣會計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表示的會計報表。該子公司以美元表示的會計報表及資料如下:

①該子公司以美元表示的會計報表如下:

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

項 目 美元數 折算匯率 人民幣數
一、主營 業務收入 減: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二、主營業務利潤 減: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三、營業利潤 加: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四、利潤總額 減:所得稅 五、淨利潤 加:年初未分配利潤 六、可供分配的利潤 減:提取盈餘公積 應付利潤 七、未分配利潤 30 000 24 500 500 5000 600 400 200 3800 300 200 300 4000 1220 2800 200 3000 600 1700 700

資產負債表
資 產 美元數 折算 匯率 人民幣數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 美元數 折算 匯率 人民幣數
流動資產: 貨幣資金 應收帳款 存貨 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合計 長期資產: 長期投資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原值 減: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淨值 在建工程 固定資產合計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無形資產 其他資產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合計 遞延借項 400 1600 1700 100 3800 700 3600 600 3000 500 3500 500 500 1000

流動負債: 短期借款 應付帳款 其他應付款 流動負債合計 長期負債: 長期借款 應付債券 其他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合計 負債合計 遞延貸項 所有者權益: 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所有者權益合計 報表折算差額 1400 1300 300 3000 400 1000 600 2000 5000 2000 400 900 700 4000

合 計 9000

合 計 9000

②本期期初市場匯率為1美元=8.10元人民幣;期末市場匯率為1美元=8.30元人民幣;本期平均市場匯率為1美元=8.20元人民幣。
③該子公司接受投資時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0元人民幣,資本公積全部為接受投資時的資本溢價。
④上期折算後的會計報表中“未分配利潤”的數額為1610元人民幣;“盈餘公積”的數額為2415元人民幣。
要求:將上述外幣會計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表示的會計報表。
參考解答
折算後損益表及利潤分配表
項 目 美元數 折算匯率 人民幣數
一、主營業務收入 減: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二、主營業務利潤 減: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三、營業利潤 加: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四、利潤總額 減:所得稅 五、淨利潤 加:年初未分配利潤 六、可供分配的利潤 減:提取盈餘公積 應付利潤 七、未分配利潤 30 000 24 500 500 5 000 600 400 200 3 800 300 200 300 4 000 1 220 2 800 200 3 000 600 1 700 700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246 000 200 900 4 100 41 000 49 200 32 800 1 640 31 160 2 460 1 640 2 640 32 800 9 840 22 960 (注1)1 610 24 570 4 920 13 940 (注2)5 710
折算後資產負債表
資 產 美元數 折算 匯率 人民 幣數 負債與 所有者權益 美元 數 折算 匯率 人民 幣數
流動資產: 貨幣資金 應收賬款 存貨 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合計 長期資產: 長期投資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原值 減: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淨值 在建工程 固定資產合計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無形資產 其他資產 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合計 遞延借項 400 1 600 1 700 100 3 800 700 3 600 600 3 000 500 3 500 500 500 1 000 0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3320 13280 14110 830 31540 5810 29880 4980 24900 4150 29050 4150 4150 8300 0 流動負債: 短期借款 應付賬款 其他應付款 流動負債合計 長期負債: 長期借款 應付債券 其他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合計 負債合計 遞延貸項 所有者權益: 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所有者權益合計 報表折算差額 1 400 1 300 300 3 000 400 1 000 600 2 000 5 000 0 2 000 400 900 700 4 000 8.3 8.3 8.3 8.3 8.3 8.3 8.3 8.0 8.0 注3 注2 11620 10790 2490 24900 3320 8300 4980 16600 41500 0 16000 3200 7355 5710 32245 9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