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利文斯頓

愛德華·利文斯頓

愛德華·利文斯頓(Edward Livingston,1764年5月26日 - 1836年5月23日),美國著名的法學家和律師。六十七歲時被任命為國務卿,與法國簽署了1831年條約,法國同意對遭受損失的美國商人給以賠償。他的國務卿任期並不成功,傑克遜總統把持著外交事務的決策權,而前任國務卿范布倫仍然對外交工作施加重大影響。他在法學界的聲望遠遠高於他在外交領域的影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愛德華·利文斯頓(Edward Livingston,1764年5月26日 - 1836年5月23日),美國著名的法學家和律師。

人生歷程

愛德華·利文斯頓

1764年5月26日出生於紐約州哥倫比亞縣

1781年畢業於新澤西學院(今普林斯頓大學)初級班

1785年在紐約獲律師資格

1795年~1801年任聯邦眾議員

1801年開始擔任紐約州總檢察長和紐約市市長

1803年辭去公職並遷居紐奧良重操律師舊業

1814年參加對英戰爭

1821年~1823年在路易斯安納州主持刑法修訂工作

1824年~1828年再任聯邦眾議員

1829年~1831年任聯邦參議員

1831年~1833年出任傑克遜總統的國務卿

1833年~1835年出任美國駐法公使

1836年5月23日在紐約逝世

嶄露頭角

愛德華·利文斯頓是羅伯特·R·利文斯頓和瑪格麗特·利文斯頓十個孩子中最小的兒子,1764年5月26日,出生於紐約州哥倫比亞縣克萊蒙特鎮。愛德華少年時代就失去了父親,是母親一個人拉扯大的,經歷了艱難生活的磨鍊。他的長兄羅伯特·利文斯頓是第一次革命時期很有名氣的革命者和外交家。羅伯特盡忠報國的精神對於愛德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所不同的是,他主要是以法律為武器來維護年輕的共和國的根本利益。

愛德華早年接受了較好的教育,這為他畢生所從事的法律和外交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79年,愛德華進入新澤西學院學習。畢業返鄉後,他對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1785年通過考試進入律師界。立業之後他渴望著成家,期待著能像父母那樣兒女繞膝,騰達的事業和可觀的收入足以支撐起一個溫馨的大家庭。但他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他的第一次婚姻十分短暫,妻子瑪麗因病而撒手歸西。他與第二任妻子路易絲生有四個孩子,可惜其中的三個不幸夭折。由於經歷過少年喪父、中年喪子喪妻的悲慟,他對事業和家庭備加珍惜。

在紐約律師事務所,他打贏的官司不計其數,遠近聞名。隨著律師業務日益紅火,他萌生了從政的念頭。1794年,他如願以償地進入聯邦眾議院。此時他是傑斐遜民主的信奉者,在國會裡同聯邦黨人進行著堅決的鬥爭。

在反對《傑伊條約》的鬥爭中,利文斯頓初露鋒芒。英國為阻止法國革命,採取截擊開往法國的其他國家船隻的措施,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受害者。英國還挑唆加拿大印第安人發表反美言論,使兩國出現戰爭危機。為了維護與英國的關係,亞當斯總統派遣最高法院法官約翰·傑伊赴倫敦與英國外交大臣威廉·溫德姆·格倫維爾談判,雙方達成《傑伊條約》,美國付出了一定代價:償還獨立戰爭前所欠英國債務,禁止美國港口裝備敵視英國的私掠船。訊息傳出後民情激憤。儘管利文斯頓同約翰·傑伊歷來關係不錯,但他立場堅定地站在共和黨一邊,在1796年5月國會辯論中,他措辭激烈地反對批准《傑伊條約》。

在國會進行的反對聯邦黨人《客籍法》的鬥爭中,利文斯頓贏得了民主派的支持。這是亞當斯政府頒布的反動法令中的一項,打擊的主要對象是親民主派的僑民。很顯然,這是聯邦黨人針對政治反對派的一項恐怖措施,是打著和平安全的旗號來鎮壓要求民主權利的立法運動的。作為這項法令的堅決反對者,利文斯頓在民眾中的聲望日益提高。

“1800年革命”後,利文斯頓先後出任紐約州總檢察長和紐約市市長。他根據自己的司法經驗,撰寫了美國歷史上第二部司法判例彙編,這部影響很大的書奠定了他在美國法學界的地位,也使他成為當時美國政壇上一顆呈上升態勢的新星。

然而,利文斯頓這顆政壇耀眼的新星卻一度被湮沒到雲霧之中。直到機遇再次光顧的時候,人們才看到了他頭頂上更加璀璨的光環。

宦海沉浮

1803年是個多事之秋,天災人禍不期而至。利文斯頓在夏季染上了病毒性黃熱病,這在當時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可怕的瘟疫。剛剛躲過死神的眷顧,接踵而來的一樁職員舞弊醜聞,又使他蒙受了巨大損失,並幾乎斷送了他的政治生命。這一醜聞使紐約市政府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利文斯頓被迫引咎辭職,拿出全部家產賠償損失,此後他長期掙扎在私人債務和公家債務的重壓之下。

利文斯頓辭職後重操律師舊業。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為公眾服務的機會。在執律師業期間,他編纂了司法程式臨時法典,於1805年~1825年在路易斯安納州訴諸實施。

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的爆發使利文斯頓獲得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他不僅參加了戰爭,而且有極其出色的表現。其間,他出任陸軍少將安德魯·傑克遜的助手和翻譯,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戰爭結束後,利文斯頓參與了對英談判,雙方討論了戰爭的善後問題。

戰後,利文斯頓又進入了他的政治活躍期,不過直至1820年,他才當選為路易斯安那州議員。由於他已是一位蜚聲國內的著名律師和談判高手,被指定主持該州刑事法典的修改工作。他不負眾望,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夜以繼日地操勞,對刑法不合理的結構進行了調整修訂,修改了許多過時的條款。但就在大功告成之際,一場大火將全部刑法手稿焚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不幸,利文斯頓以超乎常人的勇氣與毅力,全身心地重新投入修訂工作之中。

1825年,浸透了利文斯頓心血的刑法修訂稿終於問世了。它得到了同人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卻沒能在州議會以足夠的票數獲得通過。然而,這項工作給他帶來的效益和社會影響是無法估量的。該書稿後來在歐洲出版,他在法學界的聲譽迅速攀升。1822年~1831年,利文斯頓先後在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工作。命運多舛,歷經磨難的利文斯頓大器晚成,愈老彌堅,還有更神聖的使命召喚他。

老當益壯

1831年5月,利文斯頓出任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國務卿。雖然許多政壇要人對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是否能承擔這一重任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公開提出了批評,但這在當時激烈的黨派爭鬥中也許是傑克遜總統最為明智的選擇。

當時,傑克遜與他的副總統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之間矛盾重重,“國會法令廢止權”的明爭暗鬥已經使聯邦面臨著分裂的危險境地。傑克遜為維護國家統一,加強總統職權,多次對內閣成員進行撤換,此次更換國務卿便是他的整體用人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傑克遜之所以選擇利文斯頓出任國務卿,是看中了利文斯頓崇高的威望和橫溢的才華,更為重要的是,他認為利文斯頓對自己是絕對忠誠的。

年事已高的利文斯頓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地投入外交這個全新的領域之中。當時美國的外交政策仍然處在前任國務卿馬丁·范布倫的既定方針的指導下,再加上美國與各大國之間的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在利文斯頓任國務卿期間,美國的對外事務雖然繁忙,卻是在平靜有序的狀態下運行的。在此期間,美國與加拿大的邊界糾紛處於可以控制的範圍內,雙方談判頻繁舉行,但未有實質性的突破。美法之間就拿破崙戰爭給美國商人造成的損失的談判有了結果:法方同意給美國商人以補償,雙方還達成了有關互惠貿易的協定。談判是由駐法公使里佛主持的,但他只願意接受傑克遜和范布倫的指令,因此利文斯頓提出的一些異議(如利文斯頓認為,該協定的某些內容對美國商人不利等)未能被裡佛採納。雖然存有遺憾,但這卻是利文斯頓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取得的一項重要外交成果。

任國務卿兩年後,利文斯頓改任駐法公使。利文斯頓的主要使命是與法國七月王朝就雙方進行賠償的具體細節問題進行談判。這是一場艱巨的拉鋸戰,相持不下的局面使軍人出身的傑克遜總統最終失去了耐心,在國情咨文中對法國人使用了威脅性的語言,這引起了法國政府的強烈不滿,美法關係惡化。利文斯頓設法進行斡鏇,但收效甚微。利文斯頓早就不滿傑克遜和范布倫隨意干預外交事務的做法,於1835年夏天離任回國。儘管法國的賠償問題沒能得到解決,但國內外對他在談判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表現出的紳士風度給予極高的評價。1836年5月23日,利文斯頓在紐約州蒙哥馬利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

盤點美國歷屆國務卿

1990-2013 詹姆斯·艾迪生·貝克|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沃倫·克里斯托夫|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科林·盧瑟·鮑威爾|
康多莉扎·賴斯
希拉蕊·柯林頓|約翰·克里
1940-198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詹姆斯·伯恩斯|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遜|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克里斯蒂安·赫脫 迪安·臘斯克|威廉·皮爾斯·羅傑斯|亨利·基辛格|塞魯斯·萬斯 埃德蒙·西克斯圖斯·馬斯基|亞歷山大·黑格|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891-1939 約翰·沃森·福斯特|理察·奧爾尼|威廉·魯福斯·戴伊|約翰·海伊 伊萊休·魯特|羅伯特·培根|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羅伯特·蘭辛 班布里奇·科爾比|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弗蘭克·B·凱洛格|亨利·劉易斯·史汀生|科德爾·赫爾|約翰·謝爾曼
1840-1889 詹姆斯·布坎南|約翰·米德爾頓·克萊頓|丹尼爾·韋伯斯特|愛德華·埃弗里特 威廉·勒尼德·馬西|劉易斯·卡斯|傑里米亞·沙利文·布萊克|威廉·亨利·西華德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漢密爾頓·菲什|威廉·M·埃瓦茨|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托馬斯·弗朗西斯·貝阿德
1790-1839 托馬斯·傑斐遜|埃德蒙·詹寧斯·倫道夫|蒂莫西·皮克林|約翰·馬歇爾 詹姆斯·麥迪遜|羅伯特·史密斯|詹姆斯·門羅|約翰·昆西·亞當斯 亨利·克萊|馬丁·范布倫|愛德華·利文斯頓;路易斯·麥克萊恩 約翰·福賽斯|丹尼爾·韋伯斯特|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美國國務院歷任國務卿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1 托瑪斯·傑弗遜 1790年3月22日1793年12月31日 喬治·華盛頓 39 艾利胡·盧特 1905年7月19日1909年1月27日 西奧多·羅斯福
2 埃德蒙德·蘭道夫 1794年1月2日1795年8月20日 喬治·華盛頓 40 羅伯特·貝肯 1909年1月27日1909年3月5日 西奧多·羅斯福
3 蒂莫西·皮克林 1795年12月10日1800年5月12日 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 41 費蘭德·諾克斯 1909年3月6日1913年3月5日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4 約翰·馬歇爾 1800年6月6日1801年2月4日 約翰·亞當斯 42 威廉·珍尼斯·布里安 1913年3月5日1915年6月9日 伍德羅·威爾遜
5 詹姆斯·麥迪遜 1801年5月2日1809年3月3日 托瑪斯·傑弗遜 43 羅伯特·蘭辛 1915年6月24日1920年2月13日 伍德羅·威爾遜
6 羅伯特·史密斯 1809年3月6日1811年4月1日 詹姆斯·麥迪遜 44 班布里奇·科爾比 1920年3月23日1921年3月4日 伍德羅·威爾遜
7 詹姆斯·門羅 1811年4月2日1814年9月30日 詹姆斯·麥迪遜 45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1921年3月5日1925年3月4日 沃倫·G·哈定
8 詹姆斯·門羅 1815年2月28日1817年3月3日 詹姆斯·麥迪遜 46 富蘭克·比爾林斯· 凱洛格 1925年3月5日1929年3月28日 卡爾文·柯立芝
9 約翰·昆西·亞當斯 1817年3月5日1825年3月3日 詹姆斯·門羅 47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赫伯特·胡佛
10 亨利·克萊 1825年3月7日1829年3月3日 約翰·昆西·亞當斯 48 康德爾·赫爾 1933年3月4日1944年11月30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1 馬丁·范布倫 1829年3月28日1831年5月23日 安德魯·傑克遜 4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 1944年12月1日1945年6月27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哈利·S·杜魯門
12 愛德華·利文斯頓 1831年5月24日1833年5月29日 安德魯·傑克遜 50 詹姆斯·伯恩斯 1945年7月3日1947年1月21日 哈利·S·杜魯門
13 路易斯·麥克萊恩 1833年5月29日1834年6月30日 安德魯·傑克遜 51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1947年1月21日1949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4 約翰·福塞斯 1834年7月1日1841年3月3日 安德魯·傑克遜 52 迪安·歌德拉姆·艾奇遜 1949年1月21日1953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5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41年3月6日1843年5月8日 威廉·亨利·哈里森 53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1953年1月21日1959年4月22日 德懷特·艾森豪
16 阿貝爾·帕克爾·厄普舒爾 1843年7月24日1844年2月28日 約翰·泰勒 54 克里斯蒂安·赫脫 1959年4月22日1961年1月20日 德懷特·艾森豪
17 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1844年4月1日1845年3月10日 約翰·泰勒 55 迪安·臘斯克 1961年1月21日1969年1月20日 約翰·甘迺迪林登·詹森
18 詹姆斯·布坎南 1845年3月10日1849年3月7日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56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1969年1月22日1973年9月3日 理察·尼克森
19 約翰·克萊頓 1849年3月8日1850年7月22日 扎卡里·泰勒 57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 1973年9月22日1977年1月20日 理察·尼克森傑拉爾德·福特
20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50年7月23日1852年10月24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8 塞魯斯·萬斯 1977年1月23日1980年4月28日 傑拉爾德·福特
21 愛德華·埃弗里特 1852年11月6日1853年3月3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9 艾德蒙德·希克斯圖·馬斯基 1980年5月8日1981年1月18日 吉米·卡特
22 威廉·馬西 1853年3月7日1857年3月6日 福蘭克林·皮爾斯 60 亞歷山大·美奇斯·黑格 1981年1月22日1982年7月5日 羅納德·里根
23 劉易斯·加斯 1857年3月6日1860年12月14日 詹姆斯·布坎南 61 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982年7月16日1989年1月20日 羅納德·里根
24 傑瑞密亞·沙利文·布萊克 1860年12月17日1861年3月5日 詹姆斯·布坎南 62 詹姆士·艾迪森·貝克 1989年1月25日1992年8月23日 喬治·H·W·布希
25 威廉·亨利·西華德 1861年3月5日1869年3月4日 亞伯拉罕·林肯 63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1992年12月8日1993年1月19日 喬治·H·W·布希
26 艾利胡·班傑明·沃什伯恩 1869年3月5日1869年3月16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7 沃倫·米內·克里斯托夫 1993年1月20日1997年1月17日 比爾·柯林頓
27 漢密爾頓·費什 1869年3月17日1877年3月12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5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1997年1月23日2001年1月19 比爾·柯林頓
28 威廉·馬克塞維亞·埃瓦特 1877年3月12日1881年3月7日 拉瑟福德·B·海斯 66 科林·盧瑟·鮑威爾 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喬治·W·布希
29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1年3月7日1881年12月19日 詹姆斯·加菲爾德 67 康多莉扎·賴斯 2005年1月26日2009年1月20日 喬治·W·布希
30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富里林胡森 1881年12月19日1885年3月6日 切斯特·A·阿瑟 68 希拉蕊·柯林頓 2009年1月15日-2013年2月 歐巴馬
31 托馬斯·弗朗西斯·貝亞德 1885年3月7日1889年3月6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69 約翰·克里 2013年2月1日至今 歐巴馬
32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9年3月7日1892年6月4日 班傑明·哈里森
33 約翰·福斯特 1892年6月29日1893年2月23日 班傑明·哈里森
34 瓦爾特·奎尼汀·格禮山 1893年3月7日1895年5月28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5 理察·奧爾尼 1895年6月10日1897年3月5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6 約翰·謝爾曼 1897年3月6日1898年4月27日 威廉·麥金萊
37 威廉·魯福斯·戴伊 1898年4月28日1898年9月16日 威廉·麥金萊
38 約翰·海伊 1898年9月30日1905年7月1日 威廉·麥金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