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文化

意識形態文化

廣義的意識形態文化,是支配人們生存方式的文化體系,是人們言行中自覺遵守的價值準則和思維方式,體現在神話、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等文化形態里。並主導經濟、文化、教育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概述

意識形態文化意識形態文化

廣義的意識形態,是支配人們生存方式的文化體系,是人們言行中自覺遵守的價值準則和思維方式,體現在神話、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等文化形態里。
通常說的意識形態是狹義的,即人們常說的主鏇律,包括“政治課”、“思想教育”、“政治宣傳”里包含的內容。它從國家政治利益出發,體現為政黨、政府軍隊等部門的行為原則,並主導經濟、文化、教育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傳統宗教信仰時代或者倫理教化時代,通常是政治權力與傳統教化一致的社會。而在現代民族國家裡,不同階層,不同政黨集團,為都是各自理想展開爭論,為各自的利益進行鬥爭,乃至訴諸暴力,以分配政治權力,形成社會結構。
意識形態是政治集團特有的文化體系,它既是一種特定的文化信仰,又是政治權力操作的行動綱領。在理論上,信仰、理想是根本目的,政治權力是最高手段;而現實中,政治成為信仰的化身,因而也成了目的本身,人們自覺為政治目標奮鬥。

西方社會有一千年絕對一元化的基督教,它賦予人們信仰的薰陶,還有更悠久的希臘文化傳統給予人們理性的教化。中世紀教會一方面普及信仰,一方面充當著血腥、專橫、武斷的統治者。直到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才有信仰文化向現代理性的轉換,塑造了每個人的公民文化素養。現代西方已經非意識形態化了,就是說,沒有突現出來的政治意識形態。
中國兩千多年以法家為代表的政治思維,是以政權為中心的功利主義。統治者雖以儒學作為國家哲學,但它主要是一種以個人切身的直觀情感把握的倫理原則,是在家庭、家族、鄰里、關係網、國家等血緣-親緣-地緣圈子裡才有效的有限性規則。這些經世致用的實用智慧、以功利為目的的實用理性,區別於以客觀尺度為標準的西方理性精神。

特徵

意識形態文化意識形態文化

它具有多種特性:一是政治性,二是功利性,三是鬥爭性,四是排它性,五是封閉性,六是教條性。意識形態創作了這個世紀令人激動的歷史畫卷。它賦予人們某種政治信仰、社會理想、公共道德,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熱情、自信心、想像力、相互友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它能構成極大的文化推動力,開拓一個民族全新的發展空間。意識形態是傳統瓦解後,社會重建的特殊文化產物,因此具有準宗教性質、救世性質。它在長期的主導地位上如果逐步僵化為教條,失去生命力,工具化,經院化,成為保守、萎縮、腐敗勢力的庇護手段,也會成為社會動亂和解體的根源。

西方政治意識形態

自由主義自由主義

西方政治意識形態包括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等等許多流派,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它以個人主義為核心,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為基礎,集中體現著資本主義的政治關係、政治行為、政治體制和政治價值觀,對西方各國的內政外交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世紀以來發生了深刻的變革。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柴契爾主義”、“里根革命,”是兩次不同類型的自由主義改革,標誌著20世紀自由主義在基本政策層面上的兩次重大轉型。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主要有3個方面。
1、調節西方社會政治觀念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社會政治觀念的調節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正面排斥其他意識形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當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不僅作為一種政治運動、一種社會制度,而且也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相抗衡,使資本主義轉為守勢時,新自由主義就提出“非意識形態化”,把“非意識形態化”作為處於守勢時的一種策略和意識形態宣傳;以非意識形態化為名,適應資產階級官方意識形態“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戰略需要,維護資產階級政治意識和壟斷資本的統治。另一方面當西方政治勢力處於優勢時,直接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的排斥,直截了當地主張反共意識。
2、維護西方社會政治制度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政治制度的維護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西方政治制度辯護。他們主張三管齊下:第一,盡一切可能宣傳資本主義的個人自由民主人權等基本社會價值觀念,宣揚資本主義優越性;第二,利用現代資本主義商業文化,穩定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演變社會主義制度;第三,尋找一切機會歪曲和醜化社會主義制度,其中也包括利用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失誤來詆毀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認為這種意識形態的鬥爭不能局限於西方的範圍,其進攻的目標和主戰場都應在社會主義國家之內。
另一方面是主張通過實行溫和的改革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當然變革只能針對制度的非本質方面,而不能觸及本質,不能違反原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的變革觀,影響甚至是指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實踐,發揮了實際的政治功能。新自由主義強調對傳統資本主義的復歸和對固有價值的重新肯定,實行保守改革,從而給陷入困境的資本主義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新自由主義政策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如20世紀80年代中美國歷屆共和黨政府都奉行新自由主義政策,避免使用激進的改革,重新肯定了資本主義的一些傳統做法,實際上是採用了溫和的、漸進的改良代替了對資本主義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結果這種溫和的改革穩定了資本主義並使其有所發展。
3、欺騙和控制開發中國家
埃及著名學者薩米爾·阿明認為新自由主義建立在兩個相互聯繫的原則之上:一是金融的邏輯控制社會的一切;二是給市場以最大的自由。推行這兩個原則是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種什麼都由市場來控制的經濟邏輯,實質上表現了資本要控制一切的傾向。新自由主義的邏輯是建立在階級原則之上的,是為謀求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最大利益服務的。新自由主義是西方已開發國家在後殖民時代向開發中國家灌輸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意在促使開發中國家實行“門戶開放”的政策,以便已開發國家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就將西方文化和商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開發中國家,同時又將大量財富運回本國。

20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思潮興起以後,西方已開發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向開發中國家大肆宣傳和灌輸新自由主義以達到欺騙和控制開發中國家的目的。新自由主義鼓吹“國家作用的弱化”,但是,在已開發國家中國家的作用並沒有“弱化”,而是仍在對經濟進行干預。西方國家自身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卻常常以新自由主義的“市場萬能”的神話迫使開發中國家放棄其經濟保護和限制措施,使經濟轉變為自由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要求開發中國家儘可能地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同時讓渡主權給由已開發國家占支配地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它貌似推行市場自由化——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調節國家經濟,而實質上是圖謀由最強國家擔負起組織和管理世界經濟的任務,阻止弱國擁有保護自己市場的機制和手段,保證其企業對弱國市場行使霸權。所謂“市場決定論”,有意掩蓋了壟斷資本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支配世界市場的這個本質。很多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拉美國家“虔誠和認真地弱化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進攻使許多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在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上失去了正確的方向,許多國家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引下,完全“西化”,取締了原有的符合本國國情的意識形態,使這些國家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政治代價,導致經濟惡化,勞動者利益受損,政府頻繁更迭,國家和地區政治動盪。

網路全球主義

網民網民

“全球主義”(globalism)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
(1)學術和理論層面,全球主義的代表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和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福山認為隨著冷戰的結束,人類的歷史將終結在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市場經濟模式在全球的普及。作為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極方向,自由民主將成為人類管理自身和規範社會的最完美方式。他預言在二十一世紀,第三世界國家也將無可避免地向著這一方向發展。而亨廷頓則認為意識形態鬥爭雖然結束,但並非天下太平,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宗教、族裔的衝突。
(2)媒體和公共輿論的層面,全球主義體現在消費主義、市場萬能論、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盛行。
(3)在政治外交層面,美國的新霸權主義因時至宜地不斷變換口徑,目的是維護其全球化的唯一霸主地位。1999年轟炸科索沃時拋出了“人權高於主權論”,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內的國際精英都對之大力鼓吹。2001年911事件和隨後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出台的是“全球反恐怖主義論”。美國媒體自911之後,把幾乎一切新聞信息均自覺自愿地置於“反恐怖戰爭”的超級議題設定之下,強調美國的反恐怖戰爭便是全球的反恐怖戰爭。布希在2001年上海參加APEC會議的中心主題是反恐怖戰爭,2002年訪華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不忘告誡中國青年美國反恐怖的重大意義,他的邏輯是美國是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化身,反美國就是反自由反人權,就是與歷史潮流背道而馳。
(4)在文化層面,全球主義體現在美式消費文化、快餐文化和虛擬影像文化通過網路媒體在各國迅速傳播,成為以15-35歲的網民為主體的青年流行文化的範本。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反對以各種約定成俗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義。目前,在建築學、文學批評、心理分析學、法律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領域,均就當下的後現代境況,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論述。他們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於它是由多重藝術主義融後現代主義合而成的派別,因此要為後現代主義進行精闢且公式化的解說是無法完成的。若以單純的歷史發展角度來說,最早出現後現代主義的是哲學和建築學。當中領先其他範疇的,尤其是六十年以來的建築師,由於反對全球性風格(InternationalStyle)缺乏人文關注,引起不同建築師的大膽創作,發展出既獨特又多元化的後現代式建築方案。而哲學界則先後出現不同學者就相類似的人文境況進行解說,其中能夠為後現代主義大略性表述的哲學文本,可算是法國的解構主義了。設定相對主義。不是不講道德,而是反統一道德;不是否認真理,而是設定有許多真理的可能性,從個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後現代主義反對連貫的、權威的、確定的解釋(包括對聖經,和其它信仰宣告)。個人的經驗、背景、意願和喜好在知識、生活、文化上占優先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