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薛軍

怯薛 突厥一蒙古語,漢譯多作“宿衛”。蒙古、元朝禁衛軍。怯薛軍,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

基本信息

簡介

怯薛軍,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又被封為“四怯薛”。

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這支怯薛軍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這支軍隊的每個成員都由成吉思汗親自挑選,他們必須忠誠地為他服務,不辜負他對他們的信任。

名稱來源

怯薛 突厥一蒙古語,漢譯多作“宿衛”。蒙古、元朝禁衛軍。

怯薛人員稱法薛歹、怯薛丹。

遼、金時,蒙古高原各部落首領皆有宿衛親兵。建萬人怯薛,徵調千戶、百戶、十戶那顏子弟及其隨從為之。分舊番入值,護衛皇帝,亦稱舊怯薛。其長由功臣博爾忽、博爾木、木華黎、赤老溫後裔世襲。又從事宮廷服役,有昔寶赤、速古八赤、必闍赤等繁多名目,稱怯薛執事。皇帝死,其斡耳朵(帳殿)保留一定員額怯薛歹。諸王亦各有怯薛。入元後,怯薛歹成為近侍大官,朝廷大員及重要官員多由此出身。怯薛歹任官,經由怯薛長向皇帝薦舉,不經中書省奏議,稱別里哥選。出任隨朝官員後,仍按番入直宮廷服役。
怯薛是1204年成吉思汗為迎擊乃蠻部太陽汗時組建。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又下令進行擴編,將原有宿衛80人,護衛、散班70人,擴充至1萬人,其中1000名充宿衛,1000名充箭筒士,8000名充散班。散班由萬戶、千戶、百戶和十戶那顏以及白身人兒子中有技能、身體強健者充任。千戶那顏兒子許帶弟1人、伴當10人;百戶那顏的兒子許帶弟1人、伴當5人;10戶那顏及白身人的兒子許帶弟1人,伴當3人。其所需馬匹、物品等項,除以本人所有財產充用外,許按規定於本管民戶內征斂供給。它實際上是為控制分布於各地的各級那顏而採取的一項措施。

職責

火兒赤——佩弓矢者(環衛);雲都赤——侍上帶刀及弓矢者(環衛);昔寶赤——掌鷹隼者;札里赤——書寫聖旨者;必闍赤——書記,主文史者;博爾赤——廚子,“親烹任以奉上飲食者”;八刺哈赤——守城門者;答刺赤——掌酒者;兀刺赤——典車馬者;速古兒赤——“掌內府尚供衣服者”;帖麥赤——牧駱駝者;火你赤——牧羊者;忽刺罕赤——捕盜者;虎兒赤——奏樂者。
怯薛分4隊,輪番供值,每3晝夜輪值一次,稱“四怯薛”。“四怯薛”分別由成吉思汗的功臣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任長官。博爾忽領第一怯薛(博爾忽早死,後由成吉思汗名義代領),博爾朮領第二怯薛,木華黎領第三怯薛,赤老溫領第四怯薛。每一宿衛、散班、箭筒士都設專人統轄,由最親信那可兒擔任。
凡怯薛軍成員,都享有優越特權。地位一般在外地千戶那顏之上。如果護衛軍與千戶那顏發生爭執,則先治千戶那顏罪。有時還參預斷案和聽審或充當傳達大汗旨意的使者。調充外官,大都擔負重要職務,免服各種差發雜役。
因護衛軍是大汗親自掌握的武裝力量,所以成吉思汗格外重視,曾告誡自己的子孫要特別尊重護衛軍,不要讓他們心懷怨望,使其樂於為自己及“黃金家族”效力。怯薛軍它是由萬名壯勇的貴族子弟組成的近衛軍,平素司拱衛大汗金帳之責,戰時則擔中軍護駕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戰爭最關鍵時刻投入戰場,以決定勝負的生力軍。同時,這支精銳勇猛之師亦是大汗鎮懾地方割據勢力的重要力量。怯薛衛士職守明確,制度嚴密,享有種種特權,絕對效忠大汗,成為蒙古軍事封建專制統治的中堅。

作用

怯薛的建立,對於蒙古國的鞏固和發展,以及成吉思汗的對外擴張都起了重要作用。
怯薛軍中擔負宿衛之士。元朝凡萬戶、千戶、百戶貴族領主(那顏)和無功名人(白身人)之子,有特殊技能、象貌端正、忠誠可靠者,皆可入選,為特種兵役。
元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戰略機動軍隊,亦即護衛親軍。怯薛軍建立在嚴格的貴族制基礎之上,成吉思汗創建怯薛軍時,由號稱“攝里班曲律”(四傑之意)的四大功臣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擔任世領怯薛長。平時駐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帳殿)周圍,分四班,每三日輪流更直宿衛;戰時則隨成吉思汗出征。怯薛軍由宿衛、侍衛、,環衛三隊組成,各設隊長,總隸於怯薛長。比樞密各衛諸軍尤為親信。成吉思汗晚年,發展到十二萬餘人

組建怯薛軍

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戶,馬上著手擴建中軍護衛。突厥—蒙古語“番直宿衛”漢語音譯為“怯薛”,因此中軍護衛又稱怯薛軍。由於怯薛軍分四班輪番入值,習慣上稱為四怯薛。其中的護衛人員單數稱怯薛歹,複數作怯薛丹。正在執行任務的護衛人員叫怯薛者,從事宮廷服役的怯薛歹稱為怯薛執事。
成吉思汗連續發下幾道旨意,對怯薛的人數,怯薛歹的選擇,怯薛的編制,四怯薛的具體任務,以及新老怯薛歹和執行任務的怯薛者的政治待遇,都做了明確規定。成吉思汗降旨道:“昔者,朕僅有擔任白晝警備任務之侍衛七十人,負責夜間警備任務之宿衛八十人。今賴長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贊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統之制。今當揀選十戶官、百戶官、千戶官、萬戶官之子弟人為衛士,俾滿萬數而為怯薛軍。”

成吉思汗又將原本四百人的弓箭手增為一千名,任命者勒蔑的兒子也孫帖格為千戶長,第十千戶禿格之子不吉歹為副。弓箭手與侍衛負責白天的侍衛工作,分四班人值。對於侍衛軍的組織及其首領的任命,成吉思汗也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首先把原來的七十名侍衛增加為一千人,仍由博爾朮家族的斡格列扯兒必率領,稱為第一侍衛。同時又新組編了六個侍衛,各達千名,任命木華黎、朮赤台等家族的人為侍衛長,屢立功勳的阿兒孩合撒兒仍舊統率原來的一千名勇士軍,為第八侍衛。同時還規定,這些護衛必須根據規定帶其弟弟或伴當候補到怯薛軍中去。這一規定不僅可以作為後備軍增強這支軍隊的實力和戰鬥力,而且又可以把這些官人的子弟當作“人質”,以利於大汗了解和控制外出征戰的各級官員而使其自覺自愿、忠心耿耿地為大汗效力。
成吉思汗還規定,怯薛軍的主要職責有三個:一是護衛大汗的金帳;二是“戰時在前為勇士”,充當大汗親自統率的作戰部隊;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因此可以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中軍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備武裝,又是一個分管中央日常事務的行政組織,它已發展成為蒙古國家中樞的龐大的統治機構。

評價

這支怯薛軍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怯薛軍作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會隨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

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軍團

在人類漫長的軍事歷史中,誕生了無數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的戰鬥軍團,從古羅馬橫掃歐亞非的羅馬軍團到驅逐匈奴封狼居胥的羽林軍。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誕生了無數名將的軍團們值得人們銘記與追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