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是一種由病毒感染(主要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典型地表現為視網膜灶狀壞死、以視網膜動脈炎為主的視網膜血管炎、中度以上的玻璃體混濁和後期發生的視網膜脫離。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急性視網膜壞死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
ARN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在不同種族的發病無差異。男性發病稍多於女性。此綜合徵多發生於15~75歲但小至4歲大至90歲均可患病此病有兩個發病年齡高峰,分別在20歲和50歲左右但Labetoulle總結的281例患者中則發現發病年齡高峰在30~35歲和60歲。有人發現發生於年輕組的ARN多是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所引起,發生於年齡較大組的ARN多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ARN多累及單側,雙眼同時受累者少見,中國報導雙眼發病者占1/3。雙眼發病間隔多在1~6周,但在有些患者間隔時間很長據報導最長者為30年。病例多無全身免疫功能障礙全身性疾病,最近發現ARN也可發生於免疫功能低下者。

有關ARN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在不同作者報導的結果中有較大差異,最低的為0.1%,最高的為1.3%(表1),此種差異可能與統計的患者的來源等因素有關。在一組日本患者中,發現ARN與幾種HLA抗原相關,但相關的抗原與白人患者相關的抗原不同這些結果表明ARN的發生有一定的免疫遺傳背景。

病因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帶狀皰疹病毒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或單純皰疹病毒所致。至於這些病毒為什麼有時引起前葡萄膜炎,有時引起ARN,尚無滿意的解釋。
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原發性皰疹病毒感染或潛伏的病毒重新激活後,它們可沿著動眼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到達虹膜睫狀體,引起前葡萄膜炎;在中樞神經系統,病毒的複製主要限於視覺核部和下丘腦的視交叉區,病毒可能通過逆行的軸索轉運從腦部到達視網膜直接引起細胞病理改變;與此同時,病毒感染還可引起免疫應答此種免疫應答可能導致了視網膜的壞死;有實驗表明視網膜的皰疹病毒感染受T淋巴細胞的影響。因此認為,T細胞在ARN發生中起著一定作用。雖然尚不清楚患者的視網膜血管炎是病毒直接侵犯抑或是免疫應答所致,但是視網膜血管炎的出現,無疑會加重視網膜的缺血和促進視網膜壞死血-視網膜屏障功能的破壞造成蛋白和炎症趨化因子等進入玻璃體,引發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壞死引起的多發性視網膜裂孔以及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牽引使患者易於發生後期的視網膜脫離。

臨床表現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黃斑
1.症狀 患者通常發病隱匿,常出現單側眼紅、眼痛眶周疼痛、刺激感或異物感,一些患者通常訴有視物模糊、眼前黑影,早期一般無明顯的視力下降,但在後期由於黃斑區受累及視網膜脫離可出現顯著的視力下降。

2.體徵

(1)眼前段病變:ARN的原始受累部位在中周部視網膜,眼前段是繼發受累,因此,眼前段反應一般較輕。可出現輕度睫狀充血塵狀或羊脂狀KP、輕度至中度前房閃輝少量和中等量前房炎症細胞、散在虹膜後粘連,偶爾引起前房積膿。此種炎症與其他多種原因引起的前葡萄膜炎不同,它通常引起眼壓升高,因此,對於發病早期即有眼壓升高者應考慮到此病的可能性。

一些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同時伴有病毒性角膜炎,一些患者尚可出現瀰漫性鞏膜外層炎、鞏膜炎眼眶炎症等。

(2)眼後段病變:眼後段改變主要有視網膜壞死病灶、視網膜動脈炎為主的視網膜血管炎和玻璃體炎症反應。

視網膜壞死病灶最早出現於中周部視網膜,呈斑塊狀“拇指印”或大片狀黃白色壞死病灶,壞死病灶顯得緻密增厚,並從中周部向後極部視網膜推進後期發生視網膜萎縮並有椒鹽樣色素沉著。視網膜血管炎通常累及視網膜動脈,靜脈也可受累,表現為血管炎血管閉塞(血管變為白線)此種血管炎不但可發生於視網膜壞死區域內也見於外觀正常的視網膜,可伴有點狀或片狀視網膜出血。

玻璃體炎症反應是此病的一個重要特徵,幾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現。通常表現為中度炎症反應,玻璃體混濁、炎症細胞浸潤,後期引起玻璃體液化、增殖性改變和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等。

除上述改變外,一些患者尚可出現視神經炎視盤水腫黃斑水腫、傳入性瞳孔缺陷等改變。

併發症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玻璃體
1.視網膜脫離 此病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視網膜脫離,發生率高達75%~86%,常發生於感染的恢復期(發病後1個月~數月),表現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裂孔常為多發性易發生於壞死和正常視網膜的交界處。這種裂孔形成與全層視網膜壞死玻璃體纖維化及牽引有關。在炎症的急性期也可發生滲出性視網膜脫離。

2.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此是由於大量滲出物、炎症因子炎症趨化因子進入玻璃體內所致。

3.視網膜和(或)視盤新生血管膜形成 此與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有關,少數患者在視網膜脫離發生後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易發生出血引起玻璃體積血。

4.並發性白內障 疾病後期可發生並發性白內障,以晶狀體後囊下混濁為常見。

5.其他 一些患者尚可發生視神經萎縮,個別患者出現眼球萎縮

診斷

美國葡萄膜炎學會研究和教育委員會制定了以下診斷標準:①周邊視網膜出現1個或多個壞死病灶,病灶邊界清楚。黃斑區的損害儘管少見,但如果與周邊視網膜同時存在,則不能排除ARN的診斷;②如果不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病變進展迅速;③疾病呈環狀進展;④閉塞性視網膜血管病變伴有動脈受累;⑤玻璃體和前房顯著的炎症反應。視神經受累、鞏膜炎及眼痛有助於診斷,但不是診斷所必需的。ARN的診斷不依賴於壞死的範圍,只要符合上述標準,即可做出診斷。

檢查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眼科檢查
ARN的診斷主要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及輔助檢查。一般而言,對患者進行認真的眼部檢查,特別是用間接檢眼鏡或三面鏡檢查,診斷並不困難,但對於臨床上可疑的患者,應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1.房水和玻璃體抗體檢測 利用免疫螢光技術可進行特異性抗體檢測,如發現眼內有特異性抗皰疹病毒抗體產生則對診斷有幫助。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對診斷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應注意不少ARN患者血清抗體或免疫複合物檢查結果陰性因此不能僅根據陰性結果即排除ARN的診斷。

2.活組織病理學檢查 屬於侵入性檢查此病臨床變異較大,對一些可疑患者可行診斷性玻璃體切除和(或)視網膜活組織檢查,所得標本可用於病毒培養、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檢查、PCR檢測、原位雜交等標本培養結果陽性、組織學檢查發現病毒包涵體以及電鏡觀察到病毒顆粒,對診斷有重要幫助。但如果培養結果陰性和未發現病毒包涵體,並不能排除ARN的診斷。已有實驗表明,在電鏡下觀察到大量病毒的標本培養仍可能出現陰性結果。

3.其他實驗室檢查 這些檢查雖不能直接證實ARN的診斷,但對排除某些全身性疾病、指導臨床用藥、監測藥物的副作用等還是非常有用的。如對於使用阿昔洛韋治療者於治療前和治療中應進行血細胞計數、肌酸血尿素氮肝功能檢查,並在治療中定期隨訪觀察;對擬行糖皮質激素治療者,應行胸部X線檢查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以排除活動性肺結核或其他器官的結核;在免疫抑制者,一些感染(如梅毒)可以出現相似於ARN的臨床表現,因此對患者應行HIV抗體測定以及梅毒方面的檢測,以確定或排除這些疾病。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進行血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弓形蟲抗體等方面的檢測和檢查。

治療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阿昔洛韋
1.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口服吸收率較低,因此一般在治療初期應靜脈途徑給藥。一般成人用量為每次15mg/kg,在1h內輸完,3次/d,連用10天~3周后改為口服,每次400~800mg,5次/d,連續用藥4~6周。

2.丙氧鳥苷 此藥主要用於治療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在用阿昔洛韋治療ARN無效時可以考慮套用丙氧鳥苷。一般成人用量為每次5mg/kg,靜脈滴注,1h內輸完,每12小時 1次連續治療14~21天,以後改為維持劑量5mg/(kg?d),每周5次。

3.糖皮質激素 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的發生可能有免疫反應的參與,因此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全身治療。但由於藥物可使病毒擴散,所以應在有效抗病毒治療的前提下使用糖皮質激素。一般選用潑尼鬆口服,所用劑量為1~1.2mg/(kg?d)使用1周后減量,治療時間為2~6周。對於有前房炎症反應者應同時給予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消炎藥和睫狀肌麻痹劑點眼。

4.抗凝劑 可使用少量抗凝劑治療。口服小劑量的抗凝劑,如阿司匹林50~200mg,1~2次/d,可能有助於減輕視網膜血管炎。

5.中醫治療 應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施以相應的中藥治療中藥治療可促進炎症恢復,並可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6.手術治療 在壞死病灶與健康視網膜間做雷射光凝治療可預防視網膜脫離的發生。不過雷射的損傷可能加重原有的炎症反應和視網膜壞死。因此,應在雷射光凝之前給予糖皮質激素,以減輕其損傷反應。對於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者可給予雷射光凝治療。

玻璃體切割術可用於孔源性和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可根據患眼具體情況,聯合眼內光凝、玻璃體內長效氣體或矽油填充鞏膜扣帶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