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文集

徐梵澄文集

《徐梵澄文集》收錄了徐梵澄早年翻譯的尼采作品《蘇魯支語錄》、《尼采自傳》等,他翻譯並重新修訂過的《薄伽梵歌》、《五十奧義書》等關於古印度文明的經典,以及他寫的闡發中國哲學的《老子臆解》、《陸王學述》等著述。文集還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國小菁華》、《孔學古微》、《易大傳———新儒家入門》等,當年他翻譯的初衷是向西方介紹“孔學、國小及中土所傳唯識之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徐梵澄早年追隨魯迅,是魯迅最寵愛的弟子,徐梵澄不僅通曉國學,並精通梵、拉丁、古希臘等9種語言,在中西哲學、宗教、文藝、詩歌每一領域都做過深入研究,是位集中、印、西學於一身的哲人、學術大師、翻譯家。留德期間,受魯迅的囑託翻譯尼采的著作,被稱作國內翻譯尼采貢獻最突出的翻譯家,更是國內翻譯印度古典、經典的集大成者。

徐梵澄是傳統意義上的士人,徐梵澄至少有五大學術貢獻:以精神哲學的思路重新闡釋中國古典思想,如《老子臆解》被很多知識分子稱道,用英文著述並翻譯中國古代學術菁華,是中國第一位重點翻譯尼采的翻譯家;他系統地翻譯印度古代經典並全面地介紹了印度現代“聖哲”室利阿羅頻多的思想。

徐梵澄曾說,“鍥而不捨,如數十年來所治之精神哲學”。孫波表示,徐梵澄由翻譯尼採到介紹室利阿羅頻多,又從研究翻譯印度古代文明的寶典回歸於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他的精神軌跡延續了魯迅的“立人”、“改造國民性”的文化理想。

《徐梵澄文集》收錄了徐梵澄早年翻譯的尼采作品《蘇魯支語錄》、《尼采自傳》等,他翻譯並重新修訂過的《薄伽梵歌》、《五十奧義書》等關於古印度文明的經典,以及他寫的闡發中國哲學的《老子臆解》、《陸王學述》等著述。文集還首次出版了他的五部英文著作,《國小菁華》、《孔學古微》、《易大傳———新儒家入門》等,當年他翻譯的初衷是向西方介紹“孔學、國小及中土所傳唯識之學”。

文集中還收錄了徐梵澄翻譯的大量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創辦人聖哲室利阿羅頻多的著作,其中《神聖人生論》被印度視作現代惟一經典,還包括《瑜伽論》等4部。另外還有《母親的話》共四輯,包括當時在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擔任院長、被徐梵澄稱為“神聖母親”的密那的言論,甘地曾經贊曰:“此滴滴甘露也!”

此外,文集中還包括了徐梵澄首次面世的自訂古體詩集《蓬屋詩存》,系統收集了大量集中反映他思想精神的片段,以及關於佛、老、莊的文章,如《蓬屋說詩》、《希臘古典重溫》等。

作者簡介

徐梵澄(1909—2000)原名琥,譜名詩荃,字季海,湖南長沙人。徐梵澄不僅通曉國學各脈,且能用英、法、德、梵、日、拉丁、古希臘、印地等語言進行研究,在中西哲學、宗教、文藝、詩歌每一領域都涉獵頗深,是位集中、印、西學於一身的哲人、學術大師、翻譯家。徐梵澄早年追隨魯迅,是魯迅最寵愛的弟子。抗戰勝利後,受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派,赴印度參與中印文化交流,任泰戈爾國際大學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任華文部主任。徐梵澄系統譯出了印度民族大法,即古今韋檀多學一系的經典,有“當代玄奘”之稱。

本書目錄

徐梵澄文集 卷1

南海新光

附:阿羅頻多事略

阿羅頻多修道院概況

玄理參同

韋陀教神壇與大乘菩薩道概觀

《唯識二十論》鉤覺

關於毗沙門天王等事

老子臆解

道經

德經

《周易》西行

“超人”論衍

專史·新研·極成

陸王學術

一 小引

二 定名

三 精神哲學的建立

四 為何與如何

五 朱、陸並尊

六 陸學非禪

七 論學之詩

八 所立卓爾

九 非禪之悟

十 姚江之成學

十一居夷處困

十二 儒將事功

十三 先知與徹悟

十四 知行合一

十五 教言摘錄

十六 王、湛新學

十七 王、羅論學

十八 陸、王被攻擊

十九 戴東原攻擊程、朱,牽連陸、王

梵文研究在歐西

神名釋

徐梵澄文集 卷2

Plates

Introduc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ppendix

徐梵澄文集 卷3

孔學古微

周子通書

肇論

唯識菁華

易大傳——新儒家入門

徐梵澄文集 卷4

……

徐梵澄文集 卷5

徐梵澄文集 卷6

徐梵澄文集 卷7

徐梵澄文集 卷8

徐梵澄文集 卷9

徐梵澄文集 卷10

徐梵澄文集 卷11

徐梵澄文集 卷12

徐梵澄文集 卷13

徐梵澄文集 卷14

徐梵澄文集 卷15

徐梵澄文集 卷16

文摘

“結合”略同於《大易》 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這是“學”或“明”,在印度最為普遍,然其中邪說謬見亦多。正如熱帶森林,佳卉良材固多,而毒草惡木時有。要廓清邪說,指出正途;這些文字,讀者可能欣賞,然於印度文化背景稍已明了的人,始更能欽重。用的是英語,容易泛泛看過,若細究其中義理而尋繹其由來,乃知其博大高深。這誠如蘇迷廬山頂洪聲發聲,沉雄飛越,一聲一聲扣著世界眾生內心深處,要儆醒而又儆醒,知覺而又知覺,走神聖的正途。要誠,要信,要皈依,要起企慕而力爭上遊,要靜,要敬,要愛,要努力為神聖事業,要發現性靈,發現“自我”,要證會“超心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