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良

張維良

張維良,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笛子專業委員會會長,華夏室內樂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南京東南大學名譽教授。張維良先生是一位集創作與演奏於一身、極富個人魅力的音樂家,他在笛、簫、塤的演奏和創作上頗有建樹,有"聖手簫王"之美譽。對音樂藝術執著的追求與探索,使他不斷推出個人CD專輯。曾於87年、95年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個人笛、簫獨奏音樂會,2000年12月26日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辦《張維良笛簫獨奏會》。2001年1月7日在中國廣州星海音樂廳與廣州交響樂團演出曹光平先生的《中國大曲----塤與笛》交響作品音樂會。主要著作《笛子演奏法》、《簫吹奏法》並有配套教學VCD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維良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先後師從馮子存、劉管樂、趙松庭、王鐵錘等老師。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任該校笛子專業主課教師。多次在海內外比賽中獲演奏獎、創作獎。曾擔任電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霸王別姬》音樂獨奏工作(整部電影音樂僅採用一種樂器演奏,在電影史上尚屬少見),該四部電影均在國際重大電影節上獲大獎和最佳音樂獎。他運用全音階和十二音序列等現代作曲技法創作的笛簫獨曲和協奏曲,將笛子的音域拓寬至三個八度,同時第一次將簫以獨奏形式搬上舞台並與交響樂隊合作,多次舉辦個人演奏會均獲得了成功。

張維良張維良

張維良先生是一位集創作與演奏於一身、極富個人魅力的音樂家,他在的演奏和創作上頗有建樹,有"聖手簫王"之美譽。對音樂藝術執著的追求與探索,使他不斷推出個人CD專輯,主要有:笛子專輯《花泣》、《醉笛》,簫獨奏專輯《簫的世界》(獲金唱片獎)、《天幻簫音》,《殤》(後期有相同曲目的《良宵》)塤的世界《問天》。

笛簫塤綜合專輯《清幽脫俗》其簫與箜篌協奏【清明上河圖】獲國際放送基金大獎。曾擔任《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影片的音樂獨奏,榮獲最佳音樂獎。被評為中國'98突出貢獻專家。曾於87年、95年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個人笛、簫獨奏音樂會,2000年12月26日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辦《張維良笛簫獨奏會》。2001年1月7日在中國廣州星海音樂廳與廣州交響樂團演出曹光平先生的《中國大曲----塤與笛》交響作品音樂會。主要著作《笛子演奏法》、《簫吹奏法》並有配套教學VCD等。2000年10月,作為專家出席全國首家塤質量鑑定會,為塤及塤樂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職業生涯

張維良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教授、副主任、華夏窒內樂團團長、中國音協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南京東南大學名譽名譽教授。1957年生於江蘇蘇州,自幼喜愛音樂,八歲開始學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趙松庭先生的精心培養和系統訓練,1977年考入央音樂學院,師從馮子存、趙松庭等。1981年轉入音樂學院器樂系,1982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後留校任教。1982年全國民族器樂獨奏比賽獲優秀表演獎(笛子組第一名);1983年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太湖春》獲中國音樂學院首屆創作比賽二等獎;1987年演奏的《清明上河圖》(簫與箜篌)獲87年國際放送大獎;1988年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三等獎。分別87、92、95年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三次個人獨奏音樂會。近年來與香港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和法國著名長笛演奏家piebre一yllffiartaud等共同合演,並多次參加國際重大藝術節。1995年錄製的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榮獲金唱片獎

張維良張維良作品
已發表的著作有:〈笛簫演奏法〉《簫演奏法》論文有:《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中國竹笛教學回顧與展望》《笛簫樂器呼吸理論及其實踐)等十餘篇。雷射唱片有:〈笛的世界》〈張維民的吹笛藝術〉〈花泣〉〈殤〉〈天幻簫音〉〈喜相逢〉〈問天〉《醉笛〉。先後出訪奧地利英國法國丹麥德國荷蘭日本、馬采西亞、加拿大美國、新戲蘭等國和香港、澳門、台灣等地演出、講學。

《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音樂周報》、《人民音樂》等報刊都發表了評論和專訪文章,巴黎《歐洲時報》和倫敦《獨立報》也進行專題報導,把他譽為:“對整個笛簫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近年來由海內外唱片公司錄製出版了多張CD唱片和磁帶,《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花泣》、《殤》、《別夢》、《中國佛樂》、《馮子存笛曲精選》、《喜相逢》、MIDI與笛、簫、塤合作專集《問情》……1997年推出了簫與多媒體結合的專集《簫的傳奇》(該專集全部樂曲均由他本人創作並演奏)。

在教學中,將自己的體會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的學生有9名先後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上獲獎。多次出版叢書和發表論文,均得到有關專家高度評價。他曾先後出訪香港菲律賓奧地利法國英國荷蘭德國丹麥、日本、塞內加爾、模里西斯、印度尼西亞等十幾個國家、地區演出和講學,以及多次參加國內的重大演出,均獲成功。1995年底創建了“華夏室內樂團”任團長,已舉辦系列音樂會五場,並率團參加法國96’現代音樂節,獲得極大的成功,被譽為是“中國最有希望的演出團體”。

大事記

張維良張維良作品
1957年出生於江蘇。 
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
1982年畢業留校任笛子專業主課教師
1982年參加全國民族音樂獨奏比賽獲優秀表演獎(笛子組第一名)。
1983年創作笛子獨奏曲《太湖春》,獲中國音樂學院首屆創作比賽二等獎。
1987年參加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獲一等獎。(集體)
1987年演奏的《清明上河圖》(簫與箜篌)獲1987年國際放送基金大獎
1987年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個人笛簫獨奏音樂會
1987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音樂入門]叢書《笛簫演奏法》
1988年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三等獎。
1992年1月舉辦了《別夢》獨奏音樂會
1993年與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克里斯朵夫舉辦了專場音樂會。
1993年與法國著名長笛演奏家弗郎索瓦聯合舉辦了專場音樂會。
1993年在台灣[音樂與音響]刊物上發表了《當代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
1994年年在--[中國音樂]上發表論文《笛簫樂器呼吸理論及其實踐》和
1995在[中國音樂]上發表論文《中國竹笛教學回顧與展望》
1995年在香港雨果樂訊上發表的論文《馮子存的笛子演奏藝術》
1995年本人專集《簫的世界》雷射唱片榮獲中國金唱片獎
1995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音樂入門]叢書《簫演奏法》。
1995年底創建了“華夏室內樂團”任團長
1995年6月舉辦了《憶吹簫》獨奏音樂會。
1996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音樂入門]叢書《簫曲四十首》。
1996年率團參加法國96’現代音樂節

音樂賞析

音樂專輯音樂專輯

創作隨想

——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它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古樸的東方韻味,成為中華古文化象徵的驕傲,它那渾厚低婉的音色,總能將我們帶回那遠古的年代,去重溫一些古老的故事。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它音色的特別和受其音域所限,塤一直只能作為自娛或獨奏樂器存在,在一些現代音樂中也只是作為某種音色的點綴出現。儘管說它應該是管樂家族的老大哥,但在舞台上的出現比其他管樂就要少得多,甚至沒有人為塤專門譜過曲,不能不說是我們今人的一件憾事。

幾年前,我與電影「菊豆」中的電影音樂配樂、導演張藝謀先生認為只有塤的音色,與他所要表現的東西貼得最近,要求我整部電影音樂用塤一種樂器完成,難度相當大,經過近一個月的推敲,總算完成了,而且效果相當好,應該說那一次的成功奠定了我今天為塤譜曲、出專集的基礎,再就是去年本人出版的《天幻簫音》,經過近一年的發行,可以說還是相當成功的,在它的創作過程中,我就已嘗試將塤作為一種色彩樂器出現,還是有其特別的效果。也許是長期孕育在我心中的一種企盼和這兩次嘗試的成功所給我的力量,使我決定接受香港雨果製作有限公司的委約,再次推出以塤為獨奏樂器的新音樂《問天》專集,在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上邁出了一步,因為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只要我們還有夢,就會夢想成真。
在《問天》專集的創作和製作過程中,重點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

(一) 用古老的樂器,再現古老的文化,
由於時代的久遠、文獻的流失,先人沒有為塤留下任何傳統的獨奏曲譜,直至今日用塤演奏的樂曲也甚少,因此本專輯的九首樂曲,全部是我專為塤而最新創作的,分別以《問天》、《駝道》、《秋風》、《鍋莊》、《飄零》、《相和》、《羅衣》、《蒼莽》、《晨喧》命名,都是以遠古年代的文化為背景,力圖通過塤這一古老樂器的獨有音色,去再現一些過去的場景。

(二)克服局限,拓展表現力

由於塤的歷史太悠久,故它的音域非常窄,最早只有五個音,現在常用的也只有九個音,因此創作難度相當大。為了豐富其表現力,又要在音樂的語言上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個性,我與塤製作大師張榮華先生合作研製了從高音塤到倍大低音塤的塤系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從塤的自身入手,克服其音色單一的弱點。例如:在《鍋莊》一曲的前半部慢板,採用四個低音塤作為低音背景而存在,上面由高音塤與古樂器排簫交替對話的形式出現,使音樂的層次分明,並極具西域風格。在《晨喧》一曲中就表現得更為突出,採用了五個塤與一支陶笛和骨笛、骨哨相結合,模擬出大自然中的各種鳥鳴聲,可以說是對塤的演奏的一次革命。在其他幾首樂曲中也時常出現多支塤在不同聲部同時演奏的形式,仿佛在你眼前出現了一支古塤樂隊。

(三)音色多樣,色彩多變

本專輯是以塤獨奏為主線,在此基礎上結合了陶笛骨笛排簫竹笛尺八等多種古老的吹管樂器。在製作過程中用MIDI輔助了一特殊樂器的音色,但是總體上是以真樂器為主,追求逼真的效果,例如:《問天》、《飄零》、《蒼莽》等樂曲中的中國打擊樂聲,震憾人心,恰似一條東方巨龍的崛起和騰飛,加上合唱的音色,極具震憾力,力求一種遠古回聲的感覺。

作品解析

問天問天

問天 of Heaven and Earth

荒涼的人間。生命的山川矗立在天地之間。
三個男聲合音,在較高的音域上出現,莊嚴而深刻。人,在萬物中意味甚麽?!
濃重的MIDI循環低音,巨大無形的天宇;塤,雄渾深遠,廣袤無垠的原野,奔騰的長流。天命,低溫要真是高懸在長空中的利劍嗎?!
雄壯的男聲合唱,管子、大鼓,像聖堂上激烈的頌誦,越來越響亮,斬釘截鐵,威武悲愴。在一個神秘的時刻,乾坤、生靈之門全部打開。
轟鳴漸漸遠去,大地飄浮著回聲。回聲也消失殆盡。一切都隱沒在沉寂的宇宙之中。
作曲、塤: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男聲:霍永剛
管子:李賓林
中國打擊樂:王以東
男聲和音伴唱:龍昊、袁小鋼、宋戰鷹
第一小提琴:劉雲志、魯斌、趙坤宇、程亞威、鄭羲、李博彥
第二小提琴:邱瀾、王婉宜、鄭凱林、趙白樺、黃遠浦、王大毛
駝道 Caravan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漫漫的黃沙道上,悠揚的駝鈴聲中,走來了一支駝背上的商旅,炊煙起處,熱情的西域少女端上了香醇的美酒,跳起了歡樂的舞蹈,在駝道上顛簸了一天的商人,醉倒在遙遠的異鄉。
樂曲以鮮明的節奏,採用7/8、9/8的拍子交替出現。重音不規則的變化,三個塤和一支陶笛形成一組混合音,在歡快的氣氛中進入主題。中段出現古箏和琵琶在強節奏中交融,華彩樂段以竹笛的音色吹出西域的歌聲,後面回到主部再現,表現出古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
作曲、塤(大、中)、陶笛、竹笛: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古箏:常靜
琵琶:陳一涵
手鼓:王以東
秋風 Autumn Breeze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秋風起了,委婉的塤揚起昨日的遐思。
秋葉落了,清麗的箏掃過滿地的金黃。
在無伴奏女聲和音的襯托下,往事的燈全部點亮了,如繁星閃爍在天際。
作曲、塤: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古箏:常靜
女聲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組(王英姿、江竹、竇影)
鍋莊 Guozhuang; Tibetan Bonfire Dance
黑暗籠罩著山野。陰濕的洞穴中走出茹毛飲血的先祖。
一個高音塤和一支排簫在四個低音塤渾厚的背景上盤鏇,清澈明亮,那是人類尋找光明的眼睛。
快板,由梆笛和群塤交替出現。看啊,火!溫暖、灼熱,充滿快樂和希望的美麗的火!彎曲黑暗,照亮了山川小路,驅散了寒冷,送來了美食……如神如聖的火!
火堆全部點燃。龍飛鳳舞的火焰熊熊燃燒。狂歡的人們圍著火堆頂禮膜拜,歡悅起舞。灸熱的激情、豪邁的舞步和升騰的火焰一起匯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作曲、塤(大、中、小)、陶笛、竹笛: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長號:曹軍、高健男
男聲和音伴唱:龍昊、袁小鋼、宋戰鷹
第一小提琴:劉雲志、魯斌、趙坤宇、程亞威、鄭羲、李博彥
第二小提琴:邱瀾、王婉宜、鄭凱林、趙白樺、黃遠浦、王大毛
飄零 Lament of the Refugees
部落之戰,家園在硝煙中化作廢墟。
淒婉的琵琶是一個少女悲涼的哭泣,「母親,你在哪裡?你可聽見我的呼喚?血仍在涌,父兄的屍骨在牆邊,到處光沖天……母親啊,你在哪裡?你可聽見我的呼喚?」
塤在暗中對答,似母親微弱的音聲,似母親明月般慈祥的臉。
作曲、塤: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琵琶:陳一涵
中國打擊樂:王以東
男聲和音伴唱:龍昊、袁小鋼、宋戰鷹
女聲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組(王英姿、江竹、竇影)
相和 Concord
「金燦燦的麥子,隨風搖曳,收穫的季節,兄弟們團聚。竹盤木碗,酒香飯足,你吹一隻塤,我和一支笛。和樂安樂,莫如兄弟。」
音樂取自《詩經》「伯仲吹塤,仲氏吹篪。」的意境,表現兄弟和睦相處的情景 。
作曲、塤、篪: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古琴:李鳳雲
女聲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組(王英姿、江竹、竇影)
羅衣 Grace
渺渺的塤吹起,托起了一片羅衣。
柳陰蓮叢,石橋畫舫,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女聲獨唱清麗而激昂,紅泥香徑,碧水幽欄,羅綺錦繡,華蓋繽紛,匯成紅桑碧浪。
塤和女聲交替出現,薩克斯管穿梭其間。燈火繁華處,畫羅輕扇,映襯人面桃花。皎腕如雪,美目清揚。
音樂以京劇素材為依據,用兩種節奏貫穿全曲,極具東方民族色彩,充份顯現了中華女兒的嬌嬈多姿。
作曲、塤: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女聲:朱樺
長號:曹軍、高建男
薩克斯管:杜銀蛟
中國打擊樂:王以東
中國樂器演奏:華夏室內樂團(三弦:趙承偉、揚琴:張俠、琵琶:陳一涵、古箏:常靜)
蒼莽 wilderness
樂曲由大段塤的自由演奏引入,這裡有平沙漫漫,雁雪紛紛,也有千里黃雲,萬樹梨花,更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節奏逐漸分明,尺八在低吟,與男聲即興對位,節奏越來越強勁,粗狼,奮進,充滿生機,塞外的風沙飛雪,莽莽冰封,悠悠羌笛,與如斗的巨石,如鏈的蒼山構成一幅壯麗的北國風光。
作曲、塤、尺八:張維良
編曲、MIDI:陳黔
男聲:霍永剛
中國打擊樂:王以東
男聲和音樂伴唱:龍昊、袁小鋼、宋戰鷹
晨喧 Morning Chirps
芳樹無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鳥空啼。
清晨靜謐的樹梢上,一支骨笛如小鳥在啼鳴,呼喚黎明第一道曙光。所有的鳥兒都醒了。五個塤,陶笛,骨哨模擬各種鳥叫,眾鳥齊鳴,啁啾如歌。隨著太陽的冉冉升起,迎來了一個喧鬧著希望的早晨 。
作曲、塤(大、中、小)、陶笛、骨笛、骨哨:張維良
MIDI:陳黔

粵劇名家(二)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這些粵劇名家都為粵劇的繁榮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中國著名演奏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