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侯國

西漢置建陽侯國,有二:
一是,揚州刺史部九江郡建陽侯國。依據網上資料:
西漢本始四年(前70年)閏月丁亥,宣帝封魯孝王子劉鹹為建陽節侯,以國都位於建水之陽而名。歷3世,國除為縣。
東漢初,併入全椒縣
建陽國都在今安徽來安縣水口鎮東城埂,又言:故城在安徽滁縣(今滁州市)東四十里,實為一地。
二是,徐州刺史部東海郡建陽侯國。
漢宣帝甘露四年漢宣帝封劉鹹為建陽節侯。《前漢書 世系表》載:“建陽節侯鹹 魯孝王子。 閏月丁亥封;孝侯霸嗣;侯並嗣,免。 東海。”
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閏月丁亥,漢宣帝封魯孝王劉慶忌之子劉鹹為建陽節侯,建建陽侯國;劉鹹之子孝侯劉霸嗣位;又劉霸之子劉並繼位,三世而免侯爵。免侯國,作建陽縣
《地名大辭典》載:“建陽縣,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嶧縣西。”與《中國歷史地圖集 兩漢地圖》所標建陽城位置相同。《讀史方輿紀要》載:“後漢建武五年,董憲與劉紆悉兵數萬人屯昌慮,又招五校余賊拒守建陽。帝至蕃,去憲百餘里。既而進攻憲,大破之。”《後漢書 卷十二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漢進守之,憲恐,乃招誘五校余賊步騎數千人屯建陽,去昌慮三十里。帝王蕃,去憲所百餘里。”
可知此“建陽城”,在昌慮城南三十餘里,距離蕃縣(今滕州市市區附近)百里左右。此建陽城就是今薛城區南常故城,也即是“古常邑”。
“古常邑”在西周時代為薛國的下邑之一,是東周戰國時代孟嘗君初封之邑;秦初隸屬薛郡;西漢初隸屬東海郡,並在此設定建陽縣;公元前50年漢宣帝封劉鹹於此,稱建陽節侯,三世後建陽國除,復為縣;王莽新時改為建力縣;東漢廢除該縣設定,併入氶縣;
建陽侯國的地理位置,在今棗莊市薛城區沙溝鎮南常村北附近,今建陽古城遺蹟依存。
以上兩個建陽侯國是否都是初封給建陽節侯劉鹹的?
按網上資料看來,在安徽來安縣水口鎮東城埂的九江郡建陽侯國,應該是劉鹹的初封之地,20年後北移遷封於南常故城,延續原封“建陽侯”,隸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
但是,應該知道,魯孝王之子劉鹹,不可能跨越數六百里之地,在西漢分別隸屬於揚州刺史部九江郡、徐州刺史部東海郡的今安徽滁州市和山東薛城區,來分封同一個人的。也就是說封地南常故城為劉鹹的建陽侯國為真。
而安徽來安縣水口鎮東城埂,即國都位於建水之陽的那個西漢建陽侯國,很可能就不是分封給劉鹹的,而是他人。
西漢時期九江郡的“建陽”,實為“建陽縣”,而非“建陽侯國”
另外,根據《前漢書 侯國 世系表》,所記載的只是東海郡劉鹹的建陽侯國,並未有九江郡建陽侯國。再者據洪定國《地理沿革文集》西漢時期,治所於陰陵縣的揚州九江郡,轄11縣1邑3侯國,其中侯國三分別為塗侯國、曲陽侯國博鄉侯國,而該郡內的“建陽”,實為“建陽縣”,而非侯國。該建陽縣於東漢時期併入全椒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