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風味

廣西風味

廣西風味是桂林地區永福縣是羅漢果的故鄉,種植羅漢果已有200多年歷史。相傳是有一位名叫羅漢的瑤族醫生首先用這種植物作臨床試驗,取得較好療效,因而用他的名字命名此果。

羅漢果廣西風味
桂林地區永福縣是羅漢果的故鄉,種植羅漢果已有200多年歷史。相傳是有一位名叫羅漢的瑤族醫生首先用這種植物作臨床試驗,取得較好療效,因而用他的名字命名此果。
羅漢果是一種藤狀植物,盛產於桂林市臨桂縣和桂林地區永福縣的山區。是名貴的藥材、高級清涼飲料兼調味佳品。成熟的羅漢果含有豐富的糖分,味美香甜,既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益肝健脾、降血壓的作用,又有防治呼吸道感染和抗癌的功效。食用其乾果,味美香甜,含豐富的葡萄糖,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益肝、健脾、提神生津的作用,還有降低高血壓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此果可作清補湯料機調味品,肉及肉湯力放半個作調味,其味自然鮮甜雋永。
羅漢果茶是羅漢果與優質茶葉加工成的細沫。方便的小包裝,溫水一衝即可。香氣濃郁,鮮甜爽口,生津止渴,清肝潤肺,化痰止咳,明月益思,回味無窮。
購買羅漢果時,應該挑選個大形圓、色澤黃褐、搖不響、殼不破、不焦、味甜而不苦者為上品。羅漢果的果實成熟後,分批採收,放置五至七天,使果實糖化後,即用慢火烘烤,溫度控制在四十五至六十五攝氏度之間,一般烤烘七八晝夜,果皮呈黃褐色,外殼已乾,拿起來手感輕脆但內瓤有糖潤感,這便算烤好了。目前盧漢果機器製品暢銷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和地區,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三花酒廣西風味
“桂林三寶”之一三花酒是中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譽為為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驕傲。桂林三花酒以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品質優良而倍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三花酒釀造歷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師司公廚”釀成,後傳入民間,清未出現專業釀酒作坊,至民國年間,作坊遍及桂林。解放後,國家匯集民間酒坊各路優秀釀酒師,於1952年建立桂林釀酒廠(後改名桂林飲料廠,1987年改為桂林釀酒總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釀造“三花酒”。
至於為何名為“三花”,眾說不一。一種說法是因釀造時蒸熬三次,搖動可泛起無數泡花,質佳者,酒花細,起數層,俗稱“三熬堆花酒”,簡稱“三花酒”;另一種說法是:在搖動酒瓶時,只有桂林三花酒會在酒液面上泛起晶瑩如珠的酒花。這種酒入壇堆花,入瓶要堆花,入杯也要堆花,故名“三花酒”。
三花酒之所以優質,除了與採用清澈澄碧,無怪味雜質的灕江水、優質大米、精選的酒麴有關外,還因為桂林冬暖夏涼的岩洞所構成的特有的貯存條件,才使酒質愈加醇和芳香。
三花酒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甜,飲後留香。適量飲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品種有57°、38°、30°等系列。1963年~1989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獲銀質獎章。1964年被評為廣西名酒,銷往全國各地以及香港澳門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辣椒醬
廣西風味桂林辣椒醬為桂林特產之一,有百年左右的歷史。與豆腐乳、三花酒同被稱為“桂林三寶”。
主要原料為鮮紅辣椒、豆豉和大蒜等。選料十分講究, 生產工藝獨特。所用豆鼓由工廠特製,紅辣椒由專用基地提供。將鮮椒摘把、清洗、絞碎後,嚴格按配方與其它原料攪拌、封缸, 經過一定時間存放後分裝銷售。具有色澤紅褐、粗細均勻、鮮辣醇香、鹹淡適口的特點。能健脾開胃助消化,為宴席或家庭調味佳品。
桂林辣椒醬因其配料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品種。像蒜蓉辣椒醬、豆豉蒜蓉辣椒醬等。其味鮮辣香純,辣後回甜,鮮中帶香,是上好的調味品,也可以單獨食用。
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遠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歷史悠久,頗負盛名,是傳統特產“桂林三寶”之一。 桂林豆腐乳製做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乾、霉化都有一套,選材也很講究。制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鬆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兩大類。做乳豬、扣肉、狗肉、紅燒肉、白切雞等,均宜用白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涼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筍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1937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手工藝產品展覽會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眾而受到特別推崇,並從而暢銷國內外。1983年,又被評為全國優質食品。白腐乳蜚聲海外,受到港澳、東南亞及日本人的歡迎。
南寧生榨米粉
中越邊境歷史悠久的古城南寧,綠樹掩映的街道旁,有許多風味獨特的南國小吃。其中最為人們喜愛的是生榨米粉。
特點:
這種小吃風味濃厚,鮮滑爽口,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是南寧的大眾早餐。
製法:
1、將做米粉用的新米的4/5泡水後用石磨進行濕磨,得了米漿。再放入乾淨的白布袋中瀝去水分,得到較乾的米粉團,然後將另外1/5的新米煮成爛飯,放到乾淨的石臼中搗成糊狀,直到完全粘成一塊手感柔軟的大白糕,再和米粉團拌在一起,揉到完全融合就成為榨粉時用的粉團了。
2、吃米粉時,隨吃隨榨。將弄好的粉團放在一個穿有幾十個小孔的圓鐵罐中,用一個削成圓形剛好能放進鐵罐的木頭,使勁壓塞進罐中的粉團,使粉團從小孔被擠出一條條圓形的米粉線??粉條直接掉入開水裡,不一會就熟了,撈上來盛入碗內就成為生榨米粉了。
3、生榨米粉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把米粉放入大碗中,在粉面上鋪上一層碎豬肉,加進高級醬油、鹽、熟豆芽、酸菜、生蔥各適量,倒入滾熱的骨頭湯即成,這種叫湯榨粉;另一種是乾撈,不加入骨頭湯,用由醬油、酸醋、鹽、味素等多種調味料熬成的滷汁淋入粉內,加上叉燒肉片、豆芽、酸菜、熟韭菜一起拌勻,就成為清涼爽口、適宜夏季食用的叉燒乾撈榨米粉。
家常豆腐乳廣西風味
製法:
1、豆腐切成5厘米見方、1厘米厚的小塊,成行排放在乾淨的籠屜上,上面蓋一層紗布防塵,使其自然發酵。一般室溫在10攝氏度時,需15天;室溫在20攝氏度時,需5天,豆腐表面會長出一層淡黃色的菌毛,這個過程叫做“初期發酵”。
2、二十世紀初期發酵的豆腐坯用鹽水醃漬,叫“後期發酵”。方法是先將鹽、花椒用滾水煮開,晾涼後加進黃酒。再將罈子洗淨,用開水燙過,晾乾。接著把豆腐坯一層一層地放入,每放一層,灑上一些花椒鹽水。全部放進後,蓋上遮蓋,放在暖和的地方(15攝氏度左右),使醃漬的豆腐坯再次發醇。10天左右,菌毛溶化,即成為醇香可口的家常豆腐乳。
特點:帶有鹹味,消香,味鮮,可口,可作佐料。
桂林打油茶
廣西風味陽春三月,春意正濃。南下桂林旅遊,品嘗一下桂林“打油茶”,當然是一件美事。
“打油茶”的工具、選料、製法、喝法都非常獨特。先說工具吧,一隻小鐵鍋,一把小木棰。小鐵鍋類似江南蘇錫飲食業使用的炒鍋,但鍋口很小,約同大湯碗口,且鍋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小木棰靈巧又別致,狀如大小擀麵具,但前端延伸出與相垂直的一小段,以作敲打之用;選料,須選用土茶,就是未經加工過的茶葉,不然,就會失“打油茶”的風味。蔥、姜、蒜頭、鹽是必備的。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是佐食的佳料。沏茶需用佳泉水已為茶經之事,然“打油茶”又一特別之處是以肉骨湯代佳泉水,自然是茶味別出。製法又很獨特,鐵鍋燒熱,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蔥段、薑片、蒜頭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過的土茶。“打油茶”必須用木棰反覆敲打,方能使風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湯,加適量鹽,俟燒滾,倒入小碗,加上蔥花,放點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紅綠點其間,誘你一喝為快。
桂林地區喝“打油茶”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杯苦,二杯夾(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嘗,好好領略。“打油茶”有祛寒濕、提神、飽腹之功能。桂北地區濕度大,礦工頗多,喝“打油茶”便成為當地百姓的飲食習慣,亦是他們用來待客的一種方式,客人圍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爐,“文君”當爐,當眾操作,一杯接一杯,頗有風味。如今,“打油茶”不徑而走,流傳廣西數地,倍得人們青睞,風味亦添數種,如“雞絲打油茶”、“肉絲打油茶”等。
在桂林喝“打油茶”,真不虛此行。願這朵民間飲食文化中的奇葩開放得象桂林的山、灕江的水更加迷人。
灕江魚頭酸筍湯
製法:
1、鰱或草魚頭洗淨,劈開,挖出牙根,洗淨去味。
2、鍋中放入豬油,爆姜蔥,放入魚頭煎香,當即沖入適量冷水,大火燒開,加入酸筍絲。改文火熬一會兒,見魚湯變白,調入鹽味,淋小磨香油即可食用。
特點:酸鮮開胃,解暑消渴,夏日美味。
梧州豆漿廣西風味
“一招鮮,吃遍天。”江湖賣藝人的這句諺語,其實不止適用於雜技界、戲曲界,也同樣適用於飲食行業。一種看似平常的產品,只要它的確出類拔萃,別開生面,時常就能一枝獨秀,崐飲譽四方。北京烤鴨、德州扒雞、天津狗不理”包子、孝感麻糖、西安羊肉泡饃、蘇州香豆腐、鎮江醬菜、黃橋燒餅之類的名吃,就是這樣闖出來的。各種軟飲料,啤酒,酸梅湯,那些頂兒尖兒的名牌,更始這樣闖出來的。
梧州也有一種飲料,令人矚目,津津樂道。說來有趣,這東西竟是平平常常的豆漿。油條豆漿,這是中國眾多城市都有的大眾食品,許許多多的車站旁邊,早晚都見到有小販在叫賣。蹲在這些攤子旁邊喝上一兩碗,是許多旅人都有的經驗。雖然它平常,那風味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全國竟有一個地方,豆漿成為名產,增加了城市的聲譽,這地方就是梧州。
在這座西江旁邊的廣西山城,經常都聽到人們在談論豆漿。你如果到那兒去作客,就會常聽到主人們這樣的言辭:“你喝過我們這裡的豆漿沒有?”“我們這兒的滴珠豆漿頂好的,什麼時候老兄得去試試!”“明早請你喝豆漿吧!今天我們先去預訂一席。”什麼,什麼?喝豆漿還需要預訂一席嗎?殊不知在梧州,這倒是實事。梧州的豆漿,不是“引車賣漿”的人過街喊賣的,它是最大最正宗的一家豆漿館,就像酒樓似的,氣派很大,每天早上常有好幾十批人輪番光顧。因此,每逢節假日,還有“預訂一席”的事。有些在當地召開的全國性會議,也全部被邀到那兒光顧去了。
我好幾次到梧州都隨友人光顧了這豆漿館。聽說它起初原是一座小棚寮,隨著聲名遠播,它逐步擴大了建築,如今,早已成為寬敞的樓館。它有兩層樓,好幾個大廳。每個廳堂裡面,擺了許多八仙桌,每天早晨,門外居然還有小汽車、旅行車呢,端的來頭不小!這裡出售豆漿,是以“一客”“一客”為單位的,每一客除了豆漿之外,還配以餅食,馬蹄糕一類東西,“一客”收好幾塊錢。
每一位客人發一個大碗,服務員不斷提壺加沖。它的豆漿供應方式也象西方的咖啡館或者中國茶樓似的,咖啡和茶水不限量地供應。和當地的朋友談起,我得知人們的肚量是相差很大的。一般人只喝一兩碗,但也有人能夠喝四碗五碗,聽說最高紀錄是有人喝過八碗。那大概也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之輩啦。
梧州的豆漿著實好喝,濃郁芬芳,熱氣騰騰??市喝過的豆漿,從未有凌駕其上的。所謂“滴珠豆漿”也者,就是如果注入一滴到茶水裡面,它會像一粒粒珠子似的,保持原貌一直沉下去。我每一次到這豆漿館去,都連喝三大碗。這紀錄,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梧州居桂江、潯江匯流之處,兩條江水顏色不同,匯合在一起的時候,出現了一條呈現異彩的兩色江,人們把它叫做“鴛鴦江”。這鴛鴦江畔,每年七夕傍晚,萬千情侶齊集戲水的地方。就算在平時,它也是當地一大勝景。梧州周圍,是群山萬壑的山區,因此,它成為山珍百貨的集散之地,建有巨大的活蛇倉庫。這蛇庫雄視全國,是梧州出色的地方,再加上這豆漿,它們都已成為梧州的城市象徵了。
梧州的豆漿,不只在豆漿館裡賣,還設廠製成一袋袋、一盒盒乾品,遠銷海內外,當地人們饋贈遠方來客,禮品少不了這類東西。足見梧州人對於當地這樣獨崐標一格的產品,也是相當自豪的。
同是一樣的黃豆,為什麼在梧州製造出來的豆漿這樣膾炙人口呢?有人說這是因為那裡的山泉特別好,我卻以為未必盡然,名泉名井到處都有,為什麼其它地方的豆漿,就顯得遜色呢?我想梧州必有什麼大師傅,精益求精,標新立異,這才闖出這樣的局面來。一種平平常常的東西,做到“一招鮮”,就能“吃遍天”,這方面,梧州豆漿,不但在飲食領域,也在其它領域給了人們重要的啟發。
玉林牛巴
玉林是我國南方重鎮,位於廣西東南邊陲。“玉林牛巴”是玉林傳統風味名吃,它是用黃牛臀部肉(俗稱打棒肉)為主料,肉質細而有嚼勁,吃後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清異錄》載:牛巴“赤明香,世傳鄺士良家脯也。輕薄甘香,殷紅浮脆,後世莫及”。
製法:
1、選用黃牛臀部肉(俗稱打棒肉)6千克,洗淨血污後用刀片成長12厘米、寬6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盆內,加白酒200克、精鹽80克、醬油100克、白糖100克、味素50克、薑汁、蒜白、蔥白各50克,小蘇打20克,硝水10克,混合拌勻後醃漬1--2小時。廣西風味
2、取1簸箕,將醃製好的牛肉片一塊塊地攤在簸箕上,放在太陽下曬至七成乾。
3、將鍋洗淨,放入清油少許燒至八成熟,(清油是未使用過的植物油,烹製牛巴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好),加進八角50克、草果8個、沙姜40克、桂皮50克、丁香40克、桂花40克、桔皮100克、花椒50克、茅根200克、姜塊(拍裂)2塊、蒜白(拍裂)100克、浸發冬菇100克爆香,然後投入曬好的肉干用中火炒,待肉干回軟,鍋中無汁時,加入清油翻炒,蓋上鍋蓋,改用文火慢慢煨制1--2小時。中間需按時揭蓋翻炒,以免焦底。
4、牛巴煨好後,揀去姜、蒜及香料,控去油汁晾涼,即可改刀切件上桌,或另配原料烹製成其它菜餚。
特點:
色澤暗亮,氣味醇香,肉質細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