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商學院

廣州大學商學院

廣州大學商學院成立於2001年6月,是一個融經濟學與管理學兩大學科為一體、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學院。學院下設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經濟學系、會計學系、物流系五個系。

基本信息

廣州大學商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學院成立於2001年6月,是一個融經濟學與管理學兩大學科為一體、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學院。學院下設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經濟學系、會計學系、物流系五個系,擁有技術經濟與管理碩士點1個,有工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金融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貿易等11個本科專業及方向。

簡介

設有房地產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策劃研究所、物流與運輸研究所市場行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設定了綜合辦公室、教務辦公室、評估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中澳合作項目辦公室、實驗室等管理部門。

師資力量

全院現有教職工98人,其中教授10人,副高職稱37人 ,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以上學歷的教師(含在讀)54人,部分教師曾赴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研修;同時學院還聘請了20名國內外著名的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和企業家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充滿朝氣、富有團隊合作精神,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43人(含港澳台生、外國留學生),研究生總計120人。

學院特色

為適應現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代教育的發展,學院立足於廣東、面向海內外,確立了“教學立院、科研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定位於教學科研型。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宗旨,注重專業特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加快研究生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按照“厚基礎、寬專業、多方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實行主輔修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措施,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

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初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優勢與特色。在專業建設方面,工程管理專業被評為市級、校級名牌專業,並於 2003 年 12 月通過了建設部的專業教育評估;金融學專業是學校雙語教學試點專業,教學效果顯著;同時學院設立了 10 門院級平台課程;擁有省部級、市級等重點、優秀課程13門。在對外學術交流、合作方面,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庫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多項合作與交流項目。

學院以科研帶教學,以教學促科研,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自學院組建 3 年以來,獲得多項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校級等各級科研項目和教研項目達 100餘項;出版著作(含教材) 75 部,其中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二部;發表論文 31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 80多 篇,有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系所設定

系所設定情況
廣州大學經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濟與管理學院下設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經濟學系、會計學系、物流系等5個系和1個實驗中心,並設有房地產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和經濟與金融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學院根據改革開放的需要,結合該院專業實際情況,積極創辦新專業,使專業建設保持與我國、特別是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步性 。學院現有9個本科專業(11個專業方向),包括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金融學、會計學等。
工程管理系:
工程管理系前身為華南建設學院管理工程系,獨立建繫於 1995 年, 2001 年改名為工程管理系。該系現有教職員工 18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碩士導師 8 人)、講師3人、助教1 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 72% 以上,1999 年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育單位;該系有 13 人次獲市級以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2 人次出任國家、省市各類協會學會學術團體領導職務。 學科帶頭人龐永師教授是國家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州大學首批十佳教師和首批教學名師。

該系主持的工程管理專業2003年順利通過建設部本科教育水平評估, 2006年被評為廣州市名牌專業。目前,該系主持建成 1 門建設部一類優秀課程、1 門省級重點課程、1 門市級精品課程、2門市級重點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1 門校級優秀課程、4 門校級重點課程。近5 年來該系教師公開出版教材、專著 22 本(國家與省部統編教材5部),公開發表論文 100多篇,共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13 項、市級科研課題 14 項、校級及橫向科研課題 35 項,科研經費 190 多萬元,有 3 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9 項成果獲得市級獎勵。

該系1992年創辦房地產經營管理專科、1993年創辦房地產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現有房地產經營管理、物業管理、工程造價 3 個本科專業方向,已培養本、專科畢業生1500多人。現在校本科生 405 人,學生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成績突出,在已參加的3屆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共獲得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3 項,並在 2003、2005年分別獲得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1 項、二等獎1項。該系畢業生已連續5屆 10 人次獲廣州大學畢業設計創新獎,在全校各專業中名列前茅,學生“房地產研究會”連續兩次被評為廣州大學十佳學生社團。由於專業設定切合市場需要,該系連續 9 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 98% 以上。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成立於1984 年,現有工商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市場行銷(Marketing) 三個本科專業,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系內現有全職教師21 名,其中教授 2人,占10% ,副教授(含同級職稱)11 人,占52%,講師7人,占 30% ;博士4人,占19% ;在讀博士生8人,占 38%。目前在校本科生12個班,共 500人。近三年來,該系教師在各類期刊公開發表論文200篇,其中在 《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100多篇,完成校級以上科研課題及橫向課題20餘項,目前在研課題近10項,科研經費約90萬元,雙語教學及使用國外原版教材的專業課程開課率已達 45 % ,多媒體教學課程的開課率已達 90%以上,初步形成了教學與科研方面的優勢與特色。

物流系:
為滿足現代社會對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經濟與管理學院早在 2002年就已經在市場行銷專業下設立了物流管理和電子商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務專業方向,面向廣東省招生。電子商務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分別於2003年和2004年申報成功並於當年招生。2003年學院開展了專業調整和最佳化整合,將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和市場行銷組合成市場行銷系,2006年又將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單獨組合形成了現在的物流系。 該系現有教師10 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3人、講師5人;博士2人,碩士5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 77% 以上;近年來獲得各級、各類獎項30餘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近5年來該系教師公開出版教材、著作10餘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主編一部,副主編一部),公開發表論文100多篇;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市級科研課題、校級及橫向科研課題 20餘項,科研經費達300 多萬元。

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謝如鶴教授是鐵道部優秀教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國內外多個重要學術團體領導職務,目前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首屆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目前該系已培養了畢業生近100人,現在校本科生 310 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該系學生的“廣州大學城網路咖啡屋”獲得2006年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廣東省二等獎、“廣州地區生鮮食品銷售物流安全風險與績效評價”在第十屆全國“挑戰杯”競賽廣州大學校賽中,獲得了特等獎。

通過學院和物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物流系的發展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院長謝如鶴教授的主持下,我國首座冷藏物流與運輸條件模擬試驗平台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平台總體上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物流技術模擬實驗平台也已建成,並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套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師資情況
經濟與管理學院現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有教職工98人,其中專職教師78人
教師主要來自國內各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
部分教師曾研修於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部分來自企業
中青年教師大部分具有碩士學位,並有一批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占58.97%
在校生情況
學院現有學生達1912餘人,其中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總計1792人,研究生總計120人 。
教學資源
經濟與管理學院資料室使用面積140平方米,20個閱覽座位。中文圖書12000餘冊,外文圖書900餘冊。 經濟與管理學院資料室使用面積140平方米,20個閱覽座位。中文圖書12000餘冊,外文圖書900餘冊。 學校統一配置和管理的教學設施:公共教室圖書館語音室製圖室計算中心,以及建築材料、大學物理、工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結構等實驗室。 用於英語教學的語音室16間,擁有640個座位的完善的語言教學系統。 學院配置和管理的教學基礎設施有課室38間,1900多個座位,其中多媒體教室6個,共440個座位,每間教室均配有成套多媒體教學設備。
科研情況
該院專業教師共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市級科研項目5項,廳局級科研項目5項,橫向企業委託科研項目13項,累計科研經費119.4萬元。共發表科研論文14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近40部。3年來,該院教師共承擔部級教研項目1項,市級教研項目2項,校級教研項目9項,發表教研論文20餘篇。

學院領導

謝如鶴
男,漢族

廣州大學商學院謝如鶴
,1963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廣州大學商學院院長、物流與運輸研究中心主任。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湖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曾獲詹天佑青年獎、人才獎,鐵道部優秀教師,中國製冷學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稱號,2003年列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06年列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省級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現擔任國際製冷學會冷藏運輸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製冷學會理事,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製冷學報》、《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等刊物的編委,中國鐵道學會高級會員,運輸與物流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鐵路特色(鐵道運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3年被中國物流學會列為中國物流專家,2004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食品物流專家稱號。2000年在英國Bristol大學“食品冷藏與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和Leeds大學“運輸研究所”進修期間,參與過相關研究;赴澳大利亞參加國際製冷大會以及葡萄牙參加國際食品科技大會,了解和收集了大量相關信息。目前,作為高級研究學者赴美國Wisconsin大學研修,並與國際同行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近年來,承擔了30多項科研課題,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在國際會議宣讀和在國外發表10篇,在知名刊物發表20多篇,其中被EI和SSCI收錄17篇、ISTP收錄4篇,主編出版了著作3部、教材2部,參編教材2部,1992-1994和2005-2007兩次受鐵道部邀請參加鐵路鮮活貨物運輸規章及解釋的修訂工作,2005-2007年作為第22屆國際製冷大會科技委員會委員負責冷藏運輸專業委員會(D2)的論文評審工作。

龐永師
男,教授。
1973年3月至1978年2月宣化縣龐家坊學校任教;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習;1982年1月至1996年3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教;1996年4月至2000年7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任教;2000年7月至今廣州大學任教。先後任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廣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1997年獲廣州市優秀教師;2003年獲廣州大學首屆十佳教師;2004年獲南粵優秀教師。現被聘為全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業協會管理現代化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工程管理分會理事,廣東省高校價值工程研究會常務理事,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評標專家。

從事高

廣州大學商學院廣州大學商學院
等教育25年來先後為碩士研究生、本科生講授《工程項目管理》、《建築企業管理》等課程,並多次承擔實習、畢業設計以及碩士研究生的指導工作,年均教學工作量300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態度端正,授課條理清晰,效果良好,多次獲院校教學質量優秀獎;積極從事教學研究、改革與實踐,取得顯著成果,2001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建築教育協會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指導本科學生的調研論文獲全國第八屆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三等獎、廣東省第七屆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第八屆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

積極參加科研工作,先後主編(參編)《建築市場管理》、《建築工程經濟與管理》等著作(教材)13部;在《建築經濟》、《城市規劃》等雜誌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ISTP檢索3篇,核心期刊19篇);承擔建設部、省教育廳、廣州市等科研教研項目10餘項;2000年獲廣州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2001年獲廣州市政府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2002年獲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