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培英中學

廣州培英中學

廣州培英中學1879年由美國那夏禮博士創辦,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白鶴洞,是廣州市創辦國家示範性高級中學。1953年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廣州市第八中學。1978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州區級(白雲區)重點中學,學校被列為廣州田徑、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98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廣州培英中學”校名。

基本信息

培英概述

那夏禮那夏禮
廣州培英中學1879年由美國那夏禮博士創辦。1953年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廣州市第八中學。1978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州區級(白雲區)重點中學,學校被列為廣州田徑、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98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廣州培英中學”校名。1992年被列入國家教委編印發行的《中國名校》一書;1993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評定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1998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定為首批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近20萬多平方米。校內綠樹成蔭,芳草如茵,花香鳥語,幽雅怡人。全校有學生近5,600人,教職員工四百多人。教學設備完善,有功能齊全的教學樓、科學館、科技樓、圖書館、宿舍樓、醫務室、文體中心、現代教育中心,有標準的運動場、游泳池和網球場,有多媒體視聽閱覽室、多個多媒體綜合性電教室和學科專用電教室,有完善的計算機校園網路和課室電視監控系統。整個校園已形成一個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體系。

學校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白鶴洞山頂廣州培英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理念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繼承和發揚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以"以科技教育為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正確教育理念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以行為規範為突破口,開展禮儀教育,走出德育特色;堅持科研科教興教興校,創立了"科教興校"的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以德育為核心,以育人為本,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繼承和發揚培英愛國愛校、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團結互助的“白綠精神”,以“信、望、愛”為校訓,形成了“團結、奮發、嚴謹、文明”的優良校風。學校全面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效果顯著。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題已成功通過國家電教中心驗收。為鼓勵學生創新、提高實踐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專長,學校開設豐富多樣的學科類課程、活動類課程和技術類課程。形成以足球田徑、桌球等傳統體育項目和計算機教育為主的特色教育。

辦學規模

廣州培英中學辦學130年(至2009年),校友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成為世界著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培英中學的校政建設有很大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有較大改善,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並相繼建起了培英科學館、聽松樓、繼祖樓、傅世仕樓、劉卓凡樓、科技樓、體育館、游泳池、學生宿舍、醫護大樓等多幢教學、生活大樓。學校配有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電腦室、語言實驗室、綜合電化教學室、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室、理、化、生、歷史、地理電教室、天象館、家政教室、生物園和地理園等完備的高水平的教學設施,建立了完善的多媒體校園網

師資力量

廣州培英中學領導班子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富有學校管理經驗,師資隊伍雄厚,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有一批省、市、區的名校長、名教師,形成了行政管理、德育工作和教學科研三支辦學骨幹隊伍。學生參加學科、科技論文、體育、文藝等競賽,有百多人次獲得國際級、省級的獎勵。近十多年來,廣州培英中學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聯考升學率達96%以上。連續五年獲得“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學校擁有實力雄厚的師資力量。不斷引進師德高尚、學術水平高、教育能力強的優秀教師。21世紀初,湧現了一大批教育觀念新、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奉獻精神好、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的骨幹教師。校長、及多位教師被列入廣東省、市、區的“名校長培養對象”或“名教師培養對象”,成為省、市、區的業務骨幹。

文化傳統

培英校風

團結、奮發、嚴謹、文明

培英校訓

信:堅定的信念,望:遠大的理想,愛:博大的胸懷

白綠精神

培英校徽培英校徽
白色是最單純,最統一,最能表現大自然繽紛色彩的一種顏色,它象徵純潔真誠坦白謙遜。藍天中的幾片白雲,萬頃煙波上的幾點征帆,巍巍山巔上的層層積雪,都由於白色的存在而使藍天更顯高遠,滄海愈見浩茫,山巔益發崇高。一張白紙,由於它潔白,便可以畫上新的、美麗的圖畫;一原白雪,便使世間的一切污穢都暴露無遺。我們的人生也像白色一樣,那么,它便是一個道德高潔、胸懷坦白,態度謙遜的人了,就像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一樣,因為它本身的潔白無瑕而使世人矚目,天下共傳了。
綠色象徵著生命、春天、希望、和平。在整個大自然之中,只有它普遍地裝點著這個世界。傳說中的人類童年的時代,有過一次特大的洪水,困在高地上的人們,長久地不知道國家情況,於是便放出一隻鴿子,後來,這隻鴿子銜回了一枝橄欖枝,樹枝上綻出幾片綠色的新芽,只要一旦綻出新芽,它們便天天向上;一片綠葉,只要一旦和陽光空氣結合,便不斷地創造,無私地奉獻;沙漠上的一片綠洲,只要遠遠地出現在旅人的眼帘,便給睏乏不堪的行人以新生的喜悅和無限的希望,從而迸發出無限的力量。生命之樹常綠,讓那洋溢著青春活力,奮發向上的希望的色彩,伴隨著我們的一生,這樣,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給人類帶來生氣和希望
培英中學以白、綠為自己的校色,要有白綠精神,就是要表明我們的事業使何等崇高、純潔,何等的充滿希望和永遠。就是要求培英要培養自己的真誠、坦白的情懷和蓬勃的生氣。事實已經證明,白綠兒女遍布全球,就如連天高山上的皚皚白雪,又如處處如茵的碧草普遍地創造著和奉獻著自己。未來還將證明,白綠精神將永遠存在。因為它不僅存在於自然之中,社會之上,而且還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心裡。21世紀初,在“白綠精神”的薰陶下,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培英中學奮勇開拓,正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備、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創辦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迅速壯大發展規模。2002年4月,太和校區正式奠基,拉開了邁向教育集團化的帷幕。2002年9月,培英實驗學校、實驗國小和實驗幼稚園相繼成立。培英中學從當年的幾番顛沛流離,到今日的根深葉茂,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打造了百年教育品牌。在新世紀的改革大潮中,培英中學必將繼續開拓前進,將“白綠精神”發揚光大,穩健邁向教育集團化,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英才。

白綠大家庭

校訓培英校訓
廣州培英中學
西關培英中學
台山培英中學
江門培英中學
江門培英高級中學香港培英中學
PuiYingSecondarySchool
級社
香港培英中學
71基社
77信社
78望社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培英體系校友會:
培英校友聯會
PuiYingAlumniAlliance
西關培英香港校友會
加拿大溫哥華培英校友會
VancouverPuiYingAlumniAssociation
加拿大安省培英校友會
OntarioPuiYingAlumniAssociation
美國南加州培英校友會
PuiYingAlumniAssociationofSouthernCalifornia,USA
培英新時空網站(培英老三屆校友)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和第三次全教會精神為指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未來發展

作為一所具有42個教學班的全日制完全中學,設高中班24個,國中班18個。根據廣州市城市規劃中軸線改造規劃用地,學校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學校將努力創建為一所更高等級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學校。21世紀初,新一屆的學校領導提出了“傳承百年文化,打造百年名校”、“文化立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等辦學目標,挖掘並傳承百年校史中長期積澱而成的人文精神,形成校本文化體系,並繼續發揮科技教育方面的優勢,打造百年特色教育品牌,努力把十中辦成:人文底蘊深厚、教風嚴謹、學風淳樸、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百年名校。

辦學目標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以《福建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評估細則》的要求作為奮鬥目標,力爭超越。
1、端正辦學指導思想,建立健全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並取得成效。
2、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有一個突破性提高,基本實現由經驗型向學者型、科研型轉變。
3、推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
4、基本上完成教學設施設備改造,教學手段現代化水平、教學研究成果、教育教學業績列市第一,並居省內重點中學前列。
5、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在知識能力、身體素質、審美能力、勞動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能適應繼續學習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6、五年規劃總體目標的實現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2003年,創造國家級示範學校;第二階段2004-2005年,在國家級示範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一所有鮮明特色的名牌學校。
分項目標與實施:
一、構築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框架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1、堅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具體學業與學科的質量,首先是學生的思想品質、行為規範、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質。因此,要堅持把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教育,文明行為養成教育,科學人生觀教育,以及開拓進取精神,自強自立、艱苦奮鬥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綜合素質的考查內容。基本目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公民,為他們中的優秀分子成為民族脊樑打下堅實的基礎。
2、確立教師是德育工作的關鍵的基本觀點,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大力促進教師德育觀念的轉變:在教育內容上,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在教育手段上,要適應當代青少年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正確處理好兩個關係:主體與主導的關係;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建立一支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選聘好年級組長、班主任,發揮其德育骨幹工作,發揮班級、年級教育基層實體作用,形成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局面。同時進一步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網路。
3、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要充分發揮課堂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1)以思想教育領先為指導,繼續改革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使政治課成為名副其實的思想政治教育課;(2)各學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做到教書育人,學知識與學做人相結合;(3)在全校樹立示範典型,推廣互動,形成局面。
4、堅持德育工作中的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傳統優勢。在德育工作中要堅持“實踐、參與”的原則,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德育教育過程。引導、扶持各類有益身心健康成長的學生文化社團和各種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走上社會,服務社會。
5、建設、完善各類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德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構築各類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活動載體本身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因而,應儘快構築適應時代進步和高科技發展的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滿足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學校豐富的德育資源,繼承完善、擴大思想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
二、教學和教研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最基本途徑,是實施素質的主陣地。五年規劃的教學教研總體指導思想是: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大力推進民眾性教育教學科研活動,著重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認真貫徹“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1、開足開齊課程門類,形成較為完備的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體系。近兩年內重點設定、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課。開設並逐步完善信息技術課程、勞動技能學習課程。把心理教育列入課程計畫,採用上課、開講座等方式,把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探索、設定以綜合為主的課程。
2、繼續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優質課率。提倡“向45分鐘要質量”,強化課堂教育,優秀課率要達到45%以上。充分發揮課堂培養創新精神與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學習向能力提高、非智力因素髮展的轉變。切實提高實驗課的教育質量,大力加強實驗教學的管理,確保實驗課開設率達100%。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繼續做好控制課時總量和作業總量的工作。
3、加強體育工作。在普及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發展傳統項目優勢,搞好新項目建設。切實加強運動隊建設,傳統體育項目要在市內、省內中學中居前列。
4、加強藝術教育。在普及藝術教育的基礎上,加強藝術社團的建設,建設並完善幾個具有學校特色的藝術團體,其藝術水平達到省內中學的一流水平。
5、以教育教學科研為主線,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
(1)抓好專題課題研究。爭取承擔、完成一批國家、省、市級教科研課題。每個教研組每學年都要有1-2個結合教學實踐,與學校教改密切相關的教研課題,並取得有推廣價值的成果。
(2)加強教學手段現代化引入課堂的研究,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設備,提高課堂效率。繼續做好教師培訓工作,使所有的教師都具備運用微機進行教學的技能,在引進各類教學軟體的同時,組織教師自製課件,豐富教學軟體資料。使校園網路、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居省內中學一流水平。
(3)積極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近兩年內組織教師深入學習、研究,強化全體教師的培養意識,通過2-3年的努力在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4)大力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研究。總結經驗、逐步完善。使絕大多數教師具備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能力,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5)儘快研究、制定“教學整體改革方案”、“教科研規劃”,以推動教學改革深入發展。

所授榮譽

廣州培英中學廣州培英中學
廣州培英中學21世紀初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教學、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水平迅速提高,辦學成績顯著。
國中會考、聯考成績連年創紀錄,成績優異。2002年,歐陽珊同學考取廣州市中考狀元。2002年聯考重點率46.4%,本科率83.2%,聯考上線率100%,實現聯考直通車夢想。2003年聯考重點率32.9%,本科率87.9%,聯考上線率達到100%,延續聯考直通車。2004年聯考重點率41.2%,本科率88.2%,聯考上線率99.2%,榮獲廣州市聯考綜合排名第三名,並再次獲得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考上國家名牌、重點大學,其中2002屆“廣東省優秀學生”倪詩敏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在體育、科技等各類競賽中,學校有百多人次獲得國際級、國家級和省級獎勵,多次獲廣東省和廣州市中學生計算機競賽團體和個人第一名,已培養出計算機國家級程式設計師40多人,初級程式設計師200多人。
同時學校先後獲得了“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廣州市先進集體”、“全國優秀足球學校”、“廣州市十年電子技術套用先進單位”、“省一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廣州市花園式單位”、“廣州市僑務工作先進集體”,多次評為“廣州群體工作先進單位”,1993年被國家體委、中國足協評為全國足球先進學校,並定為國家體委直接資助的足球傳統項目學校,獲“市長杯”足球賽普通組冠軍,1998年被定為“廣州市文明示範校園”,1999年被評為“一年一小變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廣州市綠化先進單位”、“廣州市助殘獻愛心先進單位”。

培英體系表

培英中學1879年由美國那夏禮博士在廣州創辦。至今,在江門、台山香港有分校,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均有培英培訓中心及各級校友會。
培英兒女世系表
藍白系 黑白系 紅白系
1902元社 1903年社 1904光社
1905飛社 1906工社 1907力社
1908耿社 1909攸社 1920念社
1921賢社 1922元社 1923幸社
1924蘇社 1925弘社 1926星社
1927松社 1928彬社 1929堃社
1930復社 1931平社 1932誠社
1933健社 1934仁社 1935鵬社
1936方社 1937義社 1938剛社
1939英社 1940斌社 1941奮社
1942雄社 1943毅社 1944勇社
1945鋒社 1946正社 1947弼社
1948群社 1949協社 1950翼社
1951彪社 1952強社 1953凱社
1954憲社 1955法社 1956雲社
1957成社 1958立社 1959羽社
1960任社 1961淡社 1962素社
1963蔚社 1964萃社 1965斐社
1966穎社 1967駝社 1968文社
1969同社 1970德社 1971基社
1972建社 1973安社 1974和社
1975業社 1976肇社 1977信社
1978望社 1979慈社 1980愛社
1981旭社 1982日社 1983東社
1984曉社 1985夏社 1986禮社
1987開社 1988創社 1990功社
1990高社 1990勛社 1992隆社
1994明社 1995經社 1996崇社
1997道社 1998鷹社 1999揚社
2000培社 2001風社 2002輝社
2003煌社 2004盛社 2005譽社
2006顯社 2007赫社 2008名社
2009榮社 2010忠社 2011志社
2012淳社 2013良社 2014白社
2015綠社 2016精社 2017銳社
2018碩社 2019果社 2020盤社
2021材社 2022輔社 2023匡社
2024中社 2025華社 2026存社
2027心社 2028興社 2029漢社
2030丕社 2031績社 2032永社
2033嘉社

培英校史

廣州市培英中學位於荔灣區芳村鶴洞,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廣東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廣州市首批創國家示範性高級學校。現包含鶴洞本部(占地120畝)和太和校區(占地107畝)。
1879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那夏禮博士於廣州城西沙基(今六二三路)同德大街創辦(安和堂),開設蒙學並設英文及數理課。1888年購置芳村花地聽松園為校址(原為清末愛國詩人張維屏晚年遊憩之所,在今芳村隧道旁中市路廣州建設機器廠),由沙基遷入改名培英書院,1890年成立中學部。1893年培英書院與廣州基督教書院合辦,改名格致書院。1898年基督教書院因擬辦大學搬到廣州四排樓(嶺南大學前身),培英書院復名。
1914年那夏禮博士病逝,長子那威林繼任校長。1919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與西差會聯合辦學,改名協和中學,委任關恩佐主持校政。1926年秋,西差會將學校移交中華基督教廣東協會全權辦理,並沿用培英中學的校名,由譚沃心任校務委員會主席。由此,培英中學遂成為華人自辦學校。
1927年,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培英中學立案,以葉啟芳為校長。同年設立西關分校,區茂泮任分校主任。1930年劉繼祖任校長,同年設立台山分校,李聖華任分校主任。1932年譚沃心任校長。1933年洪搞煌任校長。1934年設新會北街國小部,同年校董會醵資在芳村白鶴洞山頂購地280畝興建新校(現校址);1935年高二、高三的學生從花地遷入白鶴洞上課。
1937年春,在香港般含開辦香港分校,同年秋,北街分校改名培新中學。1938年9月,日寇侵粵,廣州正校遷至香港,與香港分校混合上課。西關分校亦因戰局影響,遷至澳門上課。同年夏,劉繼祖再任校長。1941年,日寇侵港,港島淪陷,香港分校停辦,廣州正校遷入澳門,與西關分校合辦。1943年,廣州正校從澳門遷入戰時廣東省府江,傅世仕為校長,傅校長帶領師生在曲江初借青年會夜校堅持上課,青年夜校被炸毀後,幸得校友司徒新捐巨款購得曲江東河壩南方被服裝廠為校址繼續辦校。此時培英中學招收女生,為高中部男女同校之始。1944年6月日寇侵犯,學校自韶關遷往連縣雙喜山複課。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11月學校千回廣州白鶴洞,傅世仕繼任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原西關台山北街等三所分校,由當地政府接管改為公辦。西關分校更名廣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台山分校更名台山縣第二初級中學,1956年設高中部,易名為台山縣第二中學。北街分校先後分別更名為江門培新中學、江門市第三中學。與此同時,香港分校更名為香港私利立培英中學,1978年開辦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沙田培英中學。1953年10月,私立廣州市培英中學改為公辦,更名廣州市第八中學,委任劉堅為第一副校長、傅世仕為第二副校長。1956年市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市八中改辦為全高中學校,並被市政府指定專門接納華僑、港澳同胞子弟。國中生撥入市二十二中,二十二中的高中撥給市八中,同時劉堅調市教育局工作,黃雲天任副校長代理校長的職務。1957年傅世仕調市十三中任職,黃雲天任校長、書記。1958年,黃雲天調任,廖晃欣任校長、書記。1962年3月,彭城任書記,廖晃欣任校長;同年底彭城調任,廖晃欣兼任書記。1963年市教育局決定第八中學復收國中學生。1964年廖晃欣調任,諸兆祥任副校長兼書記,1968年諸兆祥調市二中任職。1970年,學校在花都炭步鎮大渦村辦農村分校,1978年停辦撤離,在此期間,學校還組織學生分批到廣州市柴油機廠學工。1968年到1978年,李厚生、趙冠彬、謝根先、胡應祺先後擔任學校主要領導。學校1975年開始屬廣州郊區管轄。1978年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州市郊區重點中學,羅晃燊為校長,胡應祺為書記。1980年,學校被批准為廣州市主球、田徑傳統項目學校,1984年,廣州市政府批准“廣州市第八中學”復名為“廣州市培英中學”。1985年廣州市郊區成立芳村區黃浦區天河區,並把新窖鎮劃歸海珠區後,剩下的部分成立白雲區,學校被留在白雲區。1992年羅晃燊榮退,饒成寶任校長。1993年胡應祺榮退,吳錦洪任書記。1994年,學校被廣州市教育廳批准為首批省一級學校,同年吳錦洪被白雲區教育局黨委任命為黨支部書記。1998年饒成寶榮退,衛作輝任校長,同年,學校被批准為廣東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廣州市文明示範學校。2002年學校被廣州市政府定為全市24所創全國示範性高級中學之一,把市77中改為培英中學太和校區,國中改為民辦性質的實驗學校,遷到同和京溪雲景花園小區。2003年,吳錦洪書記離任,周忠旺為支部書記。

學校領導

一、校級幹部分工:
衛作輝校長、黨總支書記:全面負責學校工作,主管黨務、總務、科研工作;兼任平沙培英學校校長
羅漢根副校長:鶴洞校區負責人,主管教學工作
閔家順副校長:太和校區負責人,負責太和校區全面工作,兼任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張瑞凱副校長:援疆
王建春副校長:主管教務處工作
戴慶忠副校長:主管辦公室工作
黃少明副校長:主管政教處工作
二、中層幹部任命
(一)辦公室
主任:區就添
副主任:鄧東、黎國雄、常新、鍾志瑩(二)高三年級委員會
主任:黃正平
(三)政教處
主任:劉緋
副主任:李征、劉強
(三)教務處
主任:林澤權
主任助理:黎榮枝
(四)科研
主任:於進
(五)總務處
主任:周健倫
副主任:謝清瑞
(六)團委
專職團乾:黃偉進(兼任平沙學校負責人)伍斌、李正東
(七)工會
主席:區就添(兼)
副主席:鍾偉猛

招生計畫

2014年招生計畫——高中招生新變化:100%提前批招生。招生人數:16個班786人(含具有廣州市國中三年完整學籍的非廣州市戶籍學生62人)。
招生批次:100%提前批,面向全市招生。
招生說明:廣州市培英中學從2013年起只有一個高中教學點(廣州荔灣區芳村白鶴洞)。
2013年錄取分數線提前批:公費648分、擇校700分;第一批:公費666分、擇校696分。

寄宿管理

百年寄宿學校,管理經驗成熟,管理嚴,校風正。宿舍全部配置了空調與熱水系統,可提供全部住宿,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豐富的特色課程

名師提升課、綜合實踐課、信息技術課、人文體育課、校園文化節、豐富的社團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優厚的獎學激勵

設有獎學金共四十多項(最高金額達5萬元),每年獎勵優秀學生出國遊學,對貧困生專設扶困助學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突出的特色項目

特設翔鷹特色課程班,培養特長發展精英學生。
培養定位:重點大學、名牌大學(2013年翔鷹班入學平均分達722.5分)。
培養措施:小班教學、三年一貫制、導師制(訂製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培養模式,配備導師,制定最科學的學習方法,全方位培養學生成長成才)。

歷年分數線

提前批

年份 錄取類別 招生區域 最低分數 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 末位考生志願 末位考生分數 末位考生分數同分序號 外區最低分數 外區最低分數同分序號 最大志願號
2014 借讀生 全市 703 38 1 703 38 -- -- --
戶籍生 全市 649 123 1 649 123 649 119 --
2013 公費 全市 648 85 1 648 85 649 118 --
擇校 全市 700 8 2 700 8 -- -- --
2012 擇校 全市 687 3 2 687 3 692 247 --
公費 全市 635 276 2 666 82 639 180 --
2011 擇校 七區 690 348 2 690 348 692 324 --
公費 七區 647 259 1 647 259 647 195 --
2010 公費 七區 650 350 2 676 274 650 350 --
擇校 七區 666 312 2 666 312 666 312 --

第一批

年份 錄取類別 招生區域 最低分數 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 末位考生志願 末位考生分數 末位考生分數同分序號 外區最低分數 外區最低分數同分序號 最大志願號
2013 公費 白雲區 666 4 1 666 4 -- -- --
擇校 白雲區 696 11 2 696 11 -- -- --
2012 擇校 白雲區 682 220 2 682 220 -- -- --
公費 白雲區 646 174 1 646 174 -- -- --
2011 公費
639 203 1 639 203 -- -- --
擇校
683 299 2 683 299 -- -- --
備註:1.“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是指向該院校投檔考生最低分數的同分最大排位序號;2.“老三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3.“七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4.“八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南沙區

相關新聞

中考報讀廣州培英中學最高可獲獎萬元。
2012年5月5日,廣州培英中學迎來建校133周年校慶。白雲區教育局書記尹廣、副局長曾瑋鴻等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出席了學校慶典活動。慶典儀式上,啟動頒發了獎勵聯考(微博)突出學生的“培英會所獎學金”、獎勵學有所成的貧困生的“1957屆成社優才生獎學金”和獎勵優秀在校生的“紀念王負老師文科優秀生獎學金”,受獎學生近50名。
2012年中考,優秀學生報考該校獲多重獎勵,如2012年中考成績在白雲區全體考生總排名前800名,可獲得最高金額達5萬元的豐厚獎勵(分三年兌現)。廣州市其他區戶籍或學籍的學生可以根據中考總分對應白雲區相應排名,獲得相應獎勵。報考太和校區的擇校生擇校費為三萬元(即減免了一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