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南粉葛

廟南粉葛主要集中在橫瀝鎮的廟南、義沙、新興、太陽升、馮馬二等村種植。目前栽培總面積穩定在700公頃左右,年總產量1.2~1.5萬噸,年產值0.95~1.2億元,不少粉葛出口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廟南粉葛主要集中在橫瀝鎮的廟南、義沙、新興、太陽升、馮馬二等村種植。目前栽培總面積穩定在700公頃左右,年總產量1.2~1.5萬噸,年產值0.95~1.2億元,不少粉葛出口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歡迎。廟南粉葛在解放前已有種植,期間從不成規模到廣為海外僑胞喜愛,在民間一直享有不錯的口碑。
橫瀝地區位於肥沃的沖積平原邊緣, 由河積、海積等綜合因素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土壤類型以粘壤土為主,土層深厚,達2米以上,保肥保水能力強,有機質、礦物質含量豐富。肥沃的土壤使粉葛塊根入土淺,有利於塊根膨大,容易採收,保證了粉葛塊根完整、美觀,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廟南粉葛外觀勻稱,身圓短粗,鬚根少,無分叉,端正,皮色乳黃帶淺黑,有明顯皺褶,皮厚,肉質乳白色,無黑心。口感細嫩,帶粘性,少渣,多汁,味清甜,富含維生素C、鈣、磷、鐵等礦質元素,具有潤腸、清熱的功效。廟南粉葛食法多種,可切成薄片用來煲糖水、煲豬肉湯、紅燒、燉兔肉、炒肉片及製成糖葛等,尤以製作粉葛扣肉更為上佳,其入口鬆化,甘香濃郁,別有風味;廟南粉葛煲鯪魚、粉葛扣肉、粉葛豬爪湯、清蒸廟南粉葛等等,亦是許多餐館的招牌菜,很受顧客的青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