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在海城鄉的新民、擁齊、擁良,太平鎮的石山區和坡造鎮的敬村、都陽等地均有出產,常見生於半山腰綠林之中,它是一種油茶樹,材質堅實密緻,經久耐用,種子可榨油。最珍貴的是它的花,顏色金黃,極顯純美。由於國外沒有這種金黃色的茶花,所以它就成為了譽滿全球的名貴觀賞花卉,有“花中皇后”之稱。這種花和葉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痢疾、便血,外洗可治爛瘡等,現被列為廣西重點保護植物之一。保護級別:2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灌木,高3-4米,嫩枝無毛,乾後灰褐色。葉革質,卵形或長卵形,長4-8厘米,寬2. 5-3.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有時近於圓形,常下延;上面深綠色,下面有黑腺點,側脈5-6對,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小齒突;葉柄長3-7毫米。花單生於葉腋,黃色,直徑1.5-2厘米,花柄長4-5毫米,苞片4-5片,長0.7毫米,無毛,萼片5-6片,近圓形,長2-4毫米,有睫毛;花瓣5-6片,長8-10毫米,基部稍連生;雄蕊多數,長5-7毫米,近離生,無毛;子房無毛,花柱3條,離生,長4-6毫米,蒴果小,球形,直徑1-1.3厘米,1室或2室,種子細小。花期10-11月。

分布範圍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平果 縣,海拔250米的石灰岩森林。

主要價值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金花茶花色金黃,多數種具蠟質光澤,晶瑩可愛,花型有杯狀、壺狀、碗狀和盤狀等,形態多樣,秀麗雅致,在山茶類群中,被 譽為“茶族皇后”。亞熱帶地區可植於常綠闊葉樹群下或植蔭棚中,供以觀賞。

金花茶還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其花除作觀賞外,尚可入藥,可治便血和婦女月經過多,也可作食用染料。葉除泡茶作飲料外,也有藥用價值,金花茶對於調節人體血脂、血糖、膽固醇,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明顯的效果,可改善因高血壓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及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肝腎臟活力、防止血動脈硬化,防癌抑制腫瘤生長等。經調查,金花茶在民間一直被用於提神醒腦、清肝火、解熱毒、養元氣。《廣西民族藥簡編》、《廣西中藥材標準》、《中國防城金花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廣西金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壯藥學》、《藥用植物辭典》等均有金花茶的藥理記載。

保健作用1、抗癌作用:

Se:它能阻止游離基的形成。它能破壞致癌物在體內形成的環氧化物。Na2SeO3能抑制鼠肝癌細胞DNA的合成,並使人體直腸腺癌細胞系HR8348DNA的合成減少。Se還能選擇性的作用與腫瘤細胞的許多生化代謝而達到抗癌作用。

Ge:已知人體各器官都有它固定的電位。癌細胞的電位既高又劇烈地變動。Ge可能通過脫氫作用,控制並抑低癌細胞的電位。

Mn:它有抗化學致癌----笨並(α)芘的致癌作用

茶多酚:日本癌學會專家認為它能控制癌細胞的增殖。

2、降低膽固醇與ß脂蛋白的作用:

V:它與脂類及膽固醇的代謝有關。它可促進造血機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缺V動物血清甘油三酯增多,膽固醇含量增加。

Mn:它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病人脂質代謝。防止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

物種分類

頂生金花茶(變種)

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花頂生,花柱合生,先端3裂。

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天等縣石灰岩山地常綠林下,海拔350米;也分布於扶綏。

栽培技術

金花茶(Camellianitidssima)是中國珍稀植物。它以其花色金黃,花瓣臘質,葉大亮麗,四季常青,樹姿優美,具特殊的觀賞價值,為世界罕有。

金花茶產廣西西南部,生長在北緯21°-24°、東經106°-109°的亞熱帶雨林,當地年均溫度為22℃,極端溫度-1℃-40℃,常年無雪。

平果金花茶的發現,在中國內外園藝界引起了矚目。人們都想利用這一珍貴種質資源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以便得到新種。

青島地處北緯36.4°,東經112°,年均溫度12.2℃,極端-15℃-36℃,每年有一個多月的雪期。金花茶能否在青島正常繁殖?近幾年,我們做了嘗試。1999年5月從廣西桂平引進了金花茶組部份種的枝條,經消毒處理,選用直徑2厘米粗的單瓣紅山茶及紅露珍作砧,用側劈法嫁接。結果如下表:

嫁接後平均成活率66.67%。分析成活率低的原因:引進的枝條郵途時間長達22天,部份枝條柄脫落,腋牙發霉,影響了成活率。

已成活的砧接苗長勢良好,當年長出2到4個分枝,株高30-50厘米。到2000年8月,有5株帶蕾,2001年2月開花。開花時間比實生苗早3-4年。

2000年4月及2001年5月,我們用1999年嫁接成活的母本枝條,分別繼代嫁接,選用直徑1.8厘米以上的單瓣紅山茶及紅露珍做砧本,百株成活率達到96%。嫁接苗當年長出1-3根枝條,5-20片葉。金花茶嫁接苗的管理:5月到11月用70%-80%遮光網擋光,防止太陽直射,否則葉會變黃失綠;11月中旬進入塑膠大棚,嚴科季節覆蓋草簾保溫,室外低溫-14℃時,大棚內-2℃,未見金花茶出現凍害。5月份抽梢前施用了發酵好的雞糞水追肥,濃度為1%,以後隔月追肥一次,冬季停用。露地栽種的,用同一方法管理,其長勢好於盆栽。

植物文化

國寶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當北國還處於風雪漫天、寒風刺骨的時候,雲南卻是春意盎然,百花齊放。火一般的山茶花,一團團,一簇簇,如火如荼地與眾花爭春比艷。山茶又叫曼陀羅樹,是植物界中的一個大家族,其成員共有600名之多,僅中國就有近200種山茶科植物。人們習慣上都把這一類植物,稱為山茶花。人工栽培山茶花,中國從唐代開始,到宋、明代已廣為種植。1677年,英國醫生甘寧從中國引種歐洲,而後傳到美洲和澳大利亞,引起了世界園藝界的極大重視。山茶花經過科學管理和人工雜交,花色和姿態變得更為豐富。常見的花色有桃紅、粉紅、銀紅、艷紅和白色,較為稀少的則有紫色、綠色和多色相串。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韻味。粉紅的山茶花有如凝脂露粉,格外清新;桃紅的則簇錦爭榮,耀眼生輝,使人有“花開富貴”的感覺;還有純白如雪的山茶花,花瓣上露出絲絲紅彩,顯得嬌嫩撫媚。當山茶花盛開時,枝幹蔥鬱,間綴艷花朵朵。在綠葉映襯之下,顯得詩情畫意。山茶花的花期長,常常40—50天而不謝,出蕊於紅梅之前,凋零於桃李之後。陸游贊它為“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誰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在色彩續紛的山茶花中,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惟獨沒有金黃色的。到本世紀60年代初,廣西藥物研究所的學者進入廣西十萬大山中採集標本,在邕寧縣譚洛鄉採到一種金黃花的山茶科植物標本,經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教授鑑定,確認為是山茶科的新種植物,並定名為金花茶。中國山茶科植物研究專家、中山大學的張宏達教授發現,早在1933年7月29日,左景烈採到正式標本,並在1948年由中國植物學家戚經文以“亮葉離蕊條”的名稱正式發表,填補了國際園藝學家夢寐以求的黃色系列茶花的空白點。

山茶花科山茶屬金花茶組植物,是世界珍貴、稀有的觀賞植物和種質資源,主要產於中國和越南。世界上已報導的有23個分類群,其中中國產21個,特有19個,有4個分類群列為中國一級和二級保護植物;越南產4個,特有2個。金花茶屬於山茶科山茶屬,與茶、山茶、南山茶、油茶、茶梅等為孿生姐妹。金花茶是家族中的後起之秀,樹高2-5米,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淡黃色,葉質光亮深綠,其枝條疏鬆,樹皮淡灰黃色,葉深綠色,如皮革般厚實,狹長圓形。先端尾狀漸尖或急尖,葉邊緣微微向背面翻卷,有細細的質硬的鋸齒。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它的花朵單生於葉腋,有的像金杯,有的似金壺,還有的如同純金打就的小碗。花瓣金黃色,耀眼奪目,仿佛塗抹了一層蠟,晶瑩而又油潤,給人以一種半透明之感。它們千姿百態,嬌柔艷麗、極惹人喜愛,因此人們稱它為“花中皇后”。金花茶果實為蒴果,果實里有6-8粒種子,種皮黑褐色。11月開始開花,花期很長,可延續至翌年3月。

金花茶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多生長在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陰坡溪溝處,常常和買麻藤、藤金合歡、刺果藤、楠木、鵝掌楸等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金花茶組植物的垂直分布的高度,一般出現於海拔700米以下,以海拔200-500米之間的範圍較常見,垂直分布的下限為海拔20米左右。據研究,金花茶組植物在分布區內除分布於碳酸鹽岩發育成的各種岩溶地貌外,砂頁岩、礫岩和花崗岩發育成的流水浸蝕的貌也有分布。金花茶組植物嫁接繁殖、以劈接法的成活率高,接穗留1-2片1/4殘葉,密填封保濕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金花茶適宜嫁接時間為8月。它的自然分布範圍極其狹窄,只生長在廣西昌寧縣海拔100-200米的低緩丘陵,數量很有限,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植物。

平果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為了使這一國寶繁衍生息,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通力合作進行雜交選育試驗,以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品種。中國昆明、杭州、上海等地已有引種栽培。中國園林部門十分重視金花茶的引種試驗和資源保護工作,已在無性繁殖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並且利用異花授粉方法,培育出不少絢麗多姿的新品種,為茶花園增添異彩。

金花茶美麗珍貴,還體現於它的經濟價值。它的花朵則可以治療便血和婦女月經過多,也可作食用染料。它的嫩葉除泡菜作飲料外,也有藥用價值,可治痢疾和用於外洗爛瘡;其木材質地堅硬,結構緻密,可雕刻精美的工藝品及其他器具。此外,其種子尚可榨油、食用或工業上用作潤滑油及其他溶劑的原料。

與金花茶同一個屬的還有4名成員,也屬於稀有瀕危植物,並都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它們與金花茶親緣關係比較接近,形態相似,但只要認真觀察,還是能找到它們各自的特點。

山茶科·山茶屬植物

山茶屬(Camellia),山茶科一屬。山茶科(Theaceae)在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單獨列出一個山茶目,2003年的APGII分類法將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鵑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親緣更近。山茶屬(Camellia)為常綠灌木或喬木,約120種,產於東亞。
普洱茶
白毛茶
長瓣短柱茶
厚軸茶
金花茶
毛瓣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凹脈金花茶
紅皮糙果茶

西南白山茶
西南紅山茶
白毛蕊茶
長尖連蕊茶
長尾毛蕊茶
川滇連蕊茶
大苞茶
大理茶
陝西短柱茶
禿房茶
五室連蕊茶
滇緬離蕊茶
貴州連蕊茶
顯脈金花茶
心葉毛蕊茶
雲南連蕊茶
薄葉金花茶
厚殼紅瘤果茶
大廠茶
尖連蕊茶
長凸連蕊茶
金屏連蕊茶
棱果毛蕊茶
荔波紅瘤果茶
綠萼連蕊茶
白絲毛紅山茶
毛蕊紅山茶
綿管紅山茶
南川茶
南投禿連蕊茶
能高連蕊茶
東安紅山茶
短柄紅山茶
七瓣連蕊茶
全緣糙果茶
榕江茶
多齒紅山茶
石果紅山茶
栓皮紅山茶
多脈普洱茶
峨眉紅山茶
高州油茶
寡脈紅山茶
廣南茶
香港毛蕊茶
小花金花茶
小瘤果茶
廣西茶
抱莖短蕊茶
膜葉茶
單籽油茶
淡黃金花茶
陳氏紅山茶
檸檬金花茶
長管連蕊茶
厚柄連蕊茶
東興金花茶
簇蕊金花茶
黃花短蕊茶
汝城毛葉茶
尖苞瘤果茶
尖萼瘤果茶
短軸紅山茶
多瓣糙果茶
微花連蕊茶
阿里山連蕊茶
五柱茶
苦茶
斑枝毛蕊茶
細萼茶
細花短蕊茶
細葉短柱茶
狹葉油茶
大萼毛蕊茶
腺葉離蕊茶
防城茶
小果短柱茶
小果毛蕊茶
大花短柱茶
小黃花茶
毛糙果茶
長萼連蕊茶
硬葉糙果茶
廣東毛蕊茶
窄葉短柱茶
直脈瘤果茶
毛葉茶
越南油茶
突肋茶
疏齒茶
德宏茶
紫果茶
湖北瘤果茶
大果紅山茶
黃楊葉連蕊茶
假大頭茶
假多齒紅山茶
斑枝紅山茶
尖齒離蕊茶
尖萼紅山茶
尖萼連蕊茶
大花紅山茶
大花尖連蕊茶
截葉連蕊茶
長柄山茶
大樹茶
金沙江紅山茶
縉雲山茶
九嶷山連蕊茶
大姚短柱茶
闊柄糙果茶
老黑茶
樂業瘤果茶
丹寨禿茶
離蕊紅山茶
黎平瘤果茶
單體紅山茶
荔波連蕊茶
連山紅山茶
柃葉連蕊茶
瘤果茶
瘤葉短蕊茶
柳葉毛蕊茶
龍勝紅山茶
龍州金花茶
安龍瘤果茶
卵果紅山茶
落瓣短柱茶
馬關茶
莽山紅山茶
長管紅山茶
毛柄連蕊茶
倒卵瘤果茶
毛萼金屏連蕊茶
毛果山茶
毛花連蕊茶
半宿萼茶
毛絲連蕊茶
滇北紅山茶
毛枝連蕊茶
毛籽短蕊茶
毛籽紅山茶
玫瑰連蕊茶
美齒連蕊茶
蒙自連蕊茶
長果連蕊茶
膜萼離蕊茶
頂生金花茶
膜葉連蕊茶
木果紅山茶
半禿連蕊茶
長毛紅山茶
冬紅短柱茶
擬細萼茶
冬青葉山茶
怒江紅山茶
披針萼連蕊茶
披針葉連蕊茶
長蕊紅山茶
短柄細葉連蕊茶
短蕊茶
短蕊紅山茶
全緣紅山茶
白毛紅山茶
短柱茶
三花連蕊茶
散柱茶
閃光紅山茶
鈍葉短柱茶
長尾紅山茶
多苞糙果茶
栓殼紅山茶
杯萼毛蕊茶
思茅短蕊茶
四川毛蕊茶
禿茶
多萼茶
禿梗連蕊茶
長尾葉山茶
褪色紅山茶
超長柄茶
文山毛蕊茶
無齒毛蕊茶
五瓣紅山茶
五列木紅山茶
五室金花茶
超尖連蕊茶
五數離蕊茶
粉紅短柱茶
五柱滇山茶
扁糙果茶
寡瓣紅山茶
扁果紅山茶
細萼連蕊茶
光果山茶
細尖連蕊茶
川鄂連蕊茶
細葉連蕊茶
狹葉茶
狹葉瘤果茶
廣東禿茶
粗毛紅山茶
薄殼紅山茶
香港紅山茶
貴州紅山茶
香花茶
小瓣金花茶
小長尾連蕊茶
大白山茶
小果金花茶
合柱糙果茶
河口超長柄茶
褐枝短柱茶
紅花七瓣連蕊茶
小卵葉連蕊茶
小石果連蕊茶
肖糙果茶
肖長尖連蕊茶
肖散柱茶
白花毛蕊紅山茶
隱脈紅山茶
櫻花短柱茶
厚瓣短蕊茶
元江短蕊茶
圓基茶
嶽麓連蕊茶
糙果茶
厚短蕊茶
大萼連蕊茶
窄葉西南紅山茶
浙江紅山茶
浙江連蕊茶
厚葉紅山茶
中東金花茶
中越山茶
鍾萼連蕊茶
重慶山茶
皺果茶
皺葉茶
皺葉瘤果茶
竹葉紅山茶
白靈山紅山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