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Camellia pitardii var .alba Chang )是被子植物,屬於灌木或小喬木,高4—7m。花白色。分布於湖南、四川、貴州、生於海拔1200—1300m處的路旁林緣。

基本信息

歷史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陸游《宿石佛院詩》:"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一樹真虛名。"自注云:"座上見白山茶,格韻高絕。"黃庭堅《白山茶賦並序》謂它產於臨 中麻源第三谷。結高不盈三尺,四季常青,花高潔皓白,黃心綠蕊,有異香。

《贛東史跡》及《臨川縣誌》並載北宋雍熙年間,縣城東院發現一株白花山茶,太守崔仁冀感其奇異,命名“玉茗花”,並撰《玉茗花賦》。謝 詠玉茗花詩:“騷人漫說麻源谷,本在風流刺史家。直與瑤林黃高徹,何須梅影斗橫斜。’白山茶原產西南和嶺南,各地都有野生株。

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有一侏古老白山茶,相傳為該封開山祖在摻禪師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手植,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該樹樹形古勁,花朵較大,香氣幽雅,為慶雲寺“鎮山三寶”之一,列為重點保護文物。

習性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山茶花是最美的盆花。原產中國,後遍傳朝鮮、日本及歐美各國,成為世界名花。鄧直指的《山茶百韻詩》說它有十大優點。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花期長久。“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對此,陸游曾寫詩讚道:“東園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山茶喜溫暖濕潤,在寒冷與炎熱的地區都生長不好。宜在肥厚、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黃壤土生長,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其壽命可長達百年以上。在庭園中可孤植、叢植、群植或栽在花台中觀賞,亦可盆栽或加工蟠扎製作成盆景樁頭。除栽培觀賞外,木材細緻,可作雕刻;花供藥用,有收斂止血之效;種子可榨油。

分布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分布於湖南、四川、貴州、生於海拔1200—1300m處的路旁林緣。

傳說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無論天南海北的人,每當欣賞山茶花的時候,都不應該忘記她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這是流傳在雲南白族人民中的一個神話故事:古代有個魔王,嫉恨人間美滿的生活,他用魔法把大地變成一片慘白的世界,不讓有紅花綠葉留在人間。但是,人們是愛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的。一位白族的少女,毅然決然地獻出了不朽的青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自己的鮮血,重新染紅了山茶花,用自己的膽汁重新染綠了花葉。從那以後,山茶花才更加嬌艷地出現在大地上。

書籍記載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美麗的山茶花乃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特產,而以雲南、四川為最。明代的王世懋,在他的著作《學圃雜疏》的“花疏”中寫道:“吾地山茶重寶珠。有一種花大而心繁者,以蜀茶稱,然其色類殷紅。嘗聞人言,滇中絕勝。余官莆中,見士大夫家皆種蜀茶,花數千朵,色鮮紅,作密瓢,其大如杯。云:種自林中丞蜀中得來,性特畏寒,又不喜盆栽。余得一株,長七八尺,舁歸,植淡園中,作屋幕於隆冬,春時撤去。蕊多輒摘卻,僅留二三花,更大絕,為余兄所賞。後當過枝,廣傳其種,亦花中寶也。”

這一節記載中,中們可以看出,明代嘉靖年問,江蘇等地的山茶花,大概都由四川和雲南移植過去的。王世懋在書中還介紹了黃山茶、白山茶、紅白茶梅、楊妃山茶等許多品種。在他以後,到明代萬曆年間,王象晉寫了一部《群芳譜》,其中對山茶花又作了詳細的介紹:“山茶一名曼陀羅,樹高者丈余,低者二三尺,枝幹交加。葉似木樨,硬有梭,稍厚;中闊寸余,兩頭尖,長三寸許;面深綠,光滑,背淺綠,經冬不脫。以葉類茶,又可作飲,故得茶名,花有數種,十月開至二月。有鶴頂茶,大如蓮,紅如血,中心塞滿如鶴頂,來自雲南,曰滇茶瑪瑙茶,紅黃白粉為心,大紅為盤,產自溫州。寶珠茶,千葉攢簇,色深少態。楊妃茶,單葉,花開早,桃紅色,焦萼。白似寶珠,寶珠而蕊白,九月開花,清香可愛。正宮粉、賽宮粉,皆粉紅色。石榴茶,中有碎花。海榴茶,青蒂而小。菜榴茶、躑躅茶、類山躑躅。真珠茶、串珠茶,粉紅色。又有雲茶、磐口茶、茉莉茶、一捻紅、照殿紅”。

特性與繁殖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西南白山茶

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早已肯定了山茶花的名稱和基本特徵。他說:“山茶,葉似茶樹,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山茶之名,不可勝數”。隨著人工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她們的花色品種也必然會越來越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介紹了山茶花的許多用途和醫藥價值。

雖然,最珍貴的山茶花品種,只能在南方溫暖的地帶有繁殖的條件。但是也可以斷定,只要培植得法,她同樣可以適應北方的氣候和土壤,而逐漸繁殖起來,只要條件適宜,山茶花的壽命可以延續很久。據明代隆慶年間馮時可寫的《滇中茶花記》所說:“茶花最甲海內,壽經三四百年,尚如新植。”看來在中國南北各地,如果經過植物學家和園藝技師的共同研究,完全有可能把昆明、大理等處最好的山茶花品種,普遍移植,決無問題。

山茶科·山茶屬植物

山茶屬(Camellia),山茶科一屬。山茶科(Theaceae)在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單獨列出一個山茶目,2003年的APGII分類法將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鵑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親緣更近。山茶屬(Camellia)為常綠灌木或喬木,約120種,產於東亞。
普洱茶
白毛茶
長瓣短柱茶
厚軸茶
金花茶
毛瓣金花茶
平果金花茶
凹脈金花茶
紅皮糙果茶

西南白山茶
西南紅山茶
白毛蕊茶
長尖連蕊茶
長尾毛蕊茶
川滇連蕊茶
大苞茶
大理茶
陝西短柱茶
禿房茶
五室連蕊茶
滇緬離蕊茶
貴州連蕊茶
顯脈金花茶
心葉毛蕊茶
雲南連蕊茶
薄葉金花茶
厚殼紅瘤果茶
大廠茶
尖連蕊茶
長凸連蕊茶
金屏連蕊茶
棱果毛蕊茶
荔波紅瘤果茶
綠萼連蕊茶
白絲毛紅山茶
毛蕊紅山茶
綿管紅山茶
南川茶
南投禿連蕊茶
能高連蕊茶
東安紅山茶
短柄紅山茶
七瓣連蕊茶
全緣糙果茶
榕江茶
多齒紅山茶
石果紅山茶
栓皮紅山茶
多脈普洱茶
峨眉紅山茶
高州油茶
寡脈紅山茶
廣南茶
香港毛蕊茶
小花金花茶
小瘤果茶
廣西茶
抱莖短蕊茶
膜葉茶
單籽油茶
淡黃金花茶
陳氏紅山茶
檸檬金花茶
長管連蕊茶
厚柄連蕊茶
東興金花茶
簇蕊金花茶
黃花短蕊茶
汝城毛葉茶
尖苞瘤果茶
尖萼瘤果茶
短軸紅山茶
多瓣糙果茶
微花連蕊茶
阿里山連蕊茶
五柱茶
苦茶
斑枝毛蕊茶
細萼茶
細花短蕊茶
細葉短柱茶
狹葉油茶
大萼毛蕊茶
腺葉離蕊茶
防城茶
小果短柱茶
小果毛蕊茶
大花短柱茶
小黃花茶
毛糙果茶
長萼連蕊茶
硬葉糙果茶
廣東毛蕊茶
窄葉短柱茶
直脈瘤果茶
毛葉茶
越南油茶
突肋茶
疏齒茶
德宏茶
紫果茶
湖北瘤果茶
大果紅山茶
黃楊葉連蕊茶
假大頭茶
假多齒紅山茶
斑枝紅山茶
尖齒離蕊茶
尖萼紅山茶
尖萼連蕊茶
大花紅山茶
大花尖連蕊茶
截葉連蕊茶
長柄山茶
大樹茶
金沙江紅山茶
縉雲山茶
九嶷山連蕊茶
大姚短柱茶
闊柄糙果茶
老黑茶
樂業瘤果茶
丹寨禿茶
離蕊紅山茶
黎平瘤果茶
單體紅山茶
荔波連蕊茶
連山紅山茶
柃葉連蕊茶
瘤果茶
瘤葉短蕊茶
柳葉毛蕊茶
龍勝紅山茶
龍州金花茶
安龍瘤果茶
卵果紅山茶
落瓣短柱茶
馬關茶
莽山紅山茶
長管紅山茶
毛柄連蕊茶
倒卵瘤果茶
毛萼金屏連蕊茶
毛果山茶
毛花連蕊茶
半宿萼茶
毛絲連蕊茶
滇北紅山茶
毛枝連蕊茶
毛籽短蕊茶
毛籽紅山茶
玫瑰連蕊茶
美齒連蕊茶
蒙自連蕊茶
長果連蕊茶
膜萼離蕊茶
頂生金花茶
膜葉連蕊茶
木果紅山茶
半禿連蕊茶
長毛紅山茶
冬紅短柱茶
擬細萼茶
冬青葉山茶
怒江紅山茶
披針萼連蕊茶
披針葉連蕊茶
長蕊紅山茶
短柄細葉連蕊茶
短蕊茶
短蕊紅山茶
全緣紅山茶
白毛紅山茶
短柱茶
三花連蕊茶
散柱茶
閃光紅山茶
鈍葉短柱茶
長尾紅山茶
多苞糙果茶
栓殼紅山茶
杯萼毛蕊茶
思茅短蕊茶
四川毛蕊茶
禿茶
多萼茶
禿梗連蕊茶
長尾葉山茶
褪色紅山茶
超長柄茶
文山毛蕊茶
無齒毛蕊茶
五瓣紅山茶
五列木紅山茶
五室金花茶
超尖連蕊茶
五數離蕊茶
粉紅短柱茶
五柱滇山茶
扁糙果茶
寡瓣紅山茶
扁果紅山茶
細萼連蕊茶
光果山茶
細尖連蕊茶
川鄂連蕊茶
細葉連蕊茶
狹葉茶
狹葉瘤果茶
廣東禿茶
粗毛紅山茶
薄殼紅山茶
香港紅山茶
貴州紅山茶
香花茶
小瓣金花茶
小長尾連蕊茶
大白山茶
小果金花茶
合柱糙果茶
河口超長柄茶
褐枝短柱茶
紅花七瓣連蕊茶
小卵葉連蕊茶
小石果連蕊茶
肖糙果茶
肖長尖連蕊茶
肖散柱茶
白花毛蕊紅山茶
隱脈紅山茶
櫻花短柱茶
厚瓣短蕊茶
元江短蕊茶
圓基茶
嶽麓連蕊茶
糙果茶
厚短蕊茶
大萼連蕊茶
窄葉西南紅山茶
浙江紅山茶
浙江連蕊茶
厚葉紅山茶
中東金花茶
中越山茶
鍾萼連蕊茶
重慶山茶
皺果茶
皺葉茶
皺葉瘤果茶
竹葉紅山茶
白靈山紅山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