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津鎮

布爾津鎮

布爾津鎮是布爾津縣黨政首腦機關的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集中展現全縣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是阿勒泰地區西三縣的交通樞紐,是進入喀納斯景區的第一景點和必經之地。布爾津鎮位於布爾津河與額爾齊斯河交匯處,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1個行政村,轄區有各級黨政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140多個,有漢、哈、維、回、俄、蒙等21個民族,總人口18000餘人。由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11728人,少數民族6809人。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圖)布爾津鎮布爾津鎮-社區講解

切克台村:切克台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村,全村人口1470人,其中農業人口784人,現有耕地1198畝,有蔬菜大棚15畝人均年收入2850元;人均占地1.3畝,切克台村以種植蔬菜(共有蔬菜約64個品種)為主,是布爾津鎮的“菜藍子”基地。輔種玉米油料等作物,是典型的農業村。作為喀納斯旅遊“第一站”,布爾津鎮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的旅遊六要素,不斷提升旅遊服務功能,這裡有聞名遐邇的河堤夜市烤魚、有三星級的酒店和家庭別墅、有舒適的旅遊巴士、有歐式風格童話般的城區、有展示額河玉和當地民俗手工藝的購物廣場步行街、有演繹哈薩克圖瓦人俄羅斯風情的“夢幻喀納斯”大型晚會,是名符其實的美食城、賓館城、購物城、玉石城、娛樂城、旅遊城、文化城。

水資源

布爾津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地表水年徑流量達74.72億m3,為阿勒泰地區之冠,額爾齊斯河是國際性的外流河,自東向西橫貫縣境穿哈巴河縣,注入北冰洋,境內全長80.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m3,最大年徑流量62.52億m3(1969)最小年徑流量8.86億m3(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m3/s,最大流量1640 m3/s(1969年6月2日),最小流量1.79 m3/s(1974年12月5日),多年平均輸沙量39.5萬噸,最大年輸沙量171萬噸(1966年6月1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5 kg / m3,最大含沙量0.381 kg / m3,(1995年7月15日)。布爾津河是額爾齊斯河支流,源有友誼峰,自北向南縱貫全縣,在布爾津鎮西匯入額爾齊斯河,全長269.6km,流域面積9960km2,平均徑流量42.73億立方米,受降雨的影響,徑流年際變化大,變差係數為0.224,年內分配不均6-8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4.9%,最大年徑流量63.3億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徑流量26.4億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m3/s,最大流量1720 m3/s(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 m3/s(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輸沙量29.3萬噸,最大年輸沙量58.3萬噸(1966年6月16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4 m3/s,最大含沙量1.90 m3/s(1966年4月25日)。我縣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較好,淺層地下水分布較普遍,便因地質構造的差異,承壓水分布不均。全縣地表么流和地下水都具有礦化度小,懸浮質少,水質良好的特點。

礦產資源

(圖)布爾津鎮布爾津鎮-義務服務

布爾津縣地處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沿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礦種齊全配套,縣域內蘊藏著豐富的黃金雲母粘土及矽、銅、鐵等30餘種礦源,其中有近20種礦產被開發利用,潛在經濟價值極大。二、2005年、2010礦業發展總體思路根據此次對我縣礦山企業的調研(共有礦山企業9個),通過對企業生產規模及儲析,我縣去年產礦石量14.26萬噸,原礦產值415.31萬元,礦業總產值(含深加工分流通領域)3807.9萬元,開採的礦種主要有石灰石、滑石矽石粘土、建築用,但都為小型礦山,企業的生產能力也比較低,但隨著我縣市場經濟的發展,必將礦業的發展,今後兩年也有些大中型的礦山企業進行投產運行,這必將使我縣礦業更上一個新台階,通過對以上情況的分析,可以對我縣2005年、2010年的礦業總體規劃。

資源利用

(圖)布爾津鎮布爾津鎮-入黨

1、2005年我縣主要采出礦產品以建材非金屬為主,建材非金屬採礦量分別23.27萬右,選礦量達到22.3萬噸左右,產品主要為石灰石、滑石、冶金用石英石、砂石粘主,其中石灰石產出量達到15萬噸左右,冶金用石英石產量達到1300噸,滑石采出量達到8000噸左右,砂石粘土采出量達到57500 右,採礦量產值達到688.38萬元,選礦產值達到686萬元左右。

2、2010年的礦業總體規劃 2010年主要以建材非金屬為主,採礦量預計將達到27萬噸左右,選礦量達到25.8萬其主要產品以2005年礦產品為主,其中石灰石采出量達到19萬噸,冶金用石英石采 15萬噸左右,滑石采出量8000噸左右,砂石粘采出量達到5.7萬噸左右,採礦量產到798萬元左右,選礦產量達到795萬元左右。

3、經濟指標預測通過對我縣礦山企業的模底調查、及對上年礦業占全縣的工業總產值的26,6%,進析、預測,2005年我縣礦業總產值達到7560萬元左右,其中冶煉產品產量達到5500 右,產值2000萬元,深加工14萬噸左右,產值達到5560萬元左右;礦業產值占全縣產值的28%左右。2010年我縣礦業總產值達到9990萬元左右,其中冶煉產品產量達到10000噸左右,值達到3636萬元左右,深加工16萬噸左右,其產值達到6354萬元左右,礦業產值占產值的30%左右。

農業與經濟

(圖)阿豆1號阿豆1號

布爾津縣位於新疆西北部,東部與蒙古國交界,西北部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218公里,是阿勒泰地區西三縣的交通中心。全縣轄6鄉1鎮63個行政村,總面積10540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由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占68%,農牧業人口占65%。布爾津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宜農荒地190萬畝,其中耕地30萬畝,額爾齊斯河、布爾津河穿境而過,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布爾津縣具備種植大豆作物所需的光照及氣候條件,經20多年的不斷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我縣氣候、環境條件栽培的以早、窄、密為主體的優質高產大豆綜合栽培技術,大面積種植可獲單產200公斤以上。我縣大豆不僅單產高,而且含油量和蛋白質含量均高於其他地區(蛋白質含量39--41,脂肪含量19—22)。1997年已基本形成了大豆基地縣。目前,大豆已成為我縣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促進我縣農業經濟的發展,農牧民增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品種以阿豆1號、黑河26、阿豆2號、阿豆3號、為主。已形成種植專業化,布局區域化,效益規模化生產,並建立了與之相配套的大豆加工廠等龍頭企業,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實現了大豆作物的再次升值,龍頭企業+基地生產+農戶的產業鏈生產模式已初見成效,有力地推進了產業化進程,現已成為全疆大豆重要產區之一。 2006年大豆總產近3萬噸,總收入2998.45萬元,元(平均2.3元/公斤),全縣農牧民人均實現人均662.13元,占全縣農牧人均純收入的 17%。

近年來,布爾津縣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託旅遊、水能、地緣三大優勢資源,努力培育旅遊、畜牧、大豆、水能四個支柱產業,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縣生產總值每年以16%以上的速度遞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財政收入、旅遊收入分別以年均10%、20%、5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9億元,同比增長14%;財政收入3732萬元,同比增長18.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92元,比上年增收272元;接待遊客8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8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39%,是我縣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被西部大開發組委會評為了新疆縣域經濟發展最快的10個縣(市)之一。
布爾津縣是以牧業為主、農牧結合的縣,是自治區21個重點牧業縣之一,全縣有農牧戶3878戶。畜牧業作為布爾津縣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多年以來,我們始終把畜牧業作為全縣支柱產業之一,按照地區“西牛東羊”的發展戰略,以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內部結構調整、牲畜品種改良為突破口,重點抓了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牧民定居、草原生態的保護與恢復、品種改良、疫病防治、養殖示範小區等工作,加快了畜牧業由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集約型生產方式的轉變。截止到2006年,全縣畜牧業總產值達15612.64萬元,年均遞增4.95%;全縣牲畜最高飼養量達66.7萬頭(只),年均遞增2.25%;年末存欄數達38.06萬頭(只),年均遞增0.587%。產肉量增加至9261.9噸,年均遞增1.3%;鮮奶總產量增加至12202噸,年均遞增9.95%;羊毛總產量增加至672噸,年均遞增4.09%;禽蛋總產量增加至509噸,年均遞增14.58%;商品率增加至2006年的67%,畜牧業給全縣農牧民帶來收益增加至1563.4元,年均增長4.97%。

所獲榮譽

布爾津鎮先後獲得“全國首批十個文明村鎮”、“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優秀縣城”、“自治區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2004年被國家列入全國重點小城鎮

布爾津鎮紅十字會堅持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以“獻愛心、助殘疾”為主題,堅持“抓重點、乾實事、見效果”的原則,廣泛傳播紅十字會精神,積極開展救災救助救護等人道救助活動,充分發揮其在人道事務工作方面的助手作用,曾在2007年度被評為布爾津縣紅十字會先進組織。

民族

由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11728人,少數民族6809人。主要民族有以下8個:

俄羅斯族

烏孜別克族

塔塔爾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喀納斯蒙古族

喀納斯哈薩克人

中國西北邊陲居住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

名稱由來

據史料記載,布爾津隸屬阿勒泰地區,古稱蒙古西部草原。歷代建制均屬中國地方政權,秦代與兩漢時期均屬匈奴,三國時期屬鮮卑,魏晉南北朝時期屬柔然,隋唐時期屬突厥。元朝,屬元朝中央政府管轄。明代,屬衛拉特部首領管轄。清代,以滿族為代表的中國中央王朝統轄蒙古草原和西域。清政府在漠北、阿勒泰山設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科布多參贊大臣行使軍政權力。同時,分編旗、盟、佐領,建立起一個嚴密的社會組織推行政令。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勒泰辦事大臣,歸清廷理藩院節制,布爾津歸阿勤泰辦事大臣管轄。1559年8月,在布爾津縣城召開了首次各族各屆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首屆人民政府縣長由熱夏提.阿布勤滿金(哈薩克族)。1951至1954年,建立了區鄉政權。當時全縣劃分為3區12鄉43村。第一區(沖乎爾區,設五個鄉):河東鄉、河西鄉、哈流灘鄉、禾木河鄉、哈納斯鄉(現已更名為喀納斯鄉)第二區(杜來提區,設三個鄉):巴扎爾鄉、杜來提鄉、喀拉塔勤鄉第三區(哈太區,設4個鄉):恰爾巴克鄉、闊克鐵列克鄉阿克吐別克鄉、哈太鄉。

縣因布爾津河而得名。“布爾津”,衛拉特蒙古語。在衛拉特語中,把三歲公駱駝稱為“布爾”,“津”則為放牧者之意。當地哈薩克語還稱此地為“奎乾”(為匯合處之意),因布爾津河在這裡匯入額爾齊斯河。

在西漢時期是西匈奴的遊牧地。三國時屬鮮卑,隋唐時期屬突厥。清朝在平定準噶爾部後,布爾津一帶屬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節制下的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同時這裡也是阿爾泰烏梁海左翼屬下的遊牧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是阿爾泰辦事大臣的管轄地。1919年阿爾泰劃歸新疆省,設阿山道。同年,布爾津正式設縣,先後屬阿山道、阿山行政區、阿山專區、阿勒泰專區轄。1970年後屬阿勒泰地區。1956年設布爾津鎮。

風景名勝

1、中國惟一的古北界動植物分布區,境內擁有久負盛名的高山湖泊、雄偉壯麗的冰川河流,氣象萬千的原始森林,絢麗多姿的草原秀色,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原,巧奪天工的雅丹地貌,絕無僅有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悠久淳樸的人文古蹟。

2、哈納斯景觀區,景觀區內的哈納斯湖是有名的“變色湖”、“浮木長堤”。傳說中的“湖怪”更為哈納斯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其獨特風光被譽為“亞洲惟一的瑞士風光”,還有鴨澤湖、臥龍灣、吾木爾台墓等名勝古蹟。

風土人情

◎回族人婚禮節日

◎喀納斯湖畔圖瓦人舉行敖包會

◎錫伯族西遷節和抹黑節

◎烏孜別克生育奇俗

◎烏孜別克"討休錢"與"搬新娘"

◎柯爾克孜族---高山牧民的婚禮

◎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

◎喀納斯哈薩克人的割禮

回族糧食節

◎回族的主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柯爾克孜族精美的壁掛工藝

◎塔吉克族燈節"巴羅提"

◎塔吉克族"公主堡"的傳說

◎塔塔爾族獨具特色的歌舞

◎蒙古族---草原"那達慕...

◎回族---"花兒"

◎維吾爾族人的達瓦孜

◎回族人的生活起居

◎蒙古族的居室和服飾

◎蒙古族---潔白的蒙古包

◎維吾爾族花帽

◎少數民族的服飾習俗

當地美食

◎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

◎維吾爾族的抓飯

◎烤全羊

◎烤包子

◎維吾爾族羊肉串與手抓飯

◎蒙古族---馬奶酒與手扒肉

◎米腸子、面肺子

◎色味俱佳的新疆烤羊肉

◎飲食習俗[4]

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