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蘇木

巴音蘇木

巴音蘇木位於海流圖鎮東部,北與烏蘭蘇木毗連,南接德嶺山鎮,東與新忽熱蘇木、石哈河鎮接壤,東南與烏拉特前旗交界,西與海流圖鎮、溫更鎮、同和太種畜場為鄰。全蘇木總面積1423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213.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86.3萬畝。境內屬山區丘陵地帶,荒漠草原,總人口3456人(1085戶),其中常住牧業人口3235人,非牧業人口221人。

巴音蘇木巴音蘇木
位於海流圖鎮東部,北與烏蘭蘇木毗連,南接德嶺山鎮,東與新忽熱蘇木石哈河鎮接壤,東南與烏拉特前旗交界,西與海流圖鎮、溫更鎮、同和太種畜場為鄰。

概況

巴音蘇木巴音蘇木
全蘇木總面積1423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213.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86.3萬畝。境內屬山區丘陵地帶,荒漠草原;有金、鐵、瑩石、石墨等礦產資源,有秦漢古長城遺址。全蘇木總人口3456人(1085戶),其中常住牧業人口3235人,非牧業人口221人。蘇木轄7個嘎查,1個居民委員會。蘇木政府所在地塔拉音拜興(紅花塔拉),距旗政府30公里(海流圖鎮至包頭公路途經蘇木境內),每日通有班車。

2002年,巴音哈太蘇木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農牧民收入為目標,突出加強草原建設,促進牧區和牧業經濟穩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較好成績。全年實現農牧業總產值1664.86萬元,財政收入182萬元,其中地方稅收8.29萬元,牧民人均純收入3256元。2002年,巴音哈太蘇木被旗委、政府評為工作實績突出單位,蘇木黨委書記蘇雅拉圖、蘇木達吳金龍被評為全旗優秀領導幹部。

建設

巴音蘇木巴音蘇木
草原生態建設。蘇木黨委、政府按照“生態立旗”發展戰略,以“經濟生態雙效益”為總目標,“草畜雙承包”作為體制保障,西部大開發為發展契機,發揮廣大牧民的主人翁作用,積極引導牧民轉變經營方式,增強草原經營理念,採取示範引導、全面普及的方法,加快草原建設步伐,基本形成圍封輪牧與舍飼半舍飼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新增圍封草場面積12萬畝,累計40萬畝,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1.5%,新開發人工種植草場500畝,新增節水灌溉工程1500畝,補種優質牧草5000畝。

全蘇木累計建成高效益“五配套”草庫倫11900畝,有筒井212眼,大口井116眼,節水管道7000米,節水灌溉3000畝,移動噴灌450畝,生物圍牆5000米,防護林1萬餘株,為實現生態經濟雙贏目標提供了基礎保障。全蘇木建成比較規範的舍飼育肥示範戶20戶,絨山羊舍飼示範戶20戶,家庭生態牧場示範戶17戶。這些戶的基本特點是:草場全部圍封,實行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保持草畜平衡,有比較規範的、能保證舍飼的棚圈,並有青貯窖、機具等設備,有飼草料自給的高效草庫倫,畜牧飼養上科技含量高,畜群結構合理,繁殖成活率高,商品率高,個體效益好。為全蘇木畜牧業快速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

畜牧業。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12.7萬頭只,基礎母畜比例51.6%,改良畜比例達95%。改良畜以二狼山白絨山羊和戈壁蒙古綿羊為主,二狼山白絨山羊個體產絨量達370克,戈壁蒙古綿羊個體產毛量達5公斤,出欄胴體體重增加2.5公斤。全年完成綿山羊疫苗注射12萬隻,羊痘疫苗注射9.2萬頭只,夏季驅蟲9.2萬頭只,牲畜死亡控制率在3%以內。加快畜群周轉量,年牲畜出欄38720頭(只),出欄率達32%,商品率23%。牧業產值1466.56萬元。

抗災保畜。去年12月份,蘇木境內遭受特大白災,降雪厚度平均10.5厘米,受災牲畜12.1萬頭只,受災牧民167戶,494人。面對嚴峻災情,全蘇木緊急行動,全力抗災,並動員幹部職工捐款捐物,深入牧戶慰問,及時送去白面、大米、煤炭等,解決受災民眾的生活和牲畜飼草料供應問題.旗政府支援抗災玉米27.4噸,旗直包扶單位支援物資價值1.71萬元,農區支援抗災玉米37.5噸,乾草7.5萬公斤,蘇木協調賒回玉米750噸,使因受災所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稅費改革。蘇木黨委、政府成立領導小組,並組成工作組分赴全蘇木7個嘎查進行宣傳動員,調查核算,確保稅費改革工作順利進行。通過改革,全蘇木稅費減少60.26萬元,減負率達51.68%,切實減輕了牧民負擔。

招商引資。蘇木依託資源優勢,努力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在蘇木政府駐地建起移動通信站,開通程控電話、無繩電話,在嘎查輸通高壓電,特別是固海公路的開通,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年內,蘇木與湖北大冶市金鋼有色金屬責任有限公司達成項目協定,由大冶市金鋼有色金屬責任公司投資70萬元,在哈太嘎查開採鎳礦,年末已完成建礦前期準備工作。此外,還積極與其它礦山開採和畜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聯繫洽談,努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社會事業。按照“推廣技術,培訓到人”的要求,完善科技培訓制度,舉辦科技培訓班3期,培訓牧民860人次。同時通過現場指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對牧民民眾進行科技培訓,推廣肉羊科學飼養、優質牧草種植、山羊舍飼、牲畜疫病防治、草庫倫模式化栽培、青貯、微貯等多項技術,提高牧民的科技意識和畜牧業的科技含量。根據旗委“集中辦學”精神,蘇木學校撤銷,42名教師參加全旗選聘考試、考核,有32名被旗蒙完小等學校聘用,學生全部到旗直學校和其他蘇木學校就讀。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100%。小康文化建設穩步進行,基本達到蘇木有文化站、嘎查有文化室的要求。

年內蘇木舉辦那達慕,開展搏克、賽馬、民歌比賽、種公羊評比活動,農牧民參加比賽、評比活動的達6000多人。各嘎查也利用牧民會等時機,開展傳統文體活動,推動民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加強防疫保健工作。全年計畫免疫“四苗”接種率鞏固在95%以上,新生兒消除破傷風澳援項目接種率達到95%以上,安全注射率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兒童系統管理率80%以上,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工作達到95%以上。社會保障工作進展順利。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60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收繳養老保險金3.5萬元,失業保險金0.4萬元。全年發放救濟款0.9萬元,救災白面6萬公斤,保障了特困戶的基本生活和生產。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年調解民事糾紛12起,查處治安案件3起,結案率100%,未發生各類重大案件和事故。舉辦法律培訓班2期,培訓法律宣傳骨幹40人,並對獸醫站、地稅所、經管站等單位進行整頓,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深入開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