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

巴蛇吞象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裡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並通人性,經常從外面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為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傢伙一口吞下。

基本信息

相關小說

巴蛇吞象巴蛇吞象
東方玄幻小說《超級龍王》,作者:長和園長河落日圓龍山也沒想到,自己醒來卻成了一條黑身青頭的怪蛇,茫茫大地,何處才是我的棲身之處?

成語釋義

內容介紹: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成語資料【成語】巴蛇吞象
【注音】bā shé tūn xiàng
【釋義】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貪得無厭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蛇吞象
【反義詞】知足常樂
同韻詞】彼此一樣、眾所瞻望、寵辱皆忘、明火持杖隨風逐浪一模二樣、真實無妄、重巒復嶂燕巢幙上、層巒迭嶂

成語出處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山海經·海內南經》

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裡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並通人性,經常從外面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為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傢伙一口吞下。

成語故事2

異獸:《巴蛇》 修蛇,古代中國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