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等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雲雖高,不如東海嶗。”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規劃總面積479.9平方公里,由嶗山、市南海濱、石老人礁岩薛家島沙灘四個風景區組成,是我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嶗山風景區地處山東半島

嶗山風景名勝區嶗山風景名勝區
南部,青島市區東北部,瀕臨黃海,景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風景遊覽區面積161平方公里,繞山海岸線87.3公里。整個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登瀛等9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等 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

地理環境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

嶗山風景名勝區嶗山風景名勝區
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遊覽、避暑勝地。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嶗山風景名勝資源十分豐富,現有景點221處,其中歷史人文景點47處,自然景點174處。嶗山最為著名的十二景是:巨峰旭照龍潭噴雨明霞散綺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那羅延窟、雲洞蟠松獅嶺橫雲華樓疊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鳴泉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和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經近幾年的封山育林和加快推進實施荒山綠化工程,景區森林覆蓋率已達68%。
早在五、六千年前,嶗山就產生了燦爛的龍山文化。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的道士邱處機張三豐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同時,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春夏秋冬

嶗山之春

嶗山風景名勝區

是花的天下。正是山花爛漫時,且看春意枝頭鬧。花團錦簇的嶗山,就是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天堂。
當冬盡春回,冰消雪融,明媚的春色就點染上嶗山的雙頰。初春時節,滿山梨花飄飄灑灑,玉樹瓊英,如雲似霧,人稱“登瀛梨雪”。更有新栽的水蜜桃樹,清淡之中添了一抹粉紅,猶如少女臉上淡淡的紅暈,越發見出春意濃濃。
待到中春,映山紅、白玉蘭、貼梗海棠、連翹等花陸續開放,奼紫嫣紅,爭妍斗俏,活潑潑的笑臉魚亮了一山春色。燦爛陽光下,漫山遍野的野杜鵑燃燒的如火如荼,仿佛天邊落霞,美侖美奐。蔚竹庵的丁香白花簇簇,清香撲鼻;明霞洞的玉蘭花大如盤,冰清玉潔。三清殿中,清麗絕倫的凌霄花與七百年的蒼鬱古柏色艷奪翠,別有一番動人景致。
春之嶗山,繁花似錦,綠樹成蔭,更有松間清泉冷冷淙淙,聲若鳴琴,林中鳥啼啁啁啾啾,脆如風鈴,使人心曠神怡。

嶗山之夏

嶗山之夏,主色調是濃濃淡淡深深淺淺的綠,草綠,樹綠,山綠,水綠,觸目皆綠。綠滿青山水滿川,令人忍不

嶗山風景名勝區
住要張開雙臂擁抱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
嶗山林林中不乏幾百年的古樹品名,銀杏耐冬柏樹榆樹青翠欲滴,蓊蓊鬱郁。山無水不秀,嶗山號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潺潺泉水從海拔千米的天乙泉發源,一路流下,幾乎隨處可見,可說是嶗山之魂,給這青青世界添了幾分靈氣,添了幾分風情。
九水十八潭是夏季的主角,峰迴路轉,一步數景,人稱“九水畫廊”。林木蔥蔥中,泉水淙淙,曲折宛轉,每一水轉彎處都是澄清如鏡的深潭。一池碧水,一溪清流,這便是秀麗宛如江南水鄉的“九水明猗”。喧騰壯美的“岩瀑潮音”和“龍潭噴雨”,堪稱雙絕。瀑布如匹練從山崖一瀉而下,落入幽藍幽藍的靛缸灣,水花四濺,激起萬朵白蓮,迸珠碎玉。難怪有人讚嘆:“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
七八月間,氣重雲低,是登上巨峰觀賞雲海的最佳時機。若是宿雨初晴,更能見到巨峰彩球、獅嶺橫雲,亦是罕見奇景。

嶗山之秋

嶗山之秋,是熱熱鬧鬧的紅,艷光灼灼,濃烈奔放。“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漫山遍野的紅葉

嶗山風景名勝區
,仿佛一簇簇燃燒的火焰,溫暖而明亮,生動了整個秋天。這其中,落葉的金黃亦是不可或缺的點綴。
秋高氣爽,天青雲淡,宜於登高遠望。登上嶗頂極目四方,奇峰怪石盡收眼底,千屏萬嶂宛在目前,令人襟懷開闊,心胸舒暢。“可嘆巍巍造物功,山海大地立虛空。八荒四海知多少,盡在含元一氣中”,所言非虛。
入夜,蒼茫暮色中,潮汐漫過沉默千年的礁石。海水由綠而藍,由藍而深黑,天地間像一塊汗漫無垠的墨晶。漸漸地一抹魚肚色遙清輝浮上來,慢慢變成橙黃,一輪皎月躍出海面,月華如水灑落,“太清水月”如夢似幻。海上閃爍著熠熠星光,點點銀花,更有縷縷輕煙,聚成裊裊浮雲,在海天之間飄舞。“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且讓我們把酒共賞罷。

嶗山之冬

嶗山之冬,是瑞雪皚皚的天地,玉樹瓊花,冰雕雪琢,銀妝素裹,分外妖嬈。這晃嶗山最為清麗絕倫的

嶗山風景名勝區

季節。
隆冬嚴寒的嶗山,山高水瘦,怪石崢嶸,灰褐色的亂石營造出一片肅殺之氣。漫天飛雪紛紛揚揚,山茶、梅花千花怒放,鮮紅點點,艷麗無儔,暗秀盈袖,點盡風騷。此情此景,當在巨峰之巔,俯瞰蒼茫大地,指點江山如畫,縱談天下大事,紅泥綠蟻,玉液瓊漿,古來聖賢多寂寞,與爾同消萬古愁。
明朗的早晨,朝陽初起時,可以看到高高的山峰一片潔白,樹木花草都穿上了晶瑩剔透的冰衣,閃閃發光,仿佛一個水晶世界。此即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銀峰晶掛”。天地清溝,淳和莊嚴,惟有雪花精靈靜靜飛舞。這時的嶗山,別有一番清冷脫俗的美麗。
冬天很少有人登山,殊不知此時正是領略山川之美的最好時機。當四周一片安寧靜謐,讓我們用心聆聽雪落的聲音。

景區文化

道教文化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教秦始皇的東巡,漢武帝兩次幸不其(今青島市城陽區),都與方仙道的活動密切相關,《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早在五、六千年前,嶗山就產生了燦爛的龍山文化。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著名的道士丘處機、張三豐、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同時,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丘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
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10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建國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衝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嶗山道教的宗教活動廢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青島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計畫地恢復部分嶗山道教廟宇,落實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還廟產。現嶗山相繼修復並對外開放的廟宇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和太平宮。嶗山道教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佛教文化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入,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說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後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時法海寺的創建,標誌著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相關書籍

遊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乾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旅遊特色

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豐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布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靈樹

嶗山風景區[29]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唯一一棵糙葉樹。因樹幹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山茶,為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1979年,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么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嶗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暖溫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落葉松、赤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太平宮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虬枝盤龍,華冠蔥蘢,又因襲太平宮創始道長劉若拙“華蓋真人”道號,為“華蓋迎賓”景觀。

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奇雲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正如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讚曰:“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與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巨峰風景遊覽區

巨峰,俗稱“嶗頂”,為嶗山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漫長海岸線上唯一一座高度超過千米的山峰,嶗山因此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巨峰以其山海奇觀、天象奇觀、山林景觀、奇峰薈萃、人文景觀構成了雄偉壯美、離奇多變的天然之美。夏季可以領略“雲海奇觀”、“巨峰火球”的壯美氣勢,冬時能觀賞到“銀峰晶掛”的萬千景象。在嶗頂觀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巨峰旭照”被列入“嶗山著名十二景”。
巨峰遊覽區是嶗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精華所在。2001年4月,巨峰遊覽區開發項目正式動工建設,2003年底竣工,投資達1.6億元。該項目完工後,被評為“青島市十大精品建設工程”。整個景區建設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創意,遵循著名專家學者的文化理念設計,將“大道之源”、“眾經之首”的《易經》與巨峰的神奇結合在一起,以物化的形式加以表現,展示其陰陽哲學的獨特魅力,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遊覽中領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巨峰遊覽區的開放,解決了長期困擾景區旅遊發展的“擦邊游”、“山腳游”問題,促進了景區遊覽格局的根本轉變。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巨峰山門

巨峰雲海

嶗山石刻

巨峰雲海

北九水風景

(九水十八潭)
嶗山北九水由巨峰原泉之水沿途匯集諸多水流而形成。2002年春,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視察嶗山北九水,認為嶗山水很有名,應當充分做好水的文章,為此,提出了命名“九水十八潭”的創意。按照此創意,嶗山風景區管委會委託專業設計公司進行了水景設計。著名畫家范曾多次到嶗山考察,對“九水”和“十八潭”分別進行了命名和闡釋(“九水”分別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十八潭”分別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己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並撰寫了《嶗泉銘》。“九水十八潭”總體設計構想是將“順法自然”的老莊思想與山水的靈秀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2002年10月7日,“九水十八潭”正式動工建設,2002年底完工。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北九水

無極潭

無隅潭

俱化潭

公車乘車線路

104路台東-流清河
台 東:5:00-17:50
流清河:6:10-17:40
下行站點 台東、延安路、延安路南站、芝泉路、華嚴路、湛山、二療、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高雄路、彰化路、麥島、紡織工學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川路、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莊、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上行站點 無海川路
區間 台東-嶗山區政府

106路 李村-埡口
首末車時間
李村:7:15-14:30
埡口:9:00-16:20
站點 李村、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村北、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莊、夏莊鎮政府、夏莊、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營、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後金、院後、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莊、曉望、曲家莊、仰口、刁龍咀、華嚴寺、青山、埡口。

107路 李村-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李 村:8:00-14:30
北九水:9:30-16:00
站點:李村、東李村、鄭莊、蘇家中學、劉家下河、王家下河、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莊、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大嶗觀、一水、三水、河東村、北九水。

110路 台東-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台 東:6:30-14:00
北九水:8:00-15:30
站點 台東、延安路南站、芝泉路、湛山、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青島大學、麥島、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朱家窪、新二中、午山、加油站、李沙路、於家下河、北龍口、溝崖、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莊、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113路 李村-流清河
首末車時間
李 村:5:20-18:10
流清河:6:00-18:40
站點 李村、浮山路、九水路、東李村、東橋、候家莊、鄭莊、蘇家中學、劉家下河、恆星學院、王家下河、五里巷、龍口、嶗山五中、漢河、松山後、於哥莊、南宅、南嶗山、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灜、大河東、南窯、流清河。

123路 李村-仰口
首末車時間
李村:5:10-17:20
仰口:6:00-18:00
站點 李村、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村北、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莊、夏莊鎮政府、夏莊、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村、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後金、院後、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莊、曉望、曲家莊、仰口。

304路 輪渡-埡口
首末車時間
輪渡:6:30-15:00。
埡口:8:30-17:00
下行站點
下行站點 輪渡、團島、西康路、十二中、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中山公園、武勝關路、太平角、海療、湛山、二療、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高雄路、青島大學、麥島、紡織工學院、徐家麥島、王家麥島、海川路、海青路、海安路、山東頭、海爾路、金家嶺、松嶺路、王家村、石老人西、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翡翠花園、陽明山莊、西姜、姜戈莊、南嶺溝、十字路、沙子口、沙子口河東、沙子口中學、西澄瀛、澄瀛、大河東、南窯、流清河、八水河、下宮、埡口。
上行站點 埡口、下宮、八水河、流清河、南窯、大河東、澄瀛、西澄瀛、沙子口中學、沙子口河東、沙子口、十字路、南嶺溝、姜戈莊、西姜、陽明山莊、翡翠花園、石老人觀光園、石老人、石老人西、王家村、松嶺路、金家嶺、海爾路、海青路、王家麥島、徐家麥島、紡織工學院、麥島、青島大學、高雄路、辛家莊、福州路、浮山所、市政府、二療、湛山、東海一路、海療、太平角、武勝關路、中山公園、海水浴場、魯迅公園、大學路、青島路、棧橋、火車站、西鎮、雲南路、團島、輪渡。

311路 火車站-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火車站:6:45-14:40
北九水:9:00-16:40
下行站點 火車站、棧橋、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太平角、湛山、市政府、浮山所、福州路、辛家莊、青島大學、徐家麥島、海青路、山東頭、香港東路、李山東路、會展中心、雲嶺路、苗嶺路、朱家窪、午山、枯陶村、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莊、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臥龍村、北九水。
上行站點 湛山與海療間加東海一路。

312路 輪渡-仰口
首末車時間
輪渡:6:30-14:20
仰口:9:00-16:40
下行站點 輪渡、團島、火車站、大學路、魯迅公園、海水浴場、湛山、市政府、辛家莊、青島大學、徐家麥島、山東頭、海爾路、遼陽路、北村、中韓、308國道、嶗山賓館、東李村、下王埠、上王埠、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安樂村、源頭、太平莊、夏莊鎮政府、夏莊、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營、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後金、院後、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莊、曉望、曲家莊、仰口。
上行站點 湛山與海療之間加東海一路。

365路 大港二路-北九水
首末車時間
大港二路:5:50-14:20
北 九 水:7:40-16:40
站點 大港二路、華陽路、利津路、雒口路、長春路、曹縣路、長途站、小村莊、鞍山二路、山東路、清江路、公交四公司、大山、南昌路、高安路、廣豐路、開平路、周口路、洛陽路、安陽路、國棉五廠、勝利橋、滄口飛機場、國棉九廠、振華路、曉翁村、西流莊、大村莊、環城西路、青峰路、李村、崇山峻岭路、九水路、東李村、東橋、侯家莊、鄭莊、六十四中、劉家下河、王家下河、北龍口、溝崖、東陳、洪園、峪夼、北宅、嶗山十一中、烏龍、蘭格莊、華樓山、畢家、烏衣巷、大嶗、孫家村、大嶗觀。

371路 昌樂路-仰口
首末車時間
昌樂路:6:00-15:20
仰 口:8:00-17:30
站點 昌樂路、雒口路、長春路、曹縣路、長途站、鐵中、四方、四方國小、瑞昌路、北嶺、葡萄酒廠、水清溝、阜陽路、開平路、洛陽路、周口路、香里、重慶南路和、環城南路、曲戈莊、新村、峰山路和、李村、李滄區政府、李村公園、下王埠、上王埠、上王埠、桃園、蔬菜莊園、羅圈澗、南屋石、安樂村、源頭、太平山、太平莊、夏莊鎮政府、夏莊、白沙河中學、郝家營、曹村、黃家村、惜福鎮、吳賈村、前金、後金、院後、鐵其後、鐵其山、東葛、大橋、下口廟、西台、東台、姜家土寨、蒲田、王山口、何家村、王戈莊、曉望、曲家莊、仰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