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過顧亭林先生故里

《崑山過顧亭林先生故里》是清代王蔭槐創作的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

作品題目:崑山過顧亭林先生故里
作者:【清】王蔭槐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創作年代:公元十八世紀(清代嘉慶年間)

作品原文

崑山過顧亭林先生故里 【清】王蔭槐
郡國關心利病陳,玉山遺老負經綸。河汾弟子興唐室,遼海先生自漢民。
落日荒陵揮涕淚,徵車斷碣訪荊榛。高門宅相都零落,故里經過感替人。

作品賞析

這是作者在崑山經過顧炎武的故里時寫的七言律詩。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自27歲起,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歷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開始撰述《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郡國關心利病陳,玉山遺老負經綸。”是說顧炎武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創作了《天下郡國利病書》等,但是作為學富五車的大家,卻只能象深山老玉一樣埋沒。“河汾弟子興唐室,遼海先生自漢民。”是說顧炎武堅持民族氣節,入清後仍忠於明室,不投滿清。“落日荒陵揮涕淚,徵車斷碣訪荊榛。”可以理解為顧炎武“十謁明陵”揮灑淚水,也可以理解為詩作者訪問時崑山故里的荊榛遍地。“高門宅相都零落,故里經過感替人。”是對所有的大宅門的盛極而衰發出了感嘆,但是只有顧炎武這樣的學人才能真正讓人懷念.

作者簡介

王蔭槐,字子和,一字味蘭,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人。清代嘉慶朝癸酉年舉人。王蔭槐本是丹徒人,“以父銘賈於盱眙,遂移籍焉。弱冠即以詩名噪江左”,是盱眙歷史上較為著名的詩人。王蔭槐自家築有偶園,在第一山麓,藏書萬卷,沈酣其中,杜門不出,是性情中人。有《蠙廬詩鈔》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