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

山越

“山越”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靈帝紀》:“建寧二年(169年)九月,丹陽山越圍太守陳夤,夤擊破之。”其時徽州屬丹陽郡。山越是居住在江南漢族地區,以山區為根據地的勞動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階級和封建統治的山寨式武裝集團,他們有自己的經濟基礎。東漢末年,黃巾之始,天下大亂,有潘臨,彭綺,彭式,費棧,祖朗,嚴白虎,施但等地方割據勢力,大多因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而起義,自率眾起義占山為帥,被統稱為山越。

民俗風情園

民俗風情園民俗風情園

安徽山越民俗風情園,再現了1800年前古徽州先民-山越人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和人文風情,在這裡您可以跟隨山越族後裔學習打獵、織布、跳舞,在這裡您可以感受山越族神秘的祈福儀式、成人儀式。遊覽山越民俗風情園,您還可以欣賞到山越族儺舞、得勝鼓、跳鍾馗等民間藝術表演。來自雲緬邊界的山越族後裔將與遊客朋友們一起歌舞遊樂,拋棄城市的塵囂,追尋土著文化的足跡。

風情園簡介

在美麗的黃山腳下,有一個新近對遊客開放的徽州山越民俗風情園,這個山越民俗風情園充分挖掘了古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原再現了古徽州山越人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山越民族的人文風情,讓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仿佛置身於蠻荒的遠古時代。 黃山鹽鋪山越民俗風情園位於中國第一狀元縣休寧縣境內。是集旅遊、休閒、度假、餐飲於一體的綜合型景區,交通方便、空氣清新,與黃山文化相輝映。休寧縣自宋朝到清朝總共出了19位文武狀元,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我們景區同時也是政府重點推薦的旅遊目的地。

民族歷史

山越民俗風情園表演山越民俗風情園表演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 古徽州山越人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藝術,它伴隨著山越民族的發展傳承至今。據史料記載,山越先祖在炎、黃時代居於黃河中下游,由於與炎黃、東夷部落爭戰落敗,向蠻荒的南部遷徙,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屬的‘百越’部落,與中原文明逐漸隔閡。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二二二年),王翦率師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始皇曾曾採取遷徙政策,強制將越國人遷入漢族的開發地區。據《文獻通考》和《呂氏春秋》等文獻記載,古宣城的先民屬於古越族的一支。因為吳太伯奔荊蠻,帶給這一地區先進的周王朝的中原農業生產技術,“數年之間,民人殷富”。《越絕書》:“烏程、余航、黝、歙、蕪湖、石城縣以南,皆故大越徙民。秦始皇刻石徙之。”這些史料記載,足可見徽州大地文化歷史的深邃和悠遠。《寧國府志》中更是提到,皖南是山越人最後的退守。而如今,這悠遠如史詩般的山越文化在徽州這片土地上又重現光華,那就是地處休寧縣的山越民俗風情園。一個能感受到古老山越獨特的風情,獨享徽州鹽鋪山水風韻的地方。

民俗表演

山越民俗風情園表演山越民俗風情園表演

徽州山越民俗風情園裡,生動精彩的山越民俗表演和古怪神奇的地方民間故事,展現出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壯志。古徽州山越民俗風情園的建成開放,不僅讓遊客充分體驗到從原始山越民族到近代徽州民俗的歷史穿越,而且還豐富了黃山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也為休寧縣鹽鋪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借鑑經驗。山越民俗風情園景區在鹽鋪原有的生態環境基礎上,深入挖掘和展現古徽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表演儺舞、得勝鼓、跳鍾馗等民間藝術和烘黃山貢菊、釀五城米酒、制五城茶乾等徽州民間手工藝展示,引導遊客參與互動,充分體驗一次從原始山越民族穿越到近代徽州民俗歷史文化的新型旅遊項目。 在這裡您可親身感受到山越人奇異的民俗,體驗他們別具一格的古老建築以及欣賞到他們熱情奔放、驚險刺激的民族表演。並可以親身去參與到山越人的日常生活勞作中,是一個互動性很強的景區。

中國古代民族

丁零 | 匈奴族 | 獫狁 | 犬戎 | 西戎 | 薛延陀 | 敕勒 | 嚈噠 | 高車 | 沙陀 | 山越 | 越人 | 黑水靺鞨 | 粟末靺鞨 | 北狄 | 泰雅族 | 室韋 | 建州女真 | 東突厥 | 鐵勒 | 氐族 | | 巴人 | 月氏 | 摩梭族 | 回鶻 | 百越 | 瓦剌 | 羯族 | 南蠻 | 烏桓 | 大月氏 | 夜郎 | 東胡 | 靺鞨 | 女真族 | 粟特 | 河西回鶻 | 甘州回鶻 | | 柔然 | 烏孫 | | 畲族 | 水族 | 匈奴 | 鮮卑族 | 錫伯族 | 川青 | 西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