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譜

孔子世家譜

《孔子世家譜》補遺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後裔資料,歷時10年的《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後裔資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編修補遺卷是《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的最後一步,因為不少後裔族人得到修譜訊息較晚或身份考證過程較長,未能及時錄入總譜,為避免這部分孔子後裔資料失傳,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決定編修一部補遺卷。從2008年10月決定編修補遺卷到目前,最終有1.1萬多人填報了後裔資料登記表。2017年6月,《孔子世家譜》啟用數位化系統錄入兩百萬人。

基本信息

編修

孔子世家譜孔子世家譜
民國十七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譜,幾經籌備,於民國十九年在孔廟開館,正式進行。全譜成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總裁,參加工作人員60餘人,歷時7年而成。開始時在孔廟舉行儀式,陳奉告文牲醴,恭行祭告,並由族長宣讀誓詞。譜成,再次舉行了告祭儀式。根據這部家譜,凡屬孔裔不論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載明屬於何戶何支,編排得有條不紊,清晰明確。所以凡今存60歲以上的孔裔,都能在譜中查到自己的名字,並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簡介

隨著新版《孔子世家譜》補遺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後裔資料,歷時10年的《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後裔資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編修補遺卷是《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的最後一步,因為不少後裔族人得到修譜訊息較晚或身份考證過程較長,未能及時錄入總譜,為避免這部分孔子後裔資料失傳,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決定編修一部補遺卷。

從2008年10月決定編修補遺卷到目前,最終有1.1萬多人填報了後裔資料登記表。這些後裔資料將全部被錄入補遺卷中,能與世家譜接續的將進行標註,不能接續的將按照後裔分布地區進行排列。補遺卷將同世家譜一起於2009年孔子誕辰紀念日前後出版。

用於記錄孔子家族繁衍和傳承歷史的《孔子世家譜》可以上推至孔子。從1998年開始,孔子後人開始對家譜進行第五次大修,截至2008年底共新錄入130多萬孔子後裔的資料,使入譜孔子後裔總人數超過了200萬。《孔子世家譜》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家譜,原為手抄本,明朝時形成了“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約定。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只大修過四次,分別在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和乾隆年間,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

2017年6月,世界最長家譜《孔子世家譜》的數位化系統正在校對審核中,修正解決審核發現的1000多個問題信息後,這一錄入2000餘萬字、約200萬名孔氏族人的系統有望在近期啟用。

內容

序言

孔子後人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孔子的第55代孫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孔子的第56代孫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承,弘、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第64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衍植)奏準。後續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這並非是孔孟傳人一直必須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其作為孔孟後裔行輩的順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而這個政府下達的規定使得起名比先前更加規範,又由於是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他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規範的方法。
全譜共分四集,108卷,總計154冊,其主要內容如下:

首卷

另列有序、又序、舊序、職名、卷次、目錄、事宜、凡例,60戶及各支派捐輸總數,頒譜部數,姓源,宗派總論,聖祖至四十二代圖,中興祖至今二十派圖,二十派至分60戶圖,嫡裔考,嫡宗圖又南宗圖,偽孔辨,內院至孔圖與外院偽孔圖等。

初集

以始祖孔子為卷一,中興祖孔仁玉為卷二,卷三至卷六十二為自大宗戶次第分為60戶,每戶一卷,共62卷。

二集

為中興祖後支派,包括南宗在內共三十四支派,分布全國各省縣,以始遷地為支派名,共34卷。
三集
為中興祖前支派,共十派、10卷。

四集

為上代失敘各支,分布範圍更廣,多達77處,共2卷。
除總譜外,還有各戶支譜,不再評敘。
雖然凡屬孔裔均可入譜,但也有不準入譜的限制,主要是必須按照規定行輩因字取名,如有亂用不遵者,必須改正,否則不準入譜。
此外,還有以下若干不準入譜的條件,如:養異姓為子者、贅婿冒姓者、子隨母嫁者、流入僧道者、下賤者、不孝不悌乾犯名義者等。

世系

50世祖華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媧)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黃帝(姬軒轅)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囂)
45世祖蟜極
44世祖帝嚳(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領)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領)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領)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領)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領)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領)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恆之兄,商部族首領)
36世祖上甲微(簡稱微,商部族首領)
35世祖報乙(商部族首領)
34世祖報丙(商部族首領)
33世祖報丁(商部族首領)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領)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領)
30世祖商王成湯(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開國君主,原為商部族首領)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辯)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莊)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斂)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載)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囂)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羨)
14世祖微仲(又稱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啟之弟,宋國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勝(子勝)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稱他為“孔防叔”)
2世祖(祖父)伯夏(子夏)
1世祖(父親)叔梁紇(子紇,孔姓族人稱之為“孔紇”)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漢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尊稱“至聖”“文聖”;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卒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孫(兒子)孔鯉
2世孫(孫子)孔伋
3世孫(曾孫)孔白
4世孫(玄孫)孔求
5世孫孔箕
6世孫孔穿
7世孫孔謙(又名孔慎、孔順)
8世孫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9世孫孔忠(孔騰子)
10世孫孔武(孔忠長子)、孔安國(孔忠次子)
11世孫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孫孔霸(孔延年子),被漢元帝封為褒成侯
13世孫孔福(孔霸長子,被漢成帝封為殷紹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孫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孫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孫孔志,褒成侯
17世孫孔損,褒亭侯
18世孫孔曜,奉聖亭侯
19世孫孔完(孔曜長子,褒成侯,無子)、孔贊(孔曜次子)
20世孫孔羨(孔贊子),宗聖侯
21世孫孔震,奉聖亭侯
22世孫孔嶷,奉聖亭侯
23世孫孔撫,奉聖亭侯
24世孫孔懿,奉聖亭侯
25世孫孔鮮,奉聖亭侯
26世孫孔乘,崇聖大夫
27世孫孔靈珍,崇聖侯
28世孫孔文泰,崇聖侯
29世孫孔渠,崇聖侯
30世孫孔長孫,恭聖侯
31世孫孔嗣悊(孔長孫次子、孔英悊之弟),紹聖侯
32世孫孔德倫,褒聖侯
33世孫孔崇基,褒聖侯
34世孫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35世孫孔萱,文宣公
36世孫孔齊卿,文宣公
37世孫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孫孔策,文宣公
39世孫孔振,文宣公
40世孫孔昭儉,文宣公
41世孫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孫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3世孫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44世孫孔延世(孔延澤之兄),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5世孫孔聖祐:文宣公兼知縣事,無子
45世孫衍聖公孔宗願(孔延澤子、孔聖祐從弟)
46世孫衍聖公孔若虛(孔宗願次子)、孔若愚(孔宗願第三子)、孔若蒙(孔宗願長子)
47世孫衍聖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長子,南宗)
48世孫衍聖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孫衍聖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長子)
50世孫衍聖公孔元用(孔拂長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遠(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長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孫衍聖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萬春(孔文遠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孫衍聖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湞(孔之固子)、孔洙(孔萬春子,南宗)
53世孫衍聖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誠(孔治子)、孔思許(孔津子,孔之言孫,孔仁玉的第11世孫,南宗)
54世孫衍聖公孔克堅(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孫,南宗)
55世孫衍聖公孔希學(孔克堅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孫衍聖公孔訥(孔希學子)、孔議(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孫衍聖公孔公鑒(孔訥子)、孔公誠(孔議子,南宗)
58世孫衍聖公孔彥縉(孔公鑒子)、孔彥繩(孔公誠子,南宗)
59世孫衍聖公孔承慶(孔彥縉子)、孔承美(孔彥繩子,南宗)
60世孫衍聖公孔宏緒(孔承慶長子)、孔宏泰(孔承慶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孫衍聖公孔聞韶(孔宏緒子)、孔聞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孫衍聖公孔貞乾(孔聞韶長子)、孔貞寧(孔聞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貞運(孔聞音子,南宗)
63世孫衍聖公孔尚賢(孔貞乾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無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貞運子,南宗)
64世孫衍聖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楨(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孫衍聖公孔興燮(孔衍植子)、孔興燫(孔衍楨子,南宗)
66世孫衍聖公孔毓圻(孔興燮子)、孔毓垣(孔興燫子,南宗)
67世孫衍聖公孔傳鐸(孔毓圻長子)、孔傳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孫衍聖公孔繼濩(孔傳鐸子)、孔繼濤(孔傳錦子,南宗)
69世孫衍聖公孔廣棨(孔繼濩子)、孔廣杓(孔繼濤子,南宗)
70世孫衍聖公孔昭煥(孔廣棨子)、孔昭烜(孔廣杓子,南宗)
71世孫衍聖公孔憲培(孔昭煥長子,孔憲增之兄,無子)、孔憲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孫衍聖公孔慶鎔(孔憲增子,過繼給孔憲培,1794年襲爵)、孔慶儀(孔憲型子,孔傳錦的第5世孫,南宗)
73世孫衍聖公孔繁灝(孔慶鎔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無子,南宗)
74世孫衍聖公孔祥珂(孔繁灝子)、孔祥壯、孔祥楷(孔繁英長子,過繼給孔繁豪,南宗、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75世孫衍聖公孔令貽(孔祥珂子,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76世孫衍聖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貽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令,承襲衍聖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其封號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孫家鼐的孫女孫琪芳為妻;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孔德成隨遷往台灣,復建台北家廟,歷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兼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商周青銅彝器、三禮綜合研究、金文等課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點50分在台北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詳辭世,享年89歲;長女:孔維鄂;子:孔維益、孔維寧;長孫:孔垂長
77世孫孔維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襲封
78世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孔維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襲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孫孔佑仁:孔垂長子,2006年元旦,生於台灣
79世之後的輩分字: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版本

1937版

孔氏之有譜自宋元豐始也。其後六十年一大修著為例,比清乾隆甲子重修,距今百數十年矣。支派之繁衍,人事之遞(shi)嬗(shan),年湮(yin)世遠,散漫無稽,斯可憾已。
歲戊辰廼承先母陶太夫人命集族耆彥公議重修,體例率舊而所錄加擴焉。蓋舊譜以博採難周,僅志魯籍六十戶,時為之也。今則交通便而聲氣易達,爰舉流寓外省者並錄之,因而兼以創矣。惟創也,而徵集考徼以至編纂其繁跡有倍蓰(xǐ)於前者。故七歷寒暑而始告成,嗚呼難已。事既蕆(chǎn)將以付梓,余忝屬主鬯(chǎng,祭祀用的一種酒器。又同‘暢’),乃薰沐告廟,更為族人申以言曰:譜所以昭宗法也。孔氏之先遠出殷商,至我祖聖祖孔子而道集大成,單傳七世厥後漸繁,五季逆末構變,孔祚幾盡。魯之宗親僅四十二代祖溫如公以藐孤存焉,是為孔氏中興祖。後五傳而至端友公,以從宋南渡家於衢,是謂南宗,元至元間洙公北遜。由元迄今幾六百年,承襲罔替,是謂北宗,有六十戶。南宗則衢州一支之外,凡宋時南渡、與晉唐代南徙者,沿有十餘支。然派分南北流出一源。故合散為聚匯一譜,詳本支序昭穆,粲乎秩然,莫之或紊。俾(bì)覽斯譜者,鹹曉然於積之厚者,流自光則尊祖敬宗之心庶乎油然而生矣。雖然猶未盡也,有世統焉,有道統焉。世統吾所私也,道統吾雖不得而私然,亦不得而諉也。
自我聖祖作師垂教,三世祖闡而述之道之行,如日月經天矣。厥後代有聞人,或以學顯或以行著,悉附傳於譜,後之人履其庭讀其書其可不懍懍弗荷弗構之,戒而思善其繼述乎?矧(shěn)道之隆污,天下興亡系焉。自世運陵夷邪說紛起,宗法失而倫常斁(dù),社會風俗江河日下,君子憂之則纘緒翼教導民正,謂求其所以為譜者,歸氏學聖人之道者也。言深且旨而況聖人之後哉!吾族人其宜有以知所勉矣。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在丁丑春二月,七十六代孫特任大成至聖奉祀官孔德成謹序。

披閱譜牒歷三甲子遷延而未續纂缺典也,全國族人支繁,派別散居而無聯,屬憾事也。惟然則合修大譜之議亟亟矣。民國戊辰秋余與族人憲瀅、繁朴倡修合族大譜。請於宗子,宗子韙之。於是敦請族彥,推定臨時職員相於從事籌備焉。其於各地族人披露以報章,號召以廣告,不數月而聲氣通矣。籌備二載端倪粗具,乃告廟開館,時庚午年十月十日也,閱七年譜事蕆。從此缺典補遺憾釋矣!
嗟乎,我孔氏自聖祖至今繁衍生息於神州大陸已二千四百八十八年矣。其間歷蒙帝王名臣大儒優遇,爭稱為神明世胄者,皆由我聖祖集群聖之大成而為儒道宗師也。即其間經暴秦焚坑之摧殘,五季廝養之戕害,終能瀕危得安將絕復續者,抑以大聖之澤百世不遷者也。考我家乘宋以前祗具冊寫,自四十六代宗翰祖始創為刊印。至明弘治二年首次重修,並定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為期,小修以甲午為期。清順治十年未及甲子又重修,迨後康熙、乾隆兩甲子均重修勿替,可謂極重視譜牒矣。惟四次重修皆於六十戶編纂加詳,而流寓各支弗與焉。推其故,蓋因當時交通未便,調查維難,又鑒於逆末之變,兢兢於杜奸冒防偽人,寧從其缺毋任其濫也。此次合修雖曰紹述究同創舉,而風聲所樹全國景從者則以交通便利,既異疇昔民族團結復應時勢之需要而鹹具同情,故用力省成功易,殆運會使然。與從此合遠為近,萬派歸納於一本,大宗領小宗昭穆不紊。吾族人各本敬宗睦族之化,除畛域聯為一體,謂非極美極盛之事乎?國之人有讀是譜者,察其體制辨其倫次,則宗法可資而考鏡矣,而洙泗流澤之綿延,人文之孳息亦得其大凡,足補國史所未及或亦關心採擇者之所樂聞也。然則此譜之成又豈獨孔氏一族之幸哉!是役歷十年之久余始終佐其事,既竣而謹為之序。
民國丁丑年仲春之吉,六十七代孫、家庭族長孔傅堉謹撰。

2009版

目錄
K0總譜
K1卷首
K2大宗戶
K3臨沂戶孟村戶
K4道溝戶
K5滕陽戶
K6舊縣戶
K7鍾吉戶
K8菜莊戶戴莊戶栗園戶
K9時莊戶泗莊戶
K10店北戶西郭戶
K11仙源戶泉南戶齊王戶盛果戶
K12苗孔戶文獻戶沂北戶
K13石村戶魯賢戶沂陽戶孔村戶
王堂戶小莊戶宮端戶黌門戶
K14華店戶
K15古城戶崗山戶
K16魯城戶
K17孔屯戶西城戶舊城戶
K18呂官戶
K19林前戶防西戶林門戶
K20管莊戶大薛戶
K21廣文戶
K22小薛戶陶樂戶北公戶
K23紙坊戶董莊戶防上戶高莊戶南宮戶
K24星村戶古柳戶吳孫戶東村戶磨莊戶
K25張曲戶息陬戶
K26西林戶林西戶
K27南宗派
K28江西新建支四川閬中支
浙江溫嶺支浙江錢塘支
K29清平孔莊支廣東南海大瀝支
河南太康支
K30江蘇吳縣與范縣支河南新鄉花園村支
河南新鄉八里營支廣東番禹支定陶支
K31廣西灌陽支成武孔樓支江蘇豐縣支
成武孔莊支平陰孔家集支壽光支
K32牟平派
K33浙江慈谿派福建閩縣支
安徽徽州支安徽舒城支
K34浙江衢州派
K35壽光濰縣支肥城孔莊支寇縣支
河北棗強與恩縣
K36鄆城支四川大邑支四川邛崍支
河北晉縣支河南考城支
K37江蘇武進支長清支河南濬縣支
德平南孔家莊支德平西孔家莊支
K38江蘇鎮江支河南武安支湖北新洲支
桓台孔家莊支河南光山支
K39山西陽城濟源支浙江寧海支安徽桐城支
K40浙江婺州支夏津支浙江諸暨支
河北南宮冀縣支
K41浙江平陽派
K42河南郟縣派
K43河南寧陵派
K44河北獻縣派
K45江蘇丹陽派
K46嶺南派
K47廣東南雄派河南洛陽派
K48江西臨江派
K49湖南平江瀏陽派
K50河南魯山派
K51河南河洛派
K52待考山東支河北北京天津支山西支遼寧支
內蒙古支吉林支黑龍江支江蘇上海支
浙江支福建支江西支河南支湖北支
湖南支廣東支廣西支四川重慶支
貴州支雲南
K53待考安徽支陝西支甘肅支
青海支寧夏支
新疆支台港澳支
K54韓國高麗支

新譜特點

一是女性族人、少數民族、外籍孔子後裔首次錄入世家譜,不僅有因通婚或生活所迫變更為回族、苗族、水族、哈尼族、景頗族、土族、東鄉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的後裔,還有旅居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外籍後裔近四萬人;

二是信息量增加,以往只收入姓名,這次增加了性別、配偶、學歷等個人信息;

三是實現數位化,建立資料庫,並被賦予分類統計功能,對研究儒家學說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另外,在續修家譜過程中,尋得了失去聯繫的分布在台灣屏東、龍潭、桃園等地二百多年的九百多名孔子後裔,以及失散在山西昔陽和河南洛寧超過千年的兩支族人,此次全部被錄入新譜。

編纂嚴謹

孔子世家譜孔子世家譜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日前宣布,《孔子世家譜》第五次續修工作已於2007年底全面結束登記步驟,並正式進入了全面編纂工作階段,經過此次大修,《孔子世家譜》收錄的孔氏族人數量預計將超過200萬人,是上一次修訂後數目的3倍多。

世界最長家譜,涵蓋孔子家族整個傳承史的《孔子世家譜》以其延時之長、族系之明,纂輯之廣、核查之實,體例之備、保存之全,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從任何一代都能上推至孔子。

自明代以來,《孔子世家譜》就有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定約,但受歷史條件限制,世家譜只大修了四次:分別在明代天啟年間、清代康熙年間、乾隆年間,最近一次修譜始於1930年,耗時7年,稱為“民國譜”。

盛世得以修譜,這次續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修譜。1998年,身為孔子第77代孫的孔德墉在香港註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個續修機構,收集族人資料,截至目前,登記人數已超過130萬人。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孔子世家譜》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說,續修協會原計畫到2004年底就停止登記,但後裔入譜願望強烈,從世界各地報送材料的人數越來越多,協會不得不將登記工作延長至2007年底。

130多萬人是根據繳納入譜費人次計算得出的,由於已故孔氏族人可免去這一費用,因此並不包括在這一數字內,加上原民國譜中的近60萬孔子後裔,新譜後裔總人數將超過200萬。
首次錄入女性族人,第五次續修《孔子世家譜》不僅在人數上超過以往,還出現了許多突破和發現,其中,允許女性孔氏族人進入家譜,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不僅如此,少數民族、外籍孔子後裔也被首次錄入世家譜。

現居於韓國的孔子後裔有8萬多人,其中,3萬多名韓國孔子後裔首次被錄入世家譜。據史料考證,他們的祖先――孔子第54世孫是在元朝末期東渡高麗的,並繁衍至今。

這次大修過程中,工作人員尋得失散在台灣屏東、龍潭、桃園等地200多年的900多名孔子後裔以及失散在山西昔陽和河南洛寧超過千年的兩支族人,目前已全部被錄入世家譜。

根據《孔子世家譜》最新登記情況,從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83代,刷新了《孔子世家譜》自身保持的82代金氏世界紀錄。

意義

孔子世家譜孔子世家譜

新修訂的《孔子世家譜》將在2008年底定稿,2009年孔子誕辰2560年之際正式出版。新家譜將實現數位化,並被賦予了分類統計功能,對研究儒家學說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續修《孔子世家譜》是孔子後人必須擔負的使命,更是為了傳承文化和歷史,孔子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健在的孔子後裔至少有300餘萬人,其中在中國大陸有250餘萬人,在香港、台灣地區以及韓國、美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著大批孔子後裔。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由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倡導仁愛、忠孝及正直完整的人格,在思想和文化上主張“和而不同”。儒學研究者認為,這些思想對促進當今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