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譜》

1996年起,歷時13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修訂的《孔子世家譜》,近日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據悉,孔氏後人向美國國會圖書館捐贈家譜活動將於2010年9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國書館舉行。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概述

1996年起,歷時13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修訂的《孔子世家譜》,2010年8月—9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據悉,孔氏後人向美國國會圖書館捐贈家譜活動將於9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國書館舉行。

據出版方介紹,《孔子世家譜》有著2500年的傳承共80餘代,堪稱中國第一家譜,也是“世界最長的家譜”。祭孔自漢代起就正式成為政府行為,新中國成立後才漸漸擴展至民間。盛世修譜之說世人皆知,此次修譜,共分五集,每部八十冊,內文首次採用防水印,裝幀精美,實在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續修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一盛事。

由來

唐代之前,孔氏家譜皆為官修,且只錄承襲爵位者一人,宋代始走入民間。家譜曾有《闕里孔氏譜系列》和《孔氏族譜》等名稱。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衍聖公孔毓圻委託孔尚任,修撰族譜,始定名為《孔子世家譜》,系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而來,後皆沿用此名。

明清之際所修族譜只收錄留居曲阜之六十戶,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大修家譜時,第一次將流寓全國各地支派收入譜內,人數已達56萬餘人。本次續修在民國譜基礎上接續,並發現許多民國譜中未能收入的支派,還將流寓港、澳、台及海外的孔子後裔一併收入,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續修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