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擠壓

婚姻擠壓

婚姻擠壓是超常規的性別最直接導致的後果。由於婚齡男女人口出現較大落差,導致大批一種性別的人找不到配偶。中國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男性超常規多於女性,一定時間後,就會有大批“光棍”出現。專家預見,再過15至20年,男女性別比差距較大的這代人進入婚嫁期,同一年齡組的男女中將有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對象,於是這部分男青年就可能到下一年齡組的女青年中找對象,如此循環下去,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擴大。

基本信息

背景

婚姻擠壓婚姻擠壓
自然情況下,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範圍在103-107之間,即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出生103到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比例就趨於均等。

除了戰爭年代外,全世界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例都沒有出現過大幅度的失衡。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已經歷了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且持續上升的過程。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47,出生性別結構開始失衡,之後,一直快速持續上升,2004年達到歷史最高紀錄121.20。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出生性別結構失衡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地區也迅速蔓延。1982年只有18個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2005年,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均偏高。

社會原因

婚姻擠壓婚姻擠壓
父權制(patriarchy)是男人憑藉他們的性別以及他人的血緣關係確立的男性統治,是以男尊女卑的意識形態確立和保護男性普遍優先權的性別關係制度。

英國社會學家沃爾比認為,父權制是種男人支配、壓迫和剝削女性的社會結構和實踐體系。其運作由6種既獨立又相互作用的結構組成。這些結購是:

1、家庭內的生產關係。這種生產關係表現為婦女承擔家務勞動和生育兒女,而丈夫無償占有這些勞動。

2、有酬工作。女性被排斥在某些類型的有酬工作之外,只能停留在收入較低、低熟練程度的工作中。

3、父權制國家。國家在其政策和優先權上對父權利益有系統化的偏好。

4、男性暴力。男性暴力是種系統化和模式化的行為,女性在日常行為中遭受男性暴力但國家卻以不干涉的方法寬恕了這種行為。

5、性行為中的父權關係,這種關係在強迫異性戀和性的雙重標準中表現出來。

6、父權的文化制度。媒體、宗教和教育的制度和實踐製造出在父權凝視下的女性,這影響了女性的認同和行為。

沃爾比區分了兩種父權制,一是私人父權制,它是發生在男性家長控制的家庭內的對女性的壓迫。這是種排外性的策略,他將女性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二是公共父權制,是一種集體形式的父權制,女性雖然可以涉及公共領域,但仍然被隔離在財富、權利和地位之外。

中國現狀

婚姻擠壓婚姻擠壓
美國社會學家福山認為,1949年後中國政府一直決心打破中國社會固有的家庭主義,雖然實施了各種政策和法令,但低估了儒教文化和中國家庭結構難以撼動的力量。
一、婚姻在中國有強制性,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30歲女性有99%已婚。對多數中國人來說,結婚即使文化壓力也是經濟使然。人們通過婚姻組建的生活方式成為資源相對緊缺下的生存策略。
二、婚姻自主。
三、生育是婚姻的重要目的。滿足性的需要已經可由婚前性行為和同居滿足。
女性承擔著繁衍人類的特殊使命,但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是女性往往不是生育權的主體而是生育的工具。
自實行嚴格的計畫生育以來,由於生育數量限制和傳統的生育觀念發生衝突,隨著以b超為主的產前性別鑑定技術的實現性,已從溺棄女嬰逐漸轉變為性別選擇性人工流產。
性別歧視導致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家庭對女孩的歧視或在產前或在產後,因此兩種歧視途徑存在替代效應。當數量和性別不可兼得時,農民會選擇一較小的心理代價來實現自己的子女性別期望。

為了衡量性別歧視引起的女性缺失,提出了失蹤女性的概念。失蹤女性引起中國人口性別結構失衡,導致男性的婚姻擠壓。這一負面後果出了給青年男性帶來婚姻壓力外還會帶來單身未婚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婚姻及家庭的穩定性、非婚子女和私生子、獨身者的養老、色情業、和拐賣婦女等問題。導致社會衝突,損害社會整體福利。

中國自2000年後存在嚴重“婚姻擠壓”。2013年後每年的男性人口過剩在10%以上,2015-2045年達到15%以上,平均每年大約有120萬名男性在婚姻市場上找不到結婚對。

引發後果

婚姻擠壓婚姻擠壓

1、婚姻擠壓會導致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價格更高,但同時對女性的生存狀態也是很大的威脅。女性在這種婚姻擠壓所導致的混亂的婚姻秩序下,始終處於很不安全的狀態。因為整個社會會有大量的性饑渴的成年男人,他們起碼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變得更有暴力、犯罪傾向,從而可能催生更多的賣淫嫖娼、婦女拐賣等醜惡社會現象。

2、對家庭和社會的衝擊。婚姻性別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衝擊力,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容易滋生性犯罪,拐賣婦女現象,甚至可能出現一妻多夫、不婚、混居等多種可能性。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一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認為,這也必然將導致男性同性戀的大規模出現。

3、再就是就業性別擠壓問題。嬰兒出生性別比升高並帶動勞動年齡人口性別比升高,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某些影響。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為困難,未來一二十年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將比較嚴重。

4、對女性的生存狀態造成威脅。
“婚姻擠壓”會導致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價格更高,但同時對女性的生存狀態也是很大的威脅。女性在這種“婚姻擠壓”所導致的混亂的婚姻秩序下,始終處於很不安全的狀態。
因為整個社會有大量的性饑渴的成年男人,他們起碼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變得更有暴力、犯罪傾向,從而可能催生更多的性犯罪、性侵犯及性暴力犯罪的泛濫等等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5、影響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影響。

6、從長遠來看,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勢必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從而挑戰著我們社會的和諧,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7、性別比嚴重失調,將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現行計畫生育政策的施行,進一步影響社會人口結構的合理性。

8、從地區上而言,某些漢族農村出生性別比升高后,逐漸突出的婚姻擠壓問題將引發少數民族婦女的婚姻遷徙,並從而使得部分小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面臨更大的婚姻擠壓和其他社會問題。

9、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流動將導致婚姻擠壓現象高度集中在少數地區。這種現象更令人擔憂。如果這些“過剩”男性能比較均勻地分散在全國,他們尚不至於引發突出的社會問題。但當這些“過剩”男性高度集中在少數貧窮、落後地區時,這些地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將會嚴重得多。

10、將男女性別比例與安全問題掛鈎,男性人口過剩會給國內和國際社會安全造成威脅。

11、倘使“婚姻擠壓”態勢繼續下去,人口出生性別比還將更加深刻地影響著醫學、倫理學、法學及宗教等諸多領域,並誘發一系列的嚴重的社會問題甚或災難。

解決方式

1、建立完善的醫療、養老、就業、社會保障制度,才能調整乃至改變。

2、婚姻走向國際化。

闢謠

中國婚姻法規定男性法定結婚年齡是22歲。那么,廣義上的中國“光棍”,應該是指22歲及以上中國人口中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的數量差額,特別是適婚年齡段的男女差額,而不是中國總人口中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的數量差額。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395萬。其中,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於計畫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瞞報和漏報,尤其是女性青少年人口的瞞報漏報,對性別比失衡起到了遮蔽作用。因而,有必要對男女的性別比作出更科學的判斷,以還原實際情況。比如,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0歲人口數,男嬰比女嬰多出119萬;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該年齡段人口為20歲人群,但是,男性人口只比女性人口多出62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人口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需要進行人口申報和獲得戶籍才能領取結婚證,所以原來一直處於瞞報和漏報狀態的女性人口,在全國人口普查時進行了集中補報。

從人類社會中人口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在一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國家中,男性青壯年人口數量一般高於女性青壯年人口數量,即青壯年人口的性別比一般均高於100,尤其是人口相對較多的國家均是如此。比如,英、法、美、俄、德、日、韓等國家。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從而導致我國廣義上的“光棍”數量較大。但從相對意義上來說,“光棍”問題並不算嚴重。

奇特的婚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