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江恩

威廉·江恩

威廉·江恩(William D.Gann),1878年出生於美國德州,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投資家。在股票市場上的驕人成績至今無人可比。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威廉·江恩 威廉·江恩

江恩於1878年6月6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路芙根市(Lufkin Texas),父母是愛爾蘭裔移民。在其投資生涯中,成功率高達80%~90%,他用小錢賺取了巨大的財富,在其五十三年的投資生涯總共從市場上取得過三億五千萬美元的純利。

1902年,江恩在24歲時,第一次入市買賣棉花期貨。

1906年,江恩到俄克拉荷馬當經紀人,既為自己炒,亦管理客戶。

在1908年,江恩30歲時,他移居紐約,成立了自己的經紀業務。同年8月8日,發展了他最重要的市場趨勢預測方法,名為“控制時間因素”。經過多次準確預測後,江恩聲名大噪。

據江恩一位朋友基利的回述:“1909年夏季,江恩預測9月小麥期權將會見1.20美元。可是,到9月30日芝加哥時間十二時,該期權仍然在1.08美元之下徘徊,江恩的預測眼看落空。江恩說:如果今日收市時不見1.20美元,將表示我整套分析方法都有錯誤。不管現在是什麼價,小麥一定要見1.20美元。結果,在收市前一小時,小麥衝上1.20美元,震動整個市場,該契約不偏不倚,正好在1.20美元收市。”

江恩的事業高峰期,他共聘用二十五人,為他製作各種分析圖表及進行各類市場走勢研究,並成立兩間走勢研究公司:江恩科學服務公司及江恩研究公司,出版多種投資通訊。在他每年出版的全年走勢預測中,他清楚的繪製在什麼時間見什麼價位的預測走勢圖,準確性甚高。

相關作品

代表作品:《華爾街四十五年》、《股票行情的真諦》、《華爾街股票選擇器》 、《江恩投資哲學》

矚目成績:最為人矚目的是1909年10月美國“The Ticketr and Investment Digest”雜誌編輯Richard .Wyckoff的一次實地訪問。在雜誌人員的監察下,江恩在十月份的二十五個市場交易日中共進行286次買賣,結果264獲利,22次損失,獲利率竟達 92.3%。

技術理論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

江恩運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等方面的知識創立了獨特的技術分析理論。其中包括波動法則、周期理論、江恩角度線、江恩四方形、江恩六角形等等。江恩堅信股市期市存在著宇宙中的自然法則。股價運動方式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可以預測的。每一種股票都擁有一個獨特的波動率,它主宰著市場價位的升跌。他還認為,時間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最重要因素,歷史確實重複發生,你了解過去,便可以預測將來。正如聖經所說:“陽光之下沒有新的東西。”江恩對技術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對時間循環周期做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股市是按照某種數學比例關係與時間循環周期運作的,並闡明了價格與時間之間的關係,還把測市系統與作業系統區別對待。在江恩理論中,時間周期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比例關係,再次才是形態。

江恩是最為勤奮的技術理論研究者,閱讀《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一書,會時常為他那種不懈追求、刻苦研究的精神所感動。他於1902年開始從事交易,時年24歲,就象其他人一樣,江恩也曾損失過上萬美元。但他很快覺悟了,非常努力地學習,極其刻苦地鑽研。功夫不負有心人,天道酬勤。1908年之後,經多次測試,表明他測市準確,炒作出色。江恩的一位同事說,“我曾經目睹他把130美元炒成12000美元”。媒體吹捧說,“這類的績效在金融市場中稱得上史無前例的 ”。江恩於1929年1月出版的股市年度預測中寫道:“九月份——將發生全年最大的跌勢。投資者的信心將受到重大的打擊,一般大眾將不能及時脫身……。透過一個黑色星期五,股票將出現恐慌性的下跌,僅有小幅的反彈。”由此他準確地預測了1929年的美股大崩盤,到了1932年,人們願意支付1500美元購買他主編的自修課程教材,或花費5000美元參加價格與時間的特別講習會,那時的5000美元契約今日40萬港元!

作品評價

威廉&amp 威廉&amp

江恩要求投資者應當學會判斷市場的趨勢。因為聰明人不會盲目跟風,而是有自己的看法。

在《華爾街四十五年》一書中,江恩沒有再重複敘述他《股票行情的真諦》、《華爾街股票選擇器》和《新股票趨勢探測器》中的規則,這完全是明智的。即使讀者完全掌握了他分析走勢的方法,但是卻沒有遵守交易規則,同樣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江恩在本書的第二章揭示了他成功之道。

江恩在《華爾街四十五年》一書末段關於未來幾年(1950-1953年)的預測顯然是錯誤的,美國經濟在1949年陷入困境,因此江恩看淡1950-1953年的經濟表現。但事實是,1950-1953年美國GDP又恢復高速增長,相反倒是江恩認為見底的1953年才開始快速回落,1954年陷入衰退。雖然如此,並不影響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因為從該書中,可以了解到更全面、更真實的江恩。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