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草果仁

姜草果仁

姜草果仁果實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cm,直徑1~2.5cm。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顯著縱溝及稜線。

炮製方法

姜草果仁姜草果仁

揀淨雜質,置鍋內文火炒至外殼焦黃色並微鼓起,取出稍涼,碾去殼,過篩取仁。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薑汁與水少許,拌勻,微炒,取出,放涼。(每草果仁100斤,用鮮姜10斤取汁)《本草從新》:草果,面裹煨熟,取仁用。
姜草果仁:取淨草果仁,照薑汁炙法炒乾。用時搗碎。
【功能與主治】: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
【性味和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簡介

果實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cm,直徑1~2.5cm。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顯著縱溝及稜線。頂端有一圓形突起胡宿萼殘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質堅韌,易縱向撕裂。剝去果皮,中間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分成三瓣,每瓣有種子8~11粒,種子圓錐多面體,直徑5mm,表面紅棕色,外被灰白色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堅硬,破開後可見灰白色胚乳。氣特異,味辣、微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