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為雄

姜為雄

姜為雄,出生於五汛鎮四汛村,曾日偽軍進行了頑強地鬥爭,把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鋤奸反霸、參軍支前等各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人物簡介

姜為雄(1922一1948),出生於五汛鎮四汛村,先後在私塾和德元國小讀書。
民國29年(1940)參加工作,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又參加了新四軍。部隊黨委先後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漣幹部學校學習,民國31年(1942)春畢業後調到射陽縣政府工作,後又調到射陽縣海通區任財糧區員,民國34年(1945)調射陽縣通洋區任副區長、區長。民國29年(1940)參加工作,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又參加了新四軍。部隊黨委先後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漣幹部學校學習,民國31年(1942)春畢業後調到射陽縣政府工作,後又調到射陽縣海通區任財糧區員,民國34年(1945)調射陽縣通洋區任副區長、區長。
姜為雄在擔任財糧區員和區長期間,不分晝夜地領導當地軍民,與日偽軍進行了頑強地鬥爭,把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鋤奸反霸、參軍支前等各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在解放軍發起淮陰、淮安戰鬥和漣水保衛戰期間,姜為雄先後三次帶領民工上前線,處處嚴於律己,在阜寧童家營等地住宿,讓民工住進屋子,自己則是睡在碾盤旁、草棚內。 戰鬥激烈時,搶在民工前邊背傷員、抬擔架。
民國36年(1947)9月,姜為雄調蘇皖五地委黨校學習。當年11月28日結業後他回響黨的號召,去開闢江淮新邊區--天高地區(即今安徽省的天長縣、江蘇省的高郵、金湖、六合等縣合稱),在天高支隊打游擊。不久,淮南區黨委決定建立一支武裝大隊(亦稱武工隊),姜為雄任大隊長,兼任大通區區長和區委書記。他不分白天黑夜和敵人周鏇,每天要走100多里路,鬥爭環境十分艱苦。在他的指揮下,游擊隊先後打銅城、戰橋田、攻大通、征夏霸、克小關、平白盪……這一系列大小戰鬥,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游擊隊聲威大震,敵人卻千方百計要消滅這支隊伍,有一次武裝大隊被敵人圍困在高寶湖的一片蘆葦叢中,長達一個多月,姜為雄帶領全隊挖爛藕、找鳥蛋、吃蘆根,硬是堅持了下來。
民國37年(1948)8月,天高中心縣委要姜為雄率隊去炸掉天長、銅城之間的大橋,待機殲滅敵軍,他連夜行動,順利地完成任務。他還常常利用夜晚率領武工隊從駐地大土廟摸黑出擊敵人,或是找鄉、保、甲長談話,這些人經過教育,大都能不再做對不起人民的事。
是年8月27日,國民黨的季橋鄉大隊和各保的自衛隊要到一個莊上看“盂蘭會”,工委決定區大隊與武工隊集中起來襲擊敵人,月出後開始對敵行動。姜為雄建議分頭進行各個擊破,就地消滅,區大隊長沒採納這個意見,結果只捉到幾個敵人。
在戰鬥總結會上,姜為雄堅持原則,對區大隊長進行嚴肅的批評。
是年11月初,姜為雄身著單衣褲隨武工隊從高郵湖西岸的小關,登船去執行任務。由於叛徒告密,國民黨天長縣縣長率常備隊配合國民黨軍66師的兩個團,向他們包剿過來。姜為雄見此隨即命令部隊投入戰鬥,話音剛落,敵人用輕重機槍加小炮,三麵包剿過來。姜為雄沉著指揮全隊進行還擊,這時,後邊的敵人又包上來,情況越來越嚴重,武工隊開始撤退,姜為雄登上一條小船,敵人瘋狂向小船射擊,他們只好下水泅渡,戰友們大都負傷,上午5時,掩護部隊的10位戰友全部犧牲了,姜為雄只剩下最後一顆子彈,敵人正向他撲來,妄圖抓活的。
姜為雄為了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大節,把槍口對準了自己,從容殉難,時年26歲。

人物生平

參加革命

姜為雄,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出生在江蘇省阜寧縣第六區四汛港(今濱海五汛鄉四汛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節衣縮食,先後送他到私塾和德元國小(今四汛國小)讀書。
學生時代,姜為雄就常以詩書畫來感憤世事的不平,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他進入中學以後,在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影響下,逐漸萌發了革命的思想,並立志為之奮鬥。一九四〇年十月,他正式參加革命工作,積極主動地開展革命活動。在德元國小教書時,他常利用課堂,向學生們宣傳抗日,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並積極靠攏黨組織,於一九四一年初由顧崇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

勤奮學習

新四軍八路軍鹽南會師後,姜為雄的革命熱情更加奔放,於一九四一年三月參加了新四軍,部隊黨組織先後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漣幹部學校學習。
一九四二年春畢業後,被陳克天要到新建的射陽縣政府工作,後又調到射陽縣海通區(也叫海通鄉)任財糧區員,一九四五年調射陽縣新七區(後稱通洋區)任副區長、區長。
他在擔任財糧員和區長期間,不分晝夜地領導當地軍民,與日偽頑匪進行了頑強的鬥爭,把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鋤奸反霸、參軍支前等各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為鞏固建設抗日政權做出了貢獻。幹部、民眾都說他是革命意志堅定、有領導能力的領導者。

身先士卒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後,為肅清蘇北敵偽,我軍發起淮陰、淮安戰鬥和漣水保衛戰。為支援前線,姜為雄身先士卒,先後三次帶領民工上前線。為了帶好這支隊伍,他處處嚴於律己,作出表率。在阜寧縣童家營等地駐宿時,為讓民工住進屋予,自己總是睡在碾盤旁、草棚內。戰鬥激烈時,和民工們一樣吃大鹽粒子下飯。
一九四七年九月,姜為雄調至蘇皖第五地委黨校學習。十一月二十八日學習結束後,他回響黨的號召,於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南下,去開闢江淮新邊區一一天高地區(即安徽省的天長縣,江蘇省的高郵、六合、金湖等縣。當時曾建天高中心縣委)。他到炳輝縣(即天長縣)後,在淮南區黨委領導下的天高支隊打游擊。當時,整個天高地區是蔣家王朝的江北門戶,反動統治十分頑固。為了打開局面,淮南區黨委決定建立一支武裝大隊(亦稱武工隊),姜為雄任大隊長,併兼任大通區區長和區委書記。從此,他帶領武工隊廣泛開展靈活機動的游擊戰爭,東奔西逐,每天要走一百多里路,每夜要換三四個駐地,白天打仗,夜裡還要摸掉幾個奸細。游擊隊先後打銅城,戰橋田,攻大通,征夏霸,克小關,平。自盪……這無數次大小戰鬥,都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從根本上動搖和打擊了蔣軍的反動統治。武工隊聲威大振,因而也引起了蔣軍的極大恐慌,千方百計地想消滅這支武裝。有一次,武工隊被敵人包圍在高寶湖一帶的蘆葦盪中一個多月,彈盡糧絕。但同志們靠挖爛藕、掏鳥蛋、吃蘆根,硬是堅持了下來。

壯烈犧牲

一九四八年八月,天高中心縣委為了集中力量,更好地開展游擊戰爭,決定將沿高郵湖西南岸的王橋區和西岸的沂楊區,加上天、銅(天長銅城)公路以西的大通區聯合起來,成立大通、沂楊、王橋工委會。由工委會統一指揮這三個區的武裝,對駐在鐧城、天長城的蔣頑軍及各地的反動武裝,實施打擊。這次,姜為雄外出執行任務,正是奉大、沂、楊工委之命,帶領本區武工隊去割斷天、銅之敵的南北公路交通咽喉一一天、銅公路上楊村南頭的大橋,並待機殲滅頑匪陳海應部。同時,工委命令郭炳文率領沂楊區大隊和武工隊去殲滅盤踞在楊村以北、銅城以南地帶的反動武裝。
秋末冬初的夜晚,寒氣襲人。十一月初的一天,姜為雄穿著單衣單褲,隨武工隊從高郵湖西岸的小關(工委和武工隊駐地),登上大小三條船,帶著煤油、火具等,湯帆出發了。船隻很快駛過沂湖,武工隊員一個接一個地在湖西岸的龐家尖登岸,沿著湖岸彎曲小道急速前進,隊員們氣喘吁吁,兩腳叭答叭答地飛快趕路,快行至楊村了。就在此時,由於叛徒告密,天長縣偽縣長鄭千里率縣民團武裝常備隊,還有蔣正規軍六十六師的幾個整編團,也正北從銅城,南從天長,向小關地區偷襲而來。
“不好!前面有敵人。”
不知誰輕聲地驚叫了一聲。大家抬頭一看,前面是黑壓壓的一片人。他們和銅城下來的敵人遭遇了。
“快!準備戰鬥。”姜為雄果斷地發出命令。話音剛落,雙方的槍聲大作。敵人用輕、重機槍和小炮,加上數倍於我的兵力,向楊村三面緊逼包抄。我游擊隊三面被圍,後邊是沂湖,只有背水決一死戰了。姜為雄守土有責,臨危不懼,沉著地邊指揮全隊戰士奮力還擊,邊組織大家向沂湖撤退。當大部分戰友上船離岸後,敵人發起更猛烈地進攻。從天長下來的又一個連的敵人,也從潮東岸向武工隊圍剿夾擊過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姜為雄兩眼冒火,奮勇衝殺。他帶領一部分人掩護戰友撤退。當他和掩護的戰友剛登上一條小船時,敵以更加密集的彈雨向小船射來,小船中彈下沉。他們只好泅水還擊,個個負傷,人人流血。戰鬥還在繼續。上午五時許,當留下掩護的十位戰友全部犧牲時,姜為雄也只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這時,敵人已瘋狂地圍過來地圍過來,狼一樣的嚎叫:“捉活的!捉活的!一定要活捉共軍軍頭子姜為雄。”就在敵人慾以生擒的最後時刻,為了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大節,姜為雄把槍口對準了自己,從容殉難,壯烈捐軀
沂湖的水悲咽了,她以自己潔淨的身軀,抱住了年僅二十六歲的姜為雄和他的戰友。
敵人為發泄對共產黨人的刻骨仇恨,在叛徒的供認下,斬下姜為雄的首級,懸在天長縣城城門上示眾數日。

人物追憶

和姜為雄並肩戰鬥過的沂楊區區長郭炳文、大通區副大隊長陳久宏等,聽到戰友犧牲的訊息,心如刀絞,怒火萬丈,他們回憶著和姜區長相處的日日夜夜……
那是一九四八年八月中下旬的一天下午。工委正在高郵湖西岸邊上(沂楊區小關鄉)的大王廟召開排以上幹部會議。突然進來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額頭上流著汗,一雙布鞋占滿了泥灰。他急喘喘地掏出了天高中心縣委的介紹信。工委書記胡錫川看完信,立刻高興地向大家介紹說: “這位就是大通區區長姜為雄同志。”正在開會的同志們一一和他握手。姜為雄得知郭炳文是沂楊區區長時,立即緊握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大通區現在很困難,吃住都靠你們幫助,感謝你們。尤其我是個剛來的新兵,更需要你們幫助支持。”他這謙虛的一席話,給在座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通區位於天長縣城西北約六十多華里外,境內崗巒起伏,幅員廣大,反動勢力雄厚。姜為雄到任後,立即和副區大隊長陳九宏商量,因地制宜地訂出了重新開闢大通區的策略:主動出擊,避多打少,打擊頑固,爭取中間,嚴懲首惡,脅從不問,加強宣傳,瓦解敵人。從此以後,姜為雄和陳九宏幾乎每天夜晚都要率領武工隊從工委駐地大王廟摸黑出發,走著坎坷不平的山路,去大通區範圍內出擊敵人,接連打死和活捉了一些頑鄉保長,使他們尤如驚弓之鳥,夜晚不敢歸巢,請人出來和姜區長講和,並保證不再對我軍乾烈屬和貧苦民眾進行傷害和勒索。
姜為雄不但對敵人敢於鬥爭,而且敢于堅持原則,敢於同錯誤行為作鬥爭。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下午,我方得到訊息:頑季橋鄉的鄉大隊和各保的頑自衛隊要到大蔣莊和單家大莊來看“盂蘭會”(一種地方舊風俗)。為了殲滅敵人,工委決定:將大通區武工隊、沂楊區大隊和武工隊集中起來,月亮一出就行動,對所來之敵一網打盡。可是,由於沂楊區大隊長董連發看不起地方幹部(他是部隊下來的),根本不聽別人的殲敵建議,戰鬥行動不積極,結果致使一百多敵人未受任何阻擊,大部逃跑,只捉住七個敵人和繳獲十一支步槍,而我方還犧牲一名村長。
在總結這次戰鬥教訓的會上,姜為雄說:“這次戰鬥如果按照同志們建議打,周密行動,敵人是可以全部就殲的,至少也可殲敵大部。但由於董連發同志本位主義和個人武斷思想嚴重,不能很好配合,致使戰鬥沒有達到目的,我們和董連發同志都應該很好總結這次戰鬥教訓。”他的發言,得到絕大多數同志的擁護。大家說:“姜區長這個人真敢于堅持原則。”姜為雄的日常生活艱苦樸素,他吃住都和武工隊戰士在一起,穿的是老布衣。十一月天氣,他仍穿著夏天的單衣褲。幹部戰士要他向縣政府和司令部申請棉衣、棉被,他總是耐心地開導:“現在天高大部分地區還沒有解放,政府和部隊的經費都很困難,我們自己艱苦一點,只要有可能,政府是會給我們解決穿衣的。”他自己這樣說,更是帶頭這樣做。一直到犧牲時,他還是穿著單衣、單褲。
在姜為雄犧牲後的半個月,銅城等地解放,我軍收復了沂湖。炳輝縣委和武裝大隊,找到了烈士們的遺體,將他們安葬在金湖縣小河東,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和安葬儀式。
一九四九年二月,姜為雄烈士的遺骨又遷葬於阜東縣四汛港小街東邊。自此,他便長眠在故鄉的土地上。
朱德說過: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姜為雄烈士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正是:熱血灑沂湖英名萬古染紅戰旗映大地,頭顱懸天高壯烈千秋化成東風吹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