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際在西邊山二、三事

唐天際在西邊山二、三事

唐天際原名唐時雍,生於1904年,湖南省安仁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一九二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唐天際在西邊山二、三事
[唐天際簡介]原名唐時雍,生於1904年,湖南省安仁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一九二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黨代表、副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二十八團營黨代表,湘南遊擊大隊大隊長,紅五十團團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二縱隊司令員,紅五軍團第四十師政治委員,紅十五軍政治部副主任,紅三十一軍參謀長,援西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晉豫邊區游擊司令員,八路軍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政治委員,太岳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吉東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兼長春軍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十一兵團政治委員,湖南軍區司令員,荊江分洪總指揮部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政治委員,軍委總財務部第一副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8年7月, 紅四軍第29團攻打郴州失敗後,於8月初退至處於羅霄山脈南段,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屏嶂的桂東,進行整休並開展地方工作。為鞏固井岡山根據地,發展湘南人民的革命鬥爭,朱德、陳毅等在沙田決定組建湘南遊擊隊,調第28團3營黨代表唐天際任大隊長。唐天際受命後,來到沙田文昌閣見朱德軍長。要求留下一部分槍枝、彈藥武裝這支游擊隊。朱軍長交待楊至成副長官,儘可能挑選好的槍枝給唐天際,但實際上只選到12支較好的步槍給他們。8月中旬,這支由二、三十人組成的隊伍,在唐天際的帶領下,進入桂東西邊山,並以此為中心,在桂東、資興、汝城等縣邊界開展游擊活動。在鬥爭中,隊伍很快地發展到三百餘人,完成了各項任務,一直堅持到1929年秋,唐天際調廣州工作,游擊隊奉命離開桂東為止。一年多的時間裡,留下不少的生動感人事例。 唐天際率湘南遊擊隊進入西邊山後,國民黨政府把他視為心腹大患,瘋狂進行“追剿”,開始是派出一、兩個班的兵力進行跟蹤追擊。繼而派出大部隊向西邊山掃蕩。唐天際運用井岡山的鬥爭經驗,採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方法避敵鋒芒,不與硬拼,而是與之兜圈子。捉迷藏。游擊隊安然無恙,而敵人總是丟盔棄甲殺羽而回。為保存和發展自己,湘南遊擊隊在初創時期根據自己的條件,力求做到以少勝多,以寡勝眾,以弱勝強。他們將全隊的幾十個人分成幾組,進行小規模的伏擊戰,常常以三、五支槍作為攻擊力量,以一、二支槍作掩護,打擊進山搜尋的小股敵人,做到每仗都有所得奪回槍枝彈藥武裝自己,積小勝為大勝。在人員增多,武器裝備改善以後,便集中力量,找準戰機,打擊大股之敵。彩洞附近的一次戰鬥便是成功的一例。 一天上午,游擊隊獲得準確情報。資興方面吳尚部的一個營及資興民團數百人,正朝西邊山開來,汝城方面胡鳳璋的一個營巳進入沙田,約定時間進行“會剿”。唐天際馬上召開會議,在認真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後,決定首先腰斬資興方面來敵。隨即,他們察看了地形,選定了戰鬥地點,制定了作戰計畫,深入進行了動員,作好了各項準備。第二天上午,游擊隊和農民赤衛隊按原定計畫進入陣地,二十名突擊隊員隱蔽在敵人必經之路兩旁的樹林之中,其他的人合編為若干戰鬥組,占領附近山頭的制高點,嚴陣以待,等著敵人上鉤。小雨不停的下著,不久,被雨淋得象落湯雞似的資興來敵出現了。走在前頭和後頭的都是民團,中間為“正規軍”,成一字長蛇隊形,在長官的吆喝驅使下,從對面那條寬不足一尺,彎曲的山路上躬著背慢慢的往上爬行而來。 雨越下越大。游擊隊員,赤衛隊員的衣服早已完全濕透,但他們屏住氣一動不動地隱蔽著,目不轉睛地盯住敵人,等待指揮員攻敵命令。等啊!等啊!走在前面的敵人已爬過了山坳,走在中間的敵人又走過來了,走在後面的敵人,不知什麼原因拉下了一段距離。“砰”的一聲,唐天際發出了進攻號令。頓時,埋伏在山間小道兩旁的戰士,有如離弦之箭,迅猛地往敵人中腰間射去;隱蔽在附近山頭的戰士和赤衛隊員居高臨下,把子彈射向敵群。槍聲四起,殺聲震天,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神兵嚇得手足無措,在狹窄的山路上,首尾不能相顧,兵力施展不開,你推我撞,亂成一團,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不到一個小時,數百名敵人被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死傷百餘,丟盔棄甲,狼狽而逃。戰士們背著繳獲的槍枝彈藥,一路高歌回駐地。 湘南遊擊隊的伏擊戰打得成功,突圍戰也同樣打得漂亮。1929年夏,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回師井岡山。為恢復湘贛邊界游擊區,於5月中旬占領桂東縣城,繼續向南進軍,他們派人給唐天際送去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檔案,並通知他們前往配合作戰。唐天際收到信件後,立即率領隊伍冒著炎暑烈日,兼程南下。可是,紅五軍已轉到粵北,加之又遭敵人攔阻,因而未能達到會合目的。這時,汝城之敵認為游擊隊人少槍差,有必勝把握前來堵擊。游擊隊機動靈活邊打邊退,迅速擺脫了他們的糾纏,返回到沙田附近。可是,國民黨軍緊追不捨。同時,沙田墟還駐著一個營的敵軍,分頭把守路口;加之前面又橫著一條大河攔路,船隻又被國民黨軍搶占。前面有敵,後有追兵,江河擋道的形勢對游擊隊十分不利。唐天際在與大家研究後決定:兵貴神速,進行突圍,渡過漚江。否則,後果難以構想。他們選準突破口後,以一部分兵力牽制敵人,再以部分戰士化妝成老百姓偷襲江邊守敵,得手後,搶時間占領對岸山頭,掩護主力過江。棋高一著。當汝城追兵趕到沙田與桂東守敵會合時,游擊隊已安全渡河,把敵人拋在後頭。這次突圍戰,打垮敵人一個排,全殲其一個班,游擊隊無一傷亡,勝利地返回西邊山。敵人的幻夢破滅,只有互相埋怨,望河興嘆。 為建立鞏固的西邊山游擊根據地,唐天際等進入西邊山後,立即走村串戶,訪貧問苦,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進行宣傳發動。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羅紫仔等一批青年加入了游擊隊。在此基礎上,游擊隊幫助當地民眾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農民赤衛隊,成立婦女會,兒童團,發展黨員,並利用戰鬥間隙幫助民眾進行農業生產。為打擊反動勢力,為民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游擊隊還組織帶領民眾到四都、大水、貝溪、沙田等地打土豪,將勝利果實分給貧若農民。 唐天際反覆告誡同志們,要嚴格遵守毛澤東制定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時時處處關心民眾疾苦,維護民眾利益,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由於思想工作做到了家,游擊隊把漢、瑤同胞的冷暖、安危繫於心中。當敵人進犯根據地時,游擊隊員首先考慮的是民眾的安全,組織和掩護民眾撤退。有一天,一股國民黨的“正規軍”偷襲秋坪,並用機槍封鎖了通往村外的主要道路。在危急時刻,游擊隊一面阻擊敵人,一面指揮民眾利用山間小徑向山上轉移。待民眾進入安全地方之後,游擊隊才撤離戰鬥。 沙田有戶地主,雇了一個長工在西邊山生產香菇,砍樹時不慎打傷了腳,不能行走,孤身一人躺在香菇棚里呻呤。游擊隊發現並問明情況後,經常去看望他,幫助他,噓寒問暖,並用草藥為他治傷。唐天際也抽空和他親切交談。通過啟發教育,他的覺悟迅速提高。傷好後,他與游擊隊一起回沙田打土豪。唐天際後來回憶說:“這個長工很堅決,家裡很窮,但他有許多做香菇的朋友。開始,游擊隊把他當作同情分子,逐漸地成為聯絡員。後來,我們根據他的表現,把他發展為黨員。” 湘南遊擊隊與老百姓情同手足。有一天,唐天際在路上碰到一個姓陳的少年,發現他頭上長有癩子。他走了上去,用手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說:你頭上的癩子,要搞藥治好。不治好,人就不長。他還告訴這個少年,要注意衛生,經常洗頭,保持清潔,在與其他的人接觸時也要注意,不要傳染給了別人。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西邊山的民眾與游擊隊心心相印,親密無間。彩洞,人口不足二百,糧食不能自給,但人們仍想方設法為游擊隊籌措糧食。敵人“清剿”時,游擊隊經常住在深山的茅棚里,為不使敵人發現目標,自己不能生火做飯。西邊山的民眾,就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打扮機智地避開敵人,把菜飯送到約定地點。打仗時,民眾則為游擊隊送情報、運傷員,配合游擊隊打擊敵人。游擊隊的羅事務長在石崖仙戰鬥中手臂負傷,是貧苦農民鍾大爺用草藥將他治好,游擊隊所需的食鹽,膠鞋、電池等日用品,是民眾想方設法闖過敵人的重重關卡後將它帶進山來,交給游擊隊。……這些都給唐天際等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五十多年後,仍記憶猶新。他說:有民眾支持,我們在某個地方隱蔽六、七天,敵人也不知道我們就在他們的身旁。只要三、五里內沒有敵人,我們就能安心睡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