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林[人物]

1911年11月3日(武昌起義前7天),姜愛林被殺害,年僅21歲。為紀念這位革命英雄,李濟深、田漢等20人於1943年發起籌建姜愛林紀念塔,郭沫若作《吊姜愛林》詩,稱其為“國魂”。

出生

(1890-1911)名邦椅,號益山寧遠人

經歷

他性格倔強,少時不滿父親對貧苦農民剝削,常用家裡的錢接濟窮人。1907年,年僅17歲的姜愛林就在寧遠組織“三點會”,提出“挖富濟貧,以抗清廷”的口號。1909年,“三點會”發展到500多人,決定在大觀嶺武裝起義。由於族人告密,起義失敗,姜愛林來到廣州,加入同盟會,結識黃興等革命黨人。1911年4月27日,姜愛林作為敢死隊員,隨時黃興猛攻兩廣都署。失敗後,突出重圍,潛回寧遠。此後,再次聚集力量,計畫於中秋之日再次起義,不意又遭族人告密,起義失敗,他隻身逃往廣西龍虎關避難。不久,他的一個把兄弟用酒將他灌醉,抓回寧遠。1911年11月3日(武昌起義前7天),姜愛林被殺害,年僅21歲。為紀念這位革命英雄,李濟深、田漢等20人於1943年發起籌建姜愛林紀念塔,郭沫若作《吊姜愛林》詩,稱其為“國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