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結

奶結

產後 分娩後,由於開始脹奶時沒有及時讓孩子吸吮,後來奶再脹時,奶水就無法流出來了。原因在於:人類腦下垂體受到抑制後會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因奶脹引起乳腺炎,而使奶水減少。再者,職場媽媽增多,每日早出晚歸的,嬰兒吸吮的次數不夠,致使乳腺無法正常分泌乳汁;部分媽媽乳頭短小、凹陷,因餵奶造成乳頭受傷而不得不減少讓寶寶吮吸的次數,造成奶量減少、奶水不足的情況叫做奶結。

基本信息

簡介

奶結奶結
隨著寶寶的降生,媽媽們的喜悅心情也許很快就會布上陰霾,因為在最初的幾日內非常可能會因沒奶、奶少、無法下奶、乳房腫脹等情況而不安與焦慮。怎樣才能為寶寶提供一個純天然營養豐富的“金飯碗”,同時媽媽們又能在這一特殊時期享受到疾患消除的愉悅,則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乳腺增生是困擾於80%左右20歲——50歲之間適齡女性的疾病,由於目前並沒有特別有效的醫學手段可以去除廣泛分布於乳房內各種程度的增生組織, 所以成為困擾成年女性的難題。乳腺炎是因為產後初期乳汁無法及時有效地全部排出而導致的乳腺管發炎腫脹出血流膿現象, 同時也會使乳腺增生進一步加重。催乳是針對產後無乳、乳少及乳房脹痛而採用的一種技術手法。

方法

民間秘方治療奶結有高招:

采新鮮紫藤葉(不老不嫩和嫩的一起都采一點), 洗淨晾乾搗碎,覆於腫塊處,用布隔開衣服,以免弄髒衣服,一般1-2次就好了。效果驚人,不要花錢,一般小區公園的亭子處都有此葉。

此方法是我婆婆的爸爸傳下來的。他為祖傳草藥醫生,可惜當年做這行太窮,不肯傳給子孫們,大多都已失傳。只是當年子女對症的一些病症掌握了一些草藥。

奶結的奶水最好不要給寶寶吃。

另外聽說:捲心菜葉也有同樣效果,這個方法沒試過,有待大家實驗

下面我將奶結 的治療方法分成初級、中級、高級來寫,媽媽們可以對照自己的症狀各取所需,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級篇

1 、敷:熱敷會加強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進而加快癒合。熱毛巾擰乾,敷在RF上,注意圍成圈形,中間露出RT,敷幾分鐘,待毛巾溫度下降,就要重新泡入熱水並絞乾,如此反覆,5分鐘左右。

壯媽手記:注意溫度不能太高以免燙傷皮膚。那毛巾冷的好快喔,我當時偷懶用過嬰兒奶瓶、熱水袋、沖熱水澡等熱敷。效果也不錯喔。

2 、揉:輕柔的按摩也有助於治療。方法如下:先從疼痛點的後方開始,左手端托患乳,然後,右手四指(即食指至小指)採用推、揉、按的手法,疏通患乳的硬結、腫塊。再用右手五指指腹順輸乳管的放射方向從乳根至乳暈部,輕拿揉抓,疏通淤乳。最後,右手食指與中指夾持患側乳暈及乳頭部,不斷向外輕輕挑提,淤乳即噴射而出。

壯媽手記:按摩方法一定要正確,力道到位,別怕疼,不疼沒效果,如果自己下不了手,可以叫老公或其家人幫忙!

3 、梳:在按摩、吸奶的同時,也可用木梳梳,烤熱的木梳最好,要從腋窩往乳頭方向梳這樣可以讓打結的血管疏通。

壯媽手記:網上資料說是用木梳背梳,我用木梳背感覺沒效果,後來用的是有齒的那面,梳通了好幾次,切記力度不要太大,按照乳腺的方向梳理,梳之前一定在RF上搽些潤膚油,否者皮膚容易紅腫受傷!!!

4 、吸:熱處理和按摩之後立即哺餵寶寶(最好讓寶寶多吸,寶寶就是最好的吸奶器)或者用吸奶器吸奶,有助於緩解堵塞。

壯媽手記:媽媽們請記住敷、揉、梳、吸如此循環往復,直到RF完全吸空,呈軟綿綿狀。這個不好偷懶的,一定要有耐心,否則沒辦法好了。

中級篇

如果上述辦法奶塊還沒有得到緩解的話,可以試試以下辦法:

敷大餅:將生大餅蓋住乳房腫塊,但必須暴露乳頭,生大餅的厚度約0.3 厘米, 在其表面用紗布或毛巾覆蓋, 既可固定, 又可防止水份蒸發而失效。每帖固定6小時, 如敷貼後乳房皮膚無紅疹過敏, 可更換新的生大餅敷貼。一般因乳汁郁滯而引起的乳房腫塊, 經敷貼後有明顯的消腫止痛效果, 乳汁會比較通暢, 腫塊消散, 初起的乳腺炎就會消退。

壯媽手記:你們那一定有賣大餅的吧?燒餅店一定有。你去問他們買生的大餅,也就是麵粉,發酵的麵粉,最好是他們隔夜發的,然後敷在奶結上,不要餵奶,敷個5,6個小時,然後餵奶,讓你家寶寶幫你吸出來,或者用吸奶器。如果還不通,就再重複上面的,別急,一定行的。

2 、敷仙人掌:仙人掌30~50g,去刺削皮後搗成糊狀,配以適量蜂蜜調勻,均勻塗於患處,以紗布敷蓋.每日外敷2~3次,一般2~3日顯效,1周可治癒.仙人掌性寒,局部貼敷可藉助滲透作用達到解毒消炎之功效,本法經濟方便,值得推廣套用.

壯媽手記:這方子是聽我們家月嫂說的,因為仙人掌去刺很麻煩,所有我沒有試過,但她在其他人家試過,聽說很有效果!記得每次吃完奶要排空。

3 、敷捲心菜葉子:捲心菜葉子扣在RF上可化解奶塊,捲心菜要買扁圓形的那種,越大越好.。

壯媽手記:網上資料,自己沒有試過。

4 、挑破“小白點”:RT的出口堵塞一般就是在RT上有小白點,通常被稱為“奶泡”或者“乳頭泡”.餵奶的時候常常非常痛.小白點可以用消毒的針挑掉,如果自己挑不來可以到各個醫院的乳腺科讓醫生幫你挑掉。請媽媽們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挑完後也要對RT清潔,不然引發進一步的炎症就不好了。

壯媽手記:乳頭上有好多乳孔,而一個孔是管一個乳腺區的,如果這個乳孔不通,那個乳腺區的奶就出不來,而分泌越來越多,就會漲得很痛。所以只需要找到哪個乳孔就可以了。因為是乳結起來的,所以白色會很明顯。比較容易找的。我就按照這個方法去找那個白點,挑破後通了,奶噴出來了,我用奶瓶接著,發現奶里已經有些乳渣了。如果媽媽當發現奶線變少了以後可以試試用C字型轉U字型方法輕輕捏、轉RT,奶線少當然不一定是堵住,但經常這樣捏捏RT會減少小白點發生的可能。

5 、絲瓜瓤煮水喝:中藥店買點絲瓜瓤。然後冷水和瓜瓤放到鍋里煮水喝。如果無效的話,要及時到醫院找醫生治療。

壯媽手記:這個我當時是當開水喝的,只要口渴就喝絲瓜瓤煮水,沒有什麼其他的味道,喝了兩天,效果一般。

6 、敷蒲公英+米酒:到草藥鋪買些蒲公英,擂碎出汁後和上米酒,用紗布裹了敷在硬塊的地方。

壯媽手記:這是網上整理的方子,本人沒有試驗過。【網友心得:我老公買的是乾的蒲公英和高度米酒,敷了10分鐘不到就好了七七八八了,而且不用去揉它,冰冰涼涼的一點不會不舒服。停奶也可用此方。】

7 、吃鹿角粉:去中藥房買20塊錢的鹿角粉,在買一瓶度數不要太高的黃酒。(推薦和酒)用一個一次性杯子,把粉全到進去,然後加入半杯黃酒,不停的攪拌,攪勻後會自動結塊的,然後每四小時吃一次,每次是一湯勺。四次吃完。

壯媽手記:這是網上整理的方子,本人沒有試驗過,但看到許多網友說很有用【網友心得:味道不太好,我是用糖水吞的。但是效果相當好。這個用方法是專業的醫師交我的。吃完就好了!堅持喔!別怕難吃喔!吞下去就好!】

高級篇

如果RF沒有護理好,開始發燒、怕冷、奶塊紅腫疼痛,那你肯定得了乳腺炎了。別著急,在餵奶期間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有50%以上的媽媽得過乳腺炎。只要你及時就醫、及時護理,一、兩天就會好轉。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下方子。

西醫:

青黴素吊針。最便宜最安全的。社區醫院就有的吊。

先鋒5號針。一定記得做皮試喔。

阿慶黴素吊針 。三天每天一瓶,三瓶大概200元左右。

壯媽手記:我得乳腺炎的時候,醫生給開的阿慶黴素吊針,不知道是我對藥物過敏還是那位護士阿姨把針扎進了肌肉里,一開始我就痛的掉眼淚,護士阿姨說是這樣的,要我忍一忍,並把水滴的速度調到了最慢,可我還是痛的要命,從來沒有打吊針痛成這樣的。不一會兒我吊針的手開始紅腫,還出現了很多小紅點,老媽嚇得立即找來了醫生,撤下了吊瓶。後來醫生又給我開了先鋒5號針,我沒去打,回家自己吃了一粒頭孢拉定,退燒。不過本人認為吃了抗生素最好不要餵奶!!!一定等藥效過後,排除體外再餵。一般需要24--72小時。

中醫:

1、敷 芒硝+大黃。將芒硝(像冰糖一樣)和大黃(粉末狀的)混合後直接敷在RF上,5—6個小時後取下把奶排空。如此反覆幾次,燒很快會退的。芒硝有消乳塊的作用,而大黃有消炎的作用。

壯媽手記:這是我一位醫院的朋友教我的,她也得過乳腺炎,她們乳腺科的主任教她到中藥房自己買來敷的,很有效果。到現在我們兩家都儲備了這兩樣東西,一發現情況不對,就給自己敷上,消除隱患!

媽媽們記得敷芒硝+大黃的時候不要加水,加水後效果差很多,一定要直接敷在RF上,包塊處多敷些,敷上好用紗布圍住,一般1-2小時後,它會慢慢溶解貼在你的RF上,切記切記:身下一定要墊些舊床單類的東西,要不然很容易搞的到處都是。這是我親身實踐過的,很有效果,就是會弄的身上、床上髒西西。不過為了寶寶能快點喝上母乳沒辦法了!

中醫院老專家開的藥方子(大一點的中藥店都有賣的)

金銀花10克 地 丁10克 蒲公英10克

皂 刺10克 夏枯草10克 鹿角粉 15克

丹 皮10克 柴 胡10克 桔 殼 10克

桔 梗20克 甘 草10克

服用方法:每天一劑,用水煎服,一天早晚各喝一次。一劑可煎兩次,早上煎完後藥渣留到下午再煎一次喝。視情況服3---7天一個療程。

壯媽手記:這個是我頑固奶塊老不消,老公帶我到省中醫院去看後專家開的方子,我吃了三天奶塊變軟,變小,大概一個多星期後,全部消散,很管用,就是味道苦了點,親身實踐,希望能幫到你們!

總之,預防乳腺炎關鍵在於防止乳汁淤積,避免RT損傷,並保持乳頭清潔。哺乳後應及時清潔乳頭,多做RF按摩,加強孕期衛生保健;如有RT內陷,可經常擠捏、提拉進行矯正;產後養成定時哺乳的習慣,不讓嬰兒含著RT睡覺;每次哺乳後儘量讓嬰兒把乳汁吸空,同時應注意嬰兒的口腔衛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