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拉賽銅礦遺址

奴拉賽銅礦遺址

奴拉賽銅礦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城南約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賽溝中,是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2400年。

基本信息

構成

奴拉賽銅礦遺址奴拉賽銅礦遺址

奴拉賽銅礦遺址位於新疆尼勒克縣城南約3公里,遺址分採礦和冶煉兩部分。

採礦遺址,已經發現10餘處豎井洞口,洞口5米見方。多已坍毀。其中,半山腰一處豎井深達20餘米,寬約5米,礦井內遺蹟遺物隨處可尋。礦壁陡峭,礦壁兩側支撐層層水平方向原木,兩端楔入礦壁。不少撐木已塌折,與礦石石器和泥土混雜在一起,形成厚達4-6米的堆積。從地面看,豎井可能是互通的猶如網路狀似的坑道。

冶煉遺址,位於豎井不遠的溝谷中,因被山洪沖刷,僅存一段長20米,寬1.5米,厚0.5米的爐渣堆積,堆積層中含礦石、爐渣、獸骨、碎陶片以及經過粗煉的呈圓龜形的白冰銅錠,銅錠含銅量高達百分之六十,是一處品位很高的富礦。從釉質多孔的爐渣孔殘留的木炭看,當時,冶煉是用木炭作為燃料。

在豎井和洞口周圍有大量的石器,其形狀均呈圓形和扁圓形大石錘,一頭圓鈍,一頭尖銳,石錘一端大都鑿有縱橫凹槽,以便繩索捆綁,是一種平衡和提升工具。

意義

奴拉賽銅礦遺址是新疆至今保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和現象較為豐富的古代遺址,對研究我國冶金史和新疆地方史、民族史都有重要意義。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奴拉賽古銅礦遺址位於尼勒克縣城南喀什河畔一條名叫奴拉賽的山谷里,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溝谷,礦脈順溝谷展布。依實物分析,這一遺址距今已達2500年左右,大約在春秋時期。這樣古老的採礦煉礦遺址,不僅在新疆是首次發現,就是在全國和中亞範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它對研究西域尤其是伊犁河流域的歷史發展和民族活動具有重大的意義。

6月9日,我來到了這片留有古人文明的遺址———奴拉賽山谷。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登,終於見到了位於山腰的奴拉賽古銅礦。光禿禿的石山,高低不平的山地以及頭頂這片幽藍的天空,眼前不禁浮現出兩千多年以前古人開採和冶煉的壯觀場景。

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分採礦和冶煉兩部分,目前已發現有10餘處採礦的豎井洞口,每個豎井的洞口有一米見方。由於年代久遠,洞口都已坍毀,並被碎石、沙礫和草叢所復蓋。僅存的兩處立井洞口,井深達20多米,井壁陡峭且異常漆黑。從這些豎井洞口的情況來看,這些採礦豎井在地下是相互連通的,從而形成網狀採礦巷道,構成規模較大的銅礦。在距採礦遺址不遠處,奴拉賽溝內較平坦的地方,是當時的冶煉遺址。

由於此古銅礦集採掘礦井和冶煉場所於一處,這對研究當時生產的全過程很有裨益。另外,目前遺存的採礦固礦工程的重要實物和大量的當年採掘或提吊礦石的各式石錘,為確定奴拉賽古銅礦的時代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鑒於此古銅礦價值如此之大,2001年,尼勒克奴拉賽古銅礦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犁著名旅遊景點

伊犁州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這句精當、貼切的贊語,隨著西部打開發的聲浪不徑而走,傳遍五湖四海。它說出了所有來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說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
伊犁州位於祖國西北邊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轄八縣一市,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209萬,地區行政公署設在“花都”伊寧市,這裡是北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伊犁地區為天山各支脈環繞分隔,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異的自然景觀。這裡地處中亞腹地,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要衝,東西文化薈萃,加之民族眾多,具有濃郁的民風民俗,形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
景點那拉提草原 庫爾德寧風景區| 恰西風景區| 火龍洞| 那拉提森林公園| 伊犁河民族文化旅遊村| 察布查爾靖遠寺| 惠遠古城| 林則徐紀念館| 喬爾瑪 | 賽里木湖| 伊犁河| 唐布拉草原 | 禿黑魯克帖木爾汗麻扎| 夏塔旅遊區| 小洪納海石人| 伊犁將軍府遺址| 果子溝| 格登山記功碑| 奴拉賽銅礦遺址|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阿克塔斯避暑山莊| 雪嶺雲杉自然保護區| 小葉白臘自然保護區| 霍爾果斯口岸| 沙灣縣森林公園|錫伯民俗風情園| 惠遠古城 | 特克斯縣 |奎屯市 |三道河 | 格登山峰 | 鞏乃斯草原 |火龍洞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