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教

太一教 (太乙道) 太一道為金國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正一道。 太一道,或稱太一教,創始於金熙宗天眷(1138~1140)初,創始人為衛州(今河 南汲縣)蕭抱珍(?~1166)。早年“既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籙濟人,祈禳訶禁,罔 不立驗。天眷初,其法遂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

太一教

正文

道教教派。或稱太一道。創於金初。因創始人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故名。或稱其教“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而得此稱。該教派以老子思想為教旨,認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籙法術傳世,與正一道相似。但太一教道士須出家,繼法嗣者受秘籙法物。宮觀始稱庵,墓稱塔,與佛教相近。該教始祖規定,凡非蕭姓嗣教者,皆改姓蕭。
道教傳說,蕭抱珍曾得仙聖授以“秘籙”,善“祈禱訶禁”之術,又以符籙為人治病,一時信奉者甚眾,乃於家鄉衛州(今河南汲縣)建庵立教。金熙宗於皇統八年(1148)召其至宮廷問道,受到禮遇,賜所居庵為太一萬壽觀。死後,元世祖稱其“雖漢張道陵、魏寇謙之,無以過也”。賜號太一一悟傳教真人,改太一萬壽觀為太一廣福萬壽宮。二祖蕭道熙(本姓韓)、三祖蕭志沖(本姓王)繼傳其道。四祖蕭輔道,字公弼,號東瀛子。元兵破衛州後屠城,暴骨如莽,他收葬枯骨,稱“堆金冢”,頗得好評。元世祖聞其名,召至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問道,賜號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五祖蕭居壽(本姓李),也受到元世祖的禮遇,賜號太一演化貞常真人,賜太一掌教宗師印,又建太一宮供其居住。六祖蕭全佑(本姓李)、七祖蕭天佑(本姓蔡)以後,該教與正一道逐漸融合。其史料散見於《滹南遺老集》、《秋澗集》和一些碑文中。今人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太一篇》收集資料較多,並作考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