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山

大魚山

大魚山為浙江省火山列島主島,曾是岱山縣漁山鄉政府駐地。東距高亭鎮24公里。陸域面積6.25平方公里,最高點大崗山海拔152.6米,海岸線長26.34公里,岸線曲折,沿岸多小型灣岙與岬角。大魚山形狀狹長,南北走向,形似魚,故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大魚山為浙江省火山列島主島,曾是岱山縣漁山鄉政府駐地。東距高亭鎮24公里。陸域面積6.25平方公里,最高點大崗山海拔152.6米,海岸線長26.34公里,岸線曲折,沿岸多小型灣岙與岬角。大魚山形狀狹長,南北走向,形似魚,故名。

歷史沿革

大魚山在清代和民國期間定海縣。1949年,為洲縣魚龍鄉。1950年解放,屬定海縣岱山區;1953年11月島設漁山區,轄宮山、大西兩個鄉,屬岱山縣;1956年5月,為漁山鄉;1958年10月為東沙公社漁山管理區,屬舟山縣;1960年6月,屬岱山公社;1961年10月建立漁山公社;1962年6月,復屬岱山縣;1984年改建為漁山鄉,2001年7月併入高亭鎮。島上有行政村4個。2000年有居民1035戶,2921人。

景點

大魚山海域開闊,據說海面曾多次出現海市蜃樓現象,為舊"岱山十景"之一。清代劉夢蘭有《魚山蜃樓》詩曰:"大小魚山氣吐銀,慣看樓閣起鱗鱗。島間時有乘槎客,未許憑欄一問津。"島西側約10公里處有一個叫做魚腥腦的小島,以燈塔聞名,塔建於1872年,亦為魚山勝景之一。

烈士紀念碑

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碑

1944年2月,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成立海防大隊一中隊(簡稱“海大一中”)。8月20日晚,由陳鐵康副大隊長率“海大一中”76名指戰員奉命由慈谿縣古窯浦起航,夜渡灰鱉洋,準備由大魚山向舟山島挺進,開闢隱蔽的海上抗日根據地。21日清晨,“海大一中”抵達大魚山島,因島上漢奸告密,致使“海大一中”在上大魚山島後的第5天(8月25日),忽然遭到200餘名日軍、300餘名偽軍組成的海陸空聯合部隊包圍。面對八倍於我的敵人,“海大一中”指戰員頑強抗擊,浴血奮戰約7個小時,擊斃擊傷日偽軍百餘名。包括陳鐵康在內的42名新四軍指戰員壯烈犧牲,在浙東抗戰史上寫下了極其輝煌的一頁。全國解放後,大魚山戰鬥事跡被編入新四軍詞典。

威震東海的大魚山血戰被譽為゛海島狼牙山之戰〞。為了紀念這段光輝的歷史,岱山縣人民政府於1988年7月在西山嘴崗墩建造了大魚山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高7.75米,占地19.6平方米,原中共三東地委書記、海防大隊政委呂炳奎為紀念碑題詞゛大魚山戰鬥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94年被命名為我市首批1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